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团聚物颗粒浓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FCC和河沙颗粒的局部瞬时颗粒浓度时间序列,研究了循环床上行气固两相流中团聚物的颗粒浓度及其与时均颗粒浓度之间的关系。实验分析揭示出团聚物内部颗粒浓度与当地时均颗粒浓度不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两种浓度在径向上亦具有相同的自相似分布特征,并由此给出了团聚物内部颗粒浓度与当地时均颗粒浓度相互关系的经验关联式,研究结果对描述气固上行两相流的结构形态和建立流动模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循环流化床中的颗粒团形成、结构及其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获得循环流化床床内颗粒团的行为特性,利用高速数字摄像与激光相结合的图像拍摄系统,以玻璃珠为床料,在一截面为200 mm ×200 mm、高为4 m的冷态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获得了循环流化床内颗粒团形成、运动及破碎过程的动态连续图像。通过对数字图像的分析,床内颗粒团可以依据结构形态分成抛物体状、U形颗粒团、松散型颗粒团、致密型颗粒团、贴壁带状颗粒团以及小颗粒团等几类,并获得了不同位置上这些颗粒团的一些特性参数如:形状、大小和存在时间等.在分析床内颗粒团的形成及破碎过程的同时发现颗粒团在过渡区和稀相区内具有不同的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3.
气固循环流化床提升管颗粒速度和浓度的测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气固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颗粒速度,颗粒浓度的常用测量技术,较全面地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仅供循环流态化领域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循环流化床气固提升管内的颗粒浓度及环核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100mm×15.1m循环床提升管8个截面上11个径向位置的局部颗粒浓度的系统实验数据研究了提升管中气固两相流的环核流动结构。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局部颗粒浓度大约在无因次半径r/R=0.8处与相应截面的平均颗粒浓度 εs达到相等,操作条件和轴向位置的改变对其没有明显影响,并由此提出以εs= εs为确定核心区无因次半径的依据。近壁环形区内的颗粒浓度及其对操作条件变化的敏感性均显著大于核心区,是构成提升管截面平均颗粒浓度总体变化的主要因素。核心区和边壁区的平均颗粒浓度随 εs的增加表现出很好的线性增加关系,所得到的环、核区平均颗粒浓度关联式的预测结果与本实验数据及文献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循环床气固提升管中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16m循环床提升管中气固两相流压力梯度的大量实验数据为基础,从能量耗散的观点分析研究了平均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特征及其操作条件的影响,并与相同条件下6m高提升管中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加颗粒循环量Gs或减小表观气速Ug时,由于单位质量颗粒加速和输送的能量减少,提升管各高度位置的颗粒浓度εs增大,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亦更不均匀;提升管高度对平均颗粒浓度及其轴向分布具有显著影响,提升管高度增加,提升管各高度截面上的平均颗粒浓度减小,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也更加均匀,给定表现气速对应的颗粒饱和夹带量也将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颗粒示踪和信号相关法对气固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循环速率进行实验研究.考察操作气速、提升管下部孔径和提升管高度对于颗粒循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实验条件下,颗粒循环速率在15~70,kg/(m2.s)之间变化.操作气速增大时,颗粒流化程度增强,颗粒循环速率增加;提升管下部开孔数目不变而孔径增加时,颗粒循环阻力减小,颗粒循环速率明显增加;提升管高度由235,mm增加到295,mm时,颗粒循环速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提升管高度为265,mm时存在极大值.  相似文献   

