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吸水性树脂保水、保肥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已经研制出性能较好的高吸水性树脂(SAP),为了使其能够服务于农业生产,并获得有关高吸水性树脂的施用条件,施用量的基本数据,进行了高吸水性树脂保水、保肥性能的研究,通过一系列室内小范围田地实验,证明高吸水性树脂能保持沙性土壤中的水分,显著提高作物的出苗率,其中种子包衣实用量少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李雅丽 《化工科技》2003,11(3):21-23
以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工艺为基础,在共聚物主链上引入非离子基团—CONH2,确定了适宜丙烯酸/丙烯酰胺质量比。提高了高吸水性树脂耐电解质性。实验分析了微肥对树脂吸水性的影响及高吸水性树脂对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持作用。结果表明:耐电解质高吸水性树脂提高了树脂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吸水性,并对微量元素有更高的吸持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吸水性树脂保水、保肥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已经研制出性能较好的高吸水性树脂(SAP),为了使其能够服务于农业生产,并获得有关高吸水性树脂的施用条件、施用量的基本数据,进行了高吸水性树脂保水、保肥性能的研究.通过一系列室内与小范围田地实验,证明高吸水性树脂能保持沙性土壤中的水分,显著提高作物的出苗率,其中种子包衣实用量少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高吸水性树脂的保肥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化学分析法研究了高吸水性树脂对土壤中氮、磷、钾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本身对氮、磷、钾养分有较强的吸附和解吸能力,当施入土壤后.这种能力显著下降。但与土壤本身对这三种养分的作用相比,高吸水性树脂的使用,增强了土壤对氮和钾的吸附、固定及解吸;虽然对土壤吸附磷的影响并不大,但提高了土壤对磷的解吸能力,减弱了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从而使磷的有效性得到提高,综合来看,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的使用,起到了保肥和延缓肥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吸水性树脂的生产与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树脂的分类及用途高吸水性聚合物(SAP),通常亦称高吸水性树脂,是指通过水合作用能迅速地吸收聚合物自重几十倍乃至上千倍液态水,溶胀以后具有凝胶化性质,即使在加压的情况下也具有保水性,并在干燥的空气中缓慢地释放出所吸水分的一种高分子材料。 SAP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一般根据其组成的原料和合成方法进行分类,目前  相似文献   

6.
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方法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高吸水性树脂与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世界高吸水性树脂发展很快,现全球的需求量已达60万-70万t/a,今后将以7%-8%之速度增长,因此有关生产厂家在不断提高产能,其中日本触媒集团的总产能到2001年达到23万t/a,保持世界最大的生产厂家的地位。在高吸水性纤维方向,以加拿大和钟纺合纤公司发展最快,目前其纺织丝和无纺布等加工口的年产能力各为4000t和2000t,预期3年后各将扩大到1.4万t/a和3500t/a,主要用作无纺  相似文献   

9.
高吸水性树脂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罕淑 《广东化工》2000,27(4):25-26,28
介绍了高吸水性材料发展二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就这类材料的分类和吸水原理进行了简单评述。并着重讨论了各类高吸水性材料的制造工艺。还介绍高吸水性材料在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高吸水性树脂的种类、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卫生材料、农业、土建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耐电解质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其吸液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雅丽 《应用化工》2003,32(4):27-29
以(NH4)2S2O8为引发剂,采用玉米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多元共聚,合成了耐电解质高吸水性树脂。最佳工艺条件为:引发剂用量(质量百分数)为0.6,单体与淀粉质量比为6∶1,丙烯酰胺与丙烯酸质量比为1∶2.5~1∶3.0,聚合温度50~55℃,反应时间为3h。分析了各种微肥如ZnSO4·7H2O、CuSO4·5H2O、MnSO4·H2O、FeSO4·7H2O、Na2B4O7·10H2O等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共聚物提高了产品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耐电解质性。  相似文献   

