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翁发根  黄河 《海河水利》2023,(12):82-85+109
在泵闸工程多专业协同设计过程中,应用BIM技术,可以提高设计项目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使项目在专业交流、协同设计、造价管理等方面得到极大改善。以大型泵闸工程为实例,结合现场施工,在复杂工程多专业协同设计、基于三维地质模型桩基精准控制、工程布置优化、工程量快速统计、三维配筋快速出图、设备装配模拟和建管平台开发等方面均进行了较充分的应用,实现了数字化设计与交付,提出了对BIM技术应用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基于BIM技术的三维协同设计是工程设计行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术革新,可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方便沟通和交流,提高管理水平。本文主要探讨BIM协同设计在三河口水利枢纽中设计的应用,结合达索公司VPM协同设计平台,通过工程实践经验介绍,实现对BIM三维协同设计应用方法的初步总结,以期为水利行业进一步推动BIM协同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绿水湾湿地公园项目设计为例,通过欧特克BIM平台,采用多专业协同设计理念,开展BIM三维正向设计,结合GIS、CAE有限元分析软件以及景观渲染分析软件等建立全专业勘测设计BIM模型,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效率,节约工程成本,提升工程质量,为同类工程开展BIM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前,二维常规设计已难以满足复杂深基坑工程建设需要,有必要对其开展BIM三维设计.结合一复杂深基坑工程案例,基于BIM技术,建立了基坑支护方案的三维模型,该模型包括围护结构、支撑系统和复杂节点等.在设计过程中,利用BIM协同、可视化等功能进行构件碰撞检查、施工过程模拟以及关键工序的交底.实践表明:BIM在深基坑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5.
随着BIM技术的大力发展,水电站设计行业正处在从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变革的时期,三维设计可采用多专业协同设计,对于解决传统二维出图容易出现的错、漏、碰、缺等问题有极大帮助,并可开发材料表统计等二次开发插件进一步提升设计效率。文章基于CATIA三维设计软件,对水电站水机专业三维设计基本流程做了介绍,并对其中需注意的地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灿 《红水河》2020,39(3):67-70
BIM技术在基础建设领域得到快速的推广应用,部分项目从初设阶段开始便要求增加BIM技术的应用。为解决基于二维CAD、非同步文档的线性协同模式在项目BIM设计过程中碰到的协同、效率、安全等问题,通过Citrix平台搭建企业BIM私有云平台,运用VPDN通信通道解决项目现场数据与设计平台的通信问题,此平台搭建完成后有效提高了BIM软件在协同设计过程中的效率,同时也有效保障了企业数据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钢筋图是水工专业在进入施工图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传统二维钢筋出图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且图纸容易出现错误。随着水利行业BIM应用技术的不断推进,水工建筑物已经能较好的实现三维设计,利用结构模型开展三维配筋,不仅大幅提高出图效率,更能保证配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界牌枢纽节制闸为例,在节制闸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三维配筋系统VISUALFL,通过三维可视化配筋以及钢筋智能抽图快速准确地绘制钢筋图,大幅提高了钢筋图的出图效率,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将BIM技术应用于新疆喀拉托别水电站工程的设计中,通过BIM设计总体架构进行各专业任务分配,建立了相关的三维数字模型,借助三维模型校审设计方案,剖切生成了二维工程图纸,提取了工程量清单,进行了碰撞检测,制作了施工4D模拟仿真,对主要建筑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全方位展示了工程设计方案,实现水电站建设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体现BIM技术在水电站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太平河整治工程渡槽及机耕桥改建工程设计施工为背景,从工程的功能性、美观性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及BIM技术提出优化方案并与原方案进行对比。同时,根据优化方案特点制定了工程施工方案。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方案采用"上通车,内过水"的箱型梁方案优于渡槽与人行桥并行方案。工程设计及施工采用BIM技术,有助于提升设计方案可读性,突出设计要点,提高施工质量。同时利用BIM建模技术、BIM工艺模拟技术、数值分析手段大幅提升了工程实施效率,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BIM技术在土木与水利工程等方向持续推进运用,土木与水利设计行业迎来了新一轮技术浪潮。针对珠三角地区典型代表的闸站工程,展开基于BIM的设计应用研究,对BIM技术概念及其在水利水电行业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描述了闸站类工程开展BIM设计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开展BIM设计进行参数化建模、计算分析、出图出量、方案汇报等各类应用。验证了BIM技术在闸站工程设计中的有效性,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了BIM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利水电行业的特点,阐述了BIM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应用价值。实施BIM技术,将体现可视化、多专业协同、标准化、精细化优势,可以优化设计流程,保证设计深度、提高设计效率、强化设计质量。通过4D模拟,提前规划施工场地,精心安排施工计划,控制节点工期;可以更好控制投资,监控项目进展、分析反馈数据。通过BIM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对于提高行业整体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摆脱以往三维设计中效率低下的重复性工作,提高长距离引调水工程三维设计的水平和效率,从建筑物建模之初就融入参数化设计理念。首先建立引调水工程典型建筑物BIM模型,再基于组件对象技术(COM)与Inventor API(应用程序接口)技术,采用C#编程语言开发出一套基于C/S框架的三维参数化智能设计平台。通过研究引调水工程的BIM标准化关键技术,建立存储各类模型及其信息的数据库,并对Navisworks可视化仿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融合基于云平台的协同设计技术,实现工程图纸的高效快速生成、施工进度仿真以及协同办公等功能。该系统已经应用于某长距离引调水工程中且效果显著,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3.
