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车排子井区特低渗、严重非均质性的层特性,使用普通分层压裂效果差的问题。开展了该区块油管拖动水力喷射压裂,结合微地震裂缝监测,压裂层发育形成三条高角度裂缝,渗流阻力下降率为2.63-2.72倍;日产液增加11.92t/d;微地震监测评价认为本次油管拖动水力喷射压裂效果比较明显。车302井区的成功经验表明油管拖动水力喷射压裂针对岩体区域裂缝发育,具有严重非均质性的特低渗储层的压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对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原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微地震发生机制、定位原理、裂缝空间分布描述原理;对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工艺进行了描述,并对工艺原理进行了分析。微地震压裂裂缝监测技术分别在油田压裂转向、双封分层压裂、压裂效果的判定、水平井多段压裂各个方面进行了应用,有效地优化了压裂施工过程和压裂方案设计,提供了油气藏资源评价、油气藏驱替信息和未来钻井位置图及二次勘探的规划依据,达到了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的简单介绍,以摩尔-库伦理论为基础,应用微地震监测与分析技术对车排子井区1#井二级压裂层进行微地震压裂裂缝监测;通过微地震裂缝实时监测,获得车排子井区1#井分段暂堵压裂裂缝的方位、长度、高度等产状信息;结合车排子油田地质构造等资料,分析车排子井区1#井分段暂堵压裂裂缝形成机理及裂缝性质,科学评价该井油层渗流阻力及压裂效果改善状况,以便为今后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压裂时人工裂缝的走向、产状、尺寸等参数,搞清裂缝宽度和加入压裂砂的波及范围,评价压裂效果,在w气田A 1井开展了微地震法压裂裂缝实时监测。结合施工井储层的地质特征,对比分析了微地震监测得到的裂缝参数,得出的监测数据可靠,储层改造规模合理。  相似文献   

5.
王胜新  曹新平  佟国章  李建萍  褚军 《广东化工》2011,38(6):295-296,298
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使用现代声发射技术中平面任意三角形阵列的源定位方法,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和相关的油田地质参数,可在屏幕上实时显示数千米深岩层人工裂缝的变化形态和方位状况,开创性地应用高新技术手段指导油田开采,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原油产量的目的。文章以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对火烧山油田压裂井监测及彩南油田注水井组监测结果,评价了注水井组的水窜方向和压裂井裂缝的形态、方向及长度,对油田压裂效果评价和油田后期注采井网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非常规油气开发力度的加大,对于低渗油气田,水力压裂是实施开采的重要措施,水力压裂的规模迅速扩大。微地震监测是确定压裂效果的有效手段,该方法除了能指明裂隙的方向和展布外,还可以提供人们一直非常关心压裂形成人工裂缝裂隙的方位角、高度、长度、不对称性和延伸范围等。现在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很好的实现了这一目标,这一技术在油气开发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微地震法裂缝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以及户部寨气藏储层物性、岩性、气藏压裂潜力的分析,经过现场实际应用,结合气藏天然裂缝发育情况,对气藏压裂裂缝参数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对气田开发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存储式地面微地震裂缝监测系统由若干微震信号监测分站和人机界面组成,实现人工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监测分站采集岩石破裂前缘发出的微地震信号,经多种滤波措施及数字化处理,存储至分站电子盘,观测结束后,用软件读出分站的记录信号,进行精细分析和定位.  相似文献   

9.
火山岩储层致密、低孔、低渗、连通性差,微裂缝发育,油气藏自然产量较低,开采困难,因此很多该类型油气藏需要通过改造才能使油气藏高效开采。火山岩储层压裂技术和常规沉积岩储层压裂技术有所不同。本文阐述了松南火山岩储层特点、火山岩储层压裂存在的主要难点、松南火山岩储层压裂采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压裂裂缝展布特点对超低渗油藏的开发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超低渗储层压裂裂缝形态为研究对象,根据零污染示踪剂、DSI.试井解释、微地震多种方法的裂缝解释结果,总结了超低渗储层条件下压裂裂缝在高度、长度、方位、对称性、微裂缝利用、支撑剖面共六个方面的特点,并分析了裂缝特点对单井产量和水驱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述...  相似文献   

