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功能区整体水质达标控制与控制断面水质达标控制的双控管理为基础,在充分考虑水环境自净能力和水文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河流纳污能力计算理论,采用流域单元断面功能区达标控制的分段概化、断面分段计算方法,采用公式法、模型法、系统最优化等传统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在排污口水质达标约束下,对贾鲁河各水功能区的COD、氨氮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确定各河段污染物最大允许入河量和削减量,并根据2017—2030年规划COD、氨氮目标含量下的纳污总量分配,确保实现流域污染物削减和控制。按照入河污染物总量、断面双达标的环境容量约束和削减方法,贾鲁河(郑州市区段)不仅能够实现功能区水质控制目标,而且可以实现全河段功能区达标率约束下的排污权优化调配。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1年山西省海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成果,进行入河排污口达标评价和污染物浓度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海河流域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193个,废污水年入河量3.58亿m3,COD年入河量41 886.4 t,氨氮年入河量7 141.7 t。流域入河排污口平均浓度COD为116.9 mg/L,氨氮为19.9 mg/L。不同水系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排放状况不同。流域污染物减排控制重点在桑干河与滹沱河水系。漳河水系应加强氨氮减排控制。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京杭运河五牧断面的水质达标率及水体环境健康,依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综合考虑水文、水体污染来源等因素,对整治范围内入运河的污染源进行概化,通过建立一维水量水质数学模型确定模型参数,计算五牧断面水质达标时各概化排口的允许排污量,进而得到该研究区域的水环境容量,与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对比,确定污染物削减量,为改善京杭运河水环境质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确保京杭运河五牧断面水质达标情况下,研究区域近期COD、氨氮、总磷水环境容量分别为47 216t/a、5 376.1 t/a、508.1 t/a,远期COD、氨氮、总磷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8 977.3 t/a、2319.1 t/a、301.1 t/a。污染物削减率与水质超标率对比二者差距在30%以内,说明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龙王庙断面水质达标的城南河流域水环境容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南京市浦口区城南河龙王庙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综合考虑水文、水质和污染源现状,对研究区域入城南河的污染源进行排污口概化,构建水环境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基于龙王庙断面水质达标的城南河水环境容量,以此与现状入河的污染物量比较,确定污染物的削减比例。结果表明:在保证龙王庙断面水质达标的情况下,城南河COD、NH+4-N和TP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 183 t/a、201 t/a和154 t/a,污染物削减率与水质超标率的差距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水环境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覆盖流域社会、经济、生态的水环境综合管理绩效指标体系,计算环境绩效并分析其变化趋势,以水污染物削减量为决策变量,以投入资金量最小为优化目标,设置环境绩效优化、控制断面水质达标、污染物削减提升的约束条件,构建基于结构、工程、监管提升的流域水环境管理绩效优化模型。以吉林省招苏台河流域为例,利用Lingo8.0软件编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优化方案总投资15.09亿元,COD、氨氮总削减量分别为9 879.1t,619.68t,规划期末水环境管理绩效提升至0.856。水环境管理绩效指标体系可较全面的反映绩效值的定量变化,得到的优化方案满足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有效降低资金投入,为流域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立水环境质量底线是提高区域水环境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污染物总量控制是确立水环境质量底线的关键环节。基于动态水环境容量核算技术核算流域水环境容量,依据水环境承载力进行总量分配,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并结合主体功能定位探讨差异化的空间管控措施。结果表明:①汉江中下游流域COD和NH_3-N全年水环境容量分别为184 430 t/a和38 250 t/a。②从空间上看,汉江中下游流域各行政区可承载的人口经济总量和水环境容量呈相似分布规律,即下游重点开发区整体高于中游农产品主产区,高于上游重点生态功能区。③结合现状排污量,中游各区(县)水环境容量整体剩余较高而上游较低。④流域上游重点生态功能区丹江口市和重点开发区樊城区、襄州区、襄城区COD需削减的量分别为1 540.3,7 137.6,3 953.5 t/a和7 029.4 t/a,需进一步严守污染物总量控制底线约束;中游老河口市、宜城市、钟祥市和沙洋县等农产品主产区在继续保持农业发展的同时需注意保证生态不恶化;下游天门市、仙桃市等重点开发区的现状污染排放量已接近污染物总量控制限值,应结合环境容量,实行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山丘区水环境,以典型山丘区城市临海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临海市水环境现状、水环境功能及水污染负荷的充分调查,建立河网水量水质数学模型,计算了河网水环境容量,并提出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削减方案。结果表明:临海市河网的水环境容量COD为15 904.3 t/a,NH3-N为1585.2 t/a,水质超标率分别为COD 15.61%,NH3-N 16.67%。规划年工程实施后预计新增水环境容量COD 1 137.7 t/a,NH3-N 114 t/a,削减污染物入河量COD 10 610.6 t/a,NH3-N 1 082 t/a,水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8.
