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提高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的生成量,以酿酒酵母和3 株窖泥酯化细菌为菌源,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模型优化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固态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水分质量分数、酸度和接种量对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温度不显著(P>0.05)。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2 ℃、水分质量分数78.00%、酸度2.60 mmol/100 g、接种量4.60%。在此条件下,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产量分别为9.55 mg/100 g和1.87 mg/100 g,分别达模型预测值的99.07%和100%。经反复验证,工艺合理可行,可为进一步提高浓香型白酒质量和窖泥功能微生物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浓香型白酒中己酸和丁酸的含量影响着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含量,从而影响白酒的风味.为提高浓香型白酒中己酸和丁酸的含量,本文以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空气芽孢杆菌(Bacillus aerius)、丁酸梭菌亚种(Clostridium butyricum subsp)3株窖泥产酸功能菌进...  相似文献   

3.
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白酒的重要风味物质,提高浓香型基酒中己酸乙酯含量有助于提高其优质酒率。通过传统筛选方法从不同酒曲中筛选出1株高产己酸乙酯酵母,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条件。从源于不同酒曲的79株酵母中确定了1株高产己酸乙酯酵母,命名为Y9,并鉴定为Hyphopichia burtonii。酵母Y9具有优良的NaCl、葡萄糖、乙醇和己酸乙酯耐受性以及宽广的pH适应性,能够较好地适应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在糖度为14°Brix、初始pH 5.0、诱导温度22℃且静置发酵、乙醇体积分数8%、己酸体积分数0.04%、发酵时间60 h时,酵母Y9所产己酸乙酯质量浓度达到15.0 mg/L。该研究为产香酵母Y9更好地应用于白酒发酵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己酸菌是窖泥中的重要功能菌,影响着白酒的品质。本研究通过对老窖泥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筛选出1株高产己酸的己酸菌,经16S rDNA鉴定为速生梭菌(Clostridium celerecrescens),命名为E-6。并研究培养时间、培养温度、乙醇添加量对菌株的生长和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6产己酸的最佳培养温度为34℃,乙醇添加量为2 mL/100 mL,此条件下培养10 d左右己酸产量可达到9.4 g/L。  相似文献   

5.
在厌氧条件下,从窖泥中分离厌氧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芽孢染色、生化试验、磷脂脂肪酸分析、16S r DNA鉴定,并采用GC-MS分析其代谢产物,共筛选出3株细菌,即菌株SJ-1、SJ-2、SJ-3。经分析鉴定后得出:SJ-1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SJ-2为空气芽孢杆菌(Bacillus aerius)、SJ-3为丁酸梭菌亚种(Clostridium butyricum subsp.)。发酵产物分析结果表明,3株菌的主要产物如丁酸、正丁醇、乙酸、2,3-丁二醇等均为浓香型白酒微量成分中的骨架成分,其中菌株SJ-3表现较好,丁酸产量为202.56 mg/m L。表明这3株芽孢杆菌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产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16s 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多相鉴定方法及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分离自泸州老窖180年窖池的1株产己酸菌株(K-2)进行分类鉴定和代谢产物分析,结果表明,K-2菌株能利用D-葡萄糖、甘露醇、菊糖、L-阿拉伯糖、D-蔗糖等多种碳源,具有脲酶、七叶灵和明胶酶水解活性;K-2菌株16s RNA基因序列(1346bp)与Clostridium celerecrescens一致率为99%,Strain K-2 16s RNA基因序列在系统进化树中位于Clostridium属分支,与Clostridium celerecrescens序列相似性最近,本研究将其鉴定为梭菌属(Genus I Clostridium)中的Clostridium celerecrescens菌株,该菌株有高效的产己酸(547.26 mg/100 m L)和丁酸能力(382.45 mg/100 m L)能力,但几乎不产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此研究为国内外首次报道从浓香型白酒窖池窖泥中分离出Clostridium celerecrescens菌株,且具有高效的产己酸特性。  相似文献   

