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清代,作为两淮最为重要的行盐口岸,湖广与其他各行盐口岸一样,长期以来一直为私盐所困扰。在名目繁多的私盐当中,邻私的侵害尤为剧烈。邻私的入侵,与制度、价格和地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划界行盐的食盐专卖体制下,质优价廉的邻私借助优越的地理优势大量向湖广地区侵灌。邻私的活跃,给淮盐在湖广口岸的销售构成了极大的冲击。面对邻私的步步逼进,清政府不得不通过设关置卡等措施来加大对邻私的防范和打击力度。但由于受腐败吏治的影响,上述措施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盐业的研究窥探河套地区清代的社会生活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视域,本文以清代乾隆年间《盐法议》为研究对象,从河套地区盐业的生产、供给、运销、社会生活等方面出发,重点剖析了在当时环境下生产食盐情况、官私之盐对立之态。阐述了围绕河套地区盐的生产和运销的管理促进了本地区盐业发展的史料价值,是发展本地区文化旅游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清政府十分重视对盐政的管理和吏治的考察。两淮盐税占当时税收的四分之一,因此对盐官的职责、选拔和任用、监督和考核、奖励和惩处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两淮预提盐引案”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三十三年的两淮预提盐引案,是涉及两淮盐政、盐运使与两淮盐商没有将预提盐引支付的银两上缴国库的事件.史学界普遍认为此案是乾隆中期的特大贪污案件,是两淮盐官与两淮盐商相互勾结贪污的产物,这个案件揭露出清乾隆时期盐务腐败、官商勾结、贿赂成风.但实则不然,争夺地方盐政的控制权,才是这次案件爆发的真止目的.通过对这个案件的分析,可以了解乾隆在执政中期对两淮盐务的管理状况.笔者重点从审理过程人手进行分析,进而发现乾隆重点审查的是两淮盐官,对两淮盐商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审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乾隆皇帝以及中央政权与盐商之间存在的无法割舍的经济联系以及两淮盐商在两淮地区的重要地位.但此案后,中央并没有完全控制地方盐政,两淮盐务也逐渐衰败.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两淮盐政中法律体系的特点,简要介绍了几种主要法律的内容.其中《吏部处分例》涉及的对象是各种盐务官员;《户部盐法》中既有对盐务官员的考成,又有产盐、销盐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则,还规定了两淮海盐的销售引地、每引重量、征课银数、行盐方式;《私盐罪名》主要内容为禁贩私盐;《保甲法》则是为了强化对灶民的控制.此外,还对清代两淮盐政中法律体系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6.
封建社会,盐赋一直为国课收入的大宗。而占国家财赋一半的盐课中,又以"两淮为最"。为促进两淮盐业的发展,达到保证朝廷财赋收入之目的,清代统治者对两淮海盐产、供、销等环节中的各个方面,都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政策保护。  相似文献   

7.
清代沿袭明制,于比较重要的盐区派遣巡盐御史,后改名为盐政.就两淮盐区而言,盐政之上还有两江总督作为名义上管理盐务的最高长官,而销岸盐引亦有当地督抚监管.于是,不论产地、销地,盐政总是会与当地督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的关系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到盐的产、运、销.因此理清盐政与地方督抚的关系就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缉务中,对涉私物品的处置,是长芦缉私营缉务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其不仅关乎缉私效果,同时也关乎缉私营军风军纪。长芦缉私营对涉私物品的处置,经历了两个时期:在长芦盐务稽核分所成立前,由于缺乏有效管束与监督,其处置情形处于混乱状态;在分所成立后,分所对涉私物品处置办法进行了大力整顿,缉私营处置乱象得到有效扭转,涉私物品处置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清代前期,两淮盐商凭借清王朝政府授予的特权,垄断了淮盐的运销,获取高额的利润。同时,清朝政府又通过种种手段,对两淮盐商进行额外盘剥。两淮盐商缴纳的帑利银两就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主要就两淮帑利的演变及其影响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10.
“激励的悖论”——试论清代的盐业缉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政府对私盐活动的打击不遗余力,但私盐现象仍极为严重。根据博弈论“激励的悖论”模型可知,加大对走私盐犯的惩罚力度,只会短期有效,长期效果必须靠加强对相关执法部门的监督,以及对失职行为的查处来保证。清廷举措失当、重此轻彼,成为清代私盐泛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榷盐体制下,清代盐官与盐商之间长期以来保持着一种极其微妙、复杂的关系。盐商要保全其食盐专卖特权,离不开盐官的支持和庇护;而盐务官员要想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自身的体面生活乃至中饱私囊,又必须依赖于来自盐商的贿赂及其不可或缺的课税收入。在这一复杂的相互关系当中,盐官通常处于优势地位,当其要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他对待盐商的往往是压迫与剥削。  相似文献   

