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湖头古镇结构形态与保护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省安溪县湖头古镇为例,从古镇的空间结构、建筑特色和古镇文化方面入手介绍当前古镇的建筑和文化现状。对古镇建筑、民间文化、民间信仰、民间习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和人文环境作出总结分析,并针对古镇现状阐述了具体保护措施。对在当前经济大发展下,如何保护和发展古镇进行了探讨。文章最后,重点指出人文精神在古镇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该与建筑一起被重视并且保护、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
石港古镇是苏北以盐业为支柱产业的古镇的典型代表.为了加强古镇的防御,明代构筑了完整的古护城河和城墙,形成了心形的镇区空间、独具苏北特色的滨水空间和块状街坊空间.四点一线的东西大街,囊括了石港现存建筑的精华.古镇建筑类型多样,宗教建筑历史悠久,或小巧玲珑或气势磅礴,彰显了古镇的宗教文化.商业居住建筑以其繁复的空间结构和精致细腻的装饰体现了多文化影响下的苏北民居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王青 《山西建筑》2008,34(6):49-50
通过对陕西省陈炉古镇的研究,分析了陈炉古镇地域性建筑的特色,阐述了地域性建筑与所在文化环境的关联性及地域性建筑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受到的冲击,并提出了对陈炉古镇保护和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以大圩古镇传统汉族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与归纳大圩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及其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策略,主张通过传统建筑形态的重构与再生、多元化协调发展延续传统汉族民居建筑文化,指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未来发展要坚持多元化与地域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黄俊 《华中建筑》2013,(1):146-148
该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两种方法,从总体布局、街道形态、建筑技术等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临江古镇的整体规划及其建筑特色。临江古镇的规划布局及其建筑兼具各派之长,体现了古越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同时也是地理、政治、商业等诸多特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张奕  闫斐 《华中建筑》2014,(12):151-155
华阳因古道而兴,一度成为历史上的军事要冲,政治重镇,直至明清时期古镇发展至鼎盛繁荣,最后形成一个典型的陕南集镇。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忠实的记录着当地的历史、经济、文化发展进程。该文以位于傥骆古道的华阳古镇为研究对象,对其现存的历史建筑的形成、现状、古镇形式以及南北地域文化的融合进行考察分析,总结了典型陕南古镇历史文化价值和空间形态特色。  相似文献   

7.
谢雄 《四川建筑》2009,(Z1):138-140
文章从建筑文化的角度,分别从独特的民俗与历史性、可塑的复合街道空间、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和空间结构来分析黄龙溪古镇的形态和相应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钱海峰 《城市建筑》2023,(20):18-21+32
甪直古镇民居多为传统明清建筑,构成古镇发展肌理的组合式院落,而主要街巷两侧则以零星、错落有致、粉墙黛瓦的民居建筑为主,少量商业建筑穿插其间,极具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特色。街、巷、庭院空间是展现居民生活最主要的方面,也是一个古镇的精华。古镇的保护开发除了要打造别具一格的古镇风貌、发展特色的商业旅游外,还应注重还原真实的古镇场景。本次规划通过整体保护、微循环式、功能调整、改善民生四大策略,传承甪直古镇文化,激活古镇有机更新,打造适宜居住的传统民居,实现“溯枕河人家,享水乡清韵”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9.
基于愈合概念的武夷山五夫镇的保护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鹰 《南方建筑》2009,(4):36-41
武夷山五夫镇是朱熹理学、生活40余年的历史文化名镇。古镇的古街及古民居建筑年久残破失修,新建民居失控蚕食着古镇历史特色风貌和格局。基于愈合概念,从古镇现状、历史文化特色和古镇建筑风貌、环境的梳理和分析入手,提出保护古镇传统建筑文化、自然和人文特色,改善居住环境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黄水平  张伟  李明庆 《四川建材》2013,(5):79-79,84
通过对地域建筑在旅游开发中作用的研究,深入剖析地域特色建筑在古镇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其他古镇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一种思维方式,避免千城一面的问题,最后导致浪费性的投入和破坏性的开发,同时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保护作贡献。  相似文献   

