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波 《饮料工业》2010,13(12):17-19
以乌龙茶为原料研制出新型乌龙茶酸奶。通过对乌龙茶汁提取方法及发酵工艺的研究,最终确定乌龙茶汁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冲泡温度90℃、冲泡时间20min、茶水比1∶10;乌龙茶酸奶的最佳配方为:乌龙茶汁3%、接种量2%、蔗糖6%、稳定剂0.05%。制成的乌龙茶酸奶色泽乳白微黄,乌龙茶香与酸奶香味融合较好,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2.
春闺(CG)是单株育种法育成的适制乌龙茶高香新品种。为探明春闺乌龙茶香气滋味特征品质及形成原理,以春闺和铁观音鲜叶为原料分别制成春闺乌龙茶和铁观音乌龙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春闺闽南乌龙茶挥发性与非挥发性代谢组分分布特点及其与铁观音乌龙茶的差异。结果表明:春闺乌龙茶挥发性香气组分整体与铁观音的接近,相对含量最高的组分为吲哚,占10.34%,吲哚、橙花叔醇和茉莉内酯等重要挥发性组分显著高于铁观音乌龙茶。春闺乌龙茶非挥发性组分整体与铁观音乌龙茶差别较大,春闺乌龙茶EC、ECG和原矢车菊素B1等儿茶素单体或二聚体显著低于铁观音乌龙茶,与儿茶素组分具有共同前体的黄酮醇或黄酮糖苷类物质、γ-氨基丁酸、谷氨酸和茶氨酸葡萄糖苷均显著高于铁观音乌龙茶,色氨酸相对含量显著低于铁观音乌龙茶,这可能与春闺乌龙茶中吲哚富集有关。这些共同构成春闺乌龙茶花香持久、茶汤醇爽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红乌龙茶叶属于发酵茶,发酵程度介于传统乌龙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甜醇甘香的滋味,又有乌龙茶的香韵和花果香。在乌龙茶和红茶制作工艺基础上进行试验,形成红乌龙茶的独特工艺,具体流程包括:鲜叶采摘、鲜叶晒青、三遍摇青、揉捻、发酵与烘干,其中减少了乌龙茶的杀青工艺过程,增加了红茶的发酵工艺,产生了红乌龙茶独特的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4.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的保证,是形成乌龙茶特有的天然花果香的基础。同时香气品质在乌龙茶毛茶品质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就乌龙茶做青对香气品质影响的分析具有实际生产意义。乌龙茶特征香气组分主要以醇类、酮类、醛类、酯类为主,如橙花叔醇、芳樟醇、香叶醇、β-紫罗酮、法呢烯、苯乙醛、茉莉内酯、茉莉酸甲酯。与乌龙茶特征香气组分形成有重要关系的一类内原酶:β-糖苷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其与糖苷类前体物质的水解反应释放了大量的香气成分。本文对乌龙茶特征香气组分、香气形成机制以及做青工艺对香气形成的影响进行综述,特别是将做青工艺和香气化学机制有机结合,旨在更好地为指导乌龙茶做青和提高品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台式乌龙茶制茶机械福建省平和县台资企业信源茶业机械有限公司,最近推出系列“太极牌”台式乌龙茶制茶机械,为乌龙茶产区提高乌龙茶品质、提高茶叶加工效益创造了条件。该套茶叶机械是生产高档台式乌龙茶的专用机械,设备先进,操作简便、安全,且省电、省工、省时。加...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年来乌龙茶品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乌龙茶的感官品质特征,阐述了乌龙茶的理化品质特征和相关药理作用,分析了影响乌龙茶品质的主要因素,概述了乌龙茶品质研究技术,提出乌龙茶品质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乌龙茶和酸奶为主要原料,对乌龙茶汁的提取方法以及乌龙茶酸奶发酵工艺进行研究。对茶汁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乌龙茶酸奶的菌种接种量、蔗糖添加量、稳定剂添加量、茶汁添加量酸奶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制作工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汁提取条件是温度90℃、时间5min、茶和水的料液比为1:30,牛奶中添加乌龙茶汁量为5%,蔗糖6%,稳定剂添加量0.05%,菌种接种量2%,42℃发酵24h。制作出的乌龙茶带着乌龙茶特有的清香,口感顺滑。  相似文献   

8.
绿茶、红茶和乌龙茶抗氧化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了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抗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绿茶、红茶和乌龙茶能有效的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诱导的鲁米诺化学发光,并且随着发光体系中绿茶、红茶和乌龙茶浓度的升高,发光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即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对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中外食品工业》2010,(3):17-17
乌龙茶茶多酚因能抑制脂肪吸收,解油瘦身而大受欢迎。黑乌龙茶更因富含乌龙茶茶多酚而成为解油去脂的上上之选。三得利采用独创技术,有效抑制了传统茶的苦涩味,让口感醇厚、回味清甜的黑乌龙茶成为了任何美食的好搭档!  相似文献   

