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剩余储量分布及提高采收率对策不明晰的问题,以苏6区块为例,通过气藏精细描述,明确了区块的有效砂体展布特征及气藏剩余储量分布类型,估算了各类型气藏剩余储量占比;基于气藏剩余储量分布特点,应用经济技术指标评价方法,确定了合理的直井井网密度,提出了通过直井井网加密来提高气藏采收率的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苏6区块剩余储量分布类型主要为井网未控制型、水平井遗留型、直井遗留型,直井遗留型又可细分为射孔不完善型、复合砂体内部阻流带型2个亚类。其中,井网未控制型为主力剩余气,占总剩余储量的67.7%,为主要挖潜对象。合理的直井井网密度为4口/km2,加密后区块采收率可提高至48%左右。  相似文献   

2.
以多学科理论一体化为原则,以气藏精细描述为手段,充分利用地震、钻井、测井、试井及实验分析等资料,在沉积、成岩研究、测井综合解释等研究基础上,对W区块石炭系黄龙组气藏进行了三维地质建模,落实了该含气藏区块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岩石物理相模型、相控属性模型、三维裂缝预测模型,从而确定了最有利的生屑滩、砂屑滩、粒屑滩等储集微相带位置、最佳属性参数位置和裂缝主体发育位置。通过研究深化了W区块气藏认识、弄清了气藏潜力、提高了该气藏勘探开发成效。  相似文献   

3.
苏53区块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岩性气藏,单井产量低,建井数量多,直井开发经济效益差。为提高开发效益,采用水平井整体开发,并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整体开发过程中,长城钻探形成了水平井整体优化部署、随钻地质导向、安全快速钻井和低渗气藏裸眼分段压裂等配套特色技术。其中,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技术在开发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同类气藏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10区块气层识别技术及勘探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权  王瑞华 《特种油气藏》2006,13(6):39-40,46
在苏1O区块气藏构造、储层等地质特征综合研究基础上,针对区块气藏特征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和含气指数等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确定了该块气藏评价标准,并在苏10块地质特征和气藏评价基础上进行了勘探开发潜力分析,时区块经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文权 《特种油气藏》2015,(1):107-110,156
针对苏里格气田单井产量低、水平井开发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运用苏里格地区水平井开发经验,在苏53区块开展水平井整体开发试验。利用数值模拟、地震反演、微地震裂缝监测等技术手段,进行油气富集区优选、整体部署、地质导向、压裂增产等关键技术研究。研究表明:开发区适合采用600 m×1 200 m不规则菱形井网开发,合理水平段长度为1 000~1 200m。目前区块天然气生产能力为20.0×108m3/a,水平井初期平均单井产气量超过8.0×104m3/d。研究成果对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整体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59区块主力气层含气砂体分布孤立、含气饱和度差、地层压力系数低、气井产能差异大,这给该区块出水气井排采措施的合理选择带来极大的困难。通过对4种不同气井产能递减规律进行对比分析,优选出误差最小的Arps产量递减规律分析模型对苏59区块气井进行模拟计算,并提出反映单井控制含气面积、地层压力、储层物性的气井综合产能指数概念。根据气井综合产能指数,结合地层压力及实例井措施效果统计分析,制定出了适合苏59区块出水气井排采措施优选的新方法。该方法考虑因素全面、密切结合现场,为苏59及类似区块出水气井排水采气措施的优选制定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76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物性明显差于中东部,是含水饱和度高、孔渗极低的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产水井比例高、产能低、采收率低的生产特征。为了准确识别气、水层以降低产水风险,将可动水饱和度参数引入到常规气、水层识别中,分析大量的测井解释结果、生产数据及试气结果,建立了气、水层综合识别方法。结果表明,苏76井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差,微小孔发育,导致储层残余水饱和度高,含气性较差,开发过程中,部分束缚水转化为可动水,仅可动水饱和度能表征水相的流动能力,核磁共振结果表明该区块可动水饱和度低。通过对比分析可动水饱和度测井解释结果与实际试气及生产数据,建立了气水层综合识别方法。通过识别结果可对单井进行产水预测并优选射孔层位,有效降低气井产水风险。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区块气水平面分布图,进而优选出低产水风险区,明确气田的主力储层,为气田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侯博  何辉  李录科 《石化技术》2024,(1):181-183
针对苏59区块二开结构水平井钻井施工中出现石盒子组盒8以及山西组山1泥页岩地层易垮塌、井底温度高及裸眼段浸泡时间长井壁稳定性问题突出等技术难题,通过使用交联剂(WXCD-2),配合杀菌剂(CJSJ-3),将钻井液抗温能力逐步提升到130℃,解决了该区块钻井液体系抗温能力不足,高温增稠的问题;引入封堵防塌剂(FT-401),提高了钻井液体系对地层微裂缝的封堵能力,满足了深水平井井壁防塌要求。2023年该区块施工11口二开结构水平井钻遇泥岩井壁稳定,起下钻及下完井管串顺利。  相似文献   

