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宁  曾旭  刘洋  黄燕涛  杨冀 《矿产勘查》2021,12(1):42-48
Siniapamrara铜钴矿床位于加丹加铜钴成矿带弧形展布的北西地段,本文对矿区地层、构造、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安群、恩古巴群、孔德龙古群为主,断裂构造分为两类,一类位于推覆体与地层接触部位;另一类为常规断裂。铜钴矿体主要呈囊状、透镜状形式赋存在断裂破碎带内的R2.1.3含矿地层,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矿石类型为氧化型铜钴矿石。总结矿区控矿因素主要体现在:推覆体、地层和断裂构造3个方面,最终推测该矿床应为经历了沉积成矿、构造和热液改造,后期主要受推覆构造作用影响以及次生氧化富集作用4个阶段,并严格受推覆面控制的层控型铜钴矿床。根据工作程度,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2.
卡莫亚铜钴矿床位于中非赞比亚—刚果(金)铜钴成矿带内,与坎博韦大型铜钴矿床毗邻,为该成矿带上的典型矿床。矿床产于卡莫亚—坎博韦推覆体内,矿体赋存在中元古界加丹加群罗安组内。文章以卡莫亚铜钴矿床最新勘查资料为依据,对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矿化特征等进行阐述,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卡莫亚铜钴矿床是受一定层位控制,经后期多次构造作用、热液叠加改造作用、变质热液叠加改造作用而形成的层控型铜钴矿床。根据野外找矿经验和综合研究分析,提出了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王鹏飞 《矿产勘查》2018,9(10):2007-2014
MYUNGA-KALUMBWE(以下简称MKM)铜钴矿区位于世界第三大铜矿带--南非赞比亚-刚果(金)矿带的北西部,是一个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区。MKM矿床为大型层控型矿床,主矿体位于倒转背斜轴部,受区域浅变质作用和后期改造而富集。矿体主要赋存于加丹加岩系罗安群内一套受了区域变质作用的陆源碎屑岩和白云岩地层中。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MKM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控矿地质因素、矿床成因类型等。  相似文献   

4.
中非铜(钴)成矿带位于Lufilian造山带,由刚果(金)加丹加铜(钴)矿带和赞比亚铜矿带两部分组成,成矿带内推覆体构造、褶皱、褶叠层构造较发育。本文通过总结区域断裂构造、推覆体构造特征与铜(钴)矿床的分布特征,研究典型矿床中断层、褶皱、褶叠层构造特征及与铜(钴)矿化的关系,发现铜(钴)矿床受构造的控制明显,推覆体构造控制了矿床的整体形态、规模和空间产出位置,断裂构造可以为含矿热液的活动提供运移通道和沉淀空间,同生褶皱及褶叠层构造有利于含矿热液的沉淀,尤其褶皱转折端为成矿作用提供更大的容矿空间,常发育有厚大矿体。综合分析认为,断裂构造、同生褶皱、褶叠层构造是中非铜(钴)成矿带寻找富厚矿体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5.
SABINGA铜钴矿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加丹加铜弧带上,通过收集总结区域成矿背景,分析矿床的赋矿地层、构造、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经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应属于"早期沉积富集""晚期热液改造富集""表生富集",受"区域性逆冲推覆构造"和"层间断裂"等控制的多成因控制的铜钴矿床,即属于热液改造沉积型砂页岩铜(钴)矿床。  相似文献   

6.
中非铜矿带位于刚果(金)—赞比亚的Lufilian造山带,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发育有大量的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SSC),为了解铜矿床的成矿特征和矿床成因,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发现中非铜矿带主要为还原相型和砂岩型层状铜矿床,具有明显的多层位层控特征。其中加丹加铜钴矿带(KCB)盛产还原相型铜矿床,主要赋存于Roan群Mines组(R2),上部的Nguba群地层中发育有铜矿床和锌铜矿床;赞比亚铜带(ZCB)大多数还原相型铜矿床,赋存于下Roan群Kitwe组的矿化页岩段地层内(RL7),在矿化页岩段的下盘和上盘中发育砂岩型铜矿床。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中非铜矿带多层位成矿特征为盆地卤水交代成因,氧化含矿卤水和富含有机物的沉积物、还原性流体发生还原作用形成多层位铜(钴)矿体和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的矿物分带。  相似文献   