12.
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丙烯酸(AA)为改性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接枝共聚法制备淀粉接枝型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单体浓度、接枝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糊化温度为85℃、糊化时间为60min,w(引发剂)=3%(相对于淀粉而言)、w(交联剂)=0.8%(相对于淀粉而言)、AA单体浓度为4.5mol/L、反应温度为60℃和反应时间为4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树脂,其吸水性能最佳,吸水率达到730g/g。  相似文献   

13.
淀粉高吸水性树脂吸液速率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慧珍  张友全  武波 《应用化工》2007,36(2):191-193,201
研究了高吸水性树脂吸液速率的测定方法。使用100目金属筛网以自然过滤法测定高吸水树脂吸液倍率随吸液时间的变化,求出树脂吸液速率。实验得出可行条件为:以蒸馏水为吸液介质,120~150目树脂粒径为吸液剂,用水量与树脂质量比为1200∶1,吸液温度为25℃,以吸液时间为16min的平均吸液速率来表示树脂的吸液速率。同时发现盐溶液的存在显著降低树脂吸液速率。  相似文献   

14.
高吸水树脂产品吸水保水性能测试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表征高吸水树脂性能的重要指标:吸液(水)率、吸液(水)速率、保水率;综述了这3项指标的各种测试方法:自然过滤法、茶叶袋法测定吸液(水)率与吸液(水)速率,在加压、加热、自然条件下测定保水率等;最后提出建议: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测定方法,以便对不同生产商产品性能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连续测定高吸水性树脂对铜、锌、铁、锰吸持量的方法。高吸水性树脂在含铜锌铁锰离子的水溶液经吸水后过滤,测定滤液中铜锌铁锰含量,可间接计算出高吸水性树脂吸肥量。回收率为94%~105%,RSD为1.9%~4.7%。该方法简便、准确、实用。  相似文献   

16.
丙烯酸酯系共聚物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作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性树脂。以吸油率作为性能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分析各种反应因素对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并系统研究了体系中单体组成及配比、交联剂、引发荆、分散剂及致孔剂用量等因素对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SMA):m(BA):m(St)=42:58:8,ω(BPO)=1.0%,ω(DVB)=1.2%,ω(PVA)=0.2%,ω(CHCl3)=10%时,树脂吸油率达到最大,可吸收四氯化碳23.61g/g,甲苯22.58g/g,笨18.85g/g,柴油14.8g/g。树脂的保油率在90%以上。经过热重分析可知,树脂的稳定性比较好,分解温度在333.7℃。  相似文献   

17.
抗盐性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硝酸铈铵作引发剂,N,N 亚甲基 双丙烯酰胺(MBAA)作交联剂,采用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酸在水溶液中接枝共聚,合成了高吸水性树脂。该高吸水性树脂的交联键为C—N键,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长期使用温O等极性基团,亲水性强,度可达70℃。高吸水性树脂中含有—OH、—COOH、—COO—、—NH2、—NH—、C对水分子具有很强的包络作用。引入大量的非离子性亲水基团———酰胺基,从而该高吸水树脂的抗盐的能力在相同的盐浓度下提高2.5~5倍。实验还得出该超强吸水性树脂的保水性能也非常优越。  相似文献   

18.
范福海  郝艳玲  张虹 《应用化工》2008,37(5):523-525
腈纶废丝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水解产物与甲醛和AlCl3进行交联反应可制得高吸水性树脂,对水解反应条件和水解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由正交实验考察了交联反应条件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吸水树脂对不同水质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结果表明,交联剂用量和沉淀用乙醇的浓度对产物的吸水率有较大的影响,当甲醛和AlCl3用量分别为0.3 mL和1.2 mL,交联温度为80℃,产物用60%的乙醇沉淀并在50℃下烘干时,树脂对蒸馏水的吸水率近800 g/g,有较快的吸水速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国近 2 0年来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高吸油树脂的合成材料、聚合工艺、种类、吸油性能及主要应用,指出合成材料的选择和聚合工艺参数是高吸油树脂合成的关键,高吸油树脂因其吸油量大、稳定性高、经济性好、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而在放射性废液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