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膜EL器件     
这是有关用作显示器件的薄膜 EL 器件的发明.近来,碱土类硫硒碲化合物为基质、Ce激活发光层的薄膜 EL 器件,由于它能得到较高亮度的蓝色发光而受到重视。这种薄膜EL 器件,通常是在 SrS 和 SrSe 碱土类硫硒碲化合物(用溅射方法或真空蒸发方法形成)中,把其中一种化合物作为基质,用 Ce 激活的薄膜用来做发光层。以 SrS 或 SrSe 为基质,用 Ce 激活的发光层作为薄膜 EL 器件,能够得到 ZnS 基质发光EL 器件所不可能达到的高亮度蓝色发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这些器件是由多层有机薄膜构成的。我们把这些器件分成三类,并从发光层电学性能的角度出发优化了 EL 器件的结构。三种 EL 盒中发射区的位置是由掺杂方法确定的。我们还介绍了与高亮度有机 EL 器件有关的两个重要的发光机理。我们认为,发光层内电荷载流子和分子激子的限制使 EL器件具有高亮度。此外,在双异质结构中,在分子尺寸的区域内,有效地实现了对电荷载流子和分子激子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引言为实现高质量全色显示,使用稀土掺杂的碱土硫化物作为发光层的薄膜EL器件一直是大量研究工作的主要课题。Eu掺杂的CaS作为高亮度红色EL荧光体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它可以取代常规的ZnS:Sm红色荧光体。本文论述了使用新开发的CaS_(1-x)Se_x:Eu发光层的发射红光EL器件,这种发光  相似文献   

4.
采用BaTiO_3陶瓷片作为绝缘层,制备出具有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IS)结构的ZnS:Mn交流薄膜电致发光(EL)器件。我们发现EL特性与介电常数、绝缘陶瓷片的损耗及ZnS:Mn发光层的结晶性能有很密切的关系。制备了具有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沉积的发光层的EL器件,得到最大亮度为6300cdm~(-1),发光效率为11lmW~(-1)。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结构中ZnSe薄膜电致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的ITO/SiO2/ZnSe/SiO2/Al薄膜电致(TFEL)发光器件。在交流电压驱动下,其有2个发光峰,分别位于466nm和560nm。通过研究器件(PL)激发(PLE)谱、光致发光、EL发光以及EL发光强度随驱动电压和频率的变化发现,器件的发光来源于ZnSe的带边发射和自激活发光中心。器件的发光机理与一般的无机电致发光有所不同。这里,SiO2作为电子加速层,ZnSe作为发光层,电子在SiO2层中的高电场作用下被加速到很高的能量,然后直接碰撞激发ZnSe分子使其发光。这种发光现象被称为固态类阴极发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为实现全色平板显示器,人们对薄膜电致发光器件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实际应用的最大障碍是缺少蓝色发光器件。作为一种蓝色发光的 EL 器件,人们对 Tm 掺杂的 ZnS 薄膜进行了研究,但是这类器件所能达到的最大发光亮度很低(10—12cd/m~2)其次,ZnS:Tm EL 器件的发光颜色也不合  相似文献   

7.
有机薄膜 EL 器件有可能实现大屏幕显并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此种材料,发光层内空穴与电子的复合激发了发光材料,因而产生 EL。Tang 等人首先报导了使用空穴输运层将空穴由电极注入到发光层内的方法,采用此种方法可将驱动电压降至几伏。这种器件是有机空穴输运层和发光电子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具有多层有机薄膜的电致发光(EL)器件。其基本结构由一个空穴输运层和一个发光层构成。空穴输运层为非晶二胺膜。在该层中,唯一可迁移的载流子是空穴。发光层由基质材料8-羟基喹啉铝(Al_q)构成,该层主要输运电子。在低于10V的电压驱动下可获得较强的光输出。与未掺杂的器件相比,在Al_q层中掺入具有强荧光的分子可以使器件的EI效率提高近2倍。具有代表性的掺杂物是香豆素(Coumarin)和DCM。掺杂器件的EL量子效率约为2.5%光子/电子。选择不同的掺杂物以及改变掺杂物的浓度可以容易地把EL器件的颜色从蓝绿调节到橙红区。在掺杂体系中,电子空穴复合和辐射区能被限制在距空穴输运界面50附近。在未掺杂的Al_q器件中,激子的扩散使其EL辐射区变得很大。多层掺杂的EL器件提供了一种直接测量激子扩散长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具有多层薄膜结构,发射鲜蓝色光的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已经制成并为选择蓝色发光材料制定了二个经验性指南。要获到具有高 EL 效率的 EL 器件,关键是发射层要有优异的成膜能力以及发射极与载流子输运材料的适当组合,避免形成激态复合物。在我们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有一个器件在电流密度为100mA/cm~2,直流驱动电压为10V 时,蓝光发射亮度达700cd/m~2。  相似文献   

10.
电子传输层厚度对LiBq4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了以LiBq4为发光层,结构为ITO/CuPc/TPD/LiBq4/Alq3/LiF/Al的器件.器件的电致发光(EL)光谱与LiBq4薄膜的光致发光(PL)光谱相同,峰值波长均为492nm.改变电子传输层Alq3的厚度时,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及发光光谱随之发生变化,当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5nm时,既可以避免电子传输层的发光,又可以降低器件的工作电压.  相似文献   