9.
针对岩性气藏建模,充分利用地震资料和沉积相研究成果,通过地震相和沉积相两次控制和约束,削弱随机建模方法上的局限,减小井间模拟的多解性。此研究的特点是:应用地震资料和沉积相作为约束,并以它作为趋势控制岩性展布。经过新井验证,建立的储层模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苏里格气田是国内最大的致密砂岩气田,苏53区块是该气田目前实施水平井整体开发的唯一区块。为提高该区块的开发效率,实现低成本开发,以前期实践和国内外工厂化作业先进经验为基础,通过强化区域地质研究,优化方案设计,加强施工管理,形成了适合苏里格气田工厂化作业的钻井完井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钻井技术、储层改造技术等。地质导向技术主要通过完善地质模型和调整井眼轨迹,实现水平井准确入靶和高效钻进;钻井技术主要为优化井身结构及井眼轨道,优选PDC钻头和钻井液体系及设计钻机平移系统等;储层改造技术是根据区域地质特征及完钻参数,将体积压裂融入同步压裂,以提高储量动用。苏53区块通过实施工厂化钻井完井技术,水平井平均单井钻井周期比该区块常规水平井缩短15.98 d,平均单井储层钻遇率比该区块常规水平井提高4.9百分点,水平井平均单井产气量比该区块常规水平井高0.49×104 m3/d,其工厂化钻井完井技术可为国内非常规气藏水平井工厂化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岩性气藏复杂地质特征导致的气藏描述和预侧中的不确定性,在对比评价随机建模理论与方法适应性的基拙上,提出以多点地质统计学为核心的“井一震一沉积模式”岩性气藏随机建模方法,即以先验地质认识为基拙,充分利用井点“硬数据”、三维地震数据及现代河流沉积模式等多域信息,以多点地质统计学的训练图像代替经典地质统计学的变差函数,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形成了岩性气藏精细地质建模技术与方法。在苏里格气田某三维试验区,通过多点地质统计学多域信息整合功能,建立试验区精细地质模型。模型评价结果表明,井震结合建模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河流相岩性气藏储层表征的不确定性,显著提高了模拟精度和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12.
苏里格天然气井因其目的层埋藏深、地层坚硬、可钻性差,在钻井过程中,井漏、钻具事故频繁,钻井工艺复杂,困扰着苏10区块气田钻井速度的提高和钻井安全保障.应用综合配套钻井技术(优化井身结构设计、钻井提速技术、钻井质量保障技术等),2006年共完成钻井107口,总进尺367 033m,平均井深为3 449m,平均钻井周期为19.02 d,建井周期为22 d,平均机械钻速为12.68 m/h,井身合格率为100%,固井合格率为100%,钻井取心收获率为97%.完成了项目预期指标,对于加快苏10、11区块的开发速度和钻井速度,进一步提高钻井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分段压裂是开发低渗难动用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该技术在储集层横向分布稳定,纵向有一定厚度且连续性好的低渗气藏中应用已较为成熟,但在强非均质性气藏中的应用仍有待研究。为此,针对苏53区块低渗致密、低丰度、横向砂体不连续和纵向砂泥岩薄互层显著等特点,通过气藏数值模拟和三维裂缝模拟,对水平井段长度、水平井分压级数、裂缝参数和关键施工参数等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了苏53区块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参数组合。该研究对提高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开发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地表条件恶劣、地下地质情况复杂、井眼少的条件下 ,为了弥补勘探资料的不足、更好地认识评估沉积储层特征、减小勘探风险 ,有必要选择合适的露头作为野外储层实验区 ,并从沉积学入手展开研究 ,建立了储层地质资料库。通过露头剖面和井下沉积相对比分析 ,建立了沉积模型。通过露头剖面砂体追踪以及砂体内部建筑结构要素分析 ,建立了砂体骨架原型模型。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 ,采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储层地质预测模型。用上述模型对库车坳陷吐孜洛克气田气藏做了描述 ,为准确评价该气田储层性质及潜在能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火山岩气藏精细描述及地质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决中国火山岩气藏开发的地质认识问题,对火山岩气藏的火山岩体、岩性、岩相、裂缝、气水层、储集层分类及地质建模进行了研究。通过岩体识别与解剖,揭示了火山岩气藏内部火山岩体的空间展布及几何参数。岩性、岩相研究表明,火山岩有利岩性为火山角砾岩、气孔玄武岩、气孔流纹岩及角砾熔岩,有利岩相为爆发相空落、溅落亚相及溢流相上部、下部亚相。通过FMI成像、核磁及常规测井开展了裂缝参数解释,利用相干、曲率、倾角等方法进行了裂缝综合预测,揭示了火山岩裂缝的分布。综合利用核磁、偶极子横波及常规测井等资料开展了气水层识别研究,符合率达到90%。通过基于"体控"的储集层分类预测研究,揭示了火山岩储集层的空间展布。运用体控构造建模和震控属性建模方法,建立了火山岩双重介质储集层的构造、骨架、基质与裂缝物性参数模型。图14参13  相似文献   

