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中,人们十分关注酒醅的糖化发酵工艺。而其摘酒方法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针对我省某酒厂生产的原酒中己酸乙酯含量较低,乳酸乙酯含量偏高。且二者比例极不协调。主体香不突出的问题。我们在改进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在摘酒过程中采用新的量质摘酒方法:使原酒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色谱分析技术,对5轮次传统固态特香型白酒不同糟层蒸馏基酒样的感官特点、理化指标、风味成分的分布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设计出了一套最佳摘酒方案。结果表明,分层摘酒基酒中呈香呈味微量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且口感特点各具风格,原料糟基酒粮香舒适,口感醇厚,踩糟基酒香气偏清雅,口感绵柔,丢糟基酒窖香浓郁,口感较单薄。因此,指导车间认真做好摘酒工作,可以更好地提高传统固态特香型原酒质量风格,满足酒体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3.
摘酒不难,凭数量、经验摘酒是量质摘酒中的不良问题。量质摘酒工作非常重要,只有做到:1.加强工艺管理,严格摘酒操作;2.重视提高摘酒工的素质;3.加强摘酒工知识和能力培训;4.举行摘酒岗位技术比赛,推动学知识、学技术的积极性;5.提高摘酒工待遇等,才能搞好和实现量质摘酒工作。(永光)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量质摘酒的管理规范和稳定性,通过对现有蒸馏甑进行改造,采用智能控制火力大小的方式进行量质摘酒,与传统的人工控制相比,可明显提高基酒的酒精度和总酯含量,特别是头酒和前段酒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含量提高明显,同时,基酒的感官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浓香型白酒提取蒸馏的过程中,针对发酵醅层、产酒量、馏分的不同,分别进行色谱骨架成分分析,探讨并总结了一套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这套摘酒方案对指导生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量质摘酒是白酒酿造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艺环节,与白酒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息息相关。研究了摘酒温度、摘酒速度对浓香型白酒原酒香味物质的影响,为设计出一种自动化摘酒关键技术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摘酒工艺的数字化,提升白酒酿造过程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舍得酒业泰安作坊,经过数百年传承,仍完整地留存着传统酿酒技艺的全过程。2007年,泰安作坊考古发掘出大量与酿酒相关的遗址和文物,从中可以窥见射洪酿酒工艺技术的演进历程以及中国传统蒸馏白酒的前世与今生,是中国白酒工业发展的缩影,是中国酒文化的活文物。其中,考古出土的两只明代翡翠品酒杯,是判定射洪蒸馏酒起源时间的重要依据,也是白酒蒸馏量质摘酒技术起源与发展的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8.
林忠义  谭宏 《酿酒科技》2009,(7):49-51,55
对上甑馏酒工序中上甑前准备工作、大汽上甑、上冒甑、喷洒尾酒的质量(尾酒的数量以及浓度)、摘酒温度、量质摘酒等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这几个因素对基酒的产量和质量有明显的影响,提高上甑人员责任心和上甑操作技能,可提高茅台酒基酒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9.
郑志华  徐辉  李志强  崔海灏 《酿酒》2020,47(1):112-114
"看花摘酒"是指通过观察酒花把中、高度酒与低度酒分离开的白酒蒸馏工艺操作过程。以此工艺操作为基础,开展智能摘酒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以提高酿酒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9):153-158
甲醛广泛存在于酒精饮料中,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认为Ⅰ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证据充分)。利用o-(2,3,4,5,6-五氟苄基)羟胺(PFBHA)衍生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检测我国馏分酒、不同年份产原酒和成品白酒中甲醛,发现白酒固态蒸馏过程中甲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白酒二次蒸馏过程中甲醛的变化与固态蒸馏类似。原酒中有15个酒样(占样品总量的16%)的甲醛浓度高于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IPCS)建议的产品中甲醛的允许浓度(2.6 mg/L)。总体上讲,生产年份越早,原酒中甲醛浓度越高。成品酒中仅有3个酒样(0.09%)高于2.6 mg/L,但我国成品白酒甲醛平均浓度(0.89 mg/L)普遍高于其他国家蒸馏酒中甲醛的浓度(≤0.7 mg/L).  相似文献   

11.
