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以城市地下街为例的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的分析,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对人们心理行为的影响;并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对地下空间环境的心理需求;针对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改善地下空间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依据国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现状,剖析地下空间环境的人们生理、心理环境面临的问题,理清了人的需求、行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人的生理层次、心理层次与情感层次探讨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的要点与方法,提出了如何通过具体的环境设计来满足人们处于地下空间时的心理与行为需求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快速城市化引发了一系列城市病,给人 居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居民身心健 康造成威胁,体力活动为关联绿色空间与居民 健康提供了研究路径。本文从研究脉络与分析 框架、影响因素以及实证研究进展三方面对体 力活动视角下绿色空间影响居民健康的研究进 行梳理评述。结果表明:众多学科基于单一和 融合视角开展的理论探索与分析框架构建为研 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多维影响因素的探索推动了 绿色空间对体力活动和健康干预结果的实证研 究及应用发展。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并基 于“社会-生态学”理论综合构建了“绿色空间 特征识别-个体环境感知评价-体力活动水平 量化-健康效应产出机制”的研究框架。以期 完善体力活动视角下绿色空间发挥健康效应的 理论研究与实证探索,也为合理规划城市绿色 空间以干预居民体力活动,进而提升公共健康 水平提供科学证据与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伴随我国地下空间建设的加速,大量人口进入地下空间工作和生活。而对于地下空间的环境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心理影响的研究尚缺乏。本文针对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内的工作人群对自身工作环境的评价和满意程度,在南京、重庆、南通、西安、咸阳等地的地下空间场所、设施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在统计的基础上剖析了地下空间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内部工作人群的心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工作人群的心理环境与其自身年龄、性别、地下空间工龄等影响要素之间的联系。文章得出地下空间的多种环境要素以及人的自身心理要素对人群心理环境的作用规律,并从地下空间长期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总结了环境改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地下空间、城市形态以及城市微气候相关研究的梳理,将地下空间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归纳为地上因素与地下因素两个方面,探讨地下空间及其要素对城市微气候影响的机理。地下因素指地下空间进行内部环境控制而直接对地面微气候造成的影响;地上因素指由于进行地下空间规划形成新的城市形态,进而对城市微气候形成影响。首先,理清影响城市微气候的地下空间的要素,并界定地下空间与城市形态研究的切入点,梳理和明确各项外部空间环境的指标;其次,指出目前该研究领域中待解决的两方面关键问题以构建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微气候影响的研究框架与路线。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托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空间基本术语标准》编制。通过对现有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关的法规、规范、规程等标准进行梳理。阐述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领域与其他领域术语标准关系;并在现有标准梳理基础上进行整合研究,从而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体系结构表;此外,通过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标准梳理成果与分析。确认了本体系结构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的工作不但对顺利完成“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基本术语标准”编制十分重要,而且对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标准化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合理规划城市地下空间是确保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城市地下空间正在走向“智慧化”,但针对城市地下空间智慧规划的研究还较少。文献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智慧规划领域起步晚、发展慢,亟需进一步研究。笔者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内容,将城市地下空间智慧规划所需的技术分为基础技术和智慧规划技术。基础技术包括辅助规划系统架构、数据管理、建模仿真、资源评价、规模预测、协同规划技术,智慧规划技术包括动态模拟、智能交互、CIM平台技术,分别梳理了各类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该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徐峰  杨清欣 《室内设计》2024,(3):129-136
乡村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场域, 但其社区层面的空间低碳策略在理论探索与实 践验证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为进一步明确乡 村社区空间减碳路径,有必要厘清相关领域研 究现状进展,识别未来研究方向。本文针对乡 村社区空间减碳领域进行政策梳理和文献综 述,从规划、景观、建筑的多维视角梳理了研究 进展并识别当前研究不足。研究综述的结果突 出了强化多维视角、完善数据框架、量化生态价 值、深化数字赋能及注重文脉保护等未来极具 潜力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有助于在双碳目标 的扎实推进中挖掘更多的乡村力量,为乡村社区 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中小学"中国式接送"背景下,大量的接送机动车辆成为导致中小学周边道路拥堵的元凶.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对接送现状与问题进行梳理;通过文献调查对国内外中小学生出行模式与接送需求、相关建筑地下空间集散模式、中小学地下空间设计三方面进行归纳,发现利用中小学地下空间承载接送行为的可行性,并提出有必要通过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从集散、等候、休憩、交往等接送需求切入,基于中小学现有的地下空间设计方法,进行功能重置、流线优配、环境提升、空间活化等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地下空间长期以来作为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补充,缓解了城市资源匮乏和人居环境恶化等现实问题,是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利用地下空间提升城市韧性的角度,对国内外地下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明确了韧性城市理念的基础性观点,进而对既有地下空间规划的经典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提出以现有理论方法为基础,以"韧性城市"理念为研究视角进一步完善地下空间规划理论方法的建议与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