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藏形成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二连盆地具有形成岩性、地层油藏的良好条件。通过对油气成藏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岩性、地层油藏主要沿地层不整合面、最大湖泛面和断面分布;岩性、地层油藏既可以分布在低位体系域,也可以分布在高位体系域;既可以分布在高势区,也可以分布在低势区;在有利的沉积与储集相带内,可以形成富集油藏。因此在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程度很低的二连盆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试论富油凹陷油气分布的"互补性"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和勘探实践发现,富油凹陷油气分布具有"互补性"特征,即构造和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在油气资源分配、空间分布上具有"互补性",这种分布特征是由构造与岩性一地层油气藏所赋存的宏观地质背景、成藏条件、成藏机理等多种因素的耦合所决定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油气分布的"互补性"在各类陆相盆地中具有普遍性。这一"规律"的揭示,有助于在油气勘探实践中树立新的勘探理念,建立科学的勘探程序,制定正确的勘探部署,对推进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为中生代断陷湖盆,断裂不发育,只是简单半地堑结构。按照层序划分的原则,识别出乌里雅斯太凹陷6个层序界面,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层序S1(阿尔善组)和层序S2(腾一下亚段)是凹陷主要含油层系,层序S1储油砂体主要为扇三角洲,表生成岩作用和后期溶蚀作用改善储集条件,油气主要受剥蚀面和成岩岩相带共同控制。层序S2储油砂体主要为受坡折带控制的湖底扇,并形成独立的储油单元。  相似文献   

4.
二连盆地以发育中、新生代小型断陷湖盆群为特征,具有形成地层岩性油藏的良好地质条件。针对盆地内断陷湖盆规模小、物源多、沉积快速及相带变化快的特点,以沉积砂体形成、分布过程为主线,通过古地貌及地震沉积相分析、典型沉积砂体剖析等,针对物源供给、运载路径和砂体沉积等进行分析,开展沉积砂体分布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物源、古沟谷和坡折带是二连盆地断陷湖盆沉积砂体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凹陷周缘与内部古高地控制沉积物的入湖位置和物源供给,控凹断层等控制形成的古沟谷是沉积砂体的主要搬运路径,不同类型的构造(沉积)坡折带控制沉积砂体的叠合方式及分布特征。断陷湖盆内古物源、古沟谷和坡折带的有机配置,共同控制了研究区沉积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5.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勘探方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二连盆地、冀中坳陷近几年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与实践表明,高勘探成熟区富油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寻找规模整装富集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要树立富油凹陷不同类型油气藏在“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区带、不同层系、不同沉积体系、不同沉积相带、不同储层类型三维空间复式连片分布”的新勘探理念。在勘探思路上实现“由正向构造带向负向构造区;由构造带高部位向构造带翼部;由构造带向岩相带、坡折带、超覆带、侵蚀带;由环洼到洼槽;由单一油气藏类型向多种油气藏类型”的五个转变。其勘探技术方法包括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带优选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圈闭落实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油藏预探评价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冀中坳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藏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冀中坳陷是渤海湾断陷盆地中的富油气坳陷之一,其地层岩性油藏勘探程度较低,剩余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对冀中坳陷古近系成藏条件的研究表明,该坳陷发育3套区域性烃源岩、7种沉积体系、多期构造运动及多次沉积间断,为地层岩性油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按照圈闭成因及其几何形态,将冀中坳陷古近系发育的地层岩性油藏划分为岩性油藏、地层油藏和复合油藏3种类型。地层岩性油藏主要富集在沉积洼槽带和斜坡带中低部位,并围绕生油洼槽呈环带状分布。根据冀中坳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藏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运用综合分析方法预测出了其有利勘探区带和方向,经钻探新发现了4个整装规模储量的地层岩性油藏,勘探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高晓辉  方杰  张静  赵霞 《石油学报》2008,29(5):663-668
根据地震、测井及钻井信息和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类型进行的深入研究表明,影响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岩性地层油藏的主要因素有断陷结构的类型、坡折带控砂模式和断裂调节带类型。根据构造样式,将二连盆地断陷结构进一步细分为单断断超式、单断断槽式及复合式3种类型;将坡折带控砂模式细分为陡坡断崖型与近岸水下扇、陡坡断坡型与近岸水下扇—浊积扇、陡坡断阶型与扇三角洲—浊积扇、缓坡斜坡型与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缓坡挠曲型与扇三角洲—浊积扇、缓坡断阶型与辫状河三角洲或扇三角洲—浊积扇6种类型;将断裂调节带划分为断层断弯型、断层断接型、断层交叉型和断沟型4种类型。对不同类型构造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藏的研究和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华北油田隐蔽油藏的勘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面对日益增高的勘探程度和日趋复杂的勘探对象,华北油田勘探系统从勘探阶段和客观地质规律出发,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立足资源基础,更新找油思路,加强隐蔽油气藏的专项研究和技术攻关。立足成藏条件,优选有利区带,创新地质认识,构建成藏模型,充分依靠新技术,对隐蔽勘探目标进行了大胆探索,在非构造勘探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勘探思路、技术手段和方法流程,开创了华北油田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华北油田隐蔽油藏勘探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15  
