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株海洋细菌产脂肪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海泥中产脂肪酶海洋菌株L42进行产酶发酵条件研究,包括发酵时间、起始pH、装液量、接种量、发酵温度、摇床转速以及底物、碳源、氮源种类。结果表明,发酵24 h,起始pH=8.0,装液量75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4%(体积分数),发酵温度20℃,摇床转速150 r/min有利于产脂肪酶;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蛋白胨质量分数1%,葡萄糖质量分数0.5%,橄榄油体积分数1%。通过产酶条件的优化,酶活较起始提高了44.4%。  相似文献   

2.
系统研究了碳源、氮源、初始pH、培养温度、培养基装液量、接种量和培养时间等因素对绿色木霉867产壳聚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壳聚糖和蛋白胨,在初始pH5.0,培养温度28℃,培养基装量75 mL/250 mL,接种量6%和培养时间(180 r/min)40 h时最利于产酶.在此基础上通过均匀设计法优化了发酵培养基配方.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壳聚糖0.9%,氨基葡萄糖0.5%,蛋白胨0.9%,K2HPO40.016%,CaCl2.2H2O 0.055%.在该条件下,壳聚糖酶活为0.291 u/mL,比原基础培养条件下酶活提高29.9%.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微杆菌Z4发酵的几丁质酶得率,利用摇瓶研究了发酵温度、初始pH、装液量等对于发酵产酶的影响.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对Z4产几丁质酶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进一步优化.结果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产酶的影响最大,具有显著性.最佳摇瓶发酵工艺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基初始pH7,接种量6%,三角瓶装液量60mL培养基/250 mL三角瓶.在该条件下发酵液酶产量达到4.13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79.6%.  相似文献   

4.
对多种产柚苷酶菌株进行筛选,确定黑曲霉FFCC uv-11为发酵菌株,并进行发酵工艺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120 h,接种量10%,培养基初始pH 6.0,碳源种类为柚皮苷,此条件下发酵酶活达到765.85 U/mL。研究热激对黑曲霉发酵产柚苷酶过程的影响,确定热激温度为35℃,热激时机为接种后30 h,热激时长为30 min,此条件下柚苷酶酶活可达970.90 U/mL,是未进行热激处理的1.27倍。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嗜热乳链球菌发酵生产Nisin的效价,以MRS为发酵培养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效价检测指示菌,以Nisin效价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发酵初始pH、接种量以及玉米浆添加量.结果表明影响Nisin效价的最大因素是玉米浆添加量,其次是发酵初始pH,接种量影响最小.最佳初始pH6.60,接种量4.80%,玉米浆添加量2 560%,在此条件下Nisin的效价可达1 602.77±6.38IU/mL,较优化前提高了18.07%,其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拟合良好,说明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对Nisin发酵条件的优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以安琪活性干酵母为出发菌种,分析了培养基初始硒浓度、接种量、装液量、温度、初始pH以及转速等发酵条件对酵母生物量及富硒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初步确定了培养的最优方案。在最佳的摇瓶培养条件下(初始硒浓度25μg/mL,接种量10%,装液量60/250 mL,温度30℃,初始pH 5.0,摇床转速160 r/min,培养40 h后),该活性干酵母的生物量及富硒量分别达到9.89 g/L、954μg/g.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纳豆激酶的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 NK4进行发酵条件优化,获得该菌种液体发酵产酶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产纳豆激酶最佳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培养基初始pH值6.0,培养温度34℃,发酵时间72h。此时,纳豆激酶酶活力由848.28IU/mL提高到1 569.31 IU/mL。  相似文献   

8.
以一株γ-聚谷氨酸高产菌枯草芽孢杆菌B-115为实验菌株,分别考察碳源、氮源种类及浓度、前体物添加量、生长因子和发酵条件对γ-聚谷氨酸产率的影响.优化结果显示:碳源是6.5%的玉米糖化液,氮源是0.4%的普通蛋白胨,前体物谷氨酸钠的添加量为4%,生长因子种类及添加量分别为0.15%硫酸镁、0.006%硫酸锰、0.8%磷酸二氢钾、1.0%氯化钠、0.03%氯化钙;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6.5,接种量2%,装液量50 mL/250 mL1,50 r/min3,7℃培养84 h;γ-聚谷氨酸的产率可从57.85 g/L提高到68.30 g/L.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温度、pH值、溶氧对里氏木霉R3液体深层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并进行了工艺优化.用50 L全自动通气机械搅拌发酵罐,接种量10%,发酵过程采取分段控制pH值、温度和溶氧的工艺,发酵120 h酶活力最高,FPA和CMC酶活力分别达到48.9 FPIU/mL和321.68IU/mL,FPA酶活比工艺优化前提高了221%.  相似文献   