以赣江一级支流锦江流域为例,建立了控制单元内水环境容量总量分配方案模型,遵循“流域-区域、流域-子流域(支流)、流域-排污口(直排口)”的分配思路,根据流域具体情况,确定了水环境容量总量分配原则,对各控制单元的COD水环境容量总量进行分配,并采用合理性指数对不同分配方案进行评估,得出各个控制单元COD容量总量分配的推荐方案和备选方案.研究成果为该流域COD容量总量控制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落蓬湾断面目前水质不能稳定达标。为进一步提高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进而开展落蓬湾断面水质达标及胥河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根据现状水文、水质和污染源资料,分析落蓬湾断面水质超标原因。采用控制断面达标法计算得到入胥河的最大允许排污量。结果表明:胥河COD、氨氮、总磷的近期水环境容量分别为3011.8、195.0、99.2 t/a,远期水环境容量分别为1738.7、135.9、70.0 t/a。基于胥河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结合研究区域内入胥河的污染物量,确定研究区域各类污染物的削减比例,为胥河的水环境整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6年江苏省淮河流域片入河排污口调查及监测成果,分析了片区内入河排污口的类型、分布特征,统计了各地市及水资源分区污水量、COD、氨氮污染物排放量,并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量与总量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了2009~2016年历年江苏省淮河流域片入河排污口COD、氨氮污染物排放量,结果表明随着水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汾河作为山西省主要用水水源的同时,接纳了全省近一半的废污水和污染物质。在众多的入河污染源中,少数入河排污口排入汾河水系的污染物质占整个水系的大部分份额,其中又以化工和造纸两个行业所造成的危害最大。因此,在汾河的水污染治理中,污染排放的控制应针对主要入河排污口,即针对少数大型入河排污企业;废污水的治理应针对主要排污行业,即针对化工和造纸两大行业。  相似文献   

12.
Animal husbandry is one of the major agricultural pollution sources in China. The Xiangyang Reach of the Han River Basin was used as a case study to identify pollutants from animal rearing. The gross amount of pollutants from livestock and poultry rearing in the Xiangyang Reach was estimated using two empirical models with different data sets. The pig, cattle, sheep, and poultry population in 2009 amounted to 2.6, 0.6, 0.5, and 39.2 million head, respectively. The total annual pollutant loads generated from the feces and urine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were 270,400 t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228,900 t of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26,500 t of ammonia nitrogen; 16,500 t of total phosphorus; and 63,900 t of total nitrogen. Approximately 12% of these pollutant loads were estimated to enter the Han River through the watershed outlet. Animal breeding has been one of the main pollution sources in this area, followed by domestic sewage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Cattle produced the most pollution, with the heaviest pollution load in downtown Xiangyang City.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are presented to control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资料,对入河排污口的分布废水排放方式、排污口入河废水量、污染物量、河流纳污量、流域水质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流域内共调查入河排污口1708个,其中连续掌上排放的1481个,间断排放的有227个;排污方式以明渠漫流排放为主,占排污口总数的69.7%;从排放的污水性质看,以工业废水为主。全流域废污 入河量约为41.7亿m^3,并且主要集中在一些大中型排污口;全流域调查的入河排污  相似文献   

14.
