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门窗》2016,(11)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和工作区域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是集建筑经济、建筑艺术、建筑文化于一体的综合体,建筑文化和建筑设计风格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本文将对建筑文化的主要内涵进行分析,并从建筑文化的内涵出发,对建筑文化和建筑设计风格的内在关系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研究并分析了哈尔滨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由来与演变过程,通过论述巴洛克风格的由来,中国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引入等内容,最终论证了哈尔滨巴洛克风格建筑的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作者主持的一系列围绕以定海桥为代表的“上海B面城市现象”的教学实践,文章探讨了如何在建筑教育中培养学生以复杂性视角理解上海,主要叙述了教育如何介入社会现实,如何针对性开展国际合作教学,学术研究如何与教学互动等议题。最终目标,是塑造一种带有“具体地域性”的建筑教育,做出基于中国现实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5.
易鑫 《华中建筑》2005,23(5):23-25
随着战后社会生活的变迁,建筑师面临着不确定性的困扰,需要在环境和生活中重新发掘建筑的意义.该文试图通过介绍两位在建筑史上有独特地位的建筑师伍重和卡罗·斯卡帕的思想及其作品,展现他们在探求建筑意义过程中的成就,提出建筑师应从环境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以探求建筑的意义作为设计与创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魏筱丽 《建筑师》2018,(2):108-112
风格作为西方美术史中的关键概念,近代时期,它承载着美术史学方法引进中国。为探索书写建筑史的角度,本文采用风格作为西学引进中国的典型,去追寻它的历史渊源和引进到中国的轨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引进的西方建筑概念会结合其他引进的新概念(例如风格结合后现代主义),为建筑知识的更新提供可能。西方建筑学思想的引进是一个西方话语秩序接受调整的过程,它被作为参照去解释中国。  相似文献   

7.
传统徽派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发扬——黄山市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表征,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并作为乡村建筑的代表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在新酌历史时期,作为徽派建筑的发源地,黄山市传承与发扬徽派建筑风格,提出了“保徽、建徽、改徽”的构想,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风貌。  相似文献   

8.
对日本现代园林设计风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磊  章俊华 《中国园林》2007,23(4):69-74
通过对日本代表性园林作品的分析,从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生态建设3个角度对日本现代园林设计风格进行探讨。从传统园林中的现代设计、传统与现代共存的设计、现代设计的传统回归3种园林实例中,指出强调设计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是其设计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分析园林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性,指出园林在形式和功能上与城市发展同步是其设计风格的第2个特征。最后通过分析重视植物多样性的生态设计方法在园林中的运用,提出立足生态设计,重视园林对环境的贡献是其设计风格的第3个特征。  相似文献   

9.
吴爽  丁绍刚 《中国园林》2007,23(5):60-65
阿兰·普罗沃斯(Allain Provost)是法国当代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他以其独特的设计思想,创造出众多宦含精神品质的园林空间。他多次获得国内外风景园林设计大奖,受到了业界广泛的赞誉。在多年的规划设计实践中,普罗沃斯的设计风格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并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阿兰·普罗沃斯风格。通过对其设计思想的形成过程与代表作品的介绍和分析,解读了阿兰·普罗沃斯既具现代特色又散发着重振的古典主义气息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0.
袁忠 《华中建筑》2004,22(5):14-18
在回复高介华对《中国古典建筑的意象化生存》一书的审察意见基础上,对论著相关的建筑历史、建筑美学、建筑文化、建筑传播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申论,简要地提出了理论创新,范畴明晰,学科交叉等系列观点。  相似文献   

11.
探索韵律之美--阿塞娜·塔哈的雕塑及景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卫芳 《中国园林》2004,20(7):12-16
女艺术家阿塞娜·塔哈以其大尺度的公共艺术作品而著称.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特定场地的建筑性雕塑",对场地和观众总是很敏感,强调作品的多种用途,强调人的参与性和感觉体验,思考作品的实际用途和美学价值.她将室外雕塑和景观结合起来,将自然形式和科学理念结合起来,形成充满韵律的、有趣而独特的硬质景观.  相似文献   

12.
袁铮 《华中建筑》2006,24(8):52-54
新的单体建筑设计应当服从校园的整体规划,考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尊重自然、继承历史,在满足自身的实用功能的同时又能融入整体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中,使新建的单体建筑既反映建筑内部的和谐,又要兼顾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和谐,新老建筑统一于校园的整体。该文试图通过对武汉大学教工活动中心建筑设计的分析。阐述在大学校园设计中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历史建筑以及校园整体风貌和谐与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当前建筑文化现象的同时,提出了当代建筑文化在民族化道路上的提升与回归,通过重构、转换、再现、变异来寻求一种新型的民族建筑文化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不定的外在因素影响着它,而且对中国古典建筑要进行再认识和研究的仍有很多重要的元素。这都需要我们去捕捉和提炼。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深入开展了中国建筑史课的教学改革,集中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实时吸纳科研成果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实现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实验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师生联系的多样化,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互动;注重以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中国建筑史课与其他专业课程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阐述定义荷兰景观和建筑的几个重要概念和“真实性”问题。尽管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重新解读“真实性”,但它仍然是评判和发展各种景观结构的“隐性”标准。总结出荷兰的“真实性”并非反映自然状态的完美,而是反映具有荷兰式的崇高美学特征,是与众不同的人造“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