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针对掘进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时,易出现顶板破碎,巷道难支护,存在安全隐患大,严重威胁矿井人员及设备人身安全的问题,本文以山西某矿12000掘进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工程概况为例,分析了其现存的主要问题,结合顶板二次支护理论与高预应力支护理论,设计了顶板的支护方案,通过对支护材料的优化选取配对,使支护设备的预应力更大,通过进一步优化永久支护与临时支护,使得巷道围岩的形变位移量更小,应力释放速度更缓慢,改善了巷道支护效果,为掘进作业提供了更安全的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矿南翼七采区工作面回风巷采用煤巷快速掘进后,矿井原有支护方式满足不了目前生产需求,巷道底臌变形量大等问题。对矿井工作面回风巷围岩具体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煤巷快速掘进影响因素。提出煤巷快速掘进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现场工业性实验和支护效果监测表明,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能够控制工作面回风巷采用煤巷快速掘进后围岩变形,确保工作面回风巷快速掘进过程中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3.
鲁松林 《山西化工》2022,(2):149-150+165
近距离采空区下回采巷道在采掘过程中受上层煤采动影响,巷道顶板岩层破坏严重,稳定性差,增加了巷道支护难度。针对这一问题以富康源矿1050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巷道围岩力学特性、围岩松动范围等研究,富康源矿现开采的2#、3#煤层煤层近距离煤层分层开采后,3#煤层顶板受上层煤层采空区围岩应力影响巷道支护困难,结合现场实际,设计了回采顺槽的锚杆(索)+金属网+钢带联合支护参数;与原工字钢棚支护,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掘进速度快,衔接顺畅。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可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使顶板岩层形成最佳组合梁状态,保证巷道长期的稳定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西河煤业3#煤层复采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复采区域内的采空区、小窑破坏区、采煤方法和采空区积水等进行了分析,针对掘进工作面重点提出了超前探测积水情况、顶板支护等技术方案,针对回采工作面着重提出了空巷揭露措施、空巷顶板支护的处理和通过方法。该研究可以为西河煤业的复采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煤巷掘进装备、锚杆支护技术已经基本成型,煤巷掘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煤巷支护设计技术、巷道围岩地质力学与性能测试技术、掘进装备配套设备、支护材料、施工设备等技术迅速发展。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FLAC3D对影响工作面顶部围岩结构稳定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以确保矿井快速施工,改善工作面空顶区顶板围岩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李艳龙 《山西化工》2022,(1):188-189,218
为提高矿井回采巷道掘进效率、提高工作面煤岩采收率等,提出将切顶卸压留巷技术应用到36031巷围岩控制中,并针对巷道围岩特征以及矿井现有施工设备情况,对切顶卸压留巷段超前支护、切顶卸压以及采空区段加固参数等进行详细设计.现场应用后,留巷段顶板、巷帮变形量分别控制在35 mm、156 mm以内,采面可多回收约10万t煤炭,...  相似文献   

7.
靳琦 《江西化工》2020,(3):175-177
采空区积水是制约临近回采工作面生产安全的重要隐患,根据采空区内积水范围、积水量展开针对性的防治水工作对保证矿井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3226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积水为工程实例,通过对比实际排水量与理论预测量间关系,并结合采面采空区顶板结构,分析3号煤层在复合顶板情况下的覆岩冒落结构与充水特征间关系、不同岩层碎胀系数Kc与充水系数K间关系,并构建采空区冒落岩层的充水模型。研究成果可以为后续3号煤层采空区积提供水预测和防治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万峰煤矿1209掘进工作面地质条件,采用现场测试与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复合顶板巷道围岩破坏范围和特征,确定万峰煤矿复合顶板巷道合理支护参数。结果表明:万峰煤矿复合顶板巷道现有的支护参数不能有效的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巷道围岩塑形区超过锚杆支护长度。研究结果对复合顶板巷道支护参数优化和设计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煤矿采掘过程中,临时支护是对顶板管理的一种安全性强的技术管理,对现场作业人员和设备管理都有一定的作用。本文以某矿9206掘进工作面的临时支护为例展开论述。众所周知,矿井巷道掘进时,都会在工作面采用临时支护,即使用前探梁打设的超前支护,这样既能保证作业现场的顶板管理,又能保证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1-2]。  相似文献   

