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俊杰  刘振威  吴志勇 《规划师》2012,28(10):46-49
当前我国各城市的街道整治规划普遍存在街道风貌识别性差、文化内涵缺乏、整治效果不佳等问题。研究据此提出了基于文化特色传承与创新的街道整治规划思路,结合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的街道整治规划案例,提出具体的文化策略,包括街道特色定位、功能分区与风貌分区、节点设计、建筑立面整治及环境设施整治五方面内容,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在街道整治规划中对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成果质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开封书店街综合整治前后的街景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帅杰 《山西建筑》2012,38(8):24-25
介绍了开封书店街的概况,通过对书店街综合整治前后街景风貌的调查,对沿街建筑的功能、构造、风格及街道规划进行了分析,意图为古街道整治提供更全面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街街景整治为例,在调查研究城市风貌、地域文化特征和街道性格的基础上,探讨街景整治中建筑界面的重塑方法,以保护沿街建筑的基本特征,强化它们在街道上的作用与地位,延续整条街道的独特氛围。  相似文献   

4.
王立 《华中建筑》2014,(9):103-109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街道风貌整治现已成为再塑城市新风貌的重要手段和深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城市发展中许多沿街空间出现的脏乱差,以及城市空间无序混乱的现象,该文运用类型学的相关理论,把城镇沿街空间解构为沿街建筑、环境设施、绿化水体三要素。根据各要素构成元素的特点,提出在街道风貌整治活动中,应依据各城市发展特点和现状环境的不同,以环境整洁、外观清新、风格协调、形象美观为整治目标,采用分类型、抓重点、做细节的整治策略和因地制宜的整治措施塑造新城风貌。  相似文献   

5.
2006年合肥市政府把沿街建筑的整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但对于街道的公共空间环境建设,还有待于完善,如城市街道的辅助设施和绿化等,普通没有系统全面的设计。文章通过合肥市太湖路的街道整治工程实例,从街道美学的角度分析和整治前后的实例对比,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城市街道景观整治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婧 《安徽建筑》2009,16(6):19-19,74
以合肥市长江中路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为例,针对沿街建筑立面改造中发现的问题,运用街道美学等理论进行有益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造设计原则与方法,对进一步研究城市街道建筑立面改造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漳州"东大门"(龙海段)街道立面整治规划设计为例,深入探讨了适合本地区街道立面整治的规划设计策略。通过对现场调研和区域社会文化信息充分研究解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建筑类型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方法,对街道立面的整治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采用多因素整体协调处理的方法,对沿街建筑、周边环境、街道、绿化景观和基础设施配置等进行了有效整治,从而达到最优的立面整治效果,丰富了沿街立面主题,充分体现地域特征,突出闽南元素,展示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8.
张娴 《山西建筑》2022,(5):31-34
在公园城市背景下,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契机对交通型街道进行风貌综合整治,基于街道建筑风貌不佳、景观环境不优、慢行体验不好、文化内涵不突出等问题,以街道一体化为总体思路,从建筑立面整治、慢行环境提升、景观环境优化、文化展示利用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成都和国内其他城市交通型街道风貌整治路径提供启发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沿街建筑色彩刍议高履泰在讲文明、树新风的形势下,全国大、中城市纷纷采取了措施来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如拓宽道路、开辟绿地、增加照明等,其中整顿沿街建筑色彩也是重要的一项内容。沿街建筑色彩的作用是利用建筑物的表现力来美化街道环境,形成美观的街景。成功的建...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建筑乱象”、城市风貌趋同、城市特色丧失等现象入手,分析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空间管控缺失问题,提出加强城市设计是新型城镇化对城乡规划变革的必然要求。进而分析了城市设计面临的认识不统一、定位不明确、体系不完整、管控机制不成熟等现实困境。通过分析这些困境出现的原因,从四个方面提出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内容:(1)明确城市设计的定位,借鉴欧美设计控制的经验,在我国现有规划体系框架下建立与规划控制并重的设计控制体系;(2)建立城市设计相关制度,统一认识,规范城市设计的编制和管理;(3)建立与规划管理对接的城市设计管控机制,强化城市设计实效性;(4)加强城市设计教育培训,培养城市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1.
陈泳  许天 《华中建筑》2011,29(12):43-46
新城区的蔓延式扩张引发了城市空间的离散和城市品质的销值.论文首先从城市街道空间的垂直和水平两个层面探讨街道空间品质与沿街建筑界面的关系,然后着重从步行者在街道空间行进过程中的认知和体验角度分析沿街建筑底层界面对街道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机动化时代背景下人性化街道的设计策略和评估方法.最后,论文以长兴公路段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以城镇建筑风貌整治规划实践为研究背景,在分析和总结四川地区传统城镇建筑风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传统城镇建筑风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地域性的分布与特征以及城市设计意韵等,并就风貌整治规划提出若干建议:中小规模的城镇风貌应保持建筑风貌的完整性,大中规模的城镇应强调兼顾建筑风貌的多样性与协调性,风貌整治规划应突出四川乡土建筑神韵,加强对传统城镇的城市设计研究,以体现传统城镇的空间意蕴.  相似文献   