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华北油田富油凹陷构造油藏的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对象日趋复杂,勘探难度越来越大。面临勘探现状,华北油田认真分析勘探形势,立足资源基础,解放思想,积极转变勘探观念,有意识地加强隐蔽油气藏的深入研究与勘探,先后在冀中坳陷的饶阳凹陷、二连盆地的巴音都兰凹陷、乌里雅斯太凹陷等发现了多个规模富集的隐蔽油藏。通过隐蔽油藏的勘探实践,取得了四点主要认识、六点重要启示,对今后深化华北油田隐蔽油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断陷盆地层序格架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28  
冯有良 《石油学报》2005,26(4):17-22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南堡和西部凹陷的岩性及地层油气藏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层序界面控制了地层油气藏的发育,主裂陷幕三级层序湖扩展域优质烃源岩控制岩性油气藏发育的层段,盆缘沟谷和构造坡折带控制的层序低位域和高位域砂体是岩性油藏的主要储集体,该砂体发育带与湖扩展域优质烃源岩的有效配置部位就是岩性油气藏的富集带.高异常流体压力封存箱保留了原生孔隙,有机酸产生了次生孔隙,流体压裂、幕式排烃以及高异常流体压力有利于克服储层毛细管阻力,这些特性使得有高异常流体压力封存箱发育的受坡折带控制的岩性油气藏富集、高产.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第三系不整合地层油藏地震描述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岩性、物性、含油性钻前预测难度大,成藏条件钻前预测可靠性程度低,地震描述技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分析了三级不整合地层油藏的相关地震特性,并根据不同序级的不整合特征,建立了针对性的精细地层油藏配套描述技术,形成了以振幅属性、地震相、约束反演为主的一级不整合地层油藏描述技术和以高精度层序分析、古地形分析、频谱成像和叠前反演技术为主的二、三级不整合地层油藏描述技术,提高了地震预测准确度.通过实际应用,胜利油区"十五"以来地层油藏累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达2×108t.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了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诸要素及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层序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生、储、盖、运移和聚集等成藏诸要素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岩性地层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坡折带之下、不整合面和湖泛面附近;体系域和沉积基准面旋回对油藏类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湖侵体系域发育以地层为主的油气藏,低水位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发育以岩性为主的油气藏;不同级别层序界面附近砂体成藏率不同。  相似文献   

13.
断陷盆地“相-势-导”成藏模式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冀中坳陷古近纪和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盆地的沉积演化、沉积相类型、成岩演化、储层特征、构造特征以及油气藏的成藏机理、勘探现状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了断陷盆地油气藏的地质分布规律。在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断陷盆地"沉积演化-沉积相-储集相"、"构造带-温压场-油气势"与"输导体系"三要素由动态变化逐渐调整到静态平衡,从而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和三维空间中构成了断阶式、梯形、网格式、平面式、座椅式和裂隙式6类相对独立的"复式输导系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复式油气藏或复式油气聚集带,即"相-势-导"三元成藏模式。它们严格控制着富油气洼槽油气藏的规律分布、油气富集程度及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综述中国地层油气藏"十三五"勘探进展并展望未来地层油气藏的重点勘探领域,开展了典型地层油气藏解剖,研究大型碎屑岩超覆或削截型、碳酸盐岩风化壳型、火山岩或变质岩地层油气藏富集规律,评价地层油气藏资源潜力.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和石炭系、中国三大克拉通盆地(四川、塔里木、鄂尔...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成果和方向   总被引:27,自引:12,他引:27  
准噶尔盆地已发现了12个陡坡型扇体油气藏,在缓坡型沉积体系中也发现石南4井区、石南21井区、石南26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辫状河道砂体岩性油藏以及中拐凸起三工河组和白家海凸起西山窑组岩性油气藏。准噶尔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和多期湖平面升降,是形成各类岩性圈闭的基础;多源、多灶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雄厚的烃源保障;多期断裂活动、多个区域性不整合面发育为岩性圈闭多期成藏构筑了良好的油气输导系统,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很大。但目前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探明率仅4%左右,在已探明油气储量中所占比例尚不到22%。认为目前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主要有五大领域:西北缘二叠系、三叠系陡坡型扇体;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大型缓坡型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滑塌扇岩性圈闭;陆西和阜东斜坡头屯河组(或石树沟群)河道砂体岩性圈闭;受车莫低凸起控制的侏罗一白垩系河道深切谷地层一岩性圈闭;玛湖西斜坡受侏罗纪构造坡折带控制的地层一岩性圈闭。图7表1参9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地层和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侏罗系是准噶尔盆地最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地层、岩性等非构造油气葳已成为该盆地侏罗系勘探的必然选择。独特的构造背景和油源条件为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地层、岩性油气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基础和物质基础。侏罗系头屯河一齐古组介于两个不整合面之间,地层、岩性、岩相、厚度变化大,非常有利于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SB3层序界面之下形成了大型的三角洲和沉积坡折带,层序界面上深切河谷很多,也有利于地层圈闭发育。侏罗系以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曲流河和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能量相对较弱,砂泥比相对较低,有利于岩性圈闭的发育。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中存在规模巨大的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极有可能形成巨大的成岩圈闭。因此,准噶尔盆地地层、岩性油气葳有着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