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绿色城市设计兴起的背景下,人本视角街道绿视率作为城市空间精细化感知品质的指征日益受到重视。探索人本视角街道绿视率与现行规划管控所使用的鸟瞰视角绿化覆盖率之间的关系,以揭示绿化覆盖率是否能够充分反映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的街道绿视率水平,旨在为将街道绿视率指标纳入绿色城市设计导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街景大数据与卫星遥感影像,运用深度学习与地理信息系统,以定性的四象限分析、定量的逻辑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索中国8个城市的街道绿视率与绿化覆盖率的一致性表现情况。【结果】发现一线、新一线城市的街道绿视率和绿化覆盖率往往具有一致性,而二线城市大概率不一致。街道绿视率与绿化覆盖率的一致性表现,除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还受经济水平的显著正向影响;街道绿视率除受绿化覆盖率和经济水平的正向影响,还受街块面积的负向影响。【结论】街道绿视率与绿化覆盖率的一致性表现并非必然,有必要将街道绿视率作为导控要素纳入绿色城市设计中进行分析。街道绿视率与绿化覆盖率的一致性,以及街道绿视率指标自身的高低并不单纯由自然气候条件决定,适度的财政投入能有效提升街道绿视率与绿化覆盖率,小街密路的城市形态特征则能有效提升街道绿视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百度街景数据,对福州市西湖社区不同街道的街景数据进行提取,通过Photoshop等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测算不同道路空间的绿视率数值。同时运用Depth map对道路空间整合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人群聚集地区的绿视率现状;通过对比不同类型和不同等级道路绿视率的差异,结合道路整合度分析结果,对提升街道空间品质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肖扬  张宇航  卢珊  匡晓明 《风景园林》2021,28(11):108-113
既有研究对城市绿地的心理健康效益持有不同观点,原因之一为各研究对绿地的评价方法存在差异。目前评价绿化水平的维度较为单一,且缺乏对城市特殊居住环境和社会空间类型的关注。基于2016年上海市新旧里弄综合调研数据,分析里弄建成环境绿化空间对自评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采用卫星遥感与街景识别等技术,从绿地可达性、绿地面积、社区植被覆盖水平、社区绿视率水平、社区绿化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和不同尺度,对居住环境主观绿化评价水平进行量化。研究发现:居住区植被覆盖率特征及公园规模与自评健康显著相关,公园规模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未发现绿视率以及居住地到公园距离对健康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主观绿化评价水平对居民健康存在显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翔  董贺轩 《室内设计》2023,38(2):52-59
在城市健康街道及步行友好型街道建 设的人本视角下,街道空间的优化设计逐渐成 为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绿视率作为街道可步 行性的评价要素之一,可以对步行者的心理产生 影响,同时,步行愉悦度可以用于描述步行者的 心理。研究通过对武汉市生活型、商业型、交通 型三类街道共9个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街道 步行空间绿视率与步行愉悦度的特征,以及二 者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街道步行空间的平均 绿视率与步行愉悦度呈显著正相关,当绿视率 达到0.142 5后,步行愉悦度为正,反之为负;街 道步行空间的绿视率标准差与步行愉悦度无显 著相关关系。最后以提升步行愉悦度为导向,针 对街道共性问题和不同类型街道的个性问题提 出街道步行空间绿化的具体建议,同时提出三 个方面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街道步行空间绿 视率,提升步行愉悦度。研究为提升街道步行 空间绿视率及步行愉悦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及策 略参考,对城市街道的人性化建设具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迷人的街道:建筑界面与绿视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磊青  孟若希  陈筝 《风景园林》2017,24(10):27-33
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其漫游体验价值是城市空间的重要资产。本文以虚拟街道的实验方式探讨了迷人街道的2个变量:建筑界面与绿视率对街道体验的影响。我们首先建构了15个虚拟街道模型,由90名大学生使用VR头盔沉浸式体验这些虚拟街道环境,然后回答环境体验相关问卷。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界面和绿视率都影响了街道的迷人体验,但是界面影响第一,绿视率第二。从迷人要素顺序排列来看,灰空间界面开敞界面绿视率玻璃界面格栅界面,最了然无趣的是实墙界面。迷人意味着身体参与街道活动的可能,而不仅是视觉探索的趣味。  相似文献   

6.
