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区断裂带为一个典型的复杂断块油气富集区,其临近生油洼陷,储层物性优良且分布广泛,区域盖层稳定,区内断裂系统不仅对断块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而且对油气的运聚也有显著的影响。但历经40多年的滚动勘探工作中,一直未有明显的突破。本文通过研究该断块区油气富集规律及成藏控制因素,对断裂组合进行分析结合相邻勘探成功区进行类比,提出了在其它成藏要素时空匹配的基础上,断层变换带及收敛带将成为下一步有利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2.
皮羌断裂作为可在卫星图片上观察到的大型走滑断裂,对其发展阶段与演化特征的研究众多。本文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皮羌断裂以现象明显的左旋走滑断层为主,具有多期性、分段性和继承性等特征;其发育始于古生代,为柯坪—巴楚隆起阶段;早第三纪—中新世为右旋走滑阶段(具逆断层属性);上新世为左旋走滑(撕裂)断层;不均一的构造变形是皮羌断裂发生左旋走滑位移的主要控制因素,其断距南北小,中段大。  相似文献   

3.
宝岛凹陷北坡断裂复杂、构造多变,利用新三维地震对靶区进行了详细的构造解释,创新性的解释了近南北性的走滑断层,并通过区域重磁资料分析认为该区具有发育走滑断层的应力背景。该区走滑断层在剖面上具有花状构造、海豚效应、断层两侧地层不连续等特征,在平面上具有线性延伸或带状展布特点,走滑带两侧地质界线水平错开,在地震切片上亦表现的非常明显。走滑断层创造圈闭,增大储集空间,纵向和横向上都有利油气运移,从而使圈闭更易成藏。  相似文献   

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以油气藏形成和预测为核心的应用地质科学,油气藏的形成是发生在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的成矿地质事件。成藏动力学过程是由温度、压力和有效受热时间控制的化学动力学过程及由压力、浮力和流体势控制的流体动力学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沉积盆地是油气藏形成和赋存的基本地质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5.
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构造及其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的构造及其演化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盆地以断裂为界,可分为北部俯冲断阶带,中央坳陷带和南部台阶带等三大构造单元,每个构造单元又细分为若干个次级构造单元。盖层构造的形成与古生界褶皱基底断裂密切相关。盆地经历了五个演化阶段,其中三个主要的阶段形成了盆地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三维精细构造解释和二维宏观分析,认为达坂城次凹发育走滑断层,剖面上呈花状,断裂面始于基底,向上切割了中生代地层,平面上近南北向展布,具雁状、帚状特征,在晚二叠世为第一期主要活动时间,侏罗纪末再次活动;该类走滑断层沟通了二叠系芦草沟组优质烃源岩,与玛湖凹陷的圈源匹配关系类似,油源应可以沿断层向上运移,在优质储层和有利圈闭中聚集,对下步成藏研究及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JX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西南部。由于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特殊的构造背景,沉积地层中各种成因的砂砾岩体极为发育,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但其分布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不清一直制约着勘探开发工作。本文通过对地震资料研究发现在NJ断裂地区发育椅状、铲式、坡坪式三种类型的陡坡带,综合利用地震、录井、测井等资料信息,结合有关地质资料确定了砂砾岩体形态特点,纵向分布和平面展布特征,以及陡坡带砂砾岩体的油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四棵树凹陷构造演化分析,认为四棵树凹陷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末期运动影响最大,不同时期的构造运动促进了凹陷内烃源岩的发育,继承性古隆起以及油气输导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滨里海盆地东部地区是该盆地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本文对盆地东部地区盐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盐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受到盐构造演化的影响,盆地东部的主力烃源岩为盐下层系的中下石炭统和下二叠统;盐下层系中的碳酸盐岩是优质储层;盐岩层自身为区域性盖层;盐丘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盐相关构造圈闭和断裂体系为油气的运聚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0.
苏仁诺尔油田位于乌尔逊凹陷北部乌北次凹中部隆起带,整体为“两洼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南洼槽烃源岩发育,源岩充足,苏仁诺尔走滑断裂带沟通油源,形成多层位含油,纵向上存在三套主要含油气层系:南二段,南一段和铜钵庙。研究发现苏仁诺尔油田油藏分布主要受断层控制,油气主要分布在靠近主断裂的断鼻构造,向上油气沿断层运移到构造高部位在南二段聚集成藏,向下断层与铜钵庙源储对接,在铜钵庙顶部聚集成藏。通过对苏仁诺尔断裂带断层展布特征、类型及断层平面、剖面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武智泉 《辽宁化工》2020,49(2):160-162
旬邑-宜君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研究区及周缘发育北东、北西、东西三个方向断层。从断开层位分为从基底断至地表型、断开中生界型和断开古生界型三类。断层主要是基底断裂以及基底断裂在后期的构造运动中活化形成的。断层对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作为优势通道沟通了烃源岩和储层以及改善了断层周围储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12.
输导体系是油气从源岩到圈闭的桥梁,盆地广泛存在的断裂构成了油气输导的重要通道。本文基于大量油气勘探实践,系统总结了断层输导体系的特征、类型及控藏模式,研究认识对断块油气区勘探目标评价具有指导意义。笔者依据油气沿断层运移的方向,将断层输导方式归结为沿断层垂向和穿过断层运移;油气穿层、长距离的垂向运移和周期性是断层输导体系的典型特征;根据断层与其他输导体的组合方式差异,断裂输导系统可分为断裂型、断层-连通砂体型、断裂-不整合面型和断层-连通砂体-不整合复合型输导体系;最后总结提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四类典型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断层垂向封闭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以及其在油气运聚成藏中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断层垂向封闭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断层面的几何形态、断层的断距、断层面的紧闭程度、断裂带内的物性封闭和断层的压力封闭五种;在结合济阳坳陷勘探实例基础上,对断层封闭性对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惠民凹陷商河构造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整体表现为东西走向的单斜构造带,自西向东发育着两个北东走向的微幅正向构造带,西部构造幅度大,东部构造幅度宽缓,被四条近东西走向南倾的三级断层所切割,由南到北划分为5个断阶带。目前发现的油藏主要沿着构造脊富集,在构造脊上具有含油连片的特点,在5个断阶带上具有带状分布的特点。通过对商河构造的构造特征、断裂活动性及其构造演化特征分析,结合油藏分布现状进行油藏解剖,认为商河地区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为:①构造背景控制着油气富集区;②断面特征控制着油气的输导方式;③主要输导断层控制油气富集带。  相似文献   

