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勇  李剑平  周文台  杨耀  何翔 《发电设备》2015,29(4):242-247
以600 MW超临界压力W形火焰直流锅炉为例,对不同工况下水冷壁的吸热偏差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启动过程水冷壁管出口工质温度分布很均匀,吸热偏差趋近于1;亚临界压力下,水冷壁管自补偿特性较好,热偏差逐渐减小;超临界压力下热偏差较大;在上部水冷壁管吸热偏差比下部水冷壁大。  相似文献   

2.
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垂直管圈水冷壁的热敏感性系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了干度、质量流速及压力等参数对锅炉水冷壁热敏感性的影响.对水冷壁在不同锅炉负荷下进行了温度偏差及出口焓值偏差的计算,结果表明,超临界CFB锅炉水冷壁在具有30%热流密度增量条件下,其温度偏差远低于超临界煤粉锅炉水冷壁具有10%热流密度增量时的温度偏差.  相似文献   

3.
针对600MW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垂直管圈水冷壁在低质量流速下的热敏感特性,对六头内螺纹管垂直水冷壁600MW超临界W型火焰炉热敏感性系数进行研究,分析了干度、热负荷、质量流速及压力等关键参数对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内螺纹管垂直水冷壁流量敏感性系数和出口焓敏感性系数的影响规律,并计算和分析了该锅炉水冷壁在不同锅炉负荷下的温度偏差及出口焓值偏差。结果表明随热负荷增大,流量敏感性系数正向增大,锅炉水冷壁自补偿特性增强,出口焓值敏感性系数减小;流量敏感性系数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当质量流速超过一定值时,流量敏感性系数为负,锅炉水冷壁呈现负流量响应特性;质量流速增大,水冷壁出口焓值受热负荷扰动的影响也逐渐减弱;压力的升高有利于锅炉水冷壁水动力稳定性的增强;随干度增大,锅炉自补偿特性减小,出口焓值敏感性系数为正向增大,出口焓值偏差随着干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对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的安全运行、防止水冷壁爆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汽液两相流动阻力的计算式,推导出了流量敏感系数、出口焓值敏感系数的表达式.对直流锅炉内螺纹管、螺旋管圈水冷壁的热敏感系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热敏感性的影响,并对两种水冷壁管屏在热负荷不均时的温度偏差、焓值偏差进行了讨论,对直流锅炉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汽液两相流动阻力的计算式,推导出了流量敏感系数,出口焓值敏感系数的表达式。对直流锅炉内螺纹管、螺旋管圈水冷壁的热敏感系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热敏感性的影响,并对两种水冷壁管屏在热负荷不均时的温度偏差、焓值偏差进行了讨论,对直流锅炉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直流锅炉运行时,由于工况变化复杂,易导致垂直水冷壁出口处管壁温度急剧增长,致使水冷壁超温爆管,从而对锅炉的运行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针对此问题,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超临界锅炉垂直水冷壁出口处管壁温度进行建模,并运用此模型分析运行参数与垂直水冷壁出口处管壁温度的关系,进而获得垂直水冷壁出口处管壁温度与相关因素间的敏感度;确定在垂直水冷壁出口处管壁温度趋近报警温度时的最敏感运行参数,并对其进行有效调节。实际运行情况证明此敏感度对调节控制垂直水冷壁出口处管壁温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与超临界蒸汽压力循环优点相结合。提出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布置方案设计的难点,介绍了东方锅炉设计的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系统特点及其优点;并对锅炉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炉膛水冷壁吸热偏差较小,锅炉满负荷运行时水冷壁出口蒸汽温度最大偏差为17.0℃,中隔墙出口蒸汽温度最大偏差为28.0℃,均远小于设计允许值,东方锅炉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超临界"W"火焰锅炉水冷壁的优化设计。针对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运行中出现的热偏差较大和必须降低流动阻力的要求,以及"W"火焰锅炉由于炉型结构和水冷壁系统复杂,不便于采用螺旋管圈和炉内热负荷分布复杂的问题,根据实际运行数据、试验数据以及计算数据,论证了提高超临界"W"火焰锅炉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改进现有"W"火焰炉型结构,提高"W"火焰炉型对超临界压力下工质热物性的适应性能,避免现有2种炉型运行缺陷的叠加,掌握热负荷分布变化和水冷壁流量分配的一致性关系,控制水冷壁出口的温度和温度偏差,改进正流量补偿特性对水冷壁工质温度偏差的抑制作用的有限性,采用优化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和低质量流速等。  相似文献   