日本城市绿视率计量方法与评价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城市绿化常用的评价指标,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面积等,主要用于衡量城市绿地的平面绿量。1987年,日本学者青木阳二提出"绿视率"的概念,表达在人的视野中绿色所占的比重,用以研究人居环境空间中绿色物质与人的感知之间的关系。2004年,日本政府将"绿视率"纳入城市绿化评价的常规指标。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概述了日本学者近30年来对绿视率的研究成果,论述了绿视率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计量方法,阐述了绿视率评价的应用领域。本文认为,研究应用绿视率指标对于促进我国城市绿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1)绿视率可作为城市空间心理感知绿量的评价指标,(2)绿视率可为优化城市空间植物景观构成提供技术依据,(3)绿视率可作为制定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补偿指标。  相似文献   

7.
绿视率作为绿色空间感知的直观评价标准,对于街道空间品质有直观的反映与影响。文章以青岛市中山路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时期街景与当下做对比,探究绿视率对于中山路街道空间品质的关联性,并对行道树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定性定量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查阅历史书籍、档案馆查档,以及运用matalb识别处理现状街景照片的方法对其绿视率进行分析。探究如何通过优化绿视率提升街道品质,以期为日后的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以及活力的恢复寻求多方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以郑州金水区日常生活为主的街道网络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以场所为节点的街道网络空间模型,使用Depthmap对模型进行分析,实现对研究区域街道网络的量化分析。在研究区域设置134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四个方向的街景图片,使用基于Cityscapes数据集训练的Deeplab v3+对采集到的结晶图像进行图像分割,量化采样点处的绿视率,将数据导入GIS实现采样点的绿视率可视化。最后将Depthmap分析结果与绿视率可视化图进行叠加分析,实现对研究区域基于拓扑路学意义上的绿视率调查。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生态宜居、居民生活健康的重要发展途径。本文以中国12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源数据在宏观层面全景评估中国城市绿化水平。本文通过融合政府统计数据、街景数据和遥感数据,构建包括街道绿视率、增强型植被指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构成的城市绿化水平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功效函数法、CRITIC方法测算“多源城市绿化指数(MUGI)”对2020年城市绿化水平进行评估。同时,运用全局Moran’s I和局域Getis-Ord Gi*法识别城市绿化特征水平的地理分布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多源城市绿化指数(MUGI)处于良好及以上水平的城市占比为42.5%。其中,城市间街道绿视率和增强型植被指数差异相对较大。地理分布上城市绿化水平具有集聚特征,长江以南地区城市绿化水平整体较高,东北、华北地区绿化水平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两个VR实验对城市环境的疗愈性进行了研究。第一个VR实验采用沉浸感极好的虚幻4建模,虚拟了道路和绿地两种不同的城市环境。皮电数据表明绿地比道路景观有更好的疗愈性。第二个实验以绿视率和街道界面的不同水平建构了街道模型,以HTC的头盔展示虚拟环境。实验结果表明绿视率和街道界面都对街道的疗愈性有显著影响。论文最后总结了绿视率和街道界面对街道疗愈的影响,并以城市更新为背景,论述了疗愈性街道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绿色空间正义是城市空间正义的典型代表,意为在人群中公平分配维护绿色空间的责任和享有绿色空间的权益。根据其定义,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从责任和权益2个角度着眼,一方面基于百度街景地图数据提炼街道空间绿视率的空间分布特点,表征街道绿色空间的客观可感知水平;另一方面将街道绿视率和实时人口热力叠加,探讨街道绿色空间的实际被感知程度,从而完成对北京市东城区街道绿色空间维护和享有情况的评估。发现邻近使用者维护街道绿色空间的责任对绿化客观可感知水平的重要性,以及合理的道路断面设计对同时提升街道空间活力和绿视率即绿化实际被感知程度的有效性。由此总结出2点街道绿色空间规划设计建议,即明晰权责边界并保证公共权益优先级,以及加强落地性设计导则中对绿色空间正义问题的关注,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二环五四路口呈现"12h交通高峰"现象,已成为福州市内第一堵点。方案研究基于福州市二环五四路口周边的建设条件,从交通量调查及分析等方面出发,提出了立交改造方案,即新增4条匝道,缓解主要方向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对周边主要交通节点进行同步改造。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介绍"街道家具"概念、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益阳市主城区街道家具的发展现状调查,对益阳市街道家具进行了问题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董贺轩  高翔 《风景园林》2023,30(1):54-62
【目的】在建设城市健康街道的背景下,街道植物空间环境及其对步行质量的影响规律问题值得关注。【方法】选取武汉市9个街道植物空间样本,通过构建街道植物空间形态与步行愉悦度的特征评价体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随机森林法等探索两者之间的影响规律。【结果】研究发现:1)街道植物空间形态评价体系分为尺度特征(面积、高宽比)、形状特征(形状系数)、界面特征(侧面Ⅰ通视率、侧面Ⅱ通视率、顶面通视率、绿视率);2)步行愉悦度评价体系包括满意度(0.253 7)、放松度(0.237 9)、舒适度(0.214 4)、安全感(0.162 9)、吸引力(0.131 1);3)街道植物空间形态特征对步行愉悦度的影响因子包括绿视率、顶面通视率、面积、形状系数、高宽比、侧面Ⅰ通视率,影响权重分别为0.288 5、0.238 8、0.184 1、0.164 2、0.099 5、0.024 9。【结论】基于相关研究成果、调查分析结果等,提出以人性化理念为主导的基于步行愉悦度的大城市街道植物空间评价体系。同时,提出了4点街道植物空间的优化设计策略:1)选用植物要素构建或分隔街道空间,并控制乔木株距;2)控制街道植物空间的绿视率;3)重视街道植物空间边界形状的复杂度与丰富度;4)控制街道植物空间的高宽比。  相似文献   

15.