11.
孙宜建 《河南化工》2010,27(14):56-58
火山岩油气藏在我国及世界各地分布比较广泛。火山岩储层致密、低孔、低渗、连通性差,微裂缝发育,油气藏自然产量较低,开采困难,因此很多该类型油气藏需要通过改造才能使油气藏高效开采。火山岩储层压裂技术和常规沉积岩储层压裂技术有所不同。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分布情况、火山岩储层特点、火山岩储层压裂技术现状、目前火山岩储层压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火山岩储层压裂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胡尖山油田三叠系长4+5储层埋藏深,地层闭合应力高,储层裂缝发育,砂体厚度大,层间发育隔层。缝内转向压裂改造技术是针对新井的油层较好,但在压裂后,油井的试油情况与地层预计产量不符的情况下,提出的一个重复改造压裂技术;同时也是针对开采较长时间的老井提出的一项在老裂缝中的造新缝技术。采用暂堵转向压裂技术可以改善裂缝剖面,沟通地层微裂缝,改变地层中孔隙压力的分布规律,提高裂缝导流能力,从而提高原油的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微地震成像技术分析气田开发过程中水利压裂裂缝增长规律。研究发现在远离裂缝分析井1300英尺的监测井中可以发现微地震事件,并明确了当监测井偏离裂缝面时微地震信号(纵波和横波)的特征。认为只要速度场已知,只要在野外工作站上可以实现足够快速的识别和事件定位,那么时时可靠地监控裂缝的增长情况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井下微地震监测技术获取的地震波可用来绘制裂缝的变化。微弱的地震波结合水力压裂作业,可用于监测从致密层中实施的油气增产措施。目前主要通过P波和S波的初至以及P波的极化特性来实现这一目标,油田已经将该技术运用于实际的监测中并开始向商业化应用发展。该技术使勘探技术逐步向开发技术延伸,对于进一步认识水力压裂的裂缝延伸的复杂性,明确压裂裂缝的延伸情况,对井网部署、压裂优化设计、压裂后效果评估等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超低渗储层压裂裂缝展布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力压裂是实现超低渗储层有效开发的一项关键技术,其压裂裂缝展布特点对超低渗油藏的开发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超低渗储层压裂裂缝形态为研究对象,根据零污染示踪剂、DSI、试井解释、微地震多种方法的裂缝解释结果,总结了超低渗储层条件下压裂裂缝在高度、长度、方位、对称性、微裂缝利用、支撑剖面共六个方面的特点,并分析了裂缝特点对单井产量和水驱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缝内暂堵"工艺条件下的裂缝扩展特点。本文中所阐述的结论和认识对超低渗油藏合理布缝和开发技术政策调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层具有岩性致密、储层低孔特低渗、天然裂缝不发育等特点,先导试验区水平井采取各种不同工艺进行体积压裂改造,均未达到经济有效动用效果。如何提高致密油层压裂开发效果,实现该区储量经济有效动用,以满足该类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需求。通过研究该区地质特征及前期改造特征分析,提出了体积压裂新思路,优化方案设计,筛选了水平井配套压裂工艺。在吉37井区现场应用2口水平井,微地震监测结果显示形成了多压裂缝切割储层,达到了体积改造的目的。2口井压后均获得高产,为致密油层实现大规模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腰英台油田具有超低渗、储层层多、层薄、物性差、储层微裂缝发育的特点,压裂开发的难度大,成功率低,油井压裂效果不理想。本文针对该油区主力层位青山口组隐蔽天然裂缝发育、压裂过程压裂液虑失大、加砂难、排液难等问题,通过研究其天然裂缝的虑失特征、分析双重介质储层的水力裂缝延伸规律,并结合实践,逐步总结出以射孔优化、段塞压裂、高砂比小陶粒控缝、控制缝高等配套工艺技术,解决该类储层由于天然裂缝引起的高滤失导致提前脱砂的问题,形成了基本上适合腰英台区块的压裂工艺,提高压裂改造效果,使压裂施工成功率总体上达到80%以上,取得了明显的压裂增产效果,为该类油藏的有效开发动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QJB油田不同区块优选15口井进行了缝网压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理论计算表明,该油田满足缝网压裂施工的先决条件。所选试验井由于早期压裂投产,存在张开或闭合的水力裂缝,矿场实践表明这些井后期形成裂缝网络所需的真实净压力低于现行理论计算值。微地震监测结果表明,缝网压裂后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宽度的"裂缝条带",该裂缝条带是以旧有水力裂缝为起点进行延伸、开启新的分支缝、或使旧有分支缝再度扩展而形成的。本文为缝网压裂技术的进一步推广、矿场施工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低"油田,必须进行压裂改造才能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不断深入,重复压裂井增多,如何避开原水道,使裂缝转向剩余油富集区,有效的稳油控水、提高原油产量和油田采收率,成为重复压裂井挖潜的难点。为此,本文从垂直裂缝转向的机理及转向工艺优选等方面探讨了转向压裂技术在重复压裂井中应用的适应性,在个性化方案设计的基础上,重点从施工排量和砂比等参数的控制,确保压开新裂缝。现场通过施工曲线和地面微地震监测证明了转向技术的可行性,并通过应用效果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为重复压裂井措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火烧山油田H1油藏南部物性条件差,砂体呈透镜状分布,常规井网难以有效开采,针对这一特点,共在H1油藏南部布置6口水平井进行衰竭式开采。从筛管完井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切入,论证了火烧山油田特低渗裂缝性砂岩油藏大规模体积压裂的适应性;并开展适合筛管完井水平井改造的多级暂堵重复压裂技术研究,通过多级暂堵的方式实现对水平段段间转向,激活原有天然裂缝,产生新的人工裂缝,从而形成复杂缝网,扩大泻油面积,提高水平井产量。重点研究H1油藏南部天然裂缝发育和地应力分布对体积压裂造缝机理的影响,以及相配套的分段分簇方案、压裂参数及暂堵工艺技术。最终通过微地震监测对压裂后的储层改造程度和总SRV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