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和控制蓝莓果浆中的耐酸耐菌,采用酸化的凯氏培养基对蓝莓果浆中的耐酸耐热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株污染菌可以在60~90℃的温度范围及2.6~3.8的pH值范围内生长,符合耐酸耐热芽孢杆菌的特点.通过对分离菌株的细胞形态观察、菌落形态观察、生长条件、生理生化反应、16S rDNA测序等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承浩  雷正秘 《酿酒》1993,(2):24-26
高温堆积是酿造白云边酒的关键工序之一,它不仅仅是网罗、筛选、扩大培养某些微生物的过程,而且也是形成白云边酒某些香味成份及其前体物质的过程。实践证明,高温堆积管理得好,酒醅的香气就好,出酒率也高。为了了解这个关键工序中究竟是哪些微生物起主要作用,我们对堆积后的酒醅进行了单细胞分离,现将初步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菌株来源按无菌操作法,自白云边酒厂酿造车间取高温堆积3天后的酒醅5g,加至盛有玻璃珠和95ml生理盐水的三角瓶内,在室温下振荡15分钟(120次/分,旋转式摇床),制成  相似文献   

3.
利用MRS培养基从五粮液酒厂窖池发酵酒醅中分离到1株产乳酸细菌,经鉴定为嗜酸乳杆菌,并对该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酸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高产酸量为1507 mg/100 mL,最适产酸温度为35℃,最适产酸pH值为6.0,最适产酸底物浓度(葡萄糖)为4%.  相似文献   

4.
豉香型白酒酒饼微生物的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平板稀释法微生物分离试验,认为分离豉香型白酒酒饼微生物时,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00mg/L的去氧胆酸钠,在高氏合成1号琼脂培养基中加入质量浓度为100mg/L的重铬酸钾后,有利于酒饼微生物的生长和分离,豉香型白酒大小酒饼的微生物分离结果表明,大酒饼中的细菌含量较小酒饼中的明显升高,小酒饼提供的根霉和酵母等微生物来源在大酒饼中得到扩大培养,而大小酒饼中放线菌含量变化则不大。  相似文献   

5.
凉茶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在凉茶中培养出的可疑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判定导致凉茶腐败的主要微生物为多黏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6.
以浆水为实验材料,在多种培养基平板上分离纯化其中的微生物,共得到24 株菌,其中细菌20 株,丝状真菌3 株,酵母菌1 株。对纯化后的各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化特性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浆水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其细菌以乳杆菌属或双歧杆菌属等益生菌为主,酵母菌为酿酒酵母,丝状真菌为变灰青霉和橘青霉。结果说明浆水微生物组成优良,具有开发利用潜力,但其中还存在杂菌和有害菌,应在生产中引起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7.
高盐酱腌菜坯致腐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 6种高盐酱菜坯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 ,分离 3株G-杆菌 6株G+芽孢杆菌和 1株酵母菌 ,根据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结果 ,初步鉴定其分别为坚强芽孢杆菌 (B .firmus)、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B .stearothermophilus)和巨大芽孢杆菌 (B .megaterium)。  相似文献   

8.
酒醅是白酒酿造过程中承接微生物的主要载体。本实验以凤香型酒醅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功能酶活及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酒醅发酵过程中,温度先持续升高后缓慢降低;水分含量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酸度先缓慢降低后迅速升高;淀粉含量持续下降过程;还原糖先升高后降低;酒精度逐渐升高。在整个酒醅发酵过程中,酯化酶活性呈现逐渐升高趋势;脂肪酶活性变化波动较大;α-淀粉酶和糖化酶活性整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在不同发酵阶段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均有差异,整体来看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真菌。  相似文献   

9.
该实验对变质面筋中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分离出的18株微生物全部为细菌,并对其进行面筋腐败验证试验,所有菌株均能在24 h内引起面筋变质。对面筋中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以及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引起面筋变质的腐败微生物主要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以及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  相似文献   

10.
从玉林泉酿造用酒曲及其发酵酒醅中筛选出高糖化力、高发酵力和产酯好的菌株,通过3株菌的培养及配合使用而将其应用于生产中。结果表明,出酒率和总酯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且香气突出、纯正、口味醇和、酒体丰满。达到了提高出酒率和玉林泉白酒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酒曲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1株细菌和2株真菌,并采用酪蛋白平板法和Arima时间法筛选出了1株产凝乳酶的细菌菌株编号为LB-5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将该产凝乳酶菌株命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该菌株在液体LB培养基中发酵72 h产凝乳酶的凝乳活力为(431.53±15.89)SU/mL,蛋白水解活力为(5.05±0.59)U/mL,所产凝乳酶凝乳活力高而蛋白水解活力低,凝乳酶粗酶单位酶活力为1.54×10~5SU/g。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是分离筛选自酒曲中的一株高产凝乳酶细菌,因此其来源安全,可作为工业化候选菌株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2.
植物油脂中脂肪酸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本文介绍了油脂中脂肪酸的提取及脂肪酸甲酯的制备,应用硝酸银硅胶柱层析、反相液液分配层析和高压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脂肪酸。采用气相色谱、氧化断链与远端化学修饰技术等手段鉴定脂肪酸结构。  相似文献   

13.
酒曲中生香酵母的分离及生理生化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酒曲中筛选出11株生香酵母,并对其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确定其种属。筛出菌后进行发酵测发酵液中总酯含量,选出高产优质菌株。在11株产酯酵母中,产酯最高的菌株是X7,其发酵液总酯含量达到1.78 g/L。  相似文献   

