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不同银含量的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银质量分数分别为0%, 30%, 46%, 56%, 63%)。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光电子能谱仪(XPS)、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拉曼光谱(Raman)分析银含量对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形态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和银离子被成功地还原成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所得石墨烯由3~4单层碳原子层堆砌缠绕而成,同时银纳米颗粒沉积在石墨烯的表面。银纳米颗粒的介入有效地阻碍了石墨烯的团聚,增大了石墨烯的比表面积。银纳米颗粒的尺寸与银含量相关,当银含量较低时,银纳米颗粒在石墨烯表面具有很好的分散性且粒度基本分布在25~50 nm之间,而当银含量超过46%时将会导致银纳米颗粒的团聚。另外, 银纳米颗粒增强了石墨烯的拉曼效应。  相似文献   

2.
镧对真空沉积银纳米粒子细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北雪  吴锦雷 《贵金属》2003,24(3):22-26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对真空蒸发沉积银纳米粒子的细化作用。实验表明,用镧预处理的基底,对真空蒸发沉积的银纳米粒子有细化作用,可使银纳米粒子的粒度由20—30nm减小到约10nm。镧对银纳米粒子的细化作用机理是:基底吸附镧增强了其对银原子的等效吸附能和基底表面徙动激活能,使银纳米粒子在基底表面的徙动扩散运动受到削弱,进而减少了相互团聚。作者认为,掺入镧后的与镧相关的成分为非晶态,其对银纳米粒子的细化作用使银的XRD衍射峰消失。由Lewis-Campbell理论分析估算得到,镧的引入使基底表面徙动激活能增加约0.058eV,相应的基底原子吸附能增加约0.08~0.42eV。  相似文献   

3.
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出金.银复合纳米颗粒。透射电镜图像显示所制备金-银复合纳米颗粒呈球状的芯-壳结构。光学吸收谱的实验表明:金芯.银壳复合结构纳米微粒具有双峰的等离子体吸收带。一个峰值的波长位于纯银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吸收带附近;另一个介于纯银和纯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吸收峰之间,且随着反应试样中银的摩尔分数的增加发生蓝移,基于实验分析和Mie散射理论的定量计算。结果认为:该吸收峰的蓝移可归因于银壳层厚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纳米立方体、三角形纳米棱柱、纳米棒、纳米线、纳米管、树枝状、片状、纳米盘、纳米带等纳米结构银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还原沉淀法、光诱导转化法、辐射还原法、电化学沉积法、模板法、微波或超声波辅助法、水热法、微乳液法等.并对纳米结构银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常温条件下,以硬脂酸银为前驱体,受阻酚为还原剂,三苯基磷为还原促进剂,采用超声化学法制备了银纳米粒子。考察影响银纳米粒子形成的实验因素,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X射线衍射仪对银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所得银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6.8nm,尺寸分布为6.2nm至7.4nm,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均一性。溶剂蒸发后,银纳米粒子可形成二维有序纳米阵列。探讨了银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
银纳米粒子的形状控制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纳米金属颗粒由于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显示出与块体材料不同的热、光、电、磁、催化等性能。纳米金属材料的性能不仅与粒子尺寸有关,而且还受到粒子形貌的影响。近年来,金属纳米粒子的形状控制合成受到了特别的关注。本文着重评述近年来金属纳米粒子形状控制合成的方法并以银为例介绍了其形状控制合成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纳米多孔银因其比表面积大且活性位点密度高等特性,在甲醛高效检测领域有潜在应用。本研究在0.1 mol?L-1盐酸溶液中对Ag30Zn70合金通过化学脱合金和电化学脱合金法两种方法制备纳米多孔银,研究化学脱合金时间和电化学脱合金电压对纳米多孔银孔结构的影响以及多孔结构的甲醛检测灵敏度和有效检测范围。结果表明,在自然浸泡24小时过程中,金属间化合物ε相中Zn发生缓慢选择溶解,形成纳米多孔Ag及残存ε相的共存结构,通过化学脱合金难以制备出Ag相占比高的纳米多孔结构。通过电化学脱合金方式施加电压0.1 V极化6000 s后,可制备出孔径约80 nm的三维连续贯通的纳米多孔银结构。循环伏安测定结果表明,在0.1 mol?L-1 KOH基液中,甲醛氧化电流密度随着甲醛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氧化电流密度与甲醛浓度在10~100 m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甲醛检测灵敏度为0.1。纳米多孔银在50~100 mmol?L-1的高浓度范围表现出优异的甲醛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8.
制粉工艺对制备银/石墨电触头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学鸣  雷景轩 《热处理》2003,18(1):24-27
采用机械混粉、化学包覆粗石墨和球磨纳米石墨制备银/石墨混合粉,经冷压、烧结、复压工序,制备了AgC5触头材料。性能测试和组织分析表明:包覆纳米石墨纳米石墨工艺,制备得到了组织更均匀的银/石墨触头材料,同时,材料的电磨损性能有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银纳米粒子进行了熔化过程的模拟,研究分析了银纳米粒子熔化的尺寸效应问题。仿真结果表明,银粒子固-液相变时,其系统势能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具有明显的突变,熔化过程类似于非晶体,并且银纳米粒子的熔化温度明显低于块状材料,随着纳米粒子尺寸的减小,其熔点也随之降低,根据仿真结果及理论分析建立了纳米粒子熔点与粒径之间的数值关系,并分析了相关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能球磨和热压工艺制备了纳米晶AgNi合金。该合金中的镍以两种方式存在:约l-2μm镍的微米相(I)弥散分布于银基体和从基体银中脱溶的直径小于10nm镍的纳米相(Ⅱ)。而基体银的晶粒尺寸平均为100nm左右。详细分析了球磨工艺参数(球料比、球磨时间)及合金的成分对组织的影响,并由此总结了较合适的工艺参数,为研究纳米晶电接触材料的电性能提供了理想的样品。  相似文献   