乙醛广泛存在于酒精饮料中,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认为Ⅰ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证据充分)。利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GC-FID)技术检测我国馏分酒、原酒和成品白酒中乙醛,发现白酒固态蒸馏和液态二次蒸馏过程中乙醛和乙缩醛很快被馏出,含量较集中于前几个馏分,随着蒸馏进行,含量逐渐减少。原酒中乙醛质量浓度在45.10~763.93 mg/L,乙缩醛的质量浓度在61.50~2 871.52 mg/L,乙缩醛和乙醛的比例在2.26∶1~2.87∶1。成品白酒中乙醛质量浓度42.36~491.70 mg/L,乙缩醛的质量浓度在68.54~811.32 mg/L,乙缩醛和乙醛的比例在1.24∶1~1.96∶1,且成品白酒乙醛的平均质量浓度(173.24 mg/L)高于其他国家蒸馏酒中乙醛的质量浓度(≤86 mg/L)。我国成品白酒中乙醛的暴露边界(margin of exposure,MOE)值为622,因此白酒中乙醛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应给予较高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摘酒酒精度,稳定基酒质量,达到分段摘酒的目的,该研究以酒精水溶液密度、温度、酒精体积分数关系为映射,利用最 小二乘法建立了基酒密度、酒精度和温度的最优模型,以音叉密度计监测基酒密度,通过模型转换为酒精度后,对比实测酒精度与 预测酒精度之间的差异,并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分段摘酒装置。 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预测平均差、平均相对误差分别在 1.36~2.84、2.2%~6.5%,无显著波动性差异,稳定性良好。 该模型配合分段摘酒装置,为白酒工业提供了一种摘酒技术手段,有利于 提升摘酒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将高温堆积生产工艺运用于浓香型白酒的生产中,并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加入超高温大曲.实验过程中对堆积过程和发酵过程进行实验记录,最后对所产原酒进行理化指标分析和白酒风味品评.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明显改善和增加白酒风味物质,对提升浓香型白酒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酿酒》2021,48(5)
针对浓香型酒乙酸乙酯时有偏高的情况,从配料比、窖泥己酸菌活性、大曲贮存时间、量质摘酒四个方面进行了改进,试验结果表明:己酸乙酯:乙酸乙酯由0.53变为1.06,优质品率提升8.5%,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不同乙醇含量和含湿量的酒醅,以酒产率为指标,研究了酒醅填装高度和加热蒸汽量对蒸馏效果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白酒蒸馏存在最佳加热蒸汽量和最佳酒醅填装高度。对于水分含量一定但乙醇含量不同的酒醅,其最佳蒸汽量都接近相同,而最佳填装高度随乙醇含量的增加逐渐降低;给定乙醇含量的酒醅,较高的含湿量对应的较高的最佳加热蒸汽量和较低的最佳填装高度。加热蒸汽量与酒醅填装高度联合影响蒸馏效果,较高的填装高度对应的最佳加热蒸汽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浓香型白酒可控蒸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峰 《酿酒科技》1999,(2):31-33
通过对传统蒸馏工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研究,剖析了甑桶分离香味物质效率低下的本质。在应用萃取作用原理的基础上,成功地实现了浓香型白酒的可控蒸馏。经生产应用表明,可控蒸馏技术能大幅度地提高优质品率  相似文献   

17.
对浓香型基础酒及主要发酵剂大曲、高粱、小麦、大米、玉米的香味成分进行了全面检测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浓香型基础酒进行色谱定量检测分析,鉴定出82种香味组分;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GC-MS法,从浓香大曲中鉴定出103种香味成分;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GC-MS法,从浓香白酒酿造用高粱、小麦、大米、玉米4种粮食中分别检出蒸煮香味化合物170种、173种、162种、156种。初步判定了小麦、高粱、大米、玉米及大曲中的重要贡香成分。基础酒与发酵剂的挥发性化合物均包括酯类、酸类、醇类、酮类、醛类、芳香族、吡嗪类等。客观判定3-甲基丁醛、糠醛、2-戊醇、2-戊酮、3-羟基-2-丁酮、正己醇、乙酸、戊酸、己酸、辛酸、乙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苯甲醛、2-庚醇、2-庚酮、正庚醇、乳酸乙酯、肉豆蔻酸乙酯、异丁醛、异丁醇、正丁醇、2-丁酮、2,3-丁二酮、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壬酸、2,3-丁二醇、丁酸丁酯、己酸乙酯、月桂酸乙酯共34种化合物为浓香型基础酒与发酵剂的共有组分,这些化合物通过蒸馏直接或经发酵后间接进入酒体,发酵剂中的香气成分是白酒香气的主要来源,发酵剂对白酒品质和风格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系统研究了浓香型白酒酒醅的乙醇含量和含湿量在窖池中的分布,及其对正品酒产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窖池深度的增加,酒醅含湿量由表面的60.67 wt%线性增加到底部的70.44 wt%;而酒醅乙醇含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酒醅乙醇含量和含湿量对正品酒产率和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对于水分含量相同的酒醅,酒产率和品质随乙醇含量的上升不断增加;对于给定乙醇含量的酒醅,正品酒产率和品质随含湿量的增加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陈酿条件对蓝莓酒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2017年低温贮藏蓝莓酒、2017年常温贮藏蓝莓酒和2018年常温贮藏蓝莓酒进行香气成分、理化指标分析,结合感官品评探究蓝莓酒的贮藏条件对蓝莓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香气成分检测发现3种酒样中有123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共有香气成分34种,醇类、酯类是蓝莓酒香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气成分检测结果和感官品评结果相符。2017年常温贮藏的蓝莓酒的色泽、香气、典型性和口感方面表现突出,挥发性香气含量最高,特点明显。利用PCA对蓝莓酒理化指标分析得到还原糖、有机酸、酚类和醇类物质对蓝莓酒的感官风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运用DMAIC方法对酿酒效率较低班组的出酒率和优级率进行改进,主要对影响白酒产量和质量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与优化,以提高工艺参数控制水平.结果表明,目标车间经过一年多的改进、提高、控制,工艺参数过程控制能力显著提高,工艺参数过程执行能力显著提升,该班组出酒率、优级率实现跨越式提升,每年为公司多创造效益达2000余万元,满足了内外部客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