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WXD涂料染色低温自交联合剂采用的丙烯酸酯系列原料,通过核-壳型乳液聚合方法而得制得,经实际应用,WXD涂料染色粘合剂使用方便各项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酯类涂料印花粘合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涂料印花的特点以及国内涂料印花粘合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讨论了丙烯酸酯类涂料印花粘合剂在聚合方法(包括核壳乳液聚合、互穿聚合物网络聚合、无皂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辐射引发聚合等)和聚合体系的改性技术.聚合体系通过引入有机硅、水性聚氨酯等组分对丙烯酸酯类粘合剂进行复合改性:(1)有机硅改性的方法有物理共混法和化学共聚法,但物理共混法基本被淘汰.化学共聚改性是通过有机硅单体中不饱和键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中的活性官能团反应,生成无规、接枝、嵌段或互穿网络等聚合物;(2)水性聚氨酯与聚丙烯酸酯(PA)存在性质互补,将2者有机结合起来,可发挥其综合性能优势.开发低污染、环保型水性PUA粘合剂已成为当前涂料印花粘合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Zeta电位分析了自制乳液的结构和性能.应用对比试验表明:与市售硬挺剂相比,自制的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硬挺剂拥有较好的硬挺效果,实际应用效果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核/壳型网印粘合剂的聚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金树 《印染》1999,25(3):8-9
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网印粘合剂;研究了乳化剂和水溶性单体用量,以及核/壳两阶段乳化剂用量比和核、壳单体用量比对合成网印粘合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型环保印花粘合剂的合成及IPN结构在涂料印花中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及其衍生物等为原料,采用分步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LIPN型环保粘合剂.介绍了IPN乳液聚合原理与实验,通过溶解性能、热分析及电镜,表征了IPN结构的存在.印花应用结果表明:色牢度较好,它与一般粘合剂不同之处是在涤纶上的湿牢度要优于在棉布上.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研究了以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胶乳粒子。以PA为核,PU为壳的核壳乳液的成膜性能较丙烯酸树脂的成膜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李雪峰  张敬芳  王夏琴 《印染助剂》2012,29(8):26-28,31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以丙烯酸乙酯(EA)为核,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共聚物为壳的核壳型纳米丙烯酸酯乳液.该乳液粒子具有软核、硬壳的结构,稳定性好,粘度低.流变性能测试表明:该乳液在高剪切作用下表现出牛顿流体的流变特征,粘性占主导地位.将该乳液作为连结剂应用于水性喷绘墨水,得到的环保型乳液墨水也表现出了牛顿流体的流变特征,证明了该核壳型纳米丙烯酸酯乳液适用于喷墨打印墨水.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酸酯类单体和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为引发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性能稳定的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硬挺剂.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Zeta电位分析了自制乳液的结构和性能.采用其对棉织物进行硬挺整理的优化工艺为:10.8 g乳液/100 g水,160℃焙烘3 min.结果表明,与市售硬挺剂相比,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硬挺剂有更好的硬挺整理效果和白度效果.  相似文献   

9.