11.
具有 ZnS:Mn 激活层的双绝缘电致发光(EL)器件已有商品,可以用做全固体化、平板化显示字符和图型信息的发光屏。但是,到目前为止,EL 发光屏的发光颜色仍是 ZnS:Mn 激活层的淡橙黄色。已做出很大努力进一步发展 EL 器件,使其具有多色性。  相似文献   

12.
以Ta2O5为加速层,制备了结构为ITO/Ta2O5/MEH-PPV/Ta2O5/Al的电致发光(EL)器件.通过对器件的EL特性、发光波形随驱动电压变化关系等的研究发现,器件的发光性质和发光机理与固态类阴极射线发光现象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固态类阴极射线发光是一种普遍现象,用具有加速电子能力的Ta2O5作为加速层的EL...  相似文献   

13.
引言双绝缘层薄膜电致发光(EL)器件具有高亮度、高分辨率,且可寻址面积大,所以用其作平板显示已引起人们注意。重要的是EL显示器要有高的亮度与电压比。也就是说,在大尺寸的EL显示器中,为了得到清晰的图象和字符,B-V曲线对于防止交叉效应至关重要。在发光层两边淀积低电阻率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在薄膜电致发光(TFEL)器件发光层中,主要使用的是以 ZnS 为基质的橙色 ZnS:Mn,绿色 ZnS:Tb 以及红色 ZnS:Sm 发光材料。随后又出现了蓝绿色 SrS:Ge,红色 CaS:Eu 等稀土激活的 SrS、CaS 类碱土金属硫化物。其目的在于扩展彩色 EL 显色范围。  相似文献   

15.
Yamau.  N 田祥 《光电子技术》1989,9(1):52-55,51
引言自从橙黄色(ZnS:Mn)单色薄膜电致发光(TFEL)显示器件达到商业性应用阶段以来,人们把大量的工作都集中于研究彩色TFEL。近年来,三基色TFEL器件的亮度和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一个目标就是通过组合基色电致发光来产生多色EL器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层叠不同颜色的发光薄膜;另一种是拼排不同颜色的发光薄膜单元(拼元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ZnS/SiO2量子点的EL器件及宽谱发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将ZnS/SiO2量子点与PVP在甲醇溶液中充分混合作为活性层材料,通过匀胶方法制备了ITO//ZnS/SiO2∶PVP//Al结构的电致发光(EL)薄膜器件。器件的EL光谱由510~560nm波段的绿光发射和相对较弱的蓝紫光(400nm左右)发射组成,通过对发光光谱的分析发现,上述两个区域的发射均来自ZnS的缺陷能级。其中,绿色发光峰来源于较低能态的缺陷能级;而高能区域的蓝色发光则是由于高能态的缺陷能级俘获电子的几率增大,在这过程中,PVP形成的能级阶梯有效增加了高能态缺陷能级俘获电子的几率,提升了高能波段的发光效率,相应地,器件的色坐标也随之从(0.37,0.42)变化到(0.30,0.34),趋于白光发射。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具有不同发光层厚度的SrS∶Ce电致发光(EL)器件的亮度、传输电荷、光致传输电荷和效率。Ce掺杂浓度恒定为0.05%,发光层厚度在380um到890um间变化。发现,具有较厚发光层器件亮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在驱动脉冲电压前沿的发射增加。此外,在所有样品中比较了后沿特性。在较高的峰值电压时,由于发光层中形成了很强的空间电荷,EL器件效率下降。当发光层厚度在700um左右时,EL器件效率最高。研究了高电场下Ce~(3+)受直接激发(λ_(exc)=430um)产生的光致电荷(PQ)与峰值电压的关系。因此,PQ特性曲线可作为发光层中平均电场的灵敏参数。  相似文献   

18.
芴类衍生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激基复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巍 《光电子.激光》2009,(9):1145-1149
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光(PL)光谱,研究了新型芴类小分子材料2,3-bis(9,9-dihexyl-9H-flu-oren-2-yl)-6,7-difluoroquinoxaline(F2Py)的本征光谱特性,并制备了基于F2Py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讨论了器件的电致发光(EL)光谱。结果表明,F2Py在溶液状态下的本征PL峰值位于452 nm,在薄膜状态下的本征PL峰值位于448 nm,而F2Py与NPB的混合物的PL发光峰在544 nm。在器件的EL光谱中,观察到了位于530~550 nm范围的激基复合物发光峰,以及来自F2Py与NPB激子发光的共同作用形成的位于430nm左右的肩峰。当F2Py层厚度为50 nm时,器件的启亮电压为17 V,最高亮度为58 cd/m2;而当F2Py厚度为20 nm并加入了Alq3(10 nm)做电子传输层(ETL)时,器件启亮电压为8 V,最高亮度为5030 cd/m2,EL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引言夏普公司首次用电子束(EB)蒸发技术研制了ZnS:Mn薄膜电致发光(TFEL)显示器。从那时起,为了进一步改进薄膜特性对各种沉积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了获得高质量和高产率的EL器件,在制备技术方面必须考虑到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要有结晶质量高的发光层,二是要具备大批量生产的设备条件。化学气相沉积法  相似文献   

20.
喻志农 《现代显示》2007,18(3):17-21
薄膜电致发光(thin film electroluminescence,简称TFEL或EL)显示器件,具有全固化、主动发光、重量轻、视角大、反应速度快、使用温度范围广等诸多优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TFEL器件的结构中包括了多种功能薄膜的应用,器件性能的好坏决定于各种功能薄膜的合理选择及其制备工艺。本文对TFEL器件中的功能薄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