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利用重选工艺、浮选工艺、重选—浮选工艺等选矿方法对某尼尔森重选精矿进行了降低镁硅含量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分析,确定浮选工艺是比较经济合理的尼尔森精矿降镁硅方案.浮选得到的精矿镍、铜品位分别为4.79%、2.08%,回收率为87.72%、88.78%,金、铂品位分别为110.77、618.07 g/t,回收率分别为99....  相似文献   

2.
某金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某石英脉型金矿矿石进行了浮选、摇床重选—浮选、尼尔森重选—浮选三种工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都能较好地回收原矿中的金。但属尼尔森—浮选工艺最适合该矿的性质,尼尔森重选可回收粗颗粒金,尼尔森重选精矿产率为1.19%,品位为64.03 g/t,回收率为86.58%,经摇床精选获得精矿品位为480.60 g/t、回收率为83.34%,尼尔森尾矿浮选金精矿品位为11.20 g/t,回收率为10.97%,该工艺总回收率为94.31%。  相似文献   

3.
针对广东某低品位金矿,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室对比试验,采用单一浮选和浮选加尼尔森重选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试验得到:单一浮选条件下细度在-0.075mm 84%时,闭路流程可获得产率2.22%,金品位63.30g/t,回收率88.31%的金精矿;尼尔森重选尾矿再磨至细度-0.075mm 68%时,浮选闭路试验可以获得产率1.95%,品位29.32g/t,回收率78.47%的浮选金精矿。此项试验表明,尼尔森重选+浮选为最优的选别方案。  相似文献   

4.
四川甘孜某金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四川甘孜某金矿石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浮选流程和重选—浮选流程方案的选矿试验研究。当重选采用尼尔森选矿机回收粗粒金时,获得含金112.51 g/t、回收率64.68%的优质尼尔森金精矿,同时对尼尔森重选尾矿进行浮选富集,获得含金44.90 g/t、作业回收率85.81%的浮选金精矿,最终可获得综合回收率94.99%的金精矿,与全浮流程相比,金的回收率提高了7.90%,重选—浮选联合流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针对河北某金矿石以金为主,含有银、铜、锌等多种金属矿物,矿石性质复杂,金的嵌布粒度大小不等的特点,在磨矿细度-74μm占65.0%条件下,采用"尼尔森重选—浮选"工艺流程,尼尔森重选可获得金品位318.06 g/t、回收率36.69%的精矿,重选尾矿采用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两次扫选浮选流程,可获得金品位65.2 g/t、银品位375 g/t、金回收率55.99%、银回收率71.25%的精矿,金总回收率达到95.68%,银总回收率达到86.86%。浮选精矿中锌、铜的回收率分别为96.55%、94.50%。  相似文献   

6.
针对矿石性质,采用优先选铜再选硫—尾矿分级重选—分级重选中矿再磨再选—硫精矿重选、浮选、磁选-锡石粗精矿浮选工艺对某锡石多金属硫化矿进行研究,分析了锡矿石的性质,考查了工艺技术指标。结果表明,该联合工艺处理可以获得锡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68.73%、47.93%的锡精矿,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2.92%、77.14%的铜精矿,以及砷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36.90%和48.85%的砷精矿,较好实现了锡、铜和砷等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7.
贵州某石英脉型金矿石金含量为3.04 g/t,金属硫化物中的金和单体金是金存在的主要形式,金的产出形态有浑圆粒状、板片状和角粒状等,嵌布粒度微细。为了高效回收该矿石中的金,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55.6%情况下,采用尼尔森选矿机重选,获得了金品位为236.01 g/t、金回收率为26.39%的尼尔森重选金精矿;尼尔森重选尾矿再磨至-0.074 mm占80.44%后,采用1粗3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浮选流程处理,获得了金品位为41.37 g/t、金回收率为57.84%的浮选金精矿;总精矿金品位为55.78 g/t,金回收率为84.23%。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低硫石英脉型金矿进行的常规重选试验难以获得较好指标的问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尼尔森重选条件试验研究和尼尔森重选—尾矿1粗1精3扫开路浮选全流程试验验证,得到了品位为46.53 g/t的金精矿,尾矿金品位最终降至0.48 g/t,金综合回收率为88.66%。试验得出了采用尼尔森重选的最佳工艺条件,金回收作用显著,为开展绿色环保提金工艺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贵州清镇地区赤铁矿为鲕状赤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硅和铝,采用重选、磁选和磁化焙烧-磁选-反浮选等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磁化焙烧-磁选-浮选工艺可以获得较好的指标,精矿铁品位61.27%,回收率87.39%,钾含量降到了0.20%。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贵州清镇地区赤铁矿为鲕状赤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硅和铝,采用重选、磁选和磁化焙烧-磁选-反浮选等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磁化焙烧-磁选-浮选工艺可以获得较好的指标,精矿铁品位61.27%,回收率87.39%,钾含量降到了0.20%。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煤质水分、灰分、挥发分参数和煤层测井参数密度、声波时差之间的相关响应关系,以中国西南一煤矿区为例,取实验室实测各口井目的煤层3煤层的煤质参数和测井曲线上读取的各煤岩段的密度、声波测井值进行回归。最终选取最敏感的回归函数,进而用于反演。  相似文献   