11.
陆泓  王筱春  朱彤 《建筑师》2005,(3):56-61
笔者经过数年实地考察和相关资料研究分析中国傣族古城聚落地理,归纳傣族古城的指标体系,有如下结论:娜允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傣族历史文化古城。孟连宣抚司署是中国仅存的傣族古典礼制建筑。娜允是为世界提供历史悠久、已经消亡的华夏傣族土司文化最真实的特殊见证。娜允傣族建筑文化品类完整,文化脉络清晰,是傣族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其特殊的地理特征向世界展示了娜允傣族社会近七百年的历史文化。所以具备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资质。应该积极保护娜允古城,使其成为世界了解傣族历史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水乡古镇与文化已经相融共生了千年,一直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然而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水文化遗产在不断流失,古镇景观在逐步失去特色,千百年来流淌不息的人文环境慢慢缺失,这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水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古镇水景有着相生相伴的关系,依托水文化来设计古镇水景,借水造景,人水相依,文静共生,为打造传统与现代共存的古镇,发展水文明的古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玫  戴志坚  李华珍 《福建建筑》2010,(4):11-13,17
宁化石壁被称为"客家祖籍地",声名远播。本文诠释"石壁"内涵,分析石壁古镇的结构布局特点,调查了石壁的民居、祠堂、桥亭、寨堡等建筑类型,总结其建筑艺术特色,以期从传统建筑形态角度解读石壁古镇。  相似文献   

14.
颜旸洋 《山西建筑》2014,40(30):35-37
以成都洛带客家民居古镇为研究对象,从洛带历史来源、区位地理环境、街道空间特点分析了古镇城市设计特点,探讨了洛带古镇的保护措施,以弘扬和延续洛带历史街区的城市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古时代佛教建筑空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华  李静 《华中建筑》2010,28(4):182-184
中国中古时代的佛教建筑是在佛教文化体系上孕育发展的一种建筑空间。该文通过分析空间的特点、形成与发展,阐述了佛教建筑空间宗教意境的塑造方法,探讨了中国中古时代佛教建筑空间是佛教意识、审美观念、风俗习惯、建筑技术的集中体现,深受佛教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法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名镇与现代化城镇有着巨大差异,许多现代消防设施无法适用历史文化名镇的问题。本文以运漕古镇为例,提出了以“古为今用”思想,以应对历史文化名镇的消防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江西省金溪县疏口村传统村落进行村落风貌和建筑风貌的研究,深入了解该村落的历史文脉和建筑布局,探索其文化价值。通过田野调查及文献查阅,将村落中的建筑进行图像归纳分类、拓扑变形,探析疏口古村建筑的基本类型和组合方式,轴线空间序列以及建筑出入口的类型 , 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期待经过合理的资源开发,打造富含当地文化特色的民居旅游景点,传承古村历史文化,带动村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龙潭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之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潭古镇的保护与发展课题的研究,包括古镇建成环境的调查、保护与发展的规划及建筑空间的整合三个方面。该文在总结该课题的基础上,阐明了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应是古镇山水格局、建筑空间形态和民俗生活风情等方面的全方位保护;新时期古镇的发展应立足于地域文化的再造人居环境的建设两个方面;同时,认为古镇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是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9.
该文试图在神话学的渊源上,研究"山"的意象在原始神话中的重大意义,神秘山是原始文化的神话之都,众神的居所.山岳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联系,是世俗通向天界的通天塔的自然语符,人类重大建筑艺术的创造实践说明,"山"的意象是代表人类社会精神中心的宗教宫殿建筑的基本艺术原型.  相似文献   

20.
从古文化自然观、古建筑美学、城镇选址模式、城市空间结构、园林文化等五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原始生态文明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必须扬弃西方现代主义的不良影响,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始生态文明理念,重建"人类——城市——自然"的共生关系,重建"人类——城市——历史文化"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