9.
带隔墙的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水动力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带隔墙的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进行水动力特性及方案选型研究。基于二分法对炉膛水冷壁进行水动力特性计算,得到了采用光管水冷壁加节流圈结构时各负荷下水冷壁出口工质温度及壁温参数。在100%锅炉最大连续工况时,水冷壁工质质量流率低于1000 kg/(m2×s)时可以保证出口温度在422 ℃以下,热偏差位于允许范围内。在75%与50%汽轮机验收工况负荷时水冷壁均未发生传热恶化现象。通过与内螺纹管布置方案计算结果比较,认为采用内螺纹管改善了壁温特性,但对热偏差的改善并没有明显效果。因此对于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光管水冷壁加节流圈结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正>1变压运行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的特点和设计形式现代超临界直流锅炉普遍采用下炉膛螺旋管圈水冷壁和上炉膛垂直管水冷壁的组合方式,一方面满足了变压运行性能的要求;另一方面可在水冷壁的顶部采用结构上成熟的悬吊结构。  相似文献   

11.
W火焰锅炉用于燃用无烟煤及难燃煤种,目前已投运的W火焰锅炉均采用亚临界参数、垂直管屏。超临界600 MW机组锅炉一般采用螺旋管带水冷壁布置,在设计制造上有较大困难。对此,采用低质量流速及优化内螺纹管技术,可应用于垂直管屏超临界参数W火焰锅炉。  相似文献   

12.
黄红艳  陈华东 《热力发电》2006,35(5):44-46,49
以采用内置式分离器的600 MW机组超临界螺旋管圈型直流锅炉为例,分析了被控对象动态特性及控制系统的特点。给出给水控制系统和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温度特性,数值研究了炉膛高热负荷区垂直管圈膜式水冷壁截面温度场和炉膛水冷壁温度分布.计算研究表明:水冷壁温度最高区域处于管壁向火侧顶点或水冷壁向火侧鳍端,在低负荷时管壁向火侧外壁温度最高,而高负荷时向火侧鳍端温度最高.管壁最大温差随锅炉负荷升高而显著增大,最高温度亦随锅炉负荷升高而增...  相似文献   

14.
上海石洞口发电厂1025t/hUP型直流锅炉自投用以来,上辐射水冷壁频繁发生拉裂泄漏。为分析爆管原因,根据锅炉的实际运行情况对上辐射水冷壁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试验,测定上辐射水冷壁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度水平和热应力水平以及变化幅度。通过分析研究,找出了造成拉裂泄漏的主要原因,即横向热膨胀受阻、热应力过大导致的强度破坏。对此,提出了改进措施并付诸实施,取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及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壁温偏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樊泉桂 《中国电力》2006,39(5):59-63
根据国内超临界锅炉的实际运行数据和超超临界锅炉的设计数据,研究了影响其水冷壁壁温偏差的主要因素。重点研究了水冷壁受热偏差、质量流率、工质焓增、变压运行、工质热物理特性等对于螺旋管圈水冷壁和垂直管屏水冷壁壁温偏差的影响关系;分析了控制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壁温偏差的技术措施:采用内螺纹管,降低水冷壁管外烟气侧热负荷和热偏差,适度控制质量流率的裕量,合理控制下辐射区和上辐射区水冷壁的工质焓增,采用节流圈调节流量偏差和利用垂直管屏在低质量流率下的正流量补偿特性等措施,可有效控制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的壁温偏差。  相似文献   

16.
根据锅炉炉内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及热态运行观察调整结果,分析燃烧器采用偏转二次风对减轻锅炉炉膛水冷壁结焦及减少炉膛出口水平烟道左右烟温偏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燃煤锅炉可调卫燃带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分析现有煤粉燃烧器和卫烯带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用活动可调卫燃带来解决锅炉对煤种频繁变化的适应性和低负荷稳燃问题,介绍了一种层叠式微孔陶瓷隔热板可调卫燃带的物理模型、工作原理、有关关键技术问题及可调卫燃带微孔陶瓷隔热板炉内工作温度特性的模拟试验与计算结果。试验与计算表明,可调卫燃带炉内构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Fisher有序聚类法及其在炉管温度异常时段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显海 《广西电力》2005,28(5):12-14
以上海某电厂600MW超临界发电机组后水冷壁悬吊炉管经常发生温度异常变化事件或超温事件为背景,提出了一种采用有序聚类分析炉管数据的方法,对水冷壁炉管温度序列中存在的多个异常变化时段进行分析,实现了异常时段的自动提取.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超临界600MW机组仿真系统数学模型及其验证比较,对实时仿真模型试验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试验曲线。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超临界600 MW直流锅炉汽温控制系统不能正常投运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控制系统,并通过实践验证了改进的控制方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