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合理的开挖方法,对地下工程施工进度、安全、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浙江华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担了小湾水电工程引水发电系统地下洞室群、双曲拱坝坝肩抗力岩体地质缺陷加同处理置换洞、导流洞、泄洪洞以及左、右岸交通洞、排水(泥)洞、灌浆洞等多达200条地下洞(井)室的施工监理,在长达7年的地下洞室开挖施工监理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合理开挖方法的研究、控制、总结,实现了安全施工,达到了进度效果,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对小湾水电工程地下洞(井)室开挖方法的得失总结,以大量的具体事例探讨了地下洞(井)室开挖方法分类特点、开挖要点、配套设备、进度效果、安全重点,以期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施工方法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乌东德水电站尾水调压井为国内最大的竖井硐室群之一,其单个井身开挖断面为1 450 m2。为解决大跨径对地下硐室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调压井顶拱设计为球冠状。结合右岸尾水调压井球冠穹顶的实际开挖施工情况,从确保大跨度硐室开挖稳定和利于球冠穹顶成型的角度,系统简述了巨型球冠穹顶的开挖施工技术和方法,以期为今后特殊体型地下硐室开挖施工提供借鉴指导意义。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鲁地拉水电站尾调室在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由于受环评影响停工一年半,致使尾调室施工进度滞后,为抢回损失工期,降低施工成本,通过合理优化开挖分层、分层高度及施工通道,交通布置仅利用一条顶部通道、一条中部施工支洞及底部尾水隧洞完成了尾调室开挖支护施工,确保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4.
龙头石水电站导流洞及泄洪洞洞室均为特大洞室,隧洞地质情况复杂,工期紧且不同部位施工和不同工序施工干扰严重,现场施工组织的合理性是施工成功的关键.洞室采用上、下半洞开挖的施工方法,且上半洞开挖又采用左右半洞开挖的施工方法.对龙头石水电站泄洪洞特大洞室的开挖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5.
张焱光 《红水河》2024,(1):54-60
针对岩滩水电站扩建工程5号、6号机组尾水检修闸门室施工因尾水隧洞交面时间滞后,闸门室超高超深、空间窄小、地质条件较差而增加施工内容和施工难度等问题,笔者从闸门室开挖支护、混凝土施工、闸门安装等方面阐述了施工组织设计优化,通过改变闸室开挖方案和混凝土施工方式,精心策划,科学安排,实现了优质、高效施工,且按合同工期完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型水电站厂房趋向修建于地下,大断面洞室开挖是地下厂房建设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拉西瓦地下厂房中导洞开挖和主变开关室半洞开挖方案,从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洞身安全等方面论述了半洞开挖方案的优点,为同类工程开挖施工提供了新的方法、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千岛湖配水工程分水江左右岸地下检修阀室断面为窄高的城门洞形,且纵向长度较短,没有条件布置额外的施工支洞分层开挖。本文介绍的开挖施工方案,有效解决了现场问题,安全、高质量地完成了检修阀室的开挖支护,节约了直线工期。  相似文献   

8.
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系统布置有球阀室、主厂房、主变洞、尾水闸门室等四大洞室。主要介绍白莲河地下厂房系统四大洞室的开挖方法及施工程序、在上一层处理断层的同时如何组织下一层的开挖施工,以及笔者对地下洞室开挖的一些认识和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跨度地下洞室开挖一直以来都是地下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其松弛塌落范围比单拱洞室要大得多,作用在支护衬砌结构上的荷载也要比单拱洞室大得多,如何保持围岩的稳定性成了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文章通过结合某水电站地下洞室开挖工程实例,该工程难点在于地下洞室大跨度、高边墙的开挖稳定问题,为确保开挖施工安全,针对各个洞室采取严格的开挖施工技术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10.
梨园水电站泄洪冲沙洞工作闸门室全长23.943m,高53.67m,宽17.6m,根据工作闸室结构体型,结合现场实际,采取导洞结合导井的施工方案,采用了分层开挖,上部自下向上反导井扩挖的方法开挖,中部采用自上而下正导井扩挖的方法开挖,下部采用平洞开挖方式。由于开挖方案得当,支护措施到位,即使在岩石成洞较差情况下,开挖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均满足了施工要求,未出现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1.
面板应用钢纤维混凝土的研究和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板的工作特性主要是抗裂性、抗渗性和耐久性 ,目前钢筋混凝土面板在满足上述特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延性”混凝土 ,正好适应面板工作特性的要求 ,在面板上采用可以提高面板质量 ,同时可大大简化施工 ,是一种值得探索的面板材料  相似文献   

12.