11.
在常温条件下,以硬脂酸银为前驱体,受阻酚为还原剂,三苯基磷为还原促进剂,采用超声化学法制备了银纳米粒子.考察影响银纳米粒子形成的实验因素,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X射线衍射仪对银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所得银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6.8 nm,尺寸分布为6.2 nm至7.4 nm,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均一性.溶剂蒸发后,银纳米粒子可形成二维有序纳米阵列.探讨了银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GO),加入一定量的聚乙烯亚胺和硝酸银(PEI-Ag+)配位复合物,通过自组装法组装,利用硼氢化钠的还原性,制备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红外吸收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法(CV)、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Raman)等手段对所制备的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模型对纳米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负载在石墨烯表面形成石墨烯/银纳米复合物材料,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抗菌性能稳定。当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浓度为4和15 mg/m L时,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反应釜法制备碳量子点以及氯化亚砜功能化碳量子点,然后分别与用乙二醇还原的银纳米粒子进行复合,利用FTIR、TEM对样品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荧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吸收谱和甲基橙浓度。结果表明:碳量子点的平均粒径约3.5nm,类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约18nm。银纳米粒子和碳量子点复合催化剂能够使荧光猝灭,使可见光区的吸收增强。复合催化剂比单独的银纳米粒子和碳量子点的催化能力更好。银纳米粒子和碳量子点以1:2的比例复合时催化效率最高。氯化亚砜功能化的碳量子点与银纳米粒子复合能提高降解甲基橙的浓度和降解速率,12分钟内降解完50mL,50mg/L的甲基橙。  相似文献   

14.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SiO2/Ag纳米复合材料,分析银氨络离子的浓度对银纳米粒子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对SiO2/Ag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以SiO2/Ag为基底的表面拉曼散射增强。结果表明,银纳米颗粒以多晶形式沉积在球形二氧化硅表面,通过调节银氨络离子的浓度可以改变Ag纳米颗粒的大小及其在SiO2上的沉积量;当银的沉积量增加时,表面拉曼散射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5.
张念椿  胡建强 《贵金属》2014,35(2):18-21
研究了铜/银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用抗坏血酸做还原剂,制备了粒径小的纳米铜粉。由于纳米铜粉的稳定性差,易氧化,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在制备的纳米铜粉中加了少量的Ag+,在纳米铜粉表面还原制备出银纳米层覆盖于在铜上。所制备的纳米铜/银合金纳米粒子稳定性好,具有纳米粒子的效应,有望应用于印制电路的制造。该制备方法可以减少传统印制电路板制作方法的工序,节约资源,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纳米相包覆AgC5电触头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镀技术,在高能球磨所得纳米石墨粉上包覆银,制得纳米晶银/石墨包覆粉体,经冷压、烧结、复压工序,制备了AgC5触头材料。采用此新工艺制备的触头材料与常规工艺制得的相比,在力学和物理性能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分断实验表明:将纳米技术应用到银/石墨触头材料的制备中,使材料的抗电弧磨损性能有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纳米复合银-金刚石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能球磨及热压方法制备银-金刚石合金,研究了金刚石添加相对银基触头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球磨法能使金刚石粒子均匀分布在银基体内部,真空热压后,银基体内部的金刚石粒子呈纳米态分布。热压块体的密度能达到理论密度的94%以上。金刚石粒子的含量不同导致合金密度和硬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紫外光与热激发协同作用于[Ag(NH3)2]+络合离子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制备高浓度、粒径分布均匀的胶态银纳米粒子,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银纳米粒子的形核与增长过程进行监控。结果表明:所制得银纳米粒子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对应的波长大约为419 nm。TEM结果显示,大多数银纳米粒子为球形,其平均粒径约为1.32 nm,标准偏差只有0.53 nm。所得产物的pH值几乎是中性,这使得该银胶有着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稀土钕对真空沉积银纳米粒子细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稀土元素作为微米级晶粒细化剂在有色和黑色金属工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试验采用TEM,EDX,HEED和XRD方法研究了稀土钕对真空沉积的纳米级银粒子的细化作用。结果表明,稀土钕对银纳米粒子有细化作用,与稀土钕相关的成分为非晶态,细化作用使银的XRD衍射峰消失。分析认为,细化作用源于稀土钕增强了基底表面徙动激活能和基底原子吸附能,并由Lewis-Campbell理论估算得到稀土钕的引入使基底表面徙动激活能增加约0.071eV,相应的基底原子吸附能增加约0.142eV—0.426eV。  相似文献   

20.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表面活性剂,利用乙二醇还原体系合成了具有不同形貌的银纳米结构,并详细分析了这些银纳米结构的形貌和结构特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分析了不同形貌银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质;并从实验和理论上详细研究了单根银纳米线的光波导特征。实验表明,单根Ag纳米线是非常有效的波导腔,入射光可通过存在于Ag纳米线表面的表面等离激元辅助在纳米尺度上有效地输运到纳米线最末端而再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