15.
滨里海盆地广泛发育下二叠统上部的孔谷组盐岩层。盐岩最大的特点就是易塑性变形,具较强的流动性,影响盐岩塑性变形能力的因素主要是压力和温度。盐岩在地震反射、地震属性和速度等方面的特征明显。滨里海盆地盐岩活动的诱发因素为盐上地层的差异负荷作用,盐岩活动期次复杂,其活动对盆地的油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德耀  封建民  张满社 《粘接》2022,(11):37-41
以我国某次地震为原型,通过搭建走滑断层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边界荷载对走滑断层同震地表变形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为0.6时,走滑断层上剖面节点、中剖面节点、下剖面节点地表变形宽度分别为2 419、3 590和1 279 m;摩擦系数为0.8时对应数据为1 177、1 790和839 m;走滑断层边界位移量分别为5、7、9、11和13 m时,断层附近位移量分别为0.84、1.20、1.51、1.86和2.19 m。边界荷载的提升会明显增加断层附近的位移量,也会正向影响走滑断层的同震地表变形量。  相似文献   

17.
断陷盆地中沉积体系的形成受到构造作用的控制或影响,且沉积体系对构造具有一定程度的响应。本文通过对典型断陷盆地的构造和沉积特征进行分析,揭示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沉积砂体对构造的响应关系。并以歧口凹陷为实例,分析其北部深洼在沙三段沉积时期港西、港东断裂系对沉积砂体入盆位置、沉积砂体空间位置、展布范围和发育规模等的控制,具体阐述断陷盆地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的勘探越来越频繁,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在烃源岩范围内进行主砂带的寻找工作,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通常不会注意到构造对油藏的控制作用。在最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发现了大量的低幅度龙骑构造控制的油气藏,通过不断的地震勘探以及钻井研究,现代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幅度构造空间的分布以及形成机制等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重点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幅度隆起构造成因类型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汤原断陷的实际地质资料,分析了本区断裂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认为断裂对烃原岩、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同时断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条件,断裂的封闭性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遮挡条件,另外,断层的泄漏对油气藏具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区内古近系构造运动活跃,断裂发育,其中燕南断裂为本区的主干断层,具有控凹控带的作用。油气的分布与断层的期次、强度密切相关,整个构造单元的含油气高度受构造类型和构造高点控制,油气聚集程度依赖于断层两侧岩性不同和断层活动强弱的控制。本区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块被燕南断裂早期、中期发育的近东西向断层所控制,其构造高点是最为有利的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