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某基坑事故工程桩和基础承台的加固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处理因基坑事故造成的工程桩偏位和倾斜具有时间紧、技术难度大的特点。针对温州地区某大厦工程桩发生偏位的情况 ,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理 ,对偏位、倾斜工程桩动测确定无断桩后对其降级使用 ,对偏位桩进行静载荷试验确定其真实承载力 ,在基础四周补桩、修改承台设计 ,以及预留进一步补桩的构造措施 ,以确保整个建筑物桩基和基础承台的安全性。事实证明这一基坑事故后桩基偏位处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管桩成桩质量好,承载力高,基础造价低,在江浙地区应用广泛。但在复杂地质情况下,特别是宁波软土地区,极易出现管桩偏位、断桩、斜桩等现象。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预应力管桩产生偏位的原因,介绍了预应力管桩偏位的处理方法:准确测量偏位情况、低应变动测确定桩身损伤情况、根据管桩偏位及损伤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如管桩内芯放钢筋笼灌芯加固处理以及承台地梁加强和补桩等。  相似文献   

3.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当PHC桩发生被动偏移,桩顶出现超过规范限值的横向变形后,桩顶承压时,桩身存在额外的弯矩和剪力,此时桩的抗压承载力可能由桩身的抗弯、受剪强度控制。本文以某软土场地的项目为例,基于弹性地基梁模型,对发生了被动偏移的PHC桩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桩偏位超过规范限值后的桩身内力分布模式和变形特点,论证桩的承载力情况,并结合现场条件和检测结果,指出当桩发生大于规范限值的被动偏位时,桩仍具有相当的竖向承载力,在工程上可以继续利用其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两桩承台桩位偏差超限时,基于桩与承台共同工作的特性,提出了桩、承台与地基受力协同分析的方法,并对一工程实例提出了处理方案。对于承台,一般应进行扭矩-地基反力协同分析,并通过配筋设计满足承载力要求。当通过协同分析能够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可不必对偏位桩进行过度处理,以节省施工费用,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5.
墙下条形桩基承台梁与单排桩协同工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结构力学基本原理,分析了墙下条形桩基承台梁与单排桩协同工作效果,指出单排桩承载力计算和条形桩基承台梁计算应考虑协同工作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单排振动沉管灌注桩,由于施工工艺操作等因素,极易造成灌注桩的偏移.一般情况下,承台梁设计只考虑梁受弯和受剪,然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允许桩有70 mm的偏移值,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承台梁设计时,由于桩的偏移,对承台梁受扭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7.
桩基础作为桥梁工程中最常见的基础之一,桩基础的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桩基承台间连系梁(即通常所说的承台拉梁)是桩基础设计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结构构件。由于桩基承台间连系梁构件类型的不明确且目前没有能直接进行桩基承台间连系梁辅助设计软件,造成设计人员在桩基承台间连系梁的设置、计算简图的确定、计算荷载的取值、配筋构造等方面出现一些概念不清、设计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对相关规范的学习、理解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分析桩基承台间连系梁设计的认识,并提出可用于连系梁手工计算(或借助简单计算工具)的简便方法。桩基承台间连系梁并非单一类型的受力构件,规范对其设计也并未有详细、全面的规定。通过参考、理解规范及总结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桩基承台间连系梁设计时需注意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单排振动沉管灌注桩用于住宅工程的关键是桩对轴线偏移——横向移位的严格控制.桩基规范JGJ94-94中对桩偏移规定的尺度是较难满足这类桩基础的质量控制的.通过本文的算例可知,在比规范规定的“条形桩基桩允许偏差值”还小的情况下,桩上承台梁就因抗扭而需加固.因此建议进一步缩小允许值并加强桩与承台梁的锚固.  相似文献   

9.
刘慧  高洪波  马虹 《山西建筑》2006,32(13):93-94
针对工程设计中通常按弹性支承计算的桩基条形承台梁,将桩与条形梁视为刚性连接的整体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求得梁、桩内力,可供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单桩承台拉梁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弹性长桩,采用“m”法求解弹性挠曲微分方程,求得桩的抗弯刚度,把单桩(单排桩)等代成一抗弯刚度相同的两端刚接的柱子,与上部结构以及拉梁一起进行共同作用内力分析,从而求出桩柱的偏心荷载对拉梁的影响。通过算例的计算可知,在规范允许的最大桩偏位情况下,拉梁的弯矩和配筋比无偏位的有大幅度的增加,并提出了拉梁内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槽形钢-混凝土组合梁及其应用前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适用于轨道桥梁的新型槽形(U形)钢-混凝土组合下承式桥梁,它是指在槽形截面的钢梁内侧浇筑混凝土,钢板与混凝土通过抗剪连接件组合成整体共同工作。这种结构形式不仅继承了传统混凝土槽形梁结构的特点,而且具有许多自身的优点,钢板可以代替模板,故无需模板或使用较少模板进行施工;结构受拉区外包钢板,既避免了混凝土裂缝暴露,又具有较好的防撞功能,结构的耐久性好。下层钢板在横向和纵向均可以充分发挥抗拉强度,大大简化了构造,减少钢筋绑扎、焊接以及横向预应力张拉的困难。对这种槽形组合梁截面形式的比选进行了初步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截面各参数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混凝土底部纵向肋宽度、混凝土翼缘厚度及腹板高度等是较敏感因素;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也较大。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钢梁底板和混凝土底板的中面纵向应力沿板宽的分布均表现出一定的剪力滞后现象。还指出关于这种新型组合梁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介绍钢管混凝土柱-环扁梁中节点(环扁梁节点)和钢管混凝土柱-环梁中节点(环梁节点)的制作和试验过程,给出了这2个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应变和承载力的试验数据。试验结果显示,环梁节点和环扁梁节点的框架梁(扁梁)梁端纵筋及环梁(环扁梁)纵筋大部分均屈服,材料得到充分利用;正向加载时,由于扁梁高度较小,出现裂缝后承载力退化较快。  相似文献   