7.
提升管气固两相流中颗粒速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新型 5 -光纤速度探头对 16m高循环床提升管 8个截面上的颗粒速度进行了直接测量。结果表明 :沿提升管轴向 ,颗粒速度径向分布不均匀性逐渐增加 ,并最终趋于较为稳定的抛物线分布 ;通常认为近壁区颗粒速度Vp <0的情形 ,只能在离开提升管底部一定距离且在Gs相对较高或Ug 相对较低的操作条件下才会出现。表观气速Ug 对颗粒速度的影响明显大于颗粒循环量Gs的影响 ,Ug提高 ,提升管内颗粒速度都将显著增加 ;提高Gs将使颗粒速度降低 ,但对提升管充分发展段中心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依据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回路各段的运行特点和流体动力特性,结合循环回路压力平衡特性,建立了适用于宽筛分床料粒径分布的循环回路的整体过程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9.
结合数值计算了对所建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循环回路的整体过程动态型进行了求解,获得了当锅炉给料量,几量等控制因素变化时,循环流化床锅炉一些主要参数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该整体过程动态模型可较好的反映循环回路的过程动态变化行为。  相似文献   

10.
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稠密固液湍流的流体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循环流化床内稠密固液两相流动特性,对反应器内稠密固液湍流进行了流体动力学模拟.在考虑颗粒碰撞的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相间拖拽力模型和颗粒碰撞恢复系数的影响,建立了描述循环流化床内稠密固液湍流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模型预测了反应器提升管中高浓度颗粒速度、体积分数分布和湍流特性.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表明理论模型和求解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1.
低密度多孔颗粒在三相循环床中的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开发一种能耗低、操作方便、成本低、处理能力大、占地面积小的三相流化床用于废水处理,实验研究了以高比表面积、低密度的高分子载体为固相的三相外循环流化床的流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提升管内总固含量在5%~25%之间时,静止液流操作条件下的颗粒最小流化速度在0.87×10-3~2.2×10-3m/s内;非循环及循环条件下起始输送速度分别在1.0×10-2~1.6×10-2m/s和5.2×10-3~7.1×10-3m/s内;床内固含率的变化对气含率的影响很小;表观气速超过0.04m/s以后固含率基本不随表观气速改变。这些优点对三相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就影响脱硫效率的循环流化床运行参数进行了机理性研究。其运行参数包括锅炉运行床温、Ca与S物质的量比、脱硫剂的床料粒度与性质、锅炉的流化速度等。从而得出了影响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的关键因素是其锅炉的4个运行参数。其它因素只是通过影响上述因素来达到对脱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具有NO排放低、脱硫效果好、能烧劣质煤且燃烧效率高、负荷调节能力强等优点,介绍了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并从我国的以煤为主要能源结构的状况和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高的要求出发进行分析,指出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了循环流化床内气-固两相的流动、煤中挥发份的释放和燃烧、焦炭的燃烧、有害物质的生成与还原、传热等循环流化床锅炉内部进行的主要过程,采用小室模型,并用"环-核"流动结构描述固体颗粒沿径向分布的特性.对某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主要运行参数(循环物料率、温度等)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燃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方法,并引入附加动量项和自适应学习率,根据所提的建模方法进行实际建模.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对床温进行预测,可以反映主要参数变化时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的动态特性,说明了该建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景德镇发电公司SG4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状况,分析了过热器超温的原因,采取把一片过热屏改为水冷屏的改造方案,解决了屏式过热器严重超温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落实环保新标准,实现锅炉烟气氮氧化物稳定达标排放,某热电厂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了SNCR脱硝改造。文章对此技术改造进行了介绍,并对SNCR投运后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措施,以便为同类型电厂的脱硝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循环流化床锅炉(CFBB)燃烧系统非线性、多变量、大时滞等特点,提出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进行优化控制,并与常规PID控制器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较常规PID要好.  相似文献   

19.
高密度浓相流化床内气泡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速动态分析系统研究了二维床中气泡的运动行为,通过对所拍摄图像的分析处理,得到了不同介质流化床内形成的气泡形状、气泡大小、上升速度、聚并及分裂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研究表明:气泡的运动行为与介质粒子的大小、粒度组成、密度、形状、表面特性有关;气泡的上升速度是气泡表现气速和当量直径的函数,但其K值并不是一个常数;气泡的湮灭、聚并与分裂是流态化不同阶段的流化床行为,又因不同的介质而互有差异,这一结果为深入研究和描述气固高密度浓相流化床中气泡运动的规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