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河12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岩溶缝洞型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钻遇定容体所占比例很大,针对这类油井压力递减迅速普遍采取注水替油开发措施。本文对比了几口注水替油井,分析认为:储层物性较好,前期含水率较低的井,适合进行注水替油开发。并且针对各种不同地质情况,提出了提高注水替油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藏具有孔隙喉道小、泥质含量高、渗透率低等特点。在注水过程中,注入水与储层里的粘土作用,造成渗流阻力大,注水压力上升。注水压力高导致低渗油藏长期欠注,油藏采出程度低,是低渗透油藏开发遇到的普遍难题。本文根据低渗油藏注水损害机理,筛选和研制了适合低渗透油藏的保护剂,该保护剂具有防膨、驱油、润湿反转效果,在莱113-1井应用效果明显,实现了低渗油藏降压增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强,裂缝沿空间发育规律不具有连片分布特征,油藏具有很强的分隔性。对于储集体类型为孤立缝洞定容性的单井,天然能量末期采取注水替油补充能量,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通过对W油藏生产资料,结合三维地震数据、边底水能量等,制定了单井注水替油参数优化细则,现场实践增油效果较好,可为其它同类型油藏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脉冲注水在高含水油藏中能建立不稳定驱替状态,从而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油藏采收率。现场应用表明,脉冲注水依据理论,并且结合长期注水受效经验确定注入量、注水强度和注水周期等参数,能提高小层水驱动用程度,扩大波及体积,有效提高注水采收率,实现增油。在腰英台油田DB34井区实施脉冲注水试验,见到了良好的增油效果,日产油增加2.95t。为同类油藏脉冲注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黄沙坨油田是裂缝性边底水火山粗面岩油藏,储层属于裂缝一孔隙型双重介质,裂缝、孔隙等发育的程度、状况控制着油井的生产状态。本文介绍了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并从油藏裂缝发育状况、驱油效率、采出程度、注采井空间位置等方面分析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小益  曹堂路 《当代化工》2016,(10):2339-2342
针对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低,注水困难的特征,通过分析具体油藏的地质、储层及原油物性和最小混相压力等条件,确定了该油藏满足进行CO_2混相驱的要求。使用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对该油藏进行模拟,对比连续注水、连续注气和周期注气三种开发方式,发现周期注气开发效果最好。当注停时间比为2:1时采出程度最高,分析其原因为注停时间比为2:1时,低渗透油藏能量的传播使地层压力重新均匀分布。对比不同CO_2驱替压力,发现当驱替压力在CO_2最小混相压力附近时采出程度最高,驱替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随着压力增大,采出程度越低,分析原因为储层发生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7.
沈67块为注水开发区块,目前已到了中、高含水期。随着注水的持续开发,该块油藏相对的高渗透、大孔道层段又起主导作用,使得注水延大孔道方向前进,导致油井含水上升速度较快,水驱油效果变差。我们通过对该区块储层物性及开发历史研究分析,结合油水井目前生产动态变化情况,改变常规控水稳油开采方式,实现通过调增配水不断洗油的良性循环,实现区块水驱采出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S油藏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储层中裂缝分布规律与注水开发动态特征,在开展低渗透储层有效驱动体系、裂缝基质系统渗流特征、裂缝储层水驱油特点、裂缝储层渗吸法采油理论机理等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以提高有效动用为核心的裂缝性油层反九点井网转线状注水调整、井网调整,并对裂缝有效缝长进行计算,应用这些技术指导了注水开发调整,为提高和改善开发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低渗储层的孔吼细小,渗透率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给注水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需要注采驱替压差大于启动压力梯度,才能实现低渗油藏的注水开发。本文在充分认识文东油田储层启动压力梯度特征、启动压力梯度对注水开发影响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储层的开发状况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考虑极限供油半径与有效驱替压差、储层渗透率、地下原油粘度的合理缩小井距方案;借鉴常规超前注水的开发思路,采用暂时关闭油井,注水井注水,待地层压力恢复后油井再生产的超前注水方法;考虑单井水力压裂与油藏整体开发配套的水力压裂的方式。通过这三种配套技术的实施,实现了文东油田Ⅱ类储层水驱动用开发,为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轮西油藏为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其储层特点、渗流模式与常规油藏不同,用常规注水方式来稳定地层压力和水驱油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难以奏效。为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在分析轮西油藏缝洞单元内的油水关系及油井含水变化规律基础上提出单井注水替油工艺,给出了优选注水替油井、确定最佳注水时机及注水量的决策方法,并提出几点建议,为高效开发轮西油藏提供一种新方法。该工艺在LX10-H1井的实践结果表明:与未实施该工艺前相比较,油井关井时间由150天左右有效缩短至50~60天,而日产油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碳酸盐岩挥发型油藏自流注水相关参数受限于注水量无法计量及部分参数计算难度大、计算数据依赖于储层动态资料,导致现场油藏管理人员难以对自流注水开发进行管理、评价。