13.
沈鹤鸣 《住宅科技》2012,32(7):42-45
从现浇混凝土楼板负弯矩钢筋偏位质量问题处理,引发对质量、安全问题界定的思考。从而发现板类设计中普遍按惯例将钢筋保护层厚度直接取为规范最小值,造成施工中实际楼板类构件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困难,普遍超设计要求,从而引发对过度加固问题的关注,以及如何通过荷载试验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研究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轴压短柱中钢管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等的分布规律,发现圆试件中截面混凝土纵向应力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而方试件中截面混凝土的纵向应力在弯角处最大。试件在受荷过程中,中截面钢管首先屈服,然后逐渐向试件两端发展。典型算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圆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好于方钢管的,圆钢管对混凝土沿圆周方向均匀约束,而方试件在截面弯角处的约束力最大。所有试件在中截面约束力最大。黏结强度对于试件的轴压承载力基本没有影响。普通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承载力计算式同样适用于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承载力计算。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轴压短柱与普通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在静力性能方面并无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5.
通过4个圆截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对其基本静力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参数范围内,圆截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荷载一跨中挠度曲线可以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增强阶段;所有试件均在跨中挠度达到大约1/200跨度时结束弹性阶段。环向应变沿截面圆周分布不均匀:纵向受拉最大点环向压应变最大,纵向受压最大点环向拉应变最大。从加载之初直到大约0.7倍极限承载力,纵向应变沿截面高度分布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试件的屈服与钢管的纵向受拉屈服几乎同步发生。对于同一点,纵向受压则环向受拉,反之,纵向受拉则环向受压;纵向受拉点的钢管对混凝土没有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水域中桩基础施工的围堰结构,钢护筒的应用愈加广泛,钢护筒因为施工或者拆除困难等原因有时不再回收,从而与钢筋混凝土材料一起形成钢管混凝土复合桩。为探明钢管埋深对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着重研究钢管埋深对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上部钢管段(钢护筒)合理埋深为桩长的1/3,当钢管段埋深小于1/3桩长时,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桩侧摩阻力会出现双峰现象,当钢管段埋深大于1/3桩长时,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桩侧摩阻力双峰现象将逐渐消失;根据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竖向承载特性,提出适用于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以期为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是在由冷弯薄壁型钢与厚钢板焊接成的U型钢梁内浇注混凝土构件,并用必要的构造措施使型钢和混凝土共同工作。为研究这种新型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完成了10根外包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受弯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这种组合梁具有较优越的力学性能,但在受力过程中存在两个受力薄弱面,薄弱面的破坏会导致新型组合梁发生纵向水平剪切破坏和纵向滑移破坏,需在设计中避免。  相似文献   

18.
基于锁口刚性假定及有限元法建立了三维网格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在不同开挖深度时钢板桩沿深度方向的水平位移分布图,桩顶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变化图,以及钢板桩的水平位移沿纵向的分布图。根据所得这些计算结果,分析了钢板桩在不同开挖深度时桩身沿深度方向的水平位移特征,桩顶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变化特征以及钢板桩水平位移沿纵向的分布特征,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为今后钢板桩支护结构在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结构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住宅体系,它由工厂预制的钢骨架和现场浇筑其中的混凝土构成墙体和楼板,从而形成整体结构。钢骨架由纵向的开孔冷弯薄壁型钢、横向的钢拉条以及充当永久模板的钢模网构成,在现场拼装后浇入混凝土。为研究钢网构架复合结构多层房屋的抗震性能,建造一栋三层足尺结构模型,对其进行水平反复拟静力试验,模拟六层住宅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研究此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破坏特征。试验表明:此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延性,能够满足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要求;模型中的连接构造措施能够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其中层间连接构造对结构整体性能有较大影响,可通过改善构造措施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力;复合结构构件中钢骨架与混凝土结合良好,能够共同工作。  相似文献   

20.
通过3片开孔钢板(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和1片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主管内设PBL及节点支主管宽度比β对桁架破坏模式、支主管应变变化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对桁架竖向挠度限值进行分析,并探讨节点变形对桁架整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和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均发生节点破坏,主管内设PBL改变了管内混凝土的开裂模式,有效限制了混凝土裂缝发展,使钢管与混凝土更好地协同受力;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和β分别为0.5,0.75,0.875的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的节点变形占桁架整体变形比例分别为33.43%,24.44%,23.69%和21.44%,PBL有效限制受拉支管处主管的外凸变形,使节点变形占桁架整体变形比例减小,提高节点承载力,但对受压支管处主管变形基本无影响;对于矩形钢管混凝土和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竖向挠度限值可参考《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取为桁架全长的1/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