16.
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为致密砂岩气藏,2010年在苏53-4井区开展了水平井整体开发试验。通过对试验区投产水平井生产特征的分析,对水平井试验区井网、井距、水平段参数进行了合理性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区储层特点适合水平井开发,采用的开发方案和生产指标合理,试验区具有稳产10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的气藏特征和富集主控因素,并有效地指导含气有利区预测,以安岳—磨溪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为例,开展气藏特征和富集主控因素综合分析,针对性地采用一种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检测气层,进行含气有利区预测。研究认为:(1)安岳—磨溪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主要为裂缝发育型岩性气藏,较发育低孔低渗的孔隙型或裂缝—孔隙型储层,具备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平面上呈大面积、整体含气的分布特征;(2)气藏的富集高产主要受烃源岩条件、优质储层、局部构造和中、小断裂分布的影响,含气有利区受优质储层和中、小断裂分布的集中控制;(3)采用近道、远道反射特征对比与AVO主振幅主频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地预测含气有利区分布,此方法可以在该类气藏的有利目标勘探中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地应力是影响储层流体压力和驱动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首先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苏10区块地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建立了该区块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目的层的平均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等地应力等值线分布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油气运移势场。其次,综合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流体势场数值模拟结果和气井的生产情况,发现气井的高产井区为地应力场和流体势场的低值区。由此分析认为: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油气易于从地应力场的高值区向低值区运移与富集,从流体势场的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与富集。  相似文献   

20.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非均质性强,沉积微相规律性差,地质建模难度大。参考其他随机性地质建模方法,优选多点地质统计学地质建模,综合基于目标和基于象元的优势,提出了"井-震-地质统计学规律"的综合一体化随机性地质建模思路。在苏里格气田西区s48-17-64区块,基于前期地质认识和密井网砂体解剖,以盒8下辫状河沉积微相模式作为多点地质统计学的训练图像,三维地震资料为软约束体,离散化测井数据为硬数据体,井震结合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采用不断完钻的气井验证地质模型,二次建模。经过验证,该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精度高,降低了随机建模离散化问题,在开发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