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民勤绿洲地下水埋深多年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年际变化动态,并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民勤绿洲地下水埋深动态表现为人为活动强烈干扰下的区域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和区域内地下水位不均衡;实际灌溉面积、机电井数量和年蒸发量是影响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决定因素,当年造林面积对地下水埋深有重要影响,耕地面积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 1986—2020 年 Landsat 系列遥感数据和水资源数据,基于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 研究民勤绿洲植被变化与水资源结构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民勤绿洲平均植被覆盖度和绿洲面积总体呈 增加趋势,总可用水资源量呈持续减少趋势;民勤绿洲的发展可划分为 1986—2000 年、2001—2009 年、 2010—2020 年 3 个阶段,分别对应于绿洲面积快速扩张、高位维持、趋于稳定和总可用水资源量缓慢减少、迅速 减少、趋于稳定的 3 个阶段;绿洲面积变化受水资源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绿洲面积和水资源量在第一、第二阶 段响应关系很弱,对应于绿洲发展粗放扩张和剧烈调整的时期,二者在第三阶段表现出较好的响应关系,是绿洲 发展进入良性阶段的反映;根据民勤绿洲现状水平估计,每 1 亿 m 3供水量可支撑绿洲面积 277?km 2。系统分析其 植被变化与水资源的关系对未来西北地区绿洲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分布模式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锋  王忠静  廖丽君  张铁林 《水利学报》2005,36(12):1457-1463
通过对干旱内陆河三级流域区绿洲发展与演化的历史实证分析,本文划分出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分布的2种典型模式:中游主导型和中下游主导型。在水资源禀赋及水资源利用方面,中下游主导型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较高,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而中游主导型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较低,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在社会经济发展上,中下游主导型的人均GDP和城市化率总体较低,而中游主导型的相对较高;在水资源产出效率方面,中下游主导型的单位用水的综合增加值总体较低,而中游主导型的相对较高。在详细对比了两种典型模式的各种差异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导致绿洲分布模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流域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必须调整不适宜的社会经济结构,提高水资源产出效率,才能保持现有绿洲分布模式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西辽河流域平原区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5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提取土地利用类型,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得到植被覆盖度,结合地下水埋深、降水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1989年至2010年,耕地、草地与居民用地的面积均不断增大;林地、未利用地的面积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植被覆盖度在1989至1999年间下降,自1999年呈现上升趋势,但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仍小于1989年。1999—2010年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受降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大。在上世纪90年代研究区西北部植被覆盖度受地下水埋深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王学林 《水力发电》2004,30(1):20-20
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流——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冰川融水考察结束,为期3个月的科学考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该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有关专家指出:这项研究选择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冰川融水径流补给比例量大的内陆河,进行冰川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与植被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与植被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它涉及地下水、土壤、植被等相互之间的动态平衡。地下水的变化会引起土壤水盐变化而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分布和演替。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地下水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天然植被、地表荒漠化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生态地下水埋深对植被的重要作用。认为针对地下水变化引起的生态负效应,开展地下水与植被的关系研究,认识和理解植被退化的过程和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管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工具,最后指出地下水生态效应仍是今后亟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额济纳绿洲1992—2015年地下水埋深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9,(7):33-37
以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为研究区,基于1992—2015年绿洲东河、西河上、中、下段不同区域地下水埋深观测数据,分析了黑河调水后额济纳绿洲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河、西河3月、4月地下水埋深最小,8月、9月地下水埋深最大;1992—2003年地下水位以下降为主,1999—2015年大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呈回升趋势,局部区域地下水变幅不大或轻微下降,通过15 a的生态补水,研究区地下水埋深逐步趋于稳定,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很大程度遏制。  相似文献   

8.
黑河下游地区地下水与植被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遥感方法,结合地下水水位观测数据,在区域尺度上定量地研究了我国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及与植被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植被生长的临界地下水水位埋深为4.0 m,适宜植被生长的地下水水位埋深范围约为2.6~4.0 m,当地下水水位埋深为2.8 m左右时,植被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RS和GIS技术,基于Landsat 8 OLI数据和野外调查成果,探究了伊犁河流域植被与地形地貌、地下水埋深及总溶体固体(TDS)定量关系。结果表明:①沼泽平原、冲洪积细土平原、缓倾斜含砾细土平原、黄土丘陵、风积沙丘及强倾斜砾质平原区植被生长状况依次变差。②高程750 m及2 800 m左右植被生长状况较好。③当地下水矿化度>1 000 mg/L后,植被生长状况与地下水矿化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3 5。④在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情况下,地下水埋深在0~4.3 m范围内与植被生长状况呈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为0.764 8,适宜植被生长的地下水埋深为1.2~4.3 m;当地下水埋深为2.8 m左右时,植被长势最好。研究结果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石羊河流域处于我国外流与内陆流域接壤地带,在国家生态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流域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力旺盛,水资源缺乏,下游的广大盆地仅靠其上游山区小部分地区的降雨和冰雪提供水源。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5.75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1.1亿m3,水资源总量16.85亿m3。亩均水资源272m3,人均756 m3,人均水资源仅为国际公认的缺水紧张警戒线3的44%。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石羊河流域成为我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哈尔滨市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的现状,指出了水资源的短缺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现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科学合理,且水资源的污染控制措施不够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2.
徐州城市供水水源地降落漏斗演变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州市岩溶水强烈开采形成明显的水位降落漏斗,引发了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水源地水位降落漏斗形成演化的分析,得出研究区水位漏斗演化的3个阶段:增采阶段-水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控采阶段-水位平稳(20世纪90年代)、压/禁采阶段-水位回升(2000年以来);地表水资源缺乏、城市生活及工业发展过度依赖岩溶水,城市化面积增大、有效入渗补给量减小,矿坑疏干排水、增大岩溶水排泄量等为水位降落漏斗形成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岩溶水开采量、年平均降水量、土地硬化面积与漏斗水位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得出岩溶水开采量为岩溶水水位持续下降及漏斗形成与演变的主导因素。提出岩溶水超采情况下的水资源保障对策:控采岩溶水,制定不同管理目标下的地下水水位控制红线;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扩大岩溶水水源涵养区;利用采空区修建地下水库等,实现地表水、地下水、矿井水及城市雨水的优化分配。  相似文献   

