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自动识别沉积微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关键井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反映各种沉积同相的测井特征参数,并应用一套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各种沉积微相的判别模型,实现了根据测井资料用计算机对吉剖面地层进行自动连续的沉积微相识别,并根据单井相分析结果可研究多井剖面地层的各种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2.
综合利用测井资料划分河流沉积微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比较关键井的测井数据,取心资料及其它地质信息,提出了识别河流沉积5种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利用高分辨率倾角测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处理了研究区的测井资料,结合曲线形态分析,对河流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观点,并与地质家的结论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陕甘宁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测井-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陕甘宁盆地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 ,在关键井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研究各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湖泊三角洲相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模式 ,实现了单井剖面沉积微相的自动连续识别与解释 ;并在单井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多井平面解释。应用所开发的软件对长庆油田实际钻井资料进行了处理 ,其结果与地质认识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陕甘宁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测井-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陕甘宁盆地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关键井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各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湖泊三角洲相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模型。实现了单井剖面沉积微相的自动连续识别与解释;并在单井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多井平面解释。应用所开发的软件对长庆油田实际钻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其结果与地质认识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镇泾油田37口井的岩心资料和EMI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来确定岩性相标志特征,系统地对长81段储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了地质-测井的沉积微相模式,在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对比和多井连井剖面对比图的基础上,通过沉积相相标志物的层次结构分析法和沉积体系分析法,结合测井相分析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确定了研究区沉积相及砂体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综合利用测井资料划分河流沉积微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较关键井的测井数据、取心资料及其它地质信息,提出了识别河流沉积5种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利用高分辨率倾角测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处理了研究区的测井资料,结合曲线形态分析,对河流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观点,并与地质家的结论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镇泾油田37口井的岩心资料和EMI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来确定岩性相标志特征,系统地对长81段储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了地质-测井的沉积微相模式,在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对比和多井连井剖面对比图的基础上,通过沉积相相标志物的层次结构分析法和沉积体系分析法,结合测井相分析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确定了研究区沉积相及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绘制了延长组长81段油层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从而划分出有利的油气富集区,为油田合理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曲流河环境沉积微相和测井相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钻井过程中,取心及岩屑录井资料都十分有限,以往通过岩心观察或者综合分析岩屑录井资料来进行岩性和沉积环境研究的方法受到很大限制,而利用各种测井资料所提供的丰富信息来进行沉积相研究已成为发展趋势。通过研究曲流河沉积相中各沉积微相的特征及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提取各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相特征参数,建立曲流河沉积环境的各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模式及特征参数样本,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反馈学习,获得一套适合研究区曲流河沉积微相的判别系数,并对其他实际测井资料进行沉积微相自动识别,所得结果与地质专家解释结果吻合率在84%以上,效果显著。由此表明在油气勘探进程中采用该方法进行沉积微相自动识别是切实可行的,可大大提高储层解释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9.
在测井相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测井相标志与测井曲线之间的转换关系。然后,利用已建立的测井响应特征对未取心井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判定出测井微相,并把相分析结果用于测井资料处理。对8口井进行了处理,证实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沉积微相测井识别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根据测井资料所含的丰富的地层沉积学信息,运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沉积微相的识别,该方法突破了以往用模式识别沉积微相必须预先提取曲线形态特征的作法,增强了模式识别判断沉积微相类型的实用性和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1.
