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步推进,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用户参与用电管理,实时了解充电桩的位置与状态信息、电价信息等需求,建立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必要性日益突出。提出了基于云平台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服务系统架构设计方案,并对系统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云平台、智能充电装置与App客户端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本系统将人机交互操作界面由传统的充电装置屏幕显示变为客户手持终端显示,能实时查询充电装置位置与状态,并实现充电装置的定位导航、充电预约及锁定等功能。可使用户参与用电管理,实现有序充电、合理用电,为未来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电网技术》2021,45(6):2319-2327
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推广,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在用户侧用电行为优化领域的应用已引起广泛关注。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基于充电监测系统实时反馈的数据与分时电价信号,从负荷聚合商层面优化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s)充电行为。通过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twindelay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TD3)对单辆电动汽车充电过程进行建模。通过在训练智能体时向其状态中引入随机噪声,该模型获得了对不同状态下的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泛化控制能力。通过将训练得到的智能体进行分布式部署,该方法实现了对集群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快速实时优化,其效果在算例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发挥电动汽车规模化接入电网的优势,考虑电网的安全稳定性,设计了电动汽车与电网一体化信息交互系统.介绍了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系统由电动汽车智能车载终端、充电站信息交互及接入装置、实时信息交互及监控管理中心、通信链路四部分组成,具有电动汽车信息监控、充电站信息监控、电池充放电智能提醒与告警、汽车充电排队情况实时查询、最短充电路径搜索、WEB发布、GIS显示等功能.该系统的开发应用为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对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供用电》2015,(12)
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步推进,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用户参与用电管理,实时了解充电桩的位置与状态信息、电价信息等需求,文章提出了面向互联网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服务系统。对该系统近一年的运营情况进行了分析,取用5个交流充电桩3个月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电动汽车在8:00-16:00和16:00-24:00时段充电时间比0:00-8:00时段充电时间长、充电电量多,并且电动汽车每次平均充电时长约2h等结论。该分析能为未来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智能用电小区是智能电网用电环节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要求的重要载体,其目的是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建立一个由住宅小区综合物业管理中心与安防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以及家居智能化组成的"三位一体"住宅小区服务和管理集成系统。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开展智能用电小区的建设试点工作,研究建设智能用电小区的关键技术、运维模式及商业模式等,设计智能小区主要功能包括综合应用平台、电力光纤到户、小区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能家居服务、自助用电服务、分布式电源接入与控制等。目标是建设安全、舒适、低碳环保的智能化用电小区,指导用户进行合理用电,调节错峰用电,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智能供、用电,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和科学的用能决策。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电力用户与电力公司双向互动,满足电力用户多元化、互动化的用电服务需求,设计并实现依托于智能用电互动服务平台的海量信息数据和多元化服务,完成面向电力用户的智能家庭能效管理系统设计.本系统是以智能用电互动服务平台为系统支撑,构建智能电表、智能家庭网关、智能交互终端、智能插座和智能电器为依托,支持光伏发电、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电等系统或设备的接入,结合阶梯电价、有序用电、家庭能耗指数等节能指标,形成电力公司与电力用户能源与信息同步的新型供电关系,为电力用户提供经济高效用电模式为综合体的智能家庭能效管理系统.系统设计具有标准接入、信息共享、高可靠性等优点,将在智能电网与电力用户之间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重点介绍风光互补直流微电网为电动汽车可靠无线充电示范工程的建设情况。首先利用电量平衡和功率平衡法对该示范工程进行容量配置,拓扑结构设计和电压等级分析。同时对二次系统和监控系统的用电进行了规划分析,设计了为保证供电可靠性的不间断供电系统(UPS)。其次对由光伏、风电和蓄电池组成独立风光互补微电网中各类变频装置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从系统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出发,采用主从控制,蓄电池侧双向DC/DC稳定直流母线电压,光伏和风电均采用最大功率跟踪(MPPT)控制。然后进行无线充电装置及电磁屏蔽装置的设计,并对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进行了改造。再次,设计了风光互补微电网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监控系统,能实现实时监控和远程监控。最后进行了施工的布局设计和施工建设,实现了绿色能源为电动汽车灵活快速充电。  相似文献   

8.
金宝俊  蔡旭  胡超 《供用电》2012,29(4):30-32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装置均采取一车一终端方式,不仅充电设施建设成本高,而且充电效率低。研制了可提供多路充电接口的电动汽车集控交流充电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与主要功能的实现。该系统有利于推动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渐普及,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大规模接入会对电网的运行规划产生重大影响。提出了一种以预约为前提条件,面向用户端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控制策略。根据充电桩实时运行状态,结合对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的预测,并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建立了电网控制端—计算机处理终端—智能充电桩终端—电动汽车用户端之间的信息反馈系统数学模型。通过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充电控制策略,可显著提高充电系统运营效率,适用于大规模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  相似文献   

10.
对接入需求侧的电动汽车充电进行控制和管理,能够改善配网的负荷供需平衡,有利于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针对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动汽车需求侧响应充电模式进行研究,构建了面向电动汽车运营系统的多智能体系统体系框架,在界定各智能体的学习、适应行为的基础上,以配网负荷限制、电动汽车荷电状态和用户电费成本为优化目标,研究电动汽车响应峰谷电价的协调机制,并建立多智能体仿真模型。通过一个仿真算例对比研究了无电动汽车接入、盲充和引入多智能体系统三种情景下的电网负荷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能够降低负荷峰谷差,并且能够兼顾电动汽车用户的经济利益和用电习惯,有利于实现相关主体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