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九头芥梅干菜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萃余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抗菌性能,以及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鲜猪肉的保鲜作用。分别用滤纸片法和连续稀释法测定了各样品对测试菌的抑菌圈大小和最低抑菌浓度。用菌落总数、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TBARS)、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pH值等指标评价了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猪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各样品对黑曲霉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三种细菌却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性能最强,其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0.1和3mg/mL。浓度为3和5mg/mL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有效地减缓4℃下贮藏猪肉的菌落总数、pH、TVB-N和TBARS值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可以延长猪肉的保鲜期3~6d。  相似文献   

2.
研究莽吉柿果壳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物抑菌作用。以莽吉柿果壳为原料,经95%乙醇回流提取,总提取物分别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层。测定各萃取物中总黄酮、总酚含量,比较各部位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莽吉柿果壳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最高(黄酮含量135.57±0.021 mg RE/g、总酚含量138.09±0.380 mg GAE/g);乙酸乙酯萃取物、水层的抗菌活性最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值均为0.125 mg/mL,表现为极度敏感,对另外4种试验菌的MIC值均在0.5~2 mg/mL之间,表现为高度敏感;石油醚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抗菌活性, MIC分别为0.5 mg/mL和0.25 mg/mL,表现为极度敏感。莽吉柿果壳提取物的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层对所有试验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石油醚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微波辐射预处理提取花叶滇苦菜总黄酮的工艺优化及其总黄酮提取液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定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参照CLSI标准测定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PA1)、金黄色葡萄球(ATCC29213)、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SA1)、大肠杆菌(ATCC25922)等5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花叶滇苦菜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微波辐射时间为120 s,微波功率为350 W,乙醇浓度为60%,水浴温度70℃,料液比1:40 g/mL,水浴时间为60 min,此时,黄酮得率为38.328 mg/g。地下部分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微波辐射时间为90 s,微波辐射功率为490 W,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1:30 g/mL,水浴温度为80℃,水浴时间为90 min,其黄酮得率为7.232 mg/g。乙酸乙酯萃取物具备一定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的MIC分别为4(地上部分)和8 mg/mL(地下部分)。当浓度低于16 m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和大肠杆菌均无抑制作用。微波辐射预处理对花叶滇苦菜总黄酮的提取具有指导意义,总黄酮提取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找代替化学防腐剂的绿色安全天然添加剂,研究了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以丁香酚为原材料,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和琼脂平板稀释法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菌落数直观地确定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和MBC值;并以分光光度计法探究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苹果酸脱氢酶(M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600 μ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700 μg/mL,其可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蛋白质质量浓度、苹果酸脱氢酶(MDH)酶活、琥珀酸脱氢酶(SDH)酶活分别降至0.033 mg/mL、8.28 U/mg、2.40 U/mL,原因可能是抑制了菌体三羧酸循环和电子链传递中相关关键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该试验通过研究洋甘菊残渣的成分及抑菌活性来探究洋甘菊残渣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各极性部位中的酚酸、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及含量测定,初步判定有效抑菌物质;采用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极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活性;探究洋甘菊残渣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电导率、细胞壁完整性、胞外多糖、胞外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洋甘菊残渣各极性部位中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为31.53 mg/g;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 15.63 mg/mL,抑菌圈直径为(19.73±0.45)mm;抑菌机制试验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经乙酸乙酯萃取物处理后,细胞中的内容物流出,胞外蛋白、多糖含量显著升高,菌体培养液电导率也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6.
仇翼  张敏 《食品与药品》2006,8(12):46-48
目的探讨林氏咽宁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以琼脂平皿法、液体试管法观察其抗菌作用。结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琼脂平皿法最低抑菌浓度为0.1g/mL;液体试管法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为0.025g/mL。结论林氏咽宁散体外抗菌活性测定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利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对紫苏黄酮进行提取。分别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及酵母菌为供试菌,采用滤纸片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等指标测定,探究紫苏黄酮抗菌活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紫苏黄酮抗菌活性的pH值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紫苏黄酮对这4种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MIC和MBC分别为0.625、1.3 mg/mL),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和MBC分别为1.25、2.5 mg/mL),再次为酵母菌(MIC和MBC分别为2.5、4.8 mg/mL)和霉菌(MIC和MBC分别为2.5、5 mg/mL)。在pH值为3~7的范围内,提取液浓度在各菌的MIC浓度下,均能完全有效抑制4种微生物的生长。温度条件在100℃以下时,紫苏黄酮的抗菌能力不受影响,当温度上升至121℃及以上时,会对抗菌活性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黄芪的根中分离出12株内生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地衣芽孢杆菌(B.1iC)、无乳链球菌(S.aga)、大肠杆菌(E.coli)、绿脓杆菌(P.a)和肺炎克雷伯菌(K.pn)这6种细菌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法对12株内生真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得到的12个测试样品中有11个至少能抑制一种指示菌,占总数的91.67%。其中H803乙酸乙酯部位的样品对6种指示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在浓度为5mg/mL时对地衣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4mm和28mm。而正丁醇部位样品的抑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9.
