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1084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工作有材料结构和表面结构分析以及表面包覆对材料充放电循环寿命的影响,高电压的尖晶石结构LiNi0.5M1.5O4材料主要研究了掺杂和表面包覆的作用,磷酸铁锂的研究涉及材料制备方法和热稳定性研究.高容量的硅基负极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硅负极材料嵌脱锂过程中结构和微结构的变化以及硅或氧化硅与碳或金属复合材料是研究重点,电解液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多,碳材料与锡/氧化锡复合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锂空电池,锂硫电池的论文也有多篇.理论模拟工作包括和硅负极材料嵌锂研究以及正极材料的动力学过程研究,除了这些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的原位分析,电池模型,电池制造技术的研究论文也有多篇.  相似文献   

2.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4年10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971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NCA的热稳定性及表面包覆对材料循环寿命的影响,高电压的尖晶石结构LiNi0.5M1.5O4材料主要研究了掺杂和表面包覆的作用。高容量的硅、锡基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纳米材料、复合材料、黏结剂及电极制备和反应机理研究,电解液添加剂、固态电解质、锂空电池、锂硫电池的论文也有多篇。理论模拟工作包括SEI研究、材料中的锂扩散和材料与电池安全性关系的分析,除了这些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的原位分析、电池模型、电极制造技术的研究论文也有多篇。  相似文献   

3.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4年2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1203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包覆等表面层改性对材料充放电循环寿命的影响,也有对材料表面结构的分析研究,高电压的尖晶石结构LiNi0.5M1.5O4材料主要研究了掺杂和表面包覆的作用,磷酸铁锂的研究主要是关于材料制备的.高容量的Si基负极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碳材料与Ge,Sn等复合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电解液添加剂,锂空电池,锂硫电池的论文也有多篇.理论模拟工作包括Si负极材料嵌锂研究和正极材料的动力学过程研究,除了这些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的原位分析,电池模型,电池制造技术的研究论文也有多篇发表.  相似文献   

4.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1890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富锂相材料的结构演变及表面包覆对层状和尖晶石材料循环寿命的影响。高容量的硅、锡基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纳米材料、复合材料、黏结剂及反应机理研究,电解液添加剂、固态电解质、锂空电池、锂硫电池的论文也有多篇。理论模拟工作包括材料体相、界面结构和输运性质,除了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的原位分析、电池模型的研究论文也有多篇。  相似文献   

5.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9年2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2208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层状材料的结构演变及表面包覆对层状和尖晶石材料的影响。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嵌脱锂机理以及SEI界面层,金属锂负极的研究侧重于通过集流体、三维电极和表面覆盖层的设计以及电解液添加剂来提高其循环性能,并与锂硫和固态电池应用结合研究。固态电解质侧重于制备方法和离子输运机理研究,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目标是提高电池充电至高电压时的稳定性。全固态电池的重点在于电极和电池设计和工艺研究。除了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分析、理论模拟和电池模型的研究论文也有多篇。  相似文献   

6.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971篇,选择其中90篇加以评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包括包覆等表面层改性对材料充放电循环寿命的影响,也有对钴酸锂材料的深入研究,高电压的尖晶石结构LiNi0.5M1.5O4材料主要研究了掺杂和合成方法改进的影响,磷酸铁锂和锰酸锂的研究集中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变化的细致分析方面.高容量的硅基负极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碳材料与锗,锡等复合负极材料,电解液添加剂,锂空电池,锂硫电池的论文也有多篇.理论模拟工作包括正极材料和硅的动力学过程研究和电解液添加剂作用机理,锂空电池电极过程等.除了这些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的原位分析,电池模型的研究论文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7.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855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循环过程中的结构相变以及产气问题受到人们关注,高电压的尖晶石结构LiNi0.5M1.5O4在高压下与电解液的匹配以及添加剂的使用也受到人们较多的关注.高容量的Si基负极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期碳材料负极也出现了几篇有深度的研究论文.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和无机电解质,液态电解质的成膜添加剂均有研究.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新体系,锂硫电池的研究论文多于锂空气电池的.除了这些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安全和电池应用的研究论文也在逐渐增多,这对电池技术的创新将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7年10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3750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层状结构材料和高压尖晶石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和表面修饰作用。高容量的硅、硅基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及反应机理研究。金属锂负极的研究侧重于通过表面覆盖层的设计来提高其循环性能。固态电解质方面制备方法和离子输运机理是研究重点,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目标是提高电池充电至高电压时的稳定性。锂空电池、锂硫电池侧重于改进电池的循环性能。理论模拟工作包括材料体相、界面结构和输运性质,除了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分析、理论模拟和电池模型的研究论文也有多篇。  相似文献   

9.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4457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高压尖晶石和富锂层状结构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和表面修饰作用。高容量的硅、硅基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及反应机理研究。金属锂负极的研究侧重于通过集流体和表面覆盖层的设计来提高其循环性能。固态电解质方面制备方法和离子输运机理是研究重点,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目标是提高电池的高温稳定性。固态电池的工作侧重于界面修饰和电极结构,锂空电池、锂硫电池主要研究电池的循环性能改进。理论模拟工作包括材料体相、界面结构和输运性质,除了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分析、理论模拟和新型电池的研究论文也有多篇。  相似文献   

10.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8年6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1706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层状材料的结构演变及表面包覆对层状和尖晶石材料循环寿命的影响。高容量的硅、锡基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纳米材料、复合材料、黏结剂及反应机理研究,金属锂负极、固态电解质、锂空电池、锂硫电池的论文也有多篇。理论模拟工作包括材料体相、界面结构和输运性质,除了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的原位分析、电池模型的研究论文也有多篇。  相似文献   

