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酶解纤维素类物质生产燃料酒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纤维素原料的预处理、纤维素酶生产以及纤维素的酶解工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在综述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见解,并展望纤维素酶法水解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4.
细菌纤维素结构与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A. xylinum X-2的发酵产物进行纤维素酶水解液的纸层析实验,发现样品的Rf值与标准葡萄糖液的Rf值相近,水解液主成分为葡萄糖。通过对细菌纤维素的的X-射线衍射图谱和固体CP/MAS 13C-NMR谱分析,表明细菌纤维素结晶度高,Iα/Iβ比例大。对细菌纤维素干膜进行渗透性实验,发现干膜透气性小,透湿性大,结构致密,含有大量极性基团。 相似文献
5.
聚乳酸/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制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液浇铸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细菌纤维素(PLA/BC)复合膜,研究了不同用量的BC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制备的薄膜置于模拟体液与磷酸盐缓冲稀释液中做降解实验,考察了BC对PLA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C用量的增加,改性PLA的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明显提高,降解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6.
7.
细菌纤维素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细菌纤维素是一种新型微生物合成材料,与植物纤维素相比,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伴生产物,同时具有高结晶度和高聚合度、超精细的网络结构、极高的抗张强度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在食品、医药、纺织、化工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利用细菌纤维素的纳米网络结构和超强弹性模量等特点可以用于增强聚合物基体,制备无机纳米粒子的模板、分散载体以及用于制备透明增强复合材料。重点介绍了细菌纤维素与高分子材料、无机纳米材料等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该种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细菌纤维素(BC)膜为载体固定化漆酶,对活性艳蓝KN-R脱色,研究了艳蓝降解的动力学和不同因素对该染料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后的艳蓝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峰几乎完全消失,说明该染料发生降解脱色;固定化酶对艳蓝的降解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BC膜对艳蓝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当固定化酶的活力为84.9U时,脱色率最大为73.5%;染料浓度为50mg/L时,脱色效果较好,为81.1%;固定化酶对艳蓝的脱色在偏酸性条件下更好,最适宜的pH为5,此时的脱色率为95.2%;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降解率提高了2倍,反应速率提高了3倍;在重复脱色5次后,脱色率降为12.2%。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物法合成了高纯度的细菌纤维素(BC),通过浓硫酸水解制得细菌纤维素纳米晶(BCN)。以液体石蜡为油相,BCN为固体乳化剂,在超声作用下制得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SEM,TEM,FT-IR,XRD,接触角测量仪及激光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BC及BCN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CN质量浓度、水相p H和离子强度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C在浓硫酸水解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其水解主要发生在无定型区,使所得BCN的结晶指数高达97%。BCN悬浮液的粒径和Zeta电位值分别为462.5 nm和-40.8 m V,其三相接触角为95.7°,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在超声乳化作用下制得的乳液粒径大小为8.6~17.3μm。通过调控水相p H能够改变BCN表面电荷密度,从而改变乳液的稳定性,随着水相p H的增大,乳液相体积分数增大,乳液稳定性增强。随着Na Cl浓度的增大,乳液的稳定性降低,乳液相体积分数减小。此外,SEM的观测结果表明,BCN在稳定Pickering乳液过程中呈现纤维线条和聚集体颗粒2种形态。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段酶水解木质纤维原料的方法,以NaOH-Fenton试剂预处理桑木为原料,通过在反应过程中及时移除葡萄糖和纤维二糖,减轻产物的抑制作用,最终达到提高酶水解得率和缩短酶解反应时间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用量为15FPIU/g(以纤维素计,下同)时,在三段(8+8+8h)水解过程中,经第一段水解,纤维素酶反应速率从1.25g/(L·h)提高到2.21g/(L·h),第二段水解后,酶反应速率为1.54g/(L·h),比未分段水解的酶反应速率提高了73%;当纤维素酶用量为40FPIU/g时,三段(8+8+8h)水解得率增至88.08%;三段(8+8+8h)水解充分利用了酶解残渣上的结合酶进行后续水解。对纤维素酶在预处理桑木上的吸附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桑木经NaOH-Fenton试剂预处理后,对纤维素酶的最大吸附量为8.08mg/g,预处理增加了纤维素酶与桑木间的吸附位点。 相似文献
12.
13.
以不同镉含量的水稻秸秆(稻秆)为原料,在常温常压下分别用10%氢氧化钠(NaOH)和过氧乙酸(PAA)进行预处理,利用GC-MS对稻秆纤维素的酶解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NaOH预处理对稻秆中的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AA预处理后稻秆残渣中镉含量降低了80%以上,说明PAA具有去除稻秆中镉的作用;10%NaOH+PAA复合预处理显著改变了稻秆纤维的表面结构,提高了稻秆纤维素的酶解效率;稻秆中的镉含量越高,复合预处理后的酶解效率和葡萄糖产量越高;未经预处理的富镉稻秆纤维素酶解效率和葡萄糖产量均低于无镉稻秆。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压耦合纤维素酶水解技术软化槟榔壳。研究表明,高压处理有助于纤维组织的软化。实验得出最佳酶解温度为50℃,最佳酶解时间5 h,纤维素酶的最适用量为30 FIU/g;pH=4.8时纤维素酶对槟榔壳纤维水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采用纤维素酶,水解复印废纸生产还原糖的试验,测定了还原糖得率与酶解时间的关系以及底物浓度对酶解还原糖得率的影响,并对废纸酶解利用的工业化流程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表明,废纸酶解回收利用是有很大开发应用前景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蔗渣酶法水解在水系介质中的反应过程的pH随各种反应条件的变化,探讨了酶解液的各种特性,并测定了甘蔗渣、纤维素及纤维素酶相互作用的红外图谱。通过分析认为,纤维素在酶水解过程中,纤维素和纤维素酶相互作用形成了中间产物,使纤维素酶的立体构象发生变化而放出H^ ,使酶解液的pH发生变化,并形成了一种微弱的缓冲体系,致使甘蔗渣酶解反应在采用普通纯水代替缓冲液时,酶解反应的还原糖得率不变。 相似文献
18.
19.
The cost of cellulase is a major factor limiting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cellulosic biomass. Thus, immobilization of cellulase would be an important advancement. Lignophenol is a lignin-based functional phenolic polymer synthesized from a lignocellulosic material and a phenol derivative at ambient temperature. Cellulase derived from Trichoderma reesei is easily immobilized by softwood and hardwood lignocresol simply by mixing to produce a water-insoluble lignophenol-cellulase complex. Enzymatic hydrolysis performances of cellulases immobilized on lignocresols are approximately 80–90% and 30–50% relative to that of free cellulase in the hydrolysis of 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 and filter paper, respectively. Cellulase was active enough even after adsorption on lignocresols. Limited physical contact between solid substrates and immobilized cellulas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lignocresol seems to lead to lower enzymatic activity for solid substrates. Hardwood lignocresol-immobilized cellulase exhibits slightly higher activity than softwood lignocresol-immobilized cellulase when the same amount of cellulase is used per gram lignocresol. Although cellulase activity gradually decreases with recycling, sufficient enzymatic activity, at least for hydrolyzing soluble substrates, remains that it can be reu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