冯见 《染整技术》2003,25(4):30-32
探讨有关低温焙烘粘合剂的合成及应用。选用丙烯酸酯为主要原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无甲醛聚丙烯酸酯类低温粘合剂。影响乳液聚合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讨论乳化剂的类型及用量对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种子预乳化半连续滴加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结构的室温自交联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反应温度、乳化剂、功能单体和交联单体对胶膜手感和抗粘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最新进展及其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有关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机理、研究进展和改性方法。在将各种改性方法明确分类为“基于聚合工艺的改性方法”和“基于聚合物组成的改性方法”的基础上,分别对核-壳乳液聚合、互穿网络聚合、无皂乳液聚合、微乳液与超微乳液聚合等改性方法与机理进行了全面阐述;对有机硅、有机氟、聚氨酯改性丙烯酸乳液的方法与机理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对丙烯酸树脂乳液的性能测试及表征手段进行了总结归纳。指出了丙烯酸乳液的发展方向和展望了丙烯酸乳液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选用高硅含量的乙烯基硅氧烷与苯乙烯、丙烯酸酯单体共聚,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有机硅/苯丙共聚乳液。采用TEM、FTIR、DSC以及TG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共聚乳液的粒子形态、化学结构以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乙烯基硅氧烷与丙烯酸酯单体共聚性好,共聚乳液中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共聚产物的初始热分解温度随乙烯基硅氧烷单体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采用浆内添加和浸渍两种方式,探讨自制硅丙乳液对纸页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克服传统乳液聚合中游离乳化剂的存在影响黏合剂粘着力等缺点,采用可聚合乳化剂——马来酸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单酯化物合成了无皂丙烯酸酯黏合剂乳液,优化了无皂黏合剂乳液的聚合工艺,采用FT-IR、激光粒度仪、TEM和DSC对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液粒子粒径分布均匀,乳液耐电解质性能较好,乳液膜耐水性有所改善。将该乳液用于静电植绒,分析植绒工艺因素与植绒牢度等关系,结果表明,无皂黏合剂的粘着性能良好,植绒织物的植绒牢度达到2000次以上,符合植绒服装面料的牢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PVA为分散剂,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单体,通过无皂核壳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一种乳液表面施胶剂,研究了乳液在瓦楞纸施胶时乳液的用量及不同的环境湿度对成纸环压强度、挺度、施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湿度越高,对瓦楞纸的各项物理性能影响越大,乳液的用量越多,施胶后的瓦楞纸的抗环境湿度的能力越大。  相似文献   

15.
核壳型超级柔软印花粘合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高宇  房宽峻  张霞 《纺织学报》2006,27(5):10-12
用有机硅及丙烯酸酯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共聚物乳液。探讨了聚合条件与单体转化率的关系,用透射电镜照片、红外光谱图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并分析了以该乳液作为印花粘合剂进行涂料印花后棉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核壳型乳液最佳的合成条件是复合乳化剂用量为6%,引发剂用量为0.6%,反应温度为80~85℃,并且随着聚合物中有机硅含量的增加,印花织物的刚度逐渐减小,织物的颜色性能如L、C及K/S值均显著增加,说明印花后织物的手感柔软,织物的色牢度有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N -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丙烯酸羟乙酯(HEA)共聚改性传统丙烯酸树脂,合成了核-壳结构丙烯酸改性皮革填充剂。讨论了NMA的浓度、添加方式和交联时间等对改性树脂膜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玻璃化温度(Tg)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乙烯改性丙烯酸酯类乳液粘合剂(SA).研究了苯乙烯单体含量对胶膜吸水性和胶接抗剥离性能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测试了SA的热性能.结果表明: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分子链中引入苯乙烯后,提高了共聚物分子链的耐水性和耐热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将其涂膜于棉织物表面,棉织物的热分解温度提高至370℃以上,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为核单体,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交联剂为壳单体,采用种子聚合技术,制备丙烯酸树脂乳液,并在壳层引入新型纳米级TiO2。重点在其制备方法、产品性能及结构表征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某些特种纸的高湿强、高抗水性能,该文通过分子设计和粒子设计,开发了新型高效环保的环氧核壳乳液湿强剂。研究了二步乳液聚合法合成阳离子型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CPSBG)核壳乳液的工艺,合成了聚合稳定、贮存稳定、环氧值高效保留的CPSBG核壳乳液。研究表明,CPSBG能有效地提高纸张湿强度。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a low temperature-curable and alkylphenol ethoxylate-free acrylic emulsion was synthesized with diacetone acrylamide (DAAM) and adipic dihydrazide (ADH) as a crosslinking system; butyl acrylate (BA), ethyl acrylate (EA),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and acrylic acid (AA) as monomers; vinyl siloxane as a modifier; sodium-dodecyl sulphate (SDS) and AEO-9 as a compound emulsifier by means of semicontinuou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he optimal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by weight proportion determined by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s were emulsifier amount, 4%, initiator amount, 0.5%, DAAM amount, 2.5%, and core–shell ratio, 3/2. Three flame-retardant additives, namely, ammonium polyphosphate (APP), FR-5, and organic montmorillonite, were mixed with the acrylic emulsion to synthesize the flocking adhesive SA. The char length, afterglow time, and afterflame time of the flocking fabrics were characterized to evaluate the fire-retardant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s. The results clearly evidence an outstanding improvement in fire-retardant properties using adhesive SA based on good flocking fastness and fabric hand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