顾伟琦  傅红 《室内设计》2023,38(6):67-74
受全球气候变暖及城市热岛效应的双 重影响,高温热浪事件逐渐成为城市面临的主要 灾害之一,尤其是长期居住在高密度建设、人口 密集主城区的居民更易受到热岛效应带来的不 良影响。因此,如何在街道尺度下通过城市人 居环境热脆弱性评估进行易受灾空间分布的识 别,并提出相应的适应策略成为当下气候适应 性研究领域的热点。论文以成都市主城区为例, 以街道为研究单元,整合人口数据、社会经济数 据、POI、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通过构建以暴 露度、敏感性及适应能力为准则层的城市人居 环境热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主城区 进行综合评价,并识别出主城区夏季人居环境 热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及高脆弱性街道的致脆 主导因子。研究发现:成都市主城区人居环境热 脆弱性呈现“内高外低”及“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同时,进一步划分不同致脆类型街道为“高暴露主导区”“高敏感主导区”及“低适应 主导区”,并针对不同类型分区提出相应的气候适应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安泰街道,地处福建省福州市区中心鼓楼区南端,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是福州市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活动中心。安泰,顾名思义:平安祥泰。30年来,安泰一直是福州市最平安的街道之一。2009年该街道共发生火警5起,直接经济损失985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47%。街道综治办主任董希官告诉笔者:"前不久,以福建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陈积德为组长的省安全生产责任制考评督察组在街道检查时,对街道一年来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PHOENICS软件对克拉玛依市在典型气象条件下和大风气象条件下的主城区风环境进行数值模拟,评估风环境现状,研究表明,典型气象条件下主城区大部分街道风速不会对行人舒适性产生影响,大风气象条件下主城区空旷地带、"峡谷地带"易产生6级以上大风,并针对大风区域提出科学有效的防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街道是构成城市的骨架,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洪雅县老城区7条典型街道作为研究案例,通过SD法对该街道空间感知特征及其街道客体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街道的客体指标与街道形态特征、街道环境特征以及街道空间特征的相关性最强,其中街道宽度与D/H值的影响力最强,交叉口密度、绿视率以及店面密度次之,街道长度与街道曲折度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PSPL调研法+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二环内老旧街区的典型地区——北京大栅栏街道公共空间进行调研分析。主要以胡同(街道)为研究主体,探索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关系,挖掘现状有潜力发展的公共空间,探索精细化、量化的公共空间评估方法,从而提出对大栅栏街道公共空间优化的建议,促进"京味"胡同邻里生活空间活力再造。  相似文献   

20.
绿视率是视觉生态设计中有效、明确、可操作性较强的指标之一。在我国高密度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引入"绿视率"理论与方法,并作为其视觉生态评价的主要指标。为有效提升我国高密度城市居住区的绿视率,应在具体规划设计中注意以下方面:1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的"组团——居住区"等布局方式。2通过减少道路占地、绿地细部自然化以及采取曲折式、短捷型的道路形态等方法,以有效提高绿视率。3在居住区建筑布局、开放空间、道路形态、植物绿化等细部设计中遵循若干设计导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