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在轧机轴承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增歧  王云良 《轴承》1998,(2):24-28
试验表明,贝氏作组织的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分别比常规淬、回火的马氏体组织提高约2倍和65%,比相同温度回火的马氏体组织提高32.9%和19.64%。GCr15钢贝氏体等温淬火的轧机轴承,解决了原马氏体淬、回火工艺而造成的套圈开裂和挡边断裂问题。经使用考核,寿命可提高66.7%~79.6%。附图3幅,表3个,参考文献5篇。  相似文献   

2.
孙艳霞  李天喜 《轴承》2002,(9):21-22
叙述贝氏体淬火槽控制电路的组成及功率元件的参数选择,介绍温度控制仪表的PID控制作用,以及周波过零控制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3.
高碳铬轴承钢贝氏体等温淬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综合国内各研究成果 ,对高碳铬轴承钢下贝氏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并对表面残余应力和尺寸涨大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阐述了生产中贝氏体淬火工艺的优势和应用。附表 1个 ,参考文献 8篇  相似文献   

4.
铁路客车轴承套圈中频感应加热等温淬火生产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光顺  戴雅康 《轴承》2002,(5):12-15
近十多年来,国内对GCrl5和GCrl8Mo轴承钢的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进行的很多研究表明,该工艺可显著提高轴承钢的韧性、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实现无裂纹淬火,从而提高轴承使用的可靠性。因此,这种热处理工艺在铁路机车和客车轴承上得到了推广应用。特别是对于高速机车和车辆的轴承套圈,铁道部有关部门规定,必须采用等温淬火工艺。  相似文献   

5.
6.
高碳铬轴承钢贝氏体淬火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涛  梅亚莉 《轴承》1998,(3):15-18
高碳铬轴承钢贝氏淬火能显著提高钢的强韧性,比例极限、屈服强度和断面收缩率;与相同温度回火的M组织相比有更好的耐磨性;尺寸稳定性;可以实现无裂纹淬火等一系列优点,所以广泛应用在轧机轴和铁路轴承上,介绍了国内外对贝氏体淬火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我国燃油喷射系统中的精密柱寒偶件的热处理一直采用100Cr6或Gr15钢的马氏体淬火工艺。马氏体组织硬度较高,但韧性较低,淬火过程中畸变量大。随着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对零件的强韧性、畸变量及尺寸精度等综合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马氏体为基体组织的100Cr6或Gr15钢的性能已远远不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的要求。因此,为了让精密柱塞偶件获得比马氏体组织综合性能更优越的儿氏体组织,对其进行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77752G是特大型四列圆锥滚子轴承,由两个双列内圈(77752G/22),两个单列外圈(77752G/21)和一个双列外圈(77752G/01)组成。外圈外径400mm,内圈外径325mm,有效厚度均为21~22mm,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9.
超高强度钢40CrNi2Si2MoVA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高强度钢40CrNi2Si2MoVA进行贝氏体区短时间等温淬火,得到马氏体加下贝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复合组织,考察了等温时间的变化对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得出了此条件下该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当等温时间在100~150 s时,得到以马氏体为主,含20%左右下贝氏体和少量稳定残余奥氏体的组织.  相似文献   

10.
魏德强 《机械工程材料》2005,29(12):29-32,55
采用一种新的室温油分级等温淬火工艺获得低合金贝氏体球墨铸铁;研究了硼、铜、锰对贝氏体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球墨铸铁的性能滞后现象,即等温淬火后随时问延长硬度增加的现象。结果表明:硼和锰能提高硬度,降低韧性;铜提高韧性。合理加入合金元素有利于提高贝氏体球铁的性能。贝氏体球墨铸铁有性能滞后现象,其实质是溶质类拖曳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Fe-0.88C-1.35Si-1.03Cr-0.43Mn钢在200℃短时等温获得的下贝氏体的显微形貌及其精细结构。结果表明:试验钢在200℃短时等温可获得宽度几十纳米,而长度在微米数量级的条状下贝氏体,在下贝氏体针内沿纵向存在大体与贝氏体针侧边界垂直且平行排列的位错列;贝氏体针纵向前沿的母相中存在间断的、层片状应变场衬度;下贝氏体相变早期具有马氏体切变相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不同生产组织方式对设施布局的影响,探讨了传统设施布局模型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传统总搬运成本最小模型的情况下,增加影响生产流程平衡的约束条件来建立新的目标函数,从而更好地实现总体生产能力最大利用、生产总费用最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自行开发设计的一条连续型煤生产线的工艺过程和主要生产设备,重点介绍了对辊式型煤成型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结合某车型(下称S001)车身生产线提速的例子,阐述实施车身生产线提速的一般过程,并表达了须要注意的主要事项.  相似文献   

15.
全自动排管生产线的功能是将批量钢管整齐排列成垛,然后将整垛钢管运至指定料仓,搬运过程保持垛形不变,围绕上述功能阐述了全自动排管生产线的组成,分析了设备各个部件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构造的工业控制网络、电磁感应识别技术的优点以及柔性生产线的传输线与机床的接口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电机产品生产线可重组改造的方案,并构建可重组电机生产线的控制系统、加工系统、物流系统以及质量保证系统,既从生产过程来保证可重组生产线具有较高的快速响应能力,又有效地实施了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了可重组工作状况下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