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找出灌区效益综合评价的方法,解决现如今层次分析法主观性过强的缺点,本文基于AHP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的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考虑指标客观性与主观性,建立了灌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1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AHP法得出指标权重并与灰色关联系数形成综合关联系数,并以沟沿灌区为实例,对灌区综合效益进行综合评价,选取灌区2004年、2009年、2012年、2016年共4a的基本数据,评价结果显示灌区综合效益呈逐年提高的趋势,这符合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浍河灌区水资源概况,分析了浍河水库水资源供需现状,阐述了"十二五"期间灌区节水规划目标与实施方案,并对其节水效益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节水规划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且经济、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
灰色关联度法对灌区综合效益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以灌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目标层、 9项指标层为基础数据,利用AHP确定目标层及指标层的权重,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关联系数,对灌区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以新疆阿卡尔灌区为实例,选取了2012年至2016年近五年的灌区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AHP和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灌区综合效益方法可靠,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为例,在综合分析灌区现状基础上,从灌溉节水系统、灌区环境质量、灌区生态资源、社会经济效应、服务管理体系及人文生态环境6个方面开展节水型生态灌区综合评价,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骨干建设任务工程量完成率、灌溉水利用系数等19个灌区评价指标,引入加速遗传算法对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可确定各层次各指标的权重及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同时采用改进的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评价模型解决了2个以上灰类多重交叉、综合聚类系数不为1的问题,建立了适用于大型节水型生态灌区的综合评价模型,为大型节水型生态灌区综合评价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往灰色白化权函数评估主要通过测定指标灰聚类系数判定被评价对象的优劣强弱,进行等级识别评价,将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引入到水质综合评价中,并进一步扩展灰色三角白化权函数计算方法,完成多评价对象的准确等级定位及比较排序。将该方法应用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湖21孔桥水质评价中,实例计算表明:5月份东昌湖21孔桥的水质属于Ⅱ类,湖水水质满足景观娱乐和工业供水要求,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方法应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中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角白化权函数灰类区间长度偏大、评估结果稳定性低以及聚类系数计算复杂等问题,优化改进了中心点与端点三角白化权函数并在此基础上构造了紧中心点函数。通过比较分析三类白化权函数的聚类效果、端点选取、区间划分、聚类系数以及灰类交叉特性等方面内容,探讨了紧中心点函数的优越性,然后以大洼县三角洲平原水库现代化管理为例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研究表明:相对于中心点与端点白化权函数,紧中心点函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适用性,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反映水库管理现代化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优选理论的水资源效益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模糊优选理论与模型为基础,同时考虑定量和定性指标的影响,构建了灌区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的多目标多层次半结构性评价体系。介绍该模型的计算步骤,应用该模型对陕西省某灌区的水资源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其他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克服了以往评价以经济效益为主、忽视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缺点;不仅能够用于不同方案的优选,而且还能给予每个方案优劣评价;评价体系更加合理,可靠性、实用性强,还可对指标进行扩展或变化,适用于多种综合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8.
将高维降维技术的投影寻踪模型引入到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的研究中,并采用生物群体智能算法对投影寻踪模型进行优化,以提高投影寻踪模型的准确度。以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3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并提出了5类等级标准。以漳河灌区为例,利用所建模型对该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进行研究,并对不同指标的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漳河灌区2013年的综合效益等级为等级Ⅲ(一般);在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研究方面,优化后的投影寻踪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9.
以综合效益最优为目标层,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准则层,建立临海市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TOPSIS法对"五水共治"理念下的4个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展开评价。结果表明,高节水、加强水资源开发、保障生态需水的方案4为最优方案。研究旨在为临海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安塞县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 《中国水利》2012,(18):45-47
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对水土保持宏观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对安塞县水土保持综合效益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水土保持工程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着重对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安塞县的水土保持工程经济效益显著,并且取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漳河水库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湖北省漳河水库灌区2005年农业灌溉实际用水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结论为: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综合评价总体情况较好,16项主要指标中的大多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水资源短缺和灌区工程老化损坏较严重等问题将是制约和影响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建设玉福大型联合灌区,通过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实现水资源统一配置、优化调度以及综合利用,为玉林城区及周边乡镇供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的基础上,针对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详细介绍了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与研究现状,分析了灌区现有水资源优化调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水资源合理调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气候条件改变,我国区域干旱问题日益突出,水库在抗旱减灾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旱限水位的提出与应用对有效发挥大中型水库在抗旱中的调控作用、缓解流域旱情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旱限水位研究现状,本文以史河灌区梅山水库为例,首先考虑城乡供水、农业灌溉、水力发电和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构建基于模糊集对分析法的水库灌区水资源系统运行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水资源系统综合运行等级最优为目标,以分期分级旱限水位、灌溉限供措施(基于水库来水特征和作物生长特性)为优化变量,运用免疫遗传算法进行系统优化求解,最后对比有无旱限水位下水库水资源系统综合运行效果,并分析了不同控制方式下水库供水变化和灌区作物因旱减产风险。结果显示:该优化方法相较于以水库供水经济效益为目标旱限水位确定方法,多项年均指标都有较大改善,其中梅山水库经济效益提高了46万元,充反调节水库水量增加了555万m3,而水库弃水量减少了566万m3;史河灌区塘坝供水量增加了253万m3,而作物减产率下降了3.32%,同时作物因旱减产风险降低了3.15%。可见,运用系统综合...  相似文献   

15.
王建刚 《中国水利》2009,(19):43-45
从运城市的基本情况出发,根据灌区内水资源状况,提出了引用客水置换地下水的发展战略;结合运城市灌区的实际和发展规划,认为灌区农业灌溉节水的潜力巨大,必须加大工程和管理节水力度,探索灌区农业节水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紧缺已是影响河北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节水灌溉势在必行。学习国外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方法,总结节水灌溉事业的经验,对河北省农业结构调整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喀什噶尔河流域土地、日照资源相当丰富,但水资源十分有限,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很不均匀。本文以该流域疏附县的英吾斯坦乡灌区为例,探讨了节水灌溉在喀什噶尔河流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技术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能取得较好的节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推动节水灌溉技术在喀什噶尔河流域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挠力河流域灌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黑龙江省挠力河流域工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基于挠力河流域灌区实际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集对分析法,选取耕地灌溉率、地下水开采率、地下水利用率等8个指标,对挠力河流域灌区内现状年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锦西灌区、东泄总灌区、友谊西部灌区、锦南灌区、大兴灌区、八五三灌区地下水资源开采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继续开发的潜力比较小;三环泡灌区、五九七灌区、龙头桥灌区、尖山子灌区、七里沁灌区仍具有一定的开采潜力,可以适当增强地下水的开采力度。并据此进一步提出了提高挠力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研究采用了两种评价方法,以便评价结果能更加合理、可信;同时也证明了集对分析方法应用于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