10.
对一株里氏木霉突变株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培养基的最适碳源和氮源种类及添加量(g/L)分别为:小麦秸秆15,小麦麸皮5,尿素10~15,(NH4)2SO412,NH4NO35;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种龄72h,接种孢子悬液浓度2×107个/mL,培养温度30~32℃,pH值5 0,培养时间144h,摇瓶转速180r/min,装液量75mL/250mL三角瓶.在培养里氏木霉的培养基中同时接种黑曲霉(二者孢子数比为60∶1)进行混合培养,β 葡萄糖苷酶的产量是对照试验的2 9倍,明显改善了纤维素酶系的比例,提高了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效果,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粗酶液的β 葡萄糖苷糖活和FPA酶活分别达到127 6U/mL和84 8U/mL.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紫外诱变和梯度平板法筛选出耐底物的突变株,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发酵液起始pH值、装液量、发酵周期、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采用均匀设计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筛选出.株能耐受4%丙烯腈的腈水合酶产生菌,在最佳产酶条件下,耐底物突变株的腈水合酶酶活达到11.5MU/mL,与优化前相比,酶活提高了49.35%。腈水合酶耐底物突变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7.0、装液量16%、发酵周期58h、接种量10%。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ρ(葡萄糖)=26g/L,ρ(酵母膏)=2g/L,ρ(尿素)=4g/L,ρ(谷氨酸钠)=0.5g/L,ρ(K2HP04)=0.2g/L,ρ(KH2P04)=0.2g,/L,ρ(MgS04)=0.05g/L,φ(DXL)=0.5mL/L。  相似文献   

12.
高产S-腺苷蛋氨酸的酿酒酵母发酵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和响应面法(RSM)对产S-腺苷蛋氨酸(SAM)的酵母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PB实验设计及分析结果表明,接种量、L-Met质量浓度、发酵时间是影响SAM胞内产量的3个显著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发酵产SAM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10%,L-Met质量浓度为4.0g/L,发酵时间56h,发酵温度30℃,pH为6.0,在250mL三角瓶中装液量60mL,种龄24h,摇床转速180r/min。最终优化后的SAM胞内产量达到287.615 7mg/g,比初始产量提高1.38倍。  相似文献   

13.
从大连海域的海参肠道中筛选得到一株产胞外多糖较高的酵母菌HS-J9,经形态学和2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季也蒙假丝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GenBank检索号为KF668241。采用苯酚-硫酸法和响应面法对该高产菌株进行胞外多糖测定及发酵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pH、接菌量和发酵时间3个主要因素对发酵产糖量的影响,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确定显著性因子的最佳水平,并以胞外多糖产量为响应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pH为6.6、接菌量4%、发酵时间41.3h时,HS-J9的胞外产糖量最大,为0.762 mg/mL,比优化前的产胞外多糖量(0.616mg/mL)提高了23.67%。  相似文献   

14.
对絮凝剂产生菌MF1进行了培养基成分的优化和培养条件的正交实验研究.实验表明:菌MF1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0 g;尿素0.5 g;K2HPO45.0 g;MgSO4.7H2O 0.2 g;NaCl 0.1 g;酵母粉0.5 g;H2O 1 000 mL;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32℃、摇床转速为120 r/min.在上述最适培养条件下,培养48 h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85.88%.  相似文献   

15.
从玉米芯中筛选到1株高效转化D-木糖为木糖醇的酵母菌株e。经形态学鉴定及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将菌株e鉴定为Trichosporon coremiiforme(丝孢酵母)。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设计研究了发酵法生产木糖醇的工艺,结果表明:酵母菌株e发酵法生产木糖醇的工艺参数为:碳源质量浓度为40g/l,氮源质量浓度为6g/l,起始pH为7,接种量为6%。  相似文献   

16.
对红曲霉GM026产洛伐他汀的液态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甘油9%,大豆粉0.75%,NANO30.2%,MgSO4·7H2O0.05%。KH2PO40.15%;最佳发酵条件:培养温度26℃,初始pH=5.0,接种量7%,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50mL,摇床转速170rad/min。在上述条件下。发酵培养14d,洛伐他汀产量达到375.853mg/L.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优化酿酒酵母高产谷胱甘肽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响应面法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ZM14高产谷胱甘肽(GSH)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筛选出葡萄糖质量分数、酵母膏质量分数和初始pH对GSH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了最优的高产谷胱甘肽发酵条件:葡萄糖质量分数为2.54%,酵母膏质量分数为1.03%,(NH4)2SO4质量分数为0.5%,MgSO4.7H2O质量分数为0.1%,KH2PO4质量分数为0.1%,初始pH为5.88,装液量为50mL于250mL三角瓶,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36h。在此条件下,GSH产量为125.42mg/L,比无机发酵培养基提高了75.37%。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大豆蛋白肽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验通过优化纳豆菌液态发酵产低分子大豆蛋白肽的工艺,使发酵产物低分子大豆蛋白肽的产量得到提高。最终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8.0,发酵原料的质量分数为5%,接种量为1.0%,装瓶量为250mL锥形瓶分装30mL,发酵温度为42℃,180r/min振荡培养12h。在最优条件下发酵,大豆蛋白的水解率最高,最高值可达到44.40%。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非营养条件pH、装液量、光照强度、摇床速度的变化对普通念珠藻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分泌的影响。以普通念珠藻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含量为指标,单因素实验的最佳条件是:pH 7.5、装液量200 mL、光照强度50μmol/(m2·s)、摇床速度90 r/min;正交实验结果是:培养条件为pH 7.5、装液量150 mL、光照强度50μmol/(m2·s)、摇床速度120 r/min时,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含量最高,其中最佳摇床速度和最佳光照强度分别对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含量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