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运用自组织理论和原型理论论述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看似相对而实则相辅,象似性是建立在任意性基础之上的,任意性又受象似性的制约.正确认识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辩证关系,有利于科学地确定语言教学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语言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的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有着自然联系,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广告英语以劝诱大众购买其产品或使用其服务为特定目的,要求其语言生动形象,这正与象似性所体现的理据特点相吻合。在创作广告英语时,灵活运用象似性理论,会使广告创作更富感染力与吸引力。从广告英语中存在的各种象似性入手,逆向思维,探讨象似性在广告英语创作中所具有的意义,希望能对广告创作者们提供一些灵感与启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象似性理论研究不同阶段的主要观点,分析了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词汇、句法和篇章等层面存在的象似性。认为了解和研究语言的象似性,有助于提高二语习得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语言象似性的语用功能可以揭示语言在交际过程中作为符号体现的语用含义。文章从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三个方面探讨了语言象似性的语用功能在餐饮英语中的体现,以期为餐饮英语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象似性理论研究不同阶段的主要观点,分析了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词汇、句法和篇章等层面存在的象似性。认为了解和研究语言的象似性,有助于提高二语习得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纵观国内语言学界近20年来的争论,关于语言符号的性质,主要有三种看法:任意说、象似说、辩证说。争论主要集中在对“任意性“和“象似性“理解的分歧、象似性与任意性是否完全对立、音义之间是否是完全任意的等等。争论过程中,持任意观的学者往往用他们所理解的“任意性“来辩驳他们所认为的、范围缩小了的“象似性“;持象似观的学者往往用他们所理解的“象似性“来辩驳他们所认为的、范围扩大了的“任意性“。因此,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的实质,很大程度上是站在不同的哲学背景下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不同理解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其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语言结构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而顺序象似原则是其重要原则之一.本文分析了"葛底斯堡演说"中的顺序象似性,并对它在这篇演讲稿中所起到的文体效果进行了探讨,旨在加深对这篇演讲稿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8.
“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的还是具有理据性和象似性的”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的重点。对索绪尔的任意性观点进行了解读,界定了理据性和象似性的概念,并分析了任意性、理据性和象似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三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共存于语言符号之中,都是语言符号的性质,不能以一方去否定另一方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象似性研究是对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说的最大挑战,对揭示现实世界、认知与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价值.从认知角度出发论述篇章象似性原理指导下的距离象似视点,数量象似视点,顺序象似视点以及标记象似视点对大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一直是备受争论的课题.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的,但是韩礼德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符号不具有任意性,相反具有象似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个连续体上的两个点,中间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用以完成两者之间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表现在各个层面上的象似性原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确实,我们无法否认其作为语言符号的一个基本属性的地位.本文分析了词法层面上的象似性,它的广泛存在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词汇的理解,不管是在有没有语境的情况下,都能加强我们在学习词汇过程中的意识程度,提高习得率,所以我们应当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英语饮食习语是英语民族国家饮食文化的浓缩,像似性地传达他们的饮食文明.从皮尔斯符号三分法的拟象符角度,阐释数量像似性、顺序像似性以及对称像似性在英语饮食习语构成上的体现.大量的例证表明习语并非不可分割、不可解读的,而是可以进行理据性分析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据性和象似性是语言学界长期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索绪尔的任意性理论和嗣绕该观点产生的各种观点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列举出肯定和否定两大类观点;语言单个符号具有绝对任意性的性质,符号的理据性和任意性的区别很大。弗罗姆金和罗德曼关于语言符号的标准肯定了任意性,承认了象似性的非任意性。  相似文献   

14.
任意性存在于语言符号层面;象似性存在于句法层面。严格地讲,任意性和象似性各自存在,互为独立。两种观点的争论原因则在于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对于语言符号和思维片段之间关系的逆向的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研究,为语言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语言具有各种变异形式,艺术性变异的语言具有各种修辞功能,其修辞功能以各种特性体现于变异修辞上。变异修辞的功能就是语言美的语用价值在语言运用中的认知映射。变异修辞的功能可见于它的声韵功能、象似功能和美学功能。变异修辞在语用上具有偏离性、错位性和超常性的语言属性。本文将从不同视角探讨言语变异的种种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6.
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和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根本的联系;非象似性是指人们用来表示事物的名称和符号,其形式与他们所指之间并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结果。本文试图以英汉情感用语为例,说明:1.语言使用排比修辞手法时具有象似性的特征;2.语言使用夸张修辞手法时具有象似性特征;3.言语通过语义搭配形成转义或者歧义时具有非象似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原理,对汉语的连动句进行了研究:用句式语法的理论研究连动句的性质问题;用范畴化的典型理论研究连动句的类型问题;用象似性理论研究连动句的词序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英汉存现句的认知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分析了英汉存现句的顺序象似性特点,说明英语的个别句式象似性程度低于汉语,并对存现句中名词短语的无定性及存在句、出现句、消失句使用频率不等现象作了认知方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