巴喀气田位于吐哈盆地北部凹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是巴喀气田重要的产气层位。根据测井、录井、岩心资料,对巴喀气田工区内沉积岩的颜色、岩性、沉积构造、测井相等相标志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巴喀气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主要沉积相为辫状河三角洲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河口坝、前辫状河三角洲泥坪和沼泽5种沉积微相。在单井相,连井剖面相研究的基础之上,描述了区内典型小层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最终确立了研究区八道湾组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岩心观察以及测井、录井资料的研究,对濮城油田沙一段各砂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识别出研究区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2种相类型。其中三角洲相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和前三角洲泥微相;湖泊相发育有浅湖滩砂、浅湖砂坝和浅湖泥微相。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及微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相的演化规律,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并得出其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精细的小层对比为基础,通过对岩心相、地质录井相、测井相的研究,明确了河西务油田Axx断块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微相主要为辫状河道、分流水道、席状砂;通过储层非均质性、沉积微相的分布、油层分布的研究,表明沉积相带的展布决定了平面的非均质性以及高渗条带的分布,油层分布特征表明油层的分布受构造、砂体的双重控制。沉积微相的研究指导了本断块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层段沉积相研究是勘探目标优选的基础。以岩心分析和大量的钻井、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相、微相构成及主要含油储层的沉积微相特征,认为三工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储层主要为各类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和河口坝。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内的试油资料,分析了主要目的层沉积微相的演化和平面分布,指出三工河组沉积中、晚期形成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和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是最重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延长组长6 油层组主要为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沉积。在岩心、测井、单井相及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长6 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渭北地区长6 油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和浊流沉积,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和分流间湾等微相。研究成果为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及下一步的勘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石南油气田J2t2砂层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岩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及综合录井资料,对石南油气田侏罗系头屯河组J2t2砂层组的沉积特征、相标志、沉积相微相划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J2t2储集层的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其成分成熟度偏低,反映了沉积速度快及沉积物母岩成分复杂;由于无二元结构、具有很大的宽深比和河道与心滩位置不固定等特征,其沉积相为辫状河流相沉积,可划分为河床亚相和泛滥平原亚相,进一步分为河道沉积、心滩、天然堤、岸后湖、洪泛平原和决口扇等微相,并指出它们在纵向上的沉积序列特征及砂体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依据岩芯、测井、地震资料和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地震地层学知识,可有效地解决气藏储层非均质性问题。通过对各种相标志的分析,发现胜坨气田明化镇组下段发育有曲流河沉积体系,其中包括河道充填、边滩(点坝)、废弃河道、天然堤、决口水道(次级水道)和泛滥平原等6种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不同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揭示了该区的储层沉积特征,讨论了沉积微相对气藏储层物性的控制,指出了气藏开发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8.
从岩心相、测井相和地震相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准噶尔盆地Z1井区J1s2储层的沉积微相展布.认为J1s22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多期叠加的分流河道微相沉积.J1s21下部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微相沉积、上部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沉积。Z1井位于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微相沉积区,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测井相在松辽盆地南部嫩江组三段沉积微相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龙  陈红汉  王家豪  熊万林  李新琦 《特种油气藏》2011,18(3):51-55,137,138
综合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嫩江组三段进行沉积微相研究,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远沙坝和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建立了测井相图版。通过对研究区单井相、剖面相以及沉积微相的展布及其演化特征分析,发现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研究区的主要砂体类型。文章充分利用测井曲线信息,刻画单砂层展布规模和相带分区,为研究区下一步滚动勘探、提交油气后备储量及合理开发方案制订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碳酸盐岩沉积相系统刻画及相关研究受到岩石样品有限的制约,为了充分发挥测井曲线高分辨率、信息量丰富的优势,开展了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岩性及微相测井识别方法研究。在利用岩样确定的微相类型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定的基础上,依据常规测井参数与碳酸盐岩岩性、微相的响应关系,优选出DEN、DT、PE和U、Th、K等敏感测井曲线,进行新的参数组合,建立了岩性识别及微相识别图版,符合率分别为85.4%和81.4%。另外,建立函数关系将各微相类型按照沉积能量进行量化分类,并给出微相能量参数曲线。该方法识别出的微相及其能量参数曲线在相带及沉积旋回的空间划分对比的应用中,符合典型碳酸盐岩沉积模式中的相序组合及沉积能量分布特征,与岩石薄片典型相标志所确定的沉积相带一致。该识别方法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作为沉积相精细研究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