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公钥加密算法和PPCT动态图编码的软件指纹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综合PPCT动态图编码方法和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的软件指纹方案,该方案将公钥加密技术和软件水印技术综合应用于软件版权的保护和验证过程中,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具有安全性高和抗恶意篡改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软件的行为进行抽象建模,通过安全hash函数计算软件的行为指纹,并通过自检测防窜改技术检测软件行为指纹,保护客户端软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给出了软件的行为建模和检测,以及自检测防窜改系统,并作了系统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软件的行为进行抽象建模,通过安全hash函数计算软件的行为指纹,并通过自检测防窜改技术检测软件行为指纹,保护客户端软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给出了软件的行为建模和检测,以及自检测防窜改系统,并作了系统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种提高指纹识别算法通用性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硬件原因,从一类指纹仪上采集提取到的指纹特征库无法与从另一类指纹仪上采集到的很好匹配,这势必影响到指纹算法的识别结果。介绍了一种设置分辨率的方法,用于检测并重新设置获取到的指纹图像的分辨率,从而弥补了硬件方面的不足,使指纹算法适用于各类指纹仪,提高软件通用性。  相似文献   

5.
市场聚焦     
★电脑密码新动向——指纹加密认证设备 信息时代的安全问题倍受关注,电脑的大部分身份认证都是通过用户名和密码来进行的,不过简单的密码很容易被破解,太过复杂的密码又不容易记忆。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普及,电脑用户可以使用更简便安全的身份认证方法——指纹识别系统,用户只需要在指纹采集器上按下自己的指纹就能进行身份识别。市场上常见的通用指纹采集  相似文献   

6.
《现代计算机》2007,(12):59
这款U盘较普通软件加密产品而言,最大的卖点是具有指纹加密功能。它采用敏锐的指纹感应系统,并且搭配专用的指纹采集、识别软件,该软件在产品出厂时已经固化在存储空间上,此外附带的光盘里也提供有软件安装程序,安装过程很简单。在使用这款U盘时建议多吃一点水果和蔬菜,来防止手部脱皮,不过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借鉴了入侵监测、网络免疫模型和操作系统安全核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指纹的主动安全模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指纹的含义,实体与行为指纹的建立、监测、认证和授权机制,说明了主动安全模型特征,并从不同的层面论述了模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一种安全的指纹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指纹技术和密码技术设计了一个安全的指纹身份认证系统,保证了用户指纹信息的保密性和真实性。最后分析了该系统的抗攻击性。  相似文献   

9.
单片机在指纹保险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晓玲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0):134-136
针对保险柜应具有的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设计了一种指纹保险柜。本文介绍了其中基于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的指纹保险柜控制部分的工作原理和软硬件的具体设计方法,并给出其硬件原理图、软件流程图和源代码举例。  相似文献   

10.
浅谈指纹攻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纹识别技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安全认证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介绍了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工作原理。指出了指纹加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指纹攻击。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扩频软件水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扩频软件水印方案.该方案将软件导入函数引用次数作为软件的特征矢量,通过修改矢量各分量值将水印信号分散隐藏在软件整个代码内,并用相关性检测模型检测水印.给出水印信号的嵌入和检测模型,并对方案的抗攻击性和鲁棒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与现有软件水印相比,该方案隐蔽性较高,实现应用比较简单,且能够有效抵抗多种常见类型的攻击.  相似文献   

12.
软件与网络安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已经渗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网络犯罪、网络窃密等问题频频发生,给社会和国家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公众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互联网的大量功能和网络上的各种应用都是由软件实现的,软件在网络安全的研究与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网络攻击都是利用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中存在的安全缺陷实施的。研究新形势下的软件安全问题日益迫切。本文从恶意软件、软件漏洞和软件安全机制三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分析软件生态系统面临的全新安全挑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软件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以软件工程思想为基础,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原则,提出一个软件安全性保障框架。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过程中,将软件安全保障集成到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四个环节中,详细阐述了每个环节要进行的安全性处理的任务,采用一系列安全预测和分析技术,确保软件开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软件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以软件工程思想为基础,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原则,提出一个软件安全性保障框架。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过程中,将软件安全保障集成到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四个环节中,详细阐述了每个环节要进行的安全性处理的任务,采用一系列安全预测和分析技术,确保软件开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开源已经成为软件开发的重要模式之一。由于开源开发模式具有代码来源多样、依赖关系复杂等特点,使得开源软件面临代码漏洞风险、供应链攻击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可持续维护风险等供应链安全问题,且问题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本文基于对开源软件供应链中的安全风险分析,提出从开源软件安全漏洞检测、软件成分分析、许可证冲突检测、开源生态可持续治理四个方面进行安全治理的方法,指出构建安全软件供应链面临依赖关系复杂、结构脆弱等挑战,对软件成分分析、供应链构建等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机载嵌入式软件是航空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由于软件安全性包含的范围较广,对安全性的评价往往周期长、结果不明确。针对嵌入式软件安全性评价的难题,在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采用分类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提出了一种嵌入式软件安全性评价方法,在软件生命周期的5个阶段提出了59种评价元素,每种评价元素均反应出软件在每个阶段的关键活动。在各个阶段选择相关项目人员对每个元素进行评价,并依据计算公式得出软件安全分值。通过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法切实可用,评价过程相比传统的方法节约了时间,评价结果准确、直观,为航空机载嵌入式软件尤其是型号软件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软件总体质量的评价和软件安全性的改进方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软件已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军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信息安全的核心在于其所依附的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以及软件本身存在的漏洞。软件漏洞本身无法构成攻击,软件漏洞利用使得把漏洞转化为攻击变为可能。文章立足于Windows操作系统,主要分析了一些常用软件的典型漏洞原理以及常见的利用方法,比较了不同利用方法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优劣,并简单分析了Windows的安全机制对软件的防护作用以及对软件漏洞利用的阻碍作用。文章着重对几种典型漏洞进行了软件漏洞利用的探索和实践,并使用当前流行的对安全机制的绕过方法分析了Windows几种安全机制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8.
对软件实施安全度量是开发安全的软件产品和实施软件安全改进的关键基础。基于Manadhata等(MANADHATA P K, TAN K M C, MAXION R A, et al. An approach to measuring a system's attack surface, CMU-CS-07-146. Pittsburgh: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2007; MANADHATA P K, WING J M. An attack surface metric. 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2011, 37(3): 371-386)提出的攻击面方法,结合信息熵理论,提出结合信息熵和攻击面的软件安全度量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熵的计算方法对软件攻击面的各项资源进行威胁评估,从而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威胁指标量化权值。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计算软件攻击面各项资源的指标值可以实现软件的安全度量。最后,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说明结合信息熵和攻击面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软件的安全开发过程和软件安全改进过程,为软件的安全设计开发指明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帮助提早避免软件产品中可能存在的漏洞;而对于已经开发完成待实施安全改进的软件则可以指出明确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了一种针对国产通用基础软件的等级保护测评原型。该原型在深入对比分析国内外主要等级保护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国产通用基础软件自身的特点。原型的内容既涵盖了软件代码、体系结构风险等常规软件安全测试项目,还包括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完整性等等级保护中的要求。本文提出的测评原型既可以为建立国产通用基础软件的安全测试标准体系提供参考,也可以用来指导国产通用基础软件的安全性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软件安全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应做好计算机软件技术安全检测和管理工作。文章结合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概述,重点分析影响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希望可以给相关部门处理计算机软件技术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