7.
以优质老窖泥为研究对象,厌氧条件下富集酯化菌,并对富集条件进行优化。通过传统培养分离法及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法从优化富集液中筛选酯化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长条件。结果表明,窖泥富集液培养20 d并富集2次有利于酯化菌的富集,从优化富集液中共筛选出3株产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厌氧梭菌。经鉴定,菌株Y1、Y2、Y3分别为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Clostridium guangxiense、Clostridium sartagoforme,其中,菌株Y1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0 ℃、最适生长pH值为5;菌株Y2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4 ℃、最适生长pH值为7;菌株Y3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7 ℃,最适生长pH值为5,且3株菌株的最高耐乙醇体积分数达20%。  相似文献   

8.
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味物质是己酸乙酯,己酸菌是重要的功能菌种。该研究从优质窖泥中分离获得了高产己酸菌株,命名为JZZ,该菌是革兰氏阳性杆菌,经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鉴定,属于克氏梭菌(Clostridium kluyveri)。通过培养条件考察,该己酸菌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装样量90%,培养温度37 ℃,pH值为6.5。在最适培养条件下,菌株JZZ的己酸产量均可达到4.36 mg/mL。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己酸菌微胶囊化及其在无窖泥发酵生产浓香型白酒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己酸菌微胶囊,通过单因素筛选、Box-Behnkn实验设计和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得到最佳的己酸菌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结果 制备己酸菌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1.71%、氯化钙浓度2.85%、固化时间37 min,此时活菌数达到最高,为2.17×108个/g。对制备好的己酸菌微胶囊进行浓香型白酒无窖泥发酵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组酒样中的己酸乙酯含量为4.20 mg/100 mL,比空白组酒样(0.20 mg/100 mL)提高了20倍。结论 本研究酿造的白酒无色透明,酒体谐调,具有窖香风味,浓香风格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小米在浓香型白酒酿造中的应用,采用传统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以及气相色谱定量分析,通过比较小米和五粮原料白酒中风味成分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合感官品评,研究小米白酒的风格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使用小米酿造浓香型白酒,发酵顶温高于五粮原料酿造。小米白酒中风味成分总含量和OAV分别为19527 mg/L和132553,而五粮白酒只有15219 mg/L和108365,小米白酒风味成分更丰富、香气更浓郁。小米白酒主要香气特征成分依次为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和戊酸乙酯,而五粮白酒依次为己酸乙酯、异戊醛和辛酸乙酯,两者存在区别。此外,通过感官品评,发现小米白酒酯香更突出,酒体醇甜、丰满、醇厚感更强,品质优于五粮白酒。该研究为传统浓香型白酒酿酒原料多元化及品质提升,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工艺白酒中,己酸乙酯香气随酒度增加而下降,乳酸乙酯有助香作用,乙酸乙酯对己酸乙酯有掩盖作用;适量丁酸乙酯对己酸乙酯有助香作用,杂醇油对己酸乙酯有相杀作用。酒精要符合国家食用标准,并采用净化介质法,活性炭法,高锰酸钾法,复蒸法处理。选用合格的香精和香料,避免影响白酒质量。浓香型白酒配方设计,根据口感要求而定。利用固态白酒,酒头,酒尾和中草药勾调新工艺白酒,能够使产品提高质量,突出白酒风格。  相似文献   