13.
街道设计从空间属性上看是街道空间与设施的综合统筹,从社会属性上看是街道资源与路权的再次分配。我国街道设计目前还面临着上位规划支撑不足、街道设计环节缺失、街区组织协调有限等问题。街道设计引导本质上是城市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政策的外在表达,有着深刻的社会发展背景。以《厦门市街道设计导则》为例,在城市公共政策导向下,构建由交通政策和系统规划组成的"城市—片区—街区—街道"的街道设计引导体系。  相似文献   

14.
传统风貌街道解析——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扈万泰  魏英 《规划师》2008,24(5):66-71
传统风貌街道在城市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承担着城市的交通功能,增强对其价值的认识,建立价值评价体系,成为开展传统风貌街道规划与研究的关键.对重庆市传统风貌街道的研究,可遵循先进行总体规划研究,确定街道的定位和性质,其次分类、分级进行规划,采取相应的规划策略;再进行规划导则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卞广萌  程琦 《城市住宅》2021,28(5):124-125
后疫情时期"地摊经济"逐渐成为提振城市经济、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途径,但街道空间自身诸多不足及其对街道环境产生的影响也日渐显露.研究以重塑街道活力、有序引导摊位布局为目标,以典型街道适应性设计为实证,从街道平面与断面优化设计、街道家具与标识等方面,提出多维度、多层次的城市街道空间管控及重点地段设计改造策略,以期打造安全、有序、充满活力的城市街道风貌.  相似文献   

16.
街道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风貌的重要场所。城市中的街道和道路是不同的概念,道路的本质属性即是其交通性.而城市中的街道是营城建屋后留下的空间.供人们穿越,接触及交流的途径。除街道两侧的建筑城市广场等重点要素之外.街道设施虽然看似“点缀”但无论从功能还是景观效果上,它们对街道空间个性的塑造和丰富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传统乡镇街道是传统乡镇地域性文化风貌特征的重要载体。文章以黄石市河口镇螃蟹街的风貌整治项目为契机,以河口镇传统建筑风貌为研究对象,分析鄂东南地区的建筑风貌特征,并对螃蟹街的沿街立面改造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丁平 《山西建筑》2008,34(1):35-37
通过对中山路北段改造的实践,对其街景现状进行了分析,指明了对沿街建筑景观及户外广告招牌设置进行整治设计的指导思想,以期能增强沿街景观的观赏性、特色性和文化性,使之成为体现徐州城市现代化建设风貌的省级示范性道路。  相似文献   

19.
借2011年9月首届中国一亚欧博览会在乌鲁木齐召开的契机,伴随着城市美化工作的开展,之前乌鲁木齐街道景观的混乱和无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同时引发了对乌鲁木齐城市沿街建筑表皮改造的思考。本文将沿街建筑表皮的改造设计放到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活动,以及新疆跨越式大发展的背景下,从乌鲁木齐市城市街景整治项目的实际出发,初步罗列出关于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的一些手法,对于当前及其今后的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的实践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门窗》2019,(20)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空间加速扩张,导致城市道路沿街景观质量下降,很多原有的风貌和景观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遭到了破坏,使得城市道路失去了以往的特色。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对环境景观的重视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进入到道路整治时期。本文首先对于城市道路整治中沿街建筑立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于城市道路整治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