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钥基础设施(PKI)利用公钥理论,为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密码服务提供必需的密钥和证书管理.信任模型是PKI整体架构的抽象,其选取对PKI的构建至关重要.基于交叉认证的实现过程,介绍了五种典型的PKI信任模型的信任控制方法及模型特点,对模型进行了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2.
黄璐  魏海平 《计算机工程》2004,30(12):109-110,157
简单介绍了PKI及其微观体系结构、交叉认证的含义。针对当前PKI建设中解决“信任孤岛”问题的交叉认证模型、介绍了已存在的证书链构建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证书链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3.
林怀清  王斌  周岩 《计算机科学》2010,37(10):85-88
P2P网络的开放、匿名特性使得系统极易遭受恶意用户的攻击,信任模型是减少此类威胁的有效方法。信任模型的有效性依赖于信任数据的可靠性,因此信任数据对于信任模型来说至关重要。无证书加密方案可以消除传统PKI系统的证书管理开销,同时可以消除基于身份加密系统中的密钥泄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证书加密方案的安全协议,用于混合式P2P网络中信任数据的管理。加密系统的安全性基于双线性DifficHcllman问题,利用串空间证明了协议可以实现交互双发认证以及信任数据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安全启动(Secure boot)方案的认证环节是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体制实现,在设备数量剧增的情况下,证书的管理会增加系统复杂性,认证过程仅实现了单向认证,安全性不足。此外,由于选择了链式信任链,导致了在启动过程中的信任传递损失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标识密码(Identity-Based Encryption,IBC)体制的Secure boot方案,即IBCEB方案。该方案使用了IBC体制的国家标准SM9算法作为实现方法,实现了无证书的双向认证协议,并对信任链模型进行了优化,降低了信任传递的损失。在ZC706评估板上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备在双向认证后成功启动,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蒋业逢  黎忠文  荣蓉 《微机发展》2007,17(11):145-148
认证是保证主动网安全性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主动网认证采用基于证书的认证方法,由于基于身份的PKI(ID-PKI)可以避免传统公钥密码体制中使用证书带来的种种弊端,因此越来越倍受关注。多种认证技术的并存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如何在不同类型的信任域间实现跨域认证是主动网安全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探讨ID-PKI在主动网上实施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证书的多信任域认证模型,在不同类型的信任域间提供双向实体认证,能较好地符合主动网认证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6.
认证是保证主动网安全性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主动网认证采用基于证书的认证方法,由于基于身份的PKI(ID-PKI)可以避免传统公钥密码体制中使用证书带来的种种弊端,因此越来越倍受关注。多种认证技术的并存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如何在不同类型的信任域问实现跨域认证是主动网安全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探讨ID-PKI在主动网上实施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证书的多信任域认证模型,在不同类型的信任域问提供双向实体认证,能较好地符合主动网认证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7.
基于PKI/PMI的数字化校园安全认证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PKI和PMI各自的优点,借助RBAC模型中的角色概念,设计了一个基于PKI/PMI的联合认证系统方案,并应用于数字化校园中。该方案由PKI、PMI及访问控制三大子系统组成,利用公钥证书和属性证书分别实现用户的身份鉴别和权限授予。介绍了访问控制子系统的详细设计。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实现了身份统一认证与授权管理。  相似文献   