10.
掘进支护技术在软岩巷道施工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对整个巷道的稳固性和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对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对软岩巷道进行掘进支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软岩强度不高导致围岩应力水平较高,岩层中存在吸水膨胀特性的黏土矿物质会对软岩巷道的支护结构产生影响。所以为了降低围岩变形对巷道掘进支护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采用一些方法措施来提高围岩强度和支护表力。目前在软岩巷道掘进作业中最常用的支护技术就是锚杆联合支护与锚网喷支护,合理掘进支护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矿井的地质特点来决定。  相似文献   

11.
在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需要将相应的支护技术应用于煤壁和顶板中,以此才能使围岩和顶板的稳定性得到增强。支护技术是否具备可靠性和安全性,与施工巷道的安全生产有着直接联系。本文基于目前煤矿掘进巷道支护技术存在缺陷的分析上,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以求为当前掘进巷道高效、安全施工提供一个借鉴,促进煤矿生产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2.
《山西化工》2021,41(3)
针对王家岭煤矿18105面胶带顺槽掘进期间过断层应力区时,巷道顶板失稳、两帮垮落、底鼓等现象,为加快巷道过断层应力区,保证巷道施工安全,对应力区巷道围岩提出了"注浆支护+撞楔超前支护+架设π型工字钢棚"联合支护技术。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联合支护技术后,巷道过应力区平均掘进速度达6.4 m/d,巷道围岩变形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3.
某整合矿井主采2#煤层,整合前由于小煤窑私采乱挖、以掘代采,导致留下了空巷与采空区,对本煤层及顶板造成极大的破坏,但2#煤层为配焦煤,复采价值高.矿井整合后,在工作面布置过程中揭露,矿井煤层大部分或局部已造成破坏或严重破坏,采空区、废弃巷道在煤层顶部、中部到底部随处可见,而且空顶、空帮严重、压力大,局部地段有滴水和渗水...  相似文献   

14.
段微亮 《河北化工》2013,(12):41-44
基于近距离采空区下无煤柱连续开采过程中顶板垮落、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对工作面巷道的影响,分析回采上覆煤层后底板岩层移动变化规律,研究近距离采空区下巷道集约化布置沿空留巷方式,总结近距离采空区下沿空留巷围岩矿压变化规律,合理选择沿空留巷巷道支护形式,探索并实践近距离采空区下无煤柱连续开采技术,解放了近距离采空区下采区区段及其他保护煤柱资源,本质上做到了采区的集约集中化高效开采及资源高效利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全面概述了工作面切眼掘进时,遇到地质构造变化时,针对大断面顶板如何试验探索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顶板支护方式。很好解决了矿井采掘中遇到顶板破碎、淋水、整体性遭受破坏情况下,如何与施工实际相结合解决顶板支护问题。  相似文献   

16.
康城煤矿为资源枯竭型矿井,为延长矿井寿命,充分回收煤炭资源,在原-100m水平126采空区范围内,合理布置成复采工作面,针对原采空区顶板胶结性差、复采巷道施工及复采面开采的特点,在复采工作面应用了综合开采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梁杰 《山西化工》2022,(5):117-118+125
对煤矿作业中开切眼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针对矿井中开切眼技术二次掘进的方案的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开切眼支护方式的参数进行了计算。通过对支护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检测,对开切眼技术的应用方案进行改进可以更好的控制矿井周边的围岩,从而对矿区周围的松软破碎顶板起到安全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近距离采空区下无煤柱连续开采过程中顶板垮落、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对工作面巷道的影响,分析回采上覆煤层后底板岩层移动变化规律,研究近距离采空区下巷道集约化布置沿空留巷方式,总结近距离采空区下沿空留巷围岩矿压变化规律,合理选择沿空留巷巷道支护形式,探索并实践近距离采空区下无煤柱连续开采技术,解放了近距离采空区下采区区段及其他保护煤柱资源,本质上做到了采区的集约集中化高效开采及资源高效利用,具有推广廊用价倌.  相似文献   

19.
张丽芳 《山西化工》2024,(2):197-198+203
硬质顶板煤层回采作业期间采空区易形成大面积悬空状态,为避免因冒落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本文以山西省某煤矿2301综放开采工作面为例,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顶板弱化技术进行现场应用,并实时探测记录顶板岩层来压情况。探测结果表明煤层顶板岩层来压步距下降明显,弱化效果显著,对该综放开采工作面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井下开采是当前煤矿开采的主要形式,随着开采进程的推进,巷道掘进必不可少,是煤矿井下开采时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在巷道掘进期间,顶板支护技术至关重要。本文中,笔者首先阐述了煤矿井下巷道掘进顶板支护方式,然后分析了煤矿井下巷道掘进顶板支护技术的不足及其影响因素,最后详细探讨了煤矿井下巷道掘进顶板支护技术的管理措施,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