10.
<正> 1 乌龙茶感官审评方法及技术要点 乌龙茶主产于我国的福建省、广东省和台湾省,是我国的特种茶类。以前,乌龙茶的消费主要在产地和港澳地区,近几年来,乌龙茶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其它地方的消费群体正在逐步扩大,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评判乌龙茶的品质特征是消费者热切希望了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近年来,我国乌龙茶生态茶园发展迅速,福建省安溪县是我国乌龙茶生态茶园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县.本文介绍了生态乌龙茶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提到台湾茶,人们耳熟能详的当属冻顶乌龙茶。去年5月,笔者去了冻顶茶腹地,亲眼所见加上这些年的体会,总认为教科书应该在冻顶乌龙茶的介绍前加上"传统"两字。冻顶乌龙茶的"冻顶"是地名。古时的冻顶乌龙茶选用这里种植的青心乌龙茶种,采用重萎凋、重搅拌、重发酵的方式制作。冻顶位  相似文献   

13.
茶叶品质主要体现在色、香、味、形等方面,其中香气和滋味是衡量各类茶叶品质的主要指标。水分在乌龙茶初制过程中参与了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同时也是各种化学反应的重要媒介,对乌龙茶外形内质具有重要影响。β-葡萄糖苷酶是一种与乌龙茶特征性品质香气形成密切相关的水解酶类,为实现形成乌龙茶特有香气品质特征的目标,研究做青叶含水量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对做青适度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不同茶类加工过程中水分变化、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水分管理指标与水分控制及乌龙茶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水分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乌龙茶加工机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加工机械刘文英(福建农业大学350002)乌龙茶又名青茶,是我国的特种名茶,它介于红、绿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生产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加工乌龙茶所用的鲜叶,采自乌龙茶品种茶树,如铁观音、黄、水仙、毛蟹等。鲜叶经过晒青、凉青、摇青、炒青...  相似文献   

15.
凤凰单枞乌龙茶无公害生产HACCP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ACCP体系原理和方法对凤凰单枞乌龙茶生产工序进行危害分析,确定无公害生产过程的鲜叶采摘、晒青、杀青、揉捻、包装和贮存为关键控制点,确定相应关键限值,并提出监控频率纠偏措施.HACCP体系的实施可降低乌龙茶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保证凤凰单枞乌龙茶品质和食用安全.同时促进乌龙茶生产企业HACCP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乌龙茶品种风味与其化学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揭示不同品种乌龙茶风味与工艺技术及其化学因子的关系,以佛手、黄楼、福云6号和混合种的鲜叶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加工成乌龙茶,检测鲜叶及成品乌龙茶的化学成分含量,借助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与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鲜叶固定样的生化成分含量与品种特性有关;乌龙茶品种特性的充分发挥取决于相应的工艺技术;不同品种乌龙茶独特的风味与其生化成分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乌龙茶品种风味与工艺技术及其化学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品种乌龙茶风味与工艺技术及其化学因了的关系,以佛手、黄木炎、福云6号和混合种的鲜叶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加工成乌龙茶,检测鲜叶及成品乌龙茶的化学成分含量,借助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与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鲜叶固定样的生化成分含量与品种特性有关;乌龙茶品种特性的充分发挥取决于相应的工艺技术:不同品种乌龙茶独特的风味与其生化成分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肉桂乌龙茶挥发性物质的方法进行优化,并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分析3 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肉桂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应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对全自动热脱附方法中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冷阱温度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参数为吸附温度55 ℃、吸附时间37 min、冷阱温度-29 ℃。对不同等级肉桂乌龙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共鉴定出香气成分173 种,其中共有香气成分90 种。基于肉桂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峰面积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可区分3 个等级的肉桂乌龙茶样品;并通过层序聚类分析探讨47 种特征香气成分在3 个等级肉桂乌龙茶的分布规律。本研究为肉桂乌龙茶香气品质和等级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不同产地乌龙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快速检测,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我国4个不同产地的29个乌龙茶样品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研究。不同产地乌龙茶样本的IMS图谱显示,挥发性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呈柑橘香的柠檬烯在广东乌龙茶中含量较高;闽南地区乌龙茶中具有青草香特征成分的庚醛、己醛、3-辛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乌龙茶;台湾地区乌龙茶中具有果香气特征成分的2-己酮、丙酸、γ-丁内酯、正己醛等含量较高;闽北地区乌龙茶中具有烘烤香呈香特性的反-2,4-庚二烯醛、对乙基苯酚、5-甲基糠醛含量较高。采用差谱法从谱图中筛选出43种挥发性化合物,以峰值强度作为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降维,能对不同产地乌龙茶进行区分,其中PC1的贡献率为54.2%,PC2的贡献率为19.4%,累计贡献率为73.6%;使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其中PC1的贡献率为54.2%,PC2的贡献率为19.3%,累计贡献率为73.5%,各产地乌龙茶区分效果较好;使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LDA判别率为100%,可以有效判别不同产地乌龙茶。表明GC-IMS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乌龙茶挥发性物质的检测及产地的快速区分。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饮料制造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乌龙茶的种类和制法 1.乌龙茶的种类茶类的分类方法有好多种,如按制造方法不同可分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乌龙茶属于青茶类.最早是在1730年左右于福建武夷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