无花果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无花果叶逐级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实验测定了无花果叶逐级提取物对各实验菌种的抑菌圈及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各级提取物对实验菌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各级提取物的抑菌强度依次为:乙酸乙酯萃取物(金黄色葡萄球菌:MIC≤6.25mg/mL,枯草杆菌MIC:≤12.5mg/mL)、正丁醇萃取液(两种菌的抑菌作用:MIC≤25mg/mL)、石油醚萃取液(两种菌的抑菌作用:MIC≤50mg/mL),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石花菜醇提物的提取工艺。将石花菜醇提物经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研究不同萃取相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花菜醇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溶液、料液比1∶35、提取时间64 min、超声功率350 W、提取温度55 ℃。在此条件下,石花菜醇提物得率为0.0165 g/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8.29%(质量浓度2 mg/mL)。不同萃取相抗氧化和抗菌活性均具有浓度依赖性,其中乙酸乙酯相活性最强,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672.4,14.1,599.7 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3,156.3 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625,312.5 μg/mL。  相似文献   

11.
花生壳分级提取物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溶剂浸提法分级提取花生壳中有效抑菌成分,通过滤纸片法研究不同提取物对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并进一步探究pH、温度、紫外辐射、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壳分级提取物对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31.25、62.5 mg/mL。稳定性实验表明,花生壳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在7 < pH < 10明显降低;20~80℃处理后,其抑菌活性稳定,但过高或过低温度处理(0、100℃),其抑菌活性下降;随着紫外辐射时间的增加,抑菌活性呈下降趋势;金属离子对花生壳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作用有所差异,Cu2+、Fe2+、Al3+可增强其抑菌作用,Mg2+、K+、Mn2+可降低其抑菌作用。本实验可为花生壳提取物作为食品天然防腐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用索氏提取器对玫瑰红景天粉末进行回流提取,回收乙醇后将乙醇提取物分散和溶解在水相中,依次用环己烷、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分别萃取,得到不同溶剂萃取物。用比色法测定不同溶剂萃取物和水相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DPPH·法、Fenton法、普鲁士蓝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及测试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469.32±1.15),(338.57±0.92)mg/g萃取物;不同萃取物和水相物对DPPH·、·OH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且有还原能力,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有相对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显著相关性(P<0.05);对选用的9种菌株均有抑制和灭活作用,MBC值在0.28~16.94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株灭活作用更为显著,其中氯仿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菌效果相对较好。玫瑰红景天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及水相物均有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抑菌圈大小及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为指标,筛选出藜麦麸皮中具有抑菌活性以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极性部位。采用75%的乙醇对藜麦麸皮进行超声提取,三种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获取四个极性部位。纸片法观察不同的极性部位对于四种致病菌的体外抑制效果,同时探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利用液质推断其有效成分并用高效液相对高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层的活性最高,且对革兰阳性菌较为敏感但对革兰阴性菌无明显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04、2.08 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52、1.04 mg/mL。比较可知藜麦麸皮极性部位的抑菌效果要优于某些常见的中药;在浓度为1 mg/mL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为55.86%,是同浓度VC抑制效果的58.96%;液质推断出正丁醇层主要物质为藜麦皂苷,定量分析藜麦皂苷的纯度为62.6%。综上,藜麦麸皮不同极性部位中,正丁醇萃取层的抑菌活性以及对于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果较好,且主要活性物质为藜麦皂苷。  相似文献   

14.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菱角梗、菱角壳乙醇提取液及其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活性,并考察不同温度、pH、紫外辐照对菱角梗、菱角壳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超高效液质联用法对菱角梗、菱角壳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的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菱角梗、菱角壳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391、0.391、3.125 mg/mL和0.098、0.195、1.563 mg/mL,抑菌效果显示,菱角壳乙酸乙酯萃取物优于菱角梗乙酸乙酯萃取物,二者萃取物均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显著抑菌作用,且效果强于革兰氏阴性菌,对真菌的抑菌作用最弱;菱角梗、菱角壳乙酸乙酯萃取物在温度20~100℃、pH5~9和紫外光处理10~40 min时,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稳定性。经鉴定,菱角梗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含量最高的是没食子酸和1,2,6-三-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含量为45.87%,菱角壳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含量最高的是1,2,3,6-四-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槲皮素-3-O-半乳糖苷和1,2,6-三-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含量为57.84%。本文为菱角梗、菱角壳提取物作为抑菌剂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热带水果(火龙果、杨桃、菠萝、芒果、荔枝、龙眼、绿橙和莲雾)以及水果废弃物(龙眼壳、荔枝壳、龙眼核、香蕉皮、火龙果皮、菠萝蜜芯和菠萝蜜仁)的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溶剂提取液对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平板打孔法测量抑菌圈的大小,以表示提取液的抑菌活性。通过测量菌株生长曲线,确定提取液对细菌的生长抑制率。结果乙醇、丙酮提取液的抑菌效果均较好。提取液对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抑菌效果最好。火龙果、芒果和菠萝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好。菠萝提取液的最小抑菌稀释比例为1/10,其他提取液为1/100。碱性条件下,龙眼壳提取液抑菌活性增强,其他提取液在酸性条件下抑菌活性较强。各类提取液具有较好的耐热性。火龙果、芒果、菠萝的乙醇提取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提取液可改变该菌的细胞膜渗透性。结论芒果、菠萝、龙眼壳、火龙果、火龙果皮、莲雾、荔枝壳、龙眼核、菠萝蜜芯和菠萝蜜仁的提取液具有一定抑菌活性。火龙果、芒果、菠萝的乙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破坏细胞膜渗透性,为有效防控食源性致病菌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菱角壳乙醇提取物的分级萃取物,并研究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菱角壳乙醇提取物分为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2个不同极性部分,并测定其黄酮与多酚含量,CCK-8法测定菱角壳分级萃取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菱角壳萃取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多酚和黄酮含量高于正丁醇萃取物。在两种萃取物浓度为25、50、100、200、400 μg/mL时均能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肝癌细胞(Hep G2)的增殖,最高抑制率均达60%以上,并存在明显的剂量与效应关系。两种萃取物均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400 μg/mL的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作用肝癌细胞24 h,凋亡率分别为45.57%和33.34%;作用胃癌细胞24 h,凋亡率分别为31.01%和21.65%。结论:菱角壳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促肿瘤细胞凋亡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7.