12.
李英俊 《酿酒科技》2006,(12):68-71
通过借鉴浓香型名优酒的传统工艺,结合风型酒生产工艺,对凤兼浓型白酒工艺进行技改。制曲方面调整制曲原料和配比,改革制曲工艺,包括工艺流程、润麦、原料粉碎、配料拌和、入房培养等;制酒方面采取高粱粉清蒸排杂、人工窖泥的培养、提高酒体中己酸乙酯含量等措施。结果表明,工艺技改后,酒的总酸、总酯分别增加了56%和42%,杂醇油下降18%,总酸增加0.025mg/100mL,总醇减少0.18mg/100mL;四大酯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己酸乙酯由28mg/100mL增至163mg/100mL,而乳酸乙酯、乙酸乙酯的增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兰明科 《酿酒》2011,38(1):30-31
分析了西凤浓香酒中己酸乙酯含量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西凤浓香酒中己酸乙酯含量的具体措施,使己酸乙酯含量由原来的平均值240mg/100mL提高到360mg/100mL,达到了提高己酸乙酯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高压射流技术对白酒中四大酯的影响。方法:利用超高压射流技术加压至350MPa处理白酒,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酯类含量,自然存放3个月后再次检测,并请专业品酒师进行鉴品。结果:超高压射流处理后,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含量呈下降趋势,乳酸乙酯含量呈上升趋势;酱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含量呈下降趋势,乳酸乙酯、己酸乙酯含量呈上升趋势。专家品评认为经超高压射流处理后,酒体醇和,有良好去杂效果。结论:超高压射流技术处理后白酒酯类变化与自然陈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红曲霉具有丰富的代谢产物——酶类,具有宽泛的适应性.红曲霉用于我国酿酒历史久远,近年来,在白酒生产中应用愈来愈广泛,在浓香型白酒发酵中能大幅提高己酸乙酯含量,平衡四大酯关系作用显著;在清香类型白酒发酵中能大幅提高乙酸乙酯含量,丰富口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该实验为比较南果梨不同添加方式对南果梨小米果粮酒香气的影响,采用GC-MS法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对产酒率、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质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纯小米白酒与南果梨小米果粮酒共检测出27种香气成分,香气活力值(OAV)>1的有7种,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的OAV分别>3 000、150,是呈香的主体成分;发酵时添加小米质量50%的南果梨果浆,蒸馏时添加小米质量33.3%的南果梨果汁,得到的酒体香气品质最好,正丙醇、仲丁醇、丁酸乙酯、乳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的OAV、产酒率(42.28%)、酯类总量(226.33 mg/100 mL)及感官评分(93分)均最高。各样品的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发酵与蒸馏时添加南果梨使酒体香气更加浓郁。  相似文献   

17.
在分装至三角瓶的入窖粮糟中分别接种分离自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的122株酵母,并设立空白对照和窖内对照,发酵结束后检测糟醅中己酸乙酯的含量。结果显示,窖内对照糟醅中己酸乙酯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73株酵母可使糟醅中己酸乙酯含量高于空白对照,其最高的己酸乙酯含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的58倍和窖内对照的3倍。对8株促进糟醅己酸乙酯生成能力显著(高于窖内对照)的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和基于26S rDNA D1/D2区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些菌株分属于Debaryomyces hansenii(4株)、Issatchenkia orientalis(2株)、Zygosaccharomyces bailii(1株)、Trichosporon coremiiforme(1株)等4种。研究表明,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中存在大量的能够促进糟醅产己酸乙酯的酵母。  相似文献   

18.
应用二次发酵技术提高浓香型大曲酒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次发酵”技术是利用酒醅发酵产酒结束后的产香阶段,人为添加大曲粉、黄水、酒等物质,强化容内涵酷的产香,使酒质更香、更甜、更浓稠的一种工艺技术。应用“二次发酵”技术可提高酒中微量成分含量;酒中已酸乙酯最高达660mg/100ml(已酸乙酯可提高10mg/100ml),已乳比协调,平均低于1:0.4。应注意:(1)必须选择发酵正常的池口;(2)黄水、酒和曲粉的用量及其三者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以黄水澄清液、酒尾、尾水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生物酶制剂和控制发酵条件得到己酸乙酯含量较高的浓香型白酒生物发酵液。利用D-最优混料设计试验,研究不同黄水澄清液、酒尾和尾水配比对生物发酵液己酸乙酯生成量的影响,建立了配比与生物发酵液中己酸乙酯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探讨了配方中各原料的互作效应,获得了浓香型白酒生物发酵液的最佳配方为:黄水澄清液26.20%、酒尾36.34%、尾水37.46%。在此最佳条件下,生物发酵液己酸乙酯含量达16.32 g/L,总酸含量为152.30 mg/100 mL,总酯(以己酸乙酯计)含量为17.66 g/L。所得生物发酵液风味成分种类丰富,黄色清亮,具有典型的发酵液复合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