针对拱坝工程项目在传统二维设计模式下存在设计变更繁复,返工修图工作量大,设计意图表达不明确以及监测信息管理工作内容繁重、效率低下等问题,以某拱坝工程为例,重点研究了利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优化拱坝设计与运行管理的方法。介绍了基于Revit的拱坝及其附属结构参数化BIM模型的构建;利用已建成的拱坝参数化模型探索了其在枢纽布置、施工图生成以及工程量概算方面的应用;并在监测仪器3D模型上添加时间轴,利用色彩变化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可视化。研究表明,基于BIM技术的三维设计模式避免了重复返工,大大提高了设计的质量与效率;BIM技术的信息化、可视化特点也使得监测信息的管理与展现更加清晰直观。BIM技术在该拱坝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可为同类水利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建筑信息模型(BIM)与三维协同设计技术,阐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对现阶段BIM推广方式、三维协同设计发展进行总结,使用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乌干达伊辛巴水电站)的方式进行分析。BIM服务整个工程,贯穿全生命周期,可管理,可优化;三维协同设计服务的是个体,不可优化。利用BIM技术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是趋势,应大力推广;三维协同设计现阶段尚不能全面替代传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桂树强  周实  张家季  耿欣 《人民长江》2020,51(3):147-152
传统的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信息丢失、专业繁多、沟通困难、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建设进度,也给后期的地铁运维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而BIM技术的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正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以三阳路越江隧道BIM应用为例,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系统开发等,研究了轨道交通项目的BIM项目管理框架体系,分层分专业建立了颗粒度高、精细化程度高、现场匹配度高的BIM模型,以满足三维可视化运维管理需求。结合全系统的综合感知能力,建立了各运维管理模块间的逻辑关联,开发了基于BIM的智能运维监测管理平台,实现对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的三维智能监测展示。研究结果为武汉市轨道交通工程BIM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最终在创建的多方协同管理平台上,实现了项目三维可视化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有效提升了整个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三维模型应用与实际工程施工之间存在脱节问题,为解决模型信息提取繁琐、施工工程变更不易修改、操作工序复杂等不足,以实现三维模型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水利工程施工为目标,采用BIM与VB技术,以实际水闸工程为例,对水闸进行族参数建模,动态提取需要的施工图纸并通过二次开发对模型的工程量进行提取并编制工程概算。其次,利用VB技术编程,设计建立施工资源配置窗口,以上述工程概算中的数据为基础,完成施工进度图和人材机计划表的动态生成。最后,形成建模、图纸、概算、施工进度及人材机计划五位一体的模型信息应用系统,从模型信息的提取、处理至共享,实现三维模型信息的动态关联和追踪,对水闸三维建模与模型信息在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表明:BIM与VB技术相结合对有效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和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施工效率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在贵州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大坝施工中引入智能压实过程控制系统进行试验性地应用研究。结果证明:智能压实过程控制系统能对铺料厚度、碾压遍数、压实度均匀性等施工参数实现实时、全过程地记录和分析;本系统现场采集的试验数据和实际检测数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该系统不仅为本工程碾压施工质量实现全过程控制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技术手段,也为同类水利水电工程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控制工程质量、减少人为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利用信息化、数字化、自动控制等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信息、混凝土温度、混凝土振捣、灌浆等环节进行智能监控和管理。为此,杨房沟水电站依托设计施工BIM管理系统的质量管理功能模块,以及由BIM系统集成的智能温控、智能振捣、智能灌浆、全过程影像采集系统,研发形成了大坝智能建造环境下的质量智慧管理系统。通过实现施工质量信息“实时采集-实时分析-决策反馈”的动态质量管理,解决了EPC建设模式以及传统大坝质量管理存在的施工质量控制、信息收集、分析、决策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水利水电行业已逐步探索应用三维协同设计技术,但相关技术标准、指导手册仍较为缺乏,不利于该技术的推广普及。阐述了CATIA/ENOVIA VPM三维协同技术及其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给出了协同平台的架构及角色、权限配置方案;将上下文关联技术应用于多专业间三维协同设计,便于不同设计专业间协同配合;定义了模型数据的4种不同状态,开展“设校审”流程控制。同时,将三维模型和数据存储在网络数据库中统一管理,保证了在设计时所引用或参考的相关专业的模型均为最新的有效数据,有利于不同设计部门间的沟通,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改进传统大坝设计流程,提高设计效率,在总结三维协同设计研究进展以及对水利设计行业目前存在问题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规划子模型、任务管理子模型、参数化子模型、装配子模型、专业分析子模型、概算子模型、进度子模型、协调子模型和工程图子模型的大坝信息模型,阐述了大坝信息模型的定义、框架和组成,并针对土石坝设计提出了土石坝三维协同设计模型框架,为三维协同设计在大坝设计中的应用和三维协同设计平台的构建和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