14.
自然发酵酸菜汁中乳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性培养和形态学观察,从分别采自辽宁省阜新、葫芦岛、兴城、营口、锦州的5份传统发酵酸菜汁中,分离纯化和筛选出4株具有耐酸特性的乳杆菌疑似菌株(HLD1-3、YK1-2、JZ6-3、XC4-4),并对其进行运动性、过氧化氢酶、石蕊牛乳、明胶液化、不同温度生长、不同NaCl质量浓度生长、糖发酵实验等传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一步鉴定其属种。二者结果均表明:4株耐酸乳酸菌均属于乳杆菌属,其中,HLD1-3和YK1-2属于乳杆菌属的清酒乳杆菌种,而JZ6-3和XC4-4属于乳杆菌属的植物乳杆菌种。由此可以推断,东北自然发酵酸菜可作为潜在益生乳酸菌分离筛选的资源库。  相似文献   

15.
纪淑娟  李丽  王金玲 《食品科学》2011,32(9):164-166
应用16S DNA基因测序法对肉鸡中分离出的可疑魏斯菌属细菌菌株进行鉴定。从沈阳某养鸡场抽取病死鸡在无菌条件下采集样品10份,微需氧条件下进行细菌分离纯化,比对魏斯菌属的基本形态和革兰氏染色特点,得到与魏斯菌属类似菌株14株。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方法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在NCBI网站用BLAST软件在GenBank上进行同源性比较,比对结果表明编号为X1001、X1002、X1006、X1008、X1009的株菌同源性达90%。生化实验结果表明,X1006号菌株为魏斯菌属中的融合魏斯菌属菌株。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素生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乳酸菌素产生菌进行分离,得到4株理想菌株。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发酵液,初步确定4菌株均为乳酸菌,其中Ⅱ32菌株产乳酸最多,对各指示菌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对该菌株作进一步的研究。Ⅱ32菌株在MRS培养基上可以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无芽孢。通过API生化反应实验、16SrDNA测序可进一步确定该菌株是L·paraplantarum或L·paraplantarum。最终通过对recA-gen的PCR产物检测,鉴定菌株Ⅱ32为Lactobacillusparaplantarum(类植物乳杆菌)。牛津杯抑菌试验显示,该菌株的发酵液不仅对多数G+细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Gˉ细菌的生长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真菌没有活性。  相似文献   

17.
对喀什市、疏勒县和疏附县传统发酵酸奶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和凝乳试验,筛选出6株菌株(K3、L1、L2、L3、F1、F2),通过耐盐和耐酸试验,得知菌株L1在5%盐浓度、培养24h时存活率达到45.95%,F1在pH 2、培养2h时存活率为6.33%;通过16SrRNA序列扩增和序列比对后,初步确定K3、L1、L2为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L3、F1、F2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相似文献   

18.
通过微生物分离和鉴定从浙东传统腌冬瓜中得到4株优势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z151)、发酵乳杆菌(Lz152)、棒状乳杆菌(Lz153)和戊糖乳杆菌(Lz154),通过酶学分析方法对4株乳酸菌的产生乳酸脱氢酶、亚硝酸盐还原酶、酯酶和转氨酶的特性进行研究。实验表明,4株乳酸菌都有乳酸脱氢酶、亚硝酸盐还原酶、酯酶和转氨酶活性,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有较高的乳酸脱氢酶活力,分别达到122.34 U/m L和113.56 U/m L;发酵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有较高的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分别为17.62 U/m L和13.42 U/m L,而棒状乳杆菌具有最低的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为4.74 U/m L;植物乳杆菌和棒状乳杆菌比其他两种乳酸菌有较高的酯酶活性,达到11.53 U/m L和13.78 U/m L。此外,植物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有较高的转氨酶活性,分别为25.37 U/m L和23.19 U/m L。4株乳酸菌产酶的最适温度和p H存在菌种间差异,而且同一株菌产生各种酶的最适条件也不同,分离乳酸菌分别在30℃、35℃、40℃产各种酶的能力最高,而发酵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的最适产酶p H分别为6.0、7.0。  相似文献   

19.
猕猴桃果实中酚类物质的分离鉴定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与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对猕猴桃果实中酚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共获得8 种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鉴定出7 种化合物,分别为:新绿原酸(化合物1)、咖啡酸-3-O-葡萄糖苷(化合物2)、2-O-咖啡酰基苏糖酸(化合物3)、表儿茶素(化合物5)、原花青素C1(化合物6)、Malaxinic acid(化合物7)、槲皮苷(化合物8)。化合物4经初步推测为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化合物2、5、6、7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都有清除效果,清除能力排序为:原花青素C1>表儿茶素>咖啡酸-3-O-葡萄糖苷>Malaxinic acid。  相似文献   

20.
大叶紫薇叶中熊果酸的分离纯化及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溶剂萃取、薄层层析对大叶紫薇提取物中三萜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 DSC,UV, IR和HPLC/MS对分离产物中具有降血糖的成分 3 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以氯仿∶丙酮为展开剂,可在硅胶板中将大叶紫薇中三萜化合物有效分离。对分离出的成分 3,DSC测定其熔点为 283~287 ℃,焓值为43 727 J/g;UV最大吸收波长为 206 nm; MS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457; IR光谱符合乌苏果烷型结构.经分析,具有降血糖的成分3即为熊果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