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自流注水技术进行探讨,通过同类型油藏数据对比拟合分析将物质平衡法进一步优化,论证了生产气油比替代原始气油比的可行性,确定了一套计算合理注水时机、生产压差、注水量等参数的计算方法,为油田自流注水开发的管理、效果评价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低渗透油藏注水能力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井距、储层渗透率对油藏注水能力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日产油量、采出程度、日注水量均随着启动压力梯度、井距增大而减小,减小幅度不断减小;当井距超过最大技术井距时,无法构成有效驱替,导致生产指标大幅下降,需保证井距小于最大技术井距;日产油量、采出程度、日注水量影响受渗透率影响较大,均随着渗透率增加而大幅增大,随着储层渗透率的增大,注水井压力波传播的距离也越来越大。研究结果对低渗透率油藏注水开发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井注水替油生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且储量、产量巨大。塔河油田属于非均质性极强,地质情况复杂,储集空间多样。目前对此类油藏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处于探索阶段,急需进行相应的研究。本文利用了各种测试资料和油藏地质的研究成果,对塔河油田单元地层压力、含水率和产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类系统研究,研究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效果分析,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开发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分析了各因素对注水替油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位于区块边缘,断层附近注水井储层物性差,中含水期注水启动压力上升,难以形成有效压力驱替场,地层能量未能及时补充,影响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本文以贝301区油井压裂数据为基础,核算出区块实际破裂压力梯度,在此基础上,制定微超破裂压力注水下注入压力范围。现场试验成果表明,提压后水井能够实现连续有效注入,吸水状况得到改善,油井见到注水效果,为其他同类型油藏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5.
姬塬油田G区属于超低渗透油藏,采用一套井网动用长4+5、长6两套层系超前注水开发,受储层物性差等影响,油藏驱替系统无法建立,在加密调整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油水井生产状况及动态监测资料分析,认为缩小井排距后超前注水迫使致密储层能够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提高油藏整体压力保持水平,降低了因应力敏感造成储层渗流能力更差,从而有效提高开发初期的产量,降低油藏递减,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高饱和压力油藏投产初期注水滞后会导致地层压力快速下降,油田短时间内便进入高(或特高)含水开发期。本文以英东萨尔图油藏为例,针对其低采出程度特高含水开发现状,通过对储层特征、开发方式及动态开发规律研究,摸索试验提高采收率新技术,开展脉冲注水试验、停井提压试验,均取得较好的试验效果,以"控制无效水循环,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地层压力,形成地层压力扰动"为主旨的注水提压提效技术,为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储层物性及其平面展布规律的研究,青平川油田柏洼沟采区属于典型的岩性油藏,且其主力采层长2油层的物性受沉积相发育的控制.储层整体物性较差,且具有强非均质性.为了建立合理的油田开发方案,作者以储层物性参数为基础,对油藏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模型计算作出了对注水开发方案的调整.以保持地层压力为依据,针对单井不同的压力水平,先增大或减小注采比,使得地层平均压力达到原始地层压力的81%,再以注采比为1.02实施注采平衡进行生产的方案可以使得研究区的油藏采出程度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8.
欢26杜家台油藏于1980年投入开发,曾经投转注水井6口,由于5口水井分布于油藏的边部,内部仍然可以天然能量开发,随采出程度不断提高,压力不断下降,导致区块开发效果很差,投产28年,采出程度仅为13.7%。早期因注水水质不合格,导致注水井吸水能力变差,注水压力不断上升,水井注不进被迫关井。为提高区块动用程度,2008年6月采用五点法面积注水方式开发,先后经过3次注采调整,不断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注入水水质,使水质达到A 1级标准,实施高压增注,有效改善了注水井的吸水状况。区块注水开发后,地层压力上升,区块产量上升,日产水平由最低29吨最高上升到最高81吨,目前稳定在65吨左右。通过分析注水受效情况,结合工艺配套措施,实施大修、压裂、补层各类措施25井次,累计增油7965吨,提高储层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9.
白应旗 《天津化工》2024,(2):136-138
传统易采油藏的逐渐枯竭使得开发者转向更具挑战性的油藏类型,其中包括超低渗透油藏。超低渗透油藏是一类具有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和高残余油饱和度的挑战性油藏。为克服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困难,注水采油技术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超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概述注水采油技术的原理和目标。同时,探讨超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的关键要点,包括储层特征分析、注水剂选择和设计、注水压力控制、注水井网优化以及监测与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柳赞浅层油藏已处于开发后期,储量已全部动用且剩余油高度分散,区块已整体进入高采出程度、特高含水阶段,为经济有效地开发该油藏,笔者通过对柳赞油田浅层油藏稳产难点原因分析,提出了针对难点的稳产措施:采用井网完善、层系归位提液、饱和度监测指导剩余油挖潜、细分注水、调驱调剖等技术,经现场应用稳产效果良好。文章的研究对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在特高含水期延缓递减进行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