基于深圳湾、珠江口、水质净化厂尾水、面源与截排溢流水体等水质数据,系统分析深圳湾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深圳湾现状水质不达标,关键污染因子为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DIP);雨季水质普遍劣于旱季,内湾水质明显劣于外湾。污染物入湾途径包括:6个入湾河口(后海河、大沙河、小沙河、凤塘河、新洲河、深圳河)、1个污水排放口(福田水质净化厂尾水排放口)、34个雨水排放口和深圳湾湾口。经过旱季污水收集、尾水提标改造等水环境治理措施后,深圳湾主要污染源为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其入湾氮、磷营养盐浓度可达地表水V类标准,是深圳湾现状水质的5~15倍,雨季面源与截排溢流水体的氮、磷入湾总负荷达到76.2 t和283.8 t,将对已无氮磷营养盐剩余容量的深圳湾水质造成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15.
刘扬扬  李斐  王孟 《人民长江》2020,51(5):34-40
基于2016年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数据、主要污染物入河量调查估算和相关规划成果,从水资源分区、水功能区类型角度,系统分析了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类别、达标情况与超标特征、沿程水质变化,以及主要污染物COD、氨氮入河量与纳污限排的分布特点,据此探讨了影响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6年长江干流水功能区双指标达标率接近95%,而全指标达标率不足65%,超标水功能区主要分布于重庆、湖北、江苏和上海段,以保护区、保留区和饮用、工业用水区数量较多。长江干流以工业用水区、排污控制区单位长度污染物入河量最大、污染程度最高,纳污限排需综合考虑水体自然环境容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控制。目前,COD、氨氮已不是影响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的关键因子,取而代之的是总磷,分析表明总磷沿江呈逐渐升高趋势。分步推进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总磷评估考核工作,倒逼总磷污染物减排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长江南京段水污染现状及限排总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乐 《水资源保护》2013,29(1):55-60
通过长江南京段18个水功能区水质的5 a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污染源及其入江排污量,提出了各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和入江污染物削减建议。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2005—2009年期间,83.3%的水功能区达标率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2009年83.3%的水功能区所有的水质监测点均没有达到其水质目标;主要污染源头为通江河道,其COD、NH3-N排放量分别占入江排污总量的65.7%、49.9%;工业、企业排污口的COD、NH3-N排放量分别占入江排污总量的20.9%和25.0%。长江南京段水体COD限制排污总量为6.59万t/a,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0.26万t/a;需要削减污染物的水功能区包括5个饮用水水源区、1个保留区和3个渔业、农业、工业用水区;削减任务最重的为饮用水水源区,其COD和NH3-N削减率分别在87.0%~99.0%和17.8%~97.4%之间。  相似文献   

17.
在对汾河水质、入河排污量监测的基础上,选取计算模型及相关参数,以掌握汾河复流前后水环境承载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各水功能区为基本计算单元,分析计算水功能区不同来水条件下的水域纳污能力,进而提出汾河复流后各行政分区的污染物限排总量及污染物削减率。结果表明:复流后各功能区COD和NH3-N限制排污总量分别为25 139 t/a和1 158 t/a,污染物削减量分别为24 704t/a和7 857 t/a,平均削减率分别为49.6%和87.2%。若各入河排污口达标排放后,COD、NH3-N仍要削减15 936 t/a和4 356 t/a。  相似文献   

18.
太子河流域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太子河流域水环境容量,改善水质不断恶化的状况,促进区域经济与水环境容量的协调发展,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在全面了解了太子河流域的水文资料、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特征以及河段的功能区划分,选取污染物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作为该河段的主要污染物控制因子,并对不同频率年(75%、50%、25%)情况下的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得出COD在75%、50%、25%频率年的水环境容量为105382 t/a、144470 t/a、192196 t/a;NH3-N在75%、50%、25%频率年的水环境容量为6849 t/a、8602 t/a、11705 t/a,结合太子河流域的现状排污量,得出太子河流域污染严重,应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