8.
信任模型是整个网络安全体系的基础,决定了在网络上采用信任的形式与采用该形式带来的信任风险,并提供了建立和管理信任关系的框架。可见,对于信任模型的研究在网络安全中非常重要。文章着重分析了基于PKI的各类信任模型的信任机制、认证过程及其存在优缺点,指出了各类信任模型对网络信息安全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通过总结与对比,指出了PKI信任模型的设计策略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多信任域认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基于身份的多信任域跨域认证问题,在分析了IBC和PKI认证框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多信任域认证模型。该模型综合利用IBC和PKI的优点,实现了不同参数的IBC信任域的跨域认证问题,并通过BAN逻辑对本文设计的跨域认证协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证明。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跨域认证需求,跨域认证协议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常晋义  李明杰 《微机发展》2007,17(8):155-157
PKI中存在多个可信任点和无终止的可信任环的可能性,使证书认证路径的有效发现复杂和耗时,路径构造的任务非常繁重。提出的基于路径代理的桥信任模型利用路径代理服务器,采用生成树算法提前进行路径构造存储,从而将复杂的路径构造问题转化为路径查询问题,实现了对PKI桥信任模型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证书依赖方(Relying Party)对证书持有者(Subscriber)信任评价的准确度,提出一种改进的PKI可信度模型.通过引入密钥安全期和优化不可信因子,严格区分证书可信度和私钥可信度,提出对应的计算公式,并给出组合密钥可信度和平均密钥可信度的计算方法.针对单级CA信任模型,推导出平均证书可信度和平均私钥可信度.该模型将影响密钥可信度的多个关键因素统一体现在单个计算公式中,不仅能够适应多种PKI信任模型,同时为提高证书持有者信任评价的准确度提供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2.
PKI多级混合信任模型及其信任路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PKI信任模型及其信任路径的构建。对常用的信任模型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中等规模PKI需要的多级混合模型,引入嵌套证书和信任矩阵的概念,通过预验证的方法,减少用户在验证证书时需要进行的公钥运算的次数,提高了路径寻找和证书验证的效率和速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漫游证书、私钥服务器和SSL协议构建了漫游证书认证系统,在客户浏览器上设计一个插件便可以使用现有的公钥基础没施PK1中的各种服务,没有VPN的复杂架构和高昂成本却可以到达到类似VPN的安全性。并在基于漫游证书认证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信任管理,解决安全系统中日益复杂的信任关系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钟迅科  张益新 《微机发展》2004,14(10):131-134,137
公钥基础设施(PKI)为保证网络的安全和通信的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环境。PKI使用公开密钥体制,为网络中各实体分发正确的公钥,从而各实体可以进行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操作。文中介绍了PKI、CA及信任模型、证书库和证书的撤销机制,实现了基于.NET框架下的PKI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并分析了在这种PKI应用设计中两实体间通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徐蕾  陈程 《计算机工程》2009,35(18):148-150
在现行PKI信任模型的证书路径构造方案中,层次模型证书路径构造对根节点安全性依赖过高,而网状模型路径构造时存在回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依赖图信任模型,证明依赖图节点之间有多条路径且没有回路,给出新模型下的证书路径构造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新模型的证书路径构造效率等同于层次模型,安全性与网状模型相近。  相似文献   

16.
范文江  王琨 《微机发展》2005,15(3):38-41
分析研究了X.509和RFC3280中一些证书扩展项与目录属性在证书路径构造过程中的应用,这些证书扩展项与目录属性包括KeyIdentifier,CertificatePolicy,AIA,SIA,pkiPath,issueToThisCA和issueByThisCA等。提出了一个在混合信任模型下证书路径构造实现方法,并且分析了其优越性。文中的方法充分利用了证书扩展项与目录属性,可以有效、快速地构造证书路径。该方法可应用于不同PKI信任域中各CA的相互认证。  相似文献   

17.
毕方明  张虹  闫大顺 《计算机应用》2006,26(10):2315-2317
要证明公开密钥的真实性,分布广泛的PKI需要处理数量巨大的关于数字证书的询问。现有的信任模型,不能高效地解决大量节点的可信度计算问题。 据此,以Chord协议和数字证书为基础,研究了一种新的对等网络环境下的信任模型,给出该模型的分布式实现方法,并分析了该模型在可信度计算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鉴于OA系统中的非授权用户非法操作和合法用户的越权操作,以及PKI的公钥证书(PKC)只能提供身份验证,无法实现权限管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MI(权限管理基础设施)权限管理的OA安全模型.该模型使用PKI的公钥证书和PMI的属性证书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防止了非法和越权操作,授权更具公正性和权威性.实践结果表明,该安全模型可以解决OA系统中用户的非授权访问、不可否认性和数据文件的保密性、完整性等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PKI传统信任链构建方法的缺陷,应用代数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矩阵的新型PKI信任链构建方式。这种方式通过简单的信任矩阵运算,就可以验证用户证书是否可信。其验证过程完全与PKI的结构无关,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过于复杂的缺陷,提高了结构的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20.
刘艳  席菁  陆建德 《计算机工程》2008,34(1):170-172
在支持交叉认证的混合信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将证书验证的工作由客户端转移到服务器的方案,描述了该代理服务器的总体模型。针对该信任模型,提出一种深度优先搜索的路径构建算法,并对路径验证算法进行了概述。通过该代理服务器,能够构建出真正的公钥基础设施(PKI)瘦客户端,促进PKI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