12.
乾隆五十五年(1791)以后,清代两广盐区的私盐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道光二十年(1840)私盐所占比例已高达75.4%,与通称的"官三私七"之说不谋而合。当时两广总督那苏图就曾说"广东私盐充斥过于江淮"①。整个来看,广东的私盐比江浙两淮的私盐更为盛行。那么,为何广东私盐要比江淮私盐更为活跃?除了清代广东本身的自然地理条件外,本文主要从清代广东食盐走私的地方社会条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因盐在国库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宋朝廷十分重视对盐务的管理,其中盐官的管理更为重要。宋代盐官的管理主要体现在选拔、考核、职责、禁令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4.
清代盐业管理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盐业的管理,因其有关朝廷财政的特殊重要性而备受重视,其中的管理主体、经营主体、交易运作的法律规制,其规定不可不谓细密。但是,由于官僚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盐业的管理只是官僚体制中的一个附属因素,不可能按照市场的要求来加以引导和发展,体现了官营企业的明显特征。鉴于此,不可避免的弊端也就成了盐业发展的伴生现象。  相似文献   

15.
清顺治朝的长芦盐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长芦运司盐政成为清廷首要的控制目标。顺治元年八月,王国佐条奏长芦盐法十四事,意在长芦盐政的恢复中限制官吏、保护盐商、严厉打击私盐,保证朝廷的盐税收入。清朝令运司招商纳银,依额解部,形成了"引从部发、盐不边中"的特色。顺治初年私盐泛滥,满洲人嗜利、贩私者投充仗势贩盐是重要原因。兵饷之需使得清廷格外重视盐税征收,清廷很快将恤商让位于裕课,不仅停止了"见盐征课",而且按照万历时期的旧额征收,带征免去的盐税项目,加强官员征税的考核,强力征收盐课。顺治元年清朝得到的税收盐课银都是长芦盐政提供的。  相似文献   

16.
清代食盐有官督商销、官运商销、官运官销、商运商销、商运民销、民运民销、官督民销等多种方式。清代前期以官督商销为主流,其他为辅助。但即使是官督商销,各盐区也有所不同,前后也多有变化。晚清的运销体制变化更大。在晚清的运销变制中,以四川为代表的官运商销和以东北为代表的官运官销值得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7.
刘坤一是晚清时期两淮盐政改革的重要人物。在两江总督任上,他针对淮盐积弊采取较为积极、谨慎的态度,适时、适度的予以改革和调整,有所为、有所不为,逐步解决淮盐行销问题。刘坤一督江之初,枭私、邻私日炽,派捐、加价严重,淮盐衰落,危机日甚。面对错综的局面,刘坤一从可行的方案出发,咨商川督、鄂督,实行减川配淮,力图实现淮盐入楚;疏销裁捐,反对盲目增引、加价,休养盐商,提高淮盐品质;缉捕枭私、邻私,剿抚并用,查禁私盐。刘坤一的一系列盐政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淮盐的行销提供了相对有利的环境。虽然这些措施并不能解决淮盐疲敝的根本问题,甚或只是形式上的修补而已,但是,他的改革方略仍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清代以前,江西中、南部地区历来以销售淮盐为主,但由于受行盐划界体制及其他翩 度与菲制度因素的影响,这一在全省乃至两淮盐区都具有重要地位的食盐行销区,时至清中叶,私盐 贸易变得非常活跃。当时,泛滥于江西中、南部地区的私盐有商私、官私、邻私、枭私及漕私等,在 众多的私盐当中,尤以盐枭走私最为猖獗。该地区盐枭走私不仅规模大、组织严密,而且具有独特的 活动特点和运销方式。本文拟就该地区枭私的活动特点与运销方式作一个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康熙时期,两淮盐政与清宫发生了经济联系,至乾嘉时期,两淮盐政成为清宫财政的主要来源,其输解的银两占内务府总收入的一半以上。道光以后,两淮的这种地位逐步弱化,至同光时期,其在清宫财政收入体系中的地位不断边缘化。这种财政地位的变化是清代两淮盐务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