基于LBM工作面瓦斯涌出仿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瓦斯在煤层中运移并涌出后在工作面扩散的规律,提出了对工作面瓦斯涌出进行仿真的方法.由于煤层流场是由多孔介质组成的空间,瓦斯在煤层中的运移属于渗流运动,而工作面空间为非多孔介质空间,瓦斯在工作面的扩散属于紊流运动,因此本方法基于双分布速度-浓度格子Boltzmann模型,分别建立了瓦斯在煤层中运移和涌出后在工作面扩散的LBM模型,并采用分块耦合算法,实现了煤层流场和工作面瓦斯流场的耦合.该模型结合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U型通风系统,对瓦斯在煤层中的运移和瓦斯涌出后在工作面的扩散流动进行了模拟.通过模拟可直观地观察瓦斯涌出后在工作面的分布,并得出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这为进一步探讨煤与瓦斯两相耦合机制、煤与瓦斯突出机制及瓦斯抽放方案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泥水盾构施工是利用压力泥浆支护开挖面稳定,泥浆在渗透过程中在地层中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会影响泥浆对地层的支护能力,分析泥膜形成过程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对提高开挖面的稳定有重要意义。在一个能够测量地层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泥浆渗透装置中,用三种高渗透性地层和五种泥浆展开渗透实验,研究开挖面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挖面处超静孔隙水压力变化存在三种模式,而且泥浆有效粒径和地层代表粒径的比值是影响开挖面处超静孔隙水压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塌方是破碎岩体隧道较易发生的工程事故,主要发生在掌子面和未支护段,塌方预测及工法适时调整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依托某塌方隧道工程,提出塌方预测及台阶工法调整流程:首先对未支护段进行塌方预测,采用拱顶岩体稳定理论评估上台阶高度,确定极限矢跨比,并采用数值计算进行验证,选择合理的台阶数目;其次对掌子面稳定性进行评估,基于地质素描对掌子面稳定性进行塌方初判,采用数值计算对掌子面稳定性进行二次评估。鉴于核心土对掌子面稳定的重要作用,对台阶施工预留核心土工法的必要性也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了基于拱顶岩体稳定理论的塌方预测和上台阶极限矢跨比计算方法,以及基于地质素描与数值计算的掌子面稳定性分析方法,相关研究思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敞开式TBM施工通风布置方案并提高通风除尘效果,以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TBM工程为依托,利用数值计算软件FLUENT对不同送风风速,不同送风管位置下的洞内除尘效果进行了计算研究,并将模拟计算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优化了施工通风系统布置。研究结果表明:粉尘质量浓度从拱架作业区至主控室逐渐增大,随着到掌子面的距离增加,粉尘浓度降低;送风风速越大,洞内粉尘危险浓度区域越广,敞开式TBM内人员集中作业区的粉尘质量浓度越小;送风管距掌子面越远,人员集中作业区粉尘浓度越高,送风管布置在距掌子面15 m时,作业区粉尘浓度最低。优化方案将送风风管和除尘风管分别布置在距掌子面15 m和25 m,送风风速和除尘风速为40 m/s和15 m/s时,作业区粉尘质量浓度可控制在2 mg/m~3规范限值以下。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面板堆石坝施工过程仿真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坝面作业的面板堆石坝施工仿真系统。根据坝面大小及施工方式分别建立流水作业与顺序作业的施工仿真模型,研究不同作业方式中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采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理论建立了面板堆石坝施工仿真系统。采用该系统对某面板堆石坝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验证,对工程工期进行分析计算,证明该系统可对工程的施工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弧形闸门是堤坝闸门中制作难度最大的一种闸门之一,从面板的排料,到每块面板的卷弧、弧形工作台的精细调整、每一道焊缝的施焊,再到整体组装,每一道工序的要求都极为严格。文中从细节入手,详细介绍了山西省泽城西安水电站(二期)工程溢洪道弧形闸门的制作工艺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上海浦东机场第二跑道中的成功经验,针对水泥混凝土道面板每一道施工工序,就如何避免混凝土道面板平整度超标、收缩裂缝、表面处理不均匀、部分强度不足等质量通病作了初步探讨,总结出了一套对控制混凝土道面质量通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解决混凝土道面板质量通病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东滩煤矿3303综放工作面在FS46断层附近的轨道顺槽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3303综放面轨道顺槽在上覆煤层开采期间的应力分布变化情况,并通过对3203工作面回采巷道变形量的分析,对应力集中区域进行分析和划定,进一步认识了构造复杂区域的矿压显现规律,揭示出复杂地质构造对煤层开采的影响规律,为类似地质条件的工作面进行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圆筒闸体迎水表面的动水压力进行了研究,测试和分析各工况下圆筒闸体迎水面的时均压力和脉动压力,试验证明,其结果符合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并对水力自动滚筒闸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