11.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3年10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628篇,因从上月起Web of Science不提供按文章上线时间的查询功能,本期搜索可能遗漏偏多,因此文章总篇数偏少,我们仅选择其中75篇加以评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包括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结构衍变以及表面改性研究,高电压尖晶石结构LiNi0.5M1.5O4材料的研究偏重于掺杂和表面改性,尖晶石LiMn2O4的工作包括改变前驱体和优化合成条件的研究,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研究偏重于高电压材料,负极研究以硅基负极材料为主,还包括钛酸锂,硬碳材料和合金化负极等.电解质的研究包括聚合物固体电解质,无机固体电解质以及锂盐特性分析.锂空气电池研究论文有多篇,电池分析方面包括热模型,寿命模型和阻抗分析等.理论计算包括力学分析,扩散过程和界面分析等.  相似文献   

12.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3283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层状材料的结构演变及表面包覆对层状和尖晶石材料循环寿命的影响。高容量的硅、锡基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纳米材料、复合材料、黏结剂及反应机理研究,石墨负极的研究侧重于研究微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固态电解质、锂空电池、锂硫电池也有多篇,金属锂负极和全固态电池的研究论文增加很快。理论模拟工作包括材料体相、界面结构和输运性质,除了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的原位分析、电池模型的研究论文也有多篇。  相似文献   

13.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4397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层状材料的结构演变及表面包覆对层状和尖晶石材料循环寿命的影响。金属锂负极的研究主要分析表面层覆盖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固态电解质、锂空电池、锂硫电池也有多篇,全固态电池的研究论文包括结构设计和界面改性。理论模拟工作包括材料体相、界面结构和输运性质,除了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的原位分析、电池模型的研究论文也有多篇。  相似文献   

14.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6年4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1679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三元材料、富锂相材料和尖晶石材料的掺杂和表面包覆及界面层改进对其循环寿命的影响。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和金属锂负极研究侧重于SEI界面层、复合材料、黏结剂及反应机理研究,电解液添加剂、固态电解质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的论文也有多篇。理论模拟工作侧重于正极材料结构、SEI形成机理分析和固体电解质等。除了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还有多篇针对电池界面、电极结构和性能分析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5.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3486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层状三元材料和钴酸锂材料的掺杂表面包覆对其性能的改善作用。硅基负极材料和金属锂负极侧重于设计三维结构、表面修饰和使用功能电解液添加剂来提高循环性能和库仑效率。固体电解质研究集中在硫化物、含卤素的硫化物和聚合物,电解液侧重于研究提高正极表面CEI稳定性的和抑制正极溶解的过渡金属离子对负极SEI稳定性影响的功能添加剂。固态电池的研究主要为固态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的复合电极设计。锂硫电池的研究重点在于正极的催化活性研究和负极界面的稳定性研究。原位分析偏重于锂离子和固态锂二次电池的失效机制分析。还有少数几篇涉及理论计算和电池回收。  相似文献   

16.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5年2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1204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富锂相材料、三元材料和尖晶石材料的结构演变及掺杂和表面包覆对其循环寿命的影响。高容量的硅、锡基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纳米材料、复合材料、黏结剂及反应机理研究,电解液添加剂、固态电解质、锂空电池、锂硫电池的论文也有多篇。理论模拟工作包括电极材料体相和界面结构以及电解质的输运性质,除了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的失效分析、热安全分析的研究论文也有多篇。  相似文献   

17.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1416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富锂相材料、三元材料和尖晶石材料的结构演变及掺杂和表面包覆对其循环寿命的影响。高容量的硅基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纳米材料、复合材料、黏结剂及反应机理研究,电解液添加剂、固态电解质、锂硫电池的论文也有多篇。理论模拟工作包括电极材料体相和界面结构以及电解质的输运性质,除了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电池模型和针对电池的失效分析、热安全分析的研究论文也有多篇。  相似文献   

18.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5年10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2318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富锂相材料、三元材料和尖晶石材料的掺杂和表面包覆及界面层改进对其循环寿命的影响。高容量的硅、锡基复合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SEI界面层、复合材料、黏结剂及反应机理研究,电解液添加剂、固态电解质、锂空电池、锂硫电池的论文也有多篇。理论模拟工作包括电极材料体相、界面结构以及电解质的输运性质。除了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的状态估计、失效分析、热安全分析的研究论文也有多篇。  相似文献   

19.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6年8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1579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三元材料、富锂相材料和尖晶石材料的结构和表面结构随电化学脱嵌锂变化以及掺杂和表面包覆及界面层改进对其循环寿命的影响。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嵌脱锂机理以及SEI界面层,电解液添加剂、固态电解质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的论文也有多篇。原位分析偏重于界面SEI和电极反应机理,理论模拟工作涵盖储锂机理、动力学、界面SEI形成机理分析和固体电解质等。除了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还有多篇针对电池、电极结构进行分析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20.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2969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层状三元材料、富锂相材料和尖晶石材料的结构和表面结构随电化学脱嵌锂变化以及掺杂和表面包覆及界面层改进对其循环寿命的影响。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复合材料、电极结构和电解液添加剂改进,金属锂负极的研究侧重于通过表面覆盖层的设计来提高其循环性能。固体电解质重点研究硫化物和含卤素的硫化物,固态电池的研究也多数选用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电解液添加剂则重点在于提升高电压和高镍电解质循环稳定性和充放电库伦效率。锂硫电池的研究侧重于正极的改进。原位分析偏重于电极中的反应和固态电池的失效过程。理论模拟工作涵盖动力学、界面SEI形成机理分析和电池失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