13.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北干旱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建设区域之一,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干旱区振兴流域经济的重要保证.也是促使生态经济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基本特征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得出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核心的结论,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对植被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在格尔木河中游地区,同样发现植被依赖地下水分布的特征。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遥感影像数据与地下水埋深的实地观测数据来研究分析植被覆盖对地下水埋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下水埋深小于4m时,NDVI均值与标准差均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减小。当地下水埋深大于4m但小于8m时,植被生长开始逐渐受到影响,对地下水的敏感性开始减弱。当地下水埋深超过8m时,植被覆盖严重下降,并且对地下水埋深变化表现的愈加不敏感。8m被认为是影响研究区植被覆盖的地下水埋深上限,超过该上限,地区生态环境会受到严重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受地下水的影响也不同:水柏枝的生长与地下水关系较密切,芦苇盐生草甸与膜果麻黄可能受土壤盐渍化的影响其生长状况与地下水的关系较复杂。对比不同研究区研究成果,由于降雨、蒸散发等气象要素、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植被覆盖与地下水的相关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论抽水的降落漏斗范围、影响半径与环境影响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辉  王峰 《水利学报》2020,51(7):827-834
针对降落漏斗范围、影响半径与环境影响范围等3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水文地质问题,从其科学性和实用性两个角度,开展了系统研究工作。首先,针对降落漏斗范围,通过一般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研究结论得到了Dupuit模型和Theis模型等2个成熟井流模型的验证。然后,针对影响半径,在国内外经典文献基础上,以地下水动力学发展史为主线,对其理论基础进行了科学分析,着重分析了其模型基础和几何意义,梳理了其理论上的不足和主要存在争议之处,进而分析了其适用性和实用性,同时对非Thiem模型中的广义影响半径也进行了类似研究,得到了关于各类井流模型影响半径的一般共性认识。最后,结合抽水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监测的需要,提出了"抽水环境影响范围"概念(包括一、二类环境影响范围)和一般求解方法,并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提出了Theis模型环境影响范围的解析解,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得到了一个实际典型案例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姜驿乡16口浅井现场勘探工作实例,探讨了红层区各地下水类型在地质构造、岩性及地形地貌等影响因素下的赋存规律。在浅井井位布设、成井工艺及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泰莱盆地地下水蓄水构造特征及勘查定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基岩山区勘查定井问题,以旱区找水定井为目标,在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地质等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泰安市地下水蓄水构造进行了分类,并阐述其特征。针对不同蓄水构造类型,基于构成地下水蓄水构造三个基本要素原理,并结合水文地质钻孔、高密度电阻率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等方法,对典型蓄水构造区构造特征及勘查定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东泰安市蓄水构造可分为水平岩层蓄水构造、断裂蓄水构造和基岩风化壳蓄水构造3种类型;水平岩层蓄水构造的含水层为古河道沉积砂层,隔水层为下伏古近系的泥岩和页岩,该区定井井位应布设在砂层上,井深宜在200 m左右,且应揭露砂层;断裂蓄水构造的含水层为奥陶系和寒武系白云岩和灰岩,隔水层为下伏的基岩岩层,导水通道为张性断裂带,在该区定井主要寻找奥陶系和寒武系地层,并尽量在断裂处或断裂交汇处定井;基岩风化壳蓄水构造的含水层为基岩风化壳,隔水层为下伏的基岩岩层,导水通道主要为张性断裂带,在该区定井主要是寻找基岩风化壳地层。  相似文献   

18.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内陆河流域水循环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特征;通过流域供用水现状及特点分析,揭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民勤县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及其效益得以显现的关键技术管理措施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指标层层细化、"三水"联合调度、轮次定额配水、推行差别水价政策、推广节水技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落实责任等措施,是实现水资源严格管理和高效利用的有效措施;责任制度落实、层层监督检查是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行政推动措施;乡(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是水源配置方案有效落实的重要组织保障措施;采用计量监控、监测设施设备是水资源管理的有效管控手段;依据水权和农产品动态趋势,适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形成以水定布局、节水高效的动态种植结构模式,是巩固水资源管理成果、推动水资源持续利用效益再上台阶的有效途径;以滴灌为主的高新高效技术推广和设施农牧业的高效发展是干旱缺水区缓减水资源供需矛盾、持续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和巩固流域生态修复成果、促进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