7.
工作区处于刚果(金)加丹加弧形铜钴成矿带的中西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根据民采线索和地质填图,圈定出一套中元古界罗安群矿山组(Pt2R2)地层,其为一套硅化结晶白云岩、含碳质白云岩、条带状硅化白云岩组合,为该区铜钴矿的含矿地层。铜钴矿以铜为主,其成因为沉积—改造型铜钴矿。对矿化带有利地段进行了验证,在标高1238~1245 m下,首次发现原生金属硫化矿,预测Cu金属量15. 32万t,Co金属量4018. 03 t。该区总体地质工作程度低,围绕罗安群矿山组地层、F2断裂南北两侧的空白地段,是下步进一步提升资源潜力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8.
浙川县五里粱石墨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里梁石墨矿区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境内,是河南省主要的晶质石墨矿矿产地之一。根据目前工作程度,该矿区内共发现3个石墨矿体(层),石墨矿体(层)主要赋存于古元古界陡岭群大沟组地层中,矿体(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本文作者介绍了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并对其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肖应龙  林文海 《云南建材》2013,(17):207-209
雷高雾金矿床定位于赣东北韧性剪切蛇绿岩构造混杂带中的金山推覆剪切变形带中。矿区主要控矿构造为金山-朱林韧性剪切带,主矿体是金山金矿主矿体的自然东延,矿体赋存在韧性剪切带应变中心的超糜棱岩、糜棱岩带中,产状严格受主剪切面控制,呈似层状,舒缓波状产出。矿床成因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中非加丹加铜钴矿带铜钴资源储量大、成矿潜力巨大,是各大国际矿业公司投资的热点。本文在研究加丹加铜钴矿带以往工作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加丹加铜钴矿带地层岩性、含矿层位及矿床类型等特征。结合笔者多年在该成矿带上勘查实例和认识,讨论了加丹加铜钴矿带上铜钴矿床和地层构造关系,分析了物探工作所面临的多雨干旱的气候条件和地层物性特征给施工带来的障碍,总结了综合物探方法在加丹加铜钴矿带上的找矿效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今后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贵丽  郝兴中 《矿产勘查》2020,11(5):929-935
山东省南部地区BIF型铁矿广泛发育,兰陵县鲁城地区铁矿作为典型矿床,对其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区铁矿属BIF型铁矿,其含矿建造赋存于新太古界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区内成矿地质体为泰山岩群山草峪组的含铁变质地层;由新太古代海底多期次火山喷发和陆源碎屑搬运堆积交替沉积并经过长期区域变质作用而成。研究区内铁矿找矿标志主要包括地层、构造、地球物理和地形地貌等,需综合运用各种找矿标志,以期达到良好的铁矿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2.
曾凡玉 《矿产勘查》2019,(8):1928-1933
洼子铁矿位于山东省莱州市西南部莱州—昌邑铁成矿带上,古元古界粉子山群小宋组中下部富铁岩系控制了铁矿体的分布,矿体形态总体呈似层状,沿倾向呈透镜体状,沿走向呈舒缓波状展布。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少量黄铁矿。铁矿体底部的厚层大理岩是间接找矿标志,磁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其成因为与区域变质作用密切相关的变质沉积铁矿床。  相似文献   

13.
矿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南非波斯特马斯堡—卡拉哈里锰成矿带西北部边缘。铁锰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层位控矿特征明显;矿石具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的主要成分为黑锰矿、褐锰矿、铁氧化物、菱锰矿、钙锰石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硅质和少量钙质;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锰矿床,成因模型应属于上升流模型,即深海富锰铁水体在水流的带动下,上升至海盆陆架氧化区域富集,接收氧化沉积成矿(深部矿体)。之后在逆冲推覆过程中衍生一系列的次级逆冲断层,导致德兰士瓦超群在空间上的重复出现,形成现有的浅部逆冲推覆矿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蒋芹  陈丽  韩长寿 《矿产勘查》2020,11(4):694-698
小秦岭-鲁山-舞阳地区是我国深变质型晶质石墨矿的重要成矿带,研究区处在该带的东端,区内石墨矿含矿岩系为太华群杨树湾组。为预测研究区内杨树湾组的石墨矿找矿潜力,通过研究典型矿床和含矿岩系的分布特征,对区内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价,认为该区以往石墨矿勘查程度较低,今后找矿空间较大,预测500 m以浅石墨矿资源量达500万t,达到超大型规模。  相似文献   

15.
黄土嘴金矿床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之湘东北断隆带,湖南重要金矿产地黄金洞金矿田的北东部。本文旨在研究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总结成矿规律,丰富区域金成矿规律认识。研究表明: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冷家溪群地层,成矿流体为中温、中低盐度还原性变质流体,矿床成因类型归为中低温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区内金成矿经历了2期成矿作用,始于加里东期,燕山期存在与区域成矿作用高峰相响应的成矿叠加作用;区内金矿床形成的主要控矿因素为地层和构造,金矿体对地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次一级的近东西向、北西向的断裂则为含矿构造。研究成果可为该区金矿床找矿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冬月  何旭  尹展  张建国 《矿产勘查》2020,11(10):2220-2230
利卡西市(Likasi)西南部位于加丹加Cu-Co-U-Au多金属弧形成矿带的中南段,成矿条件优越,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但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该文利用ALOS、ETM数据,开展1∶5万遥感地质解译和蚀变信息提取,进一步查明了区内的地层展布、构造格架和矿化蚀变分布等情况,通过野外调查验证,证实了所解译的南北向大断裂和隐伏花岗岩体的存在,在遥感异常区也发现了较好的铜钴多金属矿化。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进行找矿预测研究,圈定出层控型、次生富集型和热液脉型铜钴多金属找矿靶区18处。此研究成果对该区部署地质矿产调查等工作具有参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甘肃敦煌寒武系下统黑色岩系分布广泛,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钼钒铀等矿产找矿的目标层。敦煌五一山钒矿产于寒武系双鹰山岩组的黑色岩系中,矿体严格受地层、褶皱及岩性三方面因素控制,呈层状产出,厚1. 06~10. 95 m,矿体长55~2530 m。通过对敦煌五一山钒矿矿床地层含矿性、控矿构造、矿体特征等地质特征的分析,初步总结了敦煌五一山钒矿床的矿产成因,认为区内钒矿体的形成既受寒武系双鹰山岩组这一稳定时序的控制,又与当时古地理和次深海区缺氧古气候沉积环境有关,属沉积变质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