黄晓冬 《食品科学》2011,32(11):43-47
以聚酰胺吸附-硝酸铝显色法测定龙眼核水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等4种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同时采用管碟法、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测定比较4种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并测定评价在二苯代苦肼自由基(DPPH自由基)体系、羟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及抗脂质体过氧化体系中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90±0.12)%,其抗菌活性也强于其他3种提取物,在质量浓度100mg/mL时,对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菜软腐菌、甘蓝黑腐菌7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均达15mm以上,对各菌的MIC均≤100mg/mL;在不同的自由基体系中,4种提取物均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相对较弱,但对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抗脂质体过氧化均表现出较强的效果;以清除率达50%时所对应的样液质量浓度IC50作为指标比较发现4种提取物对3种自由基的的抗氧化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水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其中水提取物对这3种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20、0.15、2.69mg/mL。可见,龙眼核的95%乙醇提取物适宜作为植物源抗菌剂,水提取物则适宜作为植物源抗氧化剂以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菱角壳黄酮提取物的抑菌能力及其对冷鲜鸭肉中假单胞菌生长特性的影响,采用抑菌圈法、MIC值测定和液体中生长曲线来评价其对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建立假单胞菌经浓度为2.5 mg/mL的黄酮纯化物处理后的鸭肉基质中的一级生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菱角壳黄酮提取物对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黄酮纯化物对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更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7.01±0.43)、(45.06±0.35) mm;菱角壳黄酮提取物对热杀索丝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大肠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无抑菌效果。菱角壳黄酮粗提物和纯化物对假单胞菌的MIC值均为3.12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12.000和3.125 mg/mL。采用对供试菌抑菌效果最好的菱角壳黄酮纯化物浓度(2.5 mg/mL)处理鸭肉,在不同温度下储藏,发现与10、15和20 ℃相比,0和5 ℃可将冷鲜鸭肉的货架期延长至8 d以上,并且通过建立假单胞菌在经浓度为2.5 mg/mL的菱角壳黄酮纯化物处理后的鸭肉基质中的一级模型可知,在0~15 ℃储藏时,菱角壳黄酮提取物作为保鲜剂的抑菌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延长食品保质期,但随温度升高,其抑菌能力逐渐减弱,这为菱角壳开发为天然抑菌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探究桦褐孔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朊病毒复制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对桦褐孔菌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细胞毒性评价,得到最大作用浓度;应用三种萃取物的安全浓度(0.1×2?14~0.1×2?8 mg/mL)处理SMB-S15细胞,通过PrP特异性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试验检测不同萃取物对朊病毒复制的影响;对乙酸乙酯萃取物处理细胞后的活性氧、过氧化氢及相关抗氧化因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桦褐孔菌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的最大作用浓度为0.1×2?8 mg/mL,在该浓度下处理细胞3 d,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可抑制朊病毒复制(P< 0.01),而二氯甲烷萃取物及正丁醇萃取物对朊病毒复制没有影响。进一步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可降低活性氧和过氧化氢水平,增加HO-1、GCLC蛋白表达,升高SOD活性和总谷胱甘肽水平,以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表明桦褐孔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抑制朊病毒复制作用,且此抑制作用可能与激活Nrf2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阳春砂仁及其炮制品(盐制砂仁)为原料,经打粉过筛,不同浓度乙醇超声浸提,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分级萃取,制得不同溶剂砂仁粗提物,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为供试菌,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与最小抑菌浓度,比较砂仁生品与盐制砂仁乙醇浸提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盐制砂仁95%乙醇浸提物抑菌效果优于75%和65%乙醇浸提物,且不同浓度乙醇浸提物对3种供试菌的抑菌效果均为砂仁生品优于盐制砂仁;不同溶剂萃取物中,砂仁生品和盐制砂仁的石油醚萃取物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尤以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83、12.11 mm,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3、0.44 mg/mL。砂仁生品不同溶剂萃取物对3种供试菌的抑菌效果均优于盐制砂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