12.
缓慢灰分测定与快速灰分测定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测定煤质灰分的2种方法,分析了用快灰法和慢灰法测定灰分的优缺点,提出快灰法即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又能科学准确地测定煤质的灰分,是一种切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的测定煤质灰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残存瓦斯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衡  赵发军 《煤矿安全》2012,43(3):121-123
为了考察常态下煤充分解吸后的残存瓦斯含量的大小,需要对残存瓦斯含量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新安矿残存瓦斯量与水分、灰分、挥发分、粒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残存瓦斯量与灰分、挥发分等因素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灰分是影响新安矿残存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新安矿煤的残存瓦斯量为2.5~3.5 m3/t。  相似文献   

14.
简单介绍了各种网络对内容的过滤技术。  相似文献   

15.
煤中氯的分布及燃烧过程中氯析出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测定了我国41种煤中氯含量,分析了我国煤中氯的分布特性。选取了两种中等氯含量的五阳贫煤和兖州烟煤在马费炉内进行了不同温度和燃烧时间的煤燃烧残渣中氯含量的测定,从氯平衡角度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氯的析出特性,为下一步减轻煤燃烧过程中氯化物的排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原煤发热量与灰分、水分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家庄矿区原煤化验指标为基础,分析了发热量与灰分、水分的相关性,并经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导出了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7.
钻屑解吸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1-2],具有周期长、误差大、误时误工等缺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文章以各类煤模拟测试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EXCEL、MATLABE等软件回归分析处理,研究得到煤层瓦斯含量快速计算新公式。通过实验室和现场验证,在利用新建立公式推算煤层的瓦斯含量时,误差小于10%,并且整个过程在15 min内完成,实现了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现场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8.
王亮  李喜龙  张渤 《铀矿冶》2016,(4):253-260
某矿山为高含量碳酸氢根-碳酸盐砂岩型铀矿床,地下水存在较高质量浓度的碳酸氢根,为铀的配合浸出提供了有利条件。采用CO_2+O_2浸出工艺可充分利用矿层碳酸盐含量高的特点,不仅抑制了矿层渗透性的降低,而且补充了地下水中碳酸氢根的消耗。现场抽注试验表明,用CO_2+O_2浸出高含量碳酸盐-碳酸氢根矿床可以取得较好的浸出效果。研究中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CO_2+O_2浸出工艺在该矿床的应用,为该矿床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电磁筛的技术特点、应用实践和工艺效果,以及今后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电解锰渣的化学成分与水泥的组成要求有较好的一致性,但高硫特性限制了其在水泥工业的应用。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等手段分析了电解锰渣的基本物理化学特征。用高温还原焙烧法脱除电解锰渣中的S,研究了焙烧温度和煤掺量对烧渣的物相和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锰渣中的主要结晶矿物为石膏、赤铁矿和石英;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当煤掺量不大于20%时,S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煤掺量为25%时,S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煤掺量为15%时的锰渣,当焙烧温度为1000℃,保温1 h后S含量最低,为3.12%,烧渣中的主要物相为Fe2O3、Fe3O4和Ca SO4。实验结果为电解锰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