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煤储层的渗透率在煤层气地质与开发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根据柿庄南地区煤层气参数井试井及测井资料,对柿庄南煤储层渗透性及其控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柿庄南煤储层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2~1.3mD,在平面展布上,南部较北部渗透性条件好;研究区渗透率主要受现今地应力场、煤层埋深、煤体结构及煤的孔裂隙特征等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低阶煤储层渗透率对煤层气勘探选区和产能建设的影响,在分析煤层气储层渗透率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煤层地应力、埋藏深度、显微组分、煤级及割理间距、煤体结构与渗透率之间相关性分析,探讨鄂尔多斯东北缘低阶煤渗透率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该区低阶煤储层渗透率高于我国中高阶煤层气田煤储层渗透率,且主要受到煤级及割理间距和地应力的共同作用,煤级及割理间距通过煤演化过程改变煤岩力学性质控制渗透率,地应力通过影响割理的开启程度和方向控制渗透率,而埋藏深度与渗透率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3.
由开采解放层防治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和作用得到启示,在详细研究了低渗透性构造煤发育区煤体结构和煤层顶板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煤层顶板强化法进行低渗透性煤储层煤层气地面开发的方案。为我国东部构造煤发育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和减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顿涅茨克盆地、里沃夫-沃伦盆地和第聂伯盆地的构造特征、煤系地层及煤层发育特征、煤储层特征、煤及煤层气资源量的分析,对比评价3个盆地的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表明:顿涅茨克盆地煤及煤层气资源量最大,煤层气资源丰度最高,煤级及含气量最高,储层渗透率高,煤层气开发潜力最大。顿涅茨克盆地主体背斜和南北向斜轴部附近构造条件有利且含气量高,是盆地内最有利的开发地区。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是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的主要富集带,也是我国最有利的煤层气勘探地区之一,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度相对较高。延川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构造上位于晋西挠折带、渭北隆起和伊陕斜坡的交叉部位。通过对该区块区域构造、成煤环境、煤储层条件研究,对区块2号煤层排采效果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沉积环境、煤体结构、煤层解吸压力是区块单井排采效果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煤储层吸附特征参数是评价煤层气资源和开发潜力的重要参数,煤储层的吸附能力是影响煤层气含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也直接影响煤层气井的产能,因此研究煤储层的吸附特征、分析煤储层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对于煤层气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等温吸附试验结果,对沁水盆地某区块煤储层的吸附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煤储层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块含气量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煤阶、孔隙率、灰分和煤体结构对煤储层吸附能力有较大影响;孔隙率越大、煤体结构越完整,煤储层吸附能力越强;灰分的增加会降低煤的吸附能力;随煤阶的增加,煤储层吸附能力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地质特征(煤层厚度、煤体结构、顶底板岩性条件)和煤储层物性特征(含气性特征、孔隙度特征、渗透率特征、煤岩力学性质)两个方面总结了影响煤层气富集的各种因素.研究表明:15号煤层主要发育了三角洲前缘亚相,顶板和底板封闭性较好,煤层有效厚度在0~12 m之间,平均4.38 m,埋藏深度北浅南深变化趋势,平均为127...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煤层气开发的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从煤层气固溶体、煤储层多相介质、煤层气超临界吸附、低煤级煤含气量、煤储层多级压力降与多级渗流、水压与气压关系、动态渗透率等方面对我国煤层气基础研究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从井间距、排采制度、钻完井增产改造、适应中国煤储层物性的开发工艺、平衡开发等方面对煤层气排采现存问题进行了评述。最后指出,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趋势是由中高煤级向低煤级储层、由浅部向深部、由单一煤层(组)向多煤层(组)、由地面开发向井地立体式开发、由陆地向海洋、由煤层气单采向煤层气与煤成气共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水力压裂作为当前煤层气开发中最普遍的储层改造措施,面临着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的双重影响。地质因素无疑是煤层气开采的先决条件,而诸多地质因素中,煤体结构严重影响水力压裂裂缝延展。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3#煤层为研究对象,选取12口施工参数相近煤层气井,采用测井方法,计算GSI值对煤体结构进行识别与表征;其次根据水力压裂裂缝数学模型计算出裂缝在煤储层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上延伸的最大范围,建立煤体结构与缝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煤体结构为原生煤、碎裂煤,GSI值较大,水力压裂所形成的裂缝相对较长,压裂效果较好;煤体结构为碎粒煤,GSI值较小,煤层破碎程度较高,采用常规水力压裂不利于裂缝的延展,因此水力压裂应规避碎粒煤。该研究结果对煤储层改造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城煤层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煤岩为瘦煤和贫煤,煤层渗透率低。压裂是改善煤层渗透性主要措施之一,而压裂前对煤层特征的了解,获取煤层参数对压裂方案设计尤为重要。在国内煤层气开发中韩城煤层气田首次将小型压裂测试应用到煤层气井获取煤层参数。通过对煤层气井韩1井小型压裂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到煤储层的平均地层压力、煤岩原生裂隙渗透率、以及在注入过程中裂缝延伸压力、裂缝延伸长度和裂缝延伸后渗透率等重要的地层参数,根据获取的地层参数指导韩1井压裂设计和施工,取得较好压裂效果及排采成效。建议推广应用煤层气井小型压裂测试和解释方法指导后期压裂,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11.
谢一矿C15煤层为突出煤层,矿井为了在突出煤层瓦斯灾害综合防治中做到更有针对性,将C15煤层5121(5)工作面作为试验区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研究。试验表明:以单项指标法、瓦斯地质法、"综合指标D,K"法,并结合工作面掘进预测敏感指标分布特征的区域预测方法准确预测出5121(5)工作面的突出危险区域,预测结果极大地降低了矿井的防突投入。  相似文献   

12.
敖包塔-葡萄花油田钻遇扶杨油层FⅡ油层组有效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0%~15%之间,平均为12.6%;空气渗透率一般分布在0.1~10×10-3μm2之间,属低孔、特低渗透性储层。通过对选用7项宏观参数与7项微观参数确定储层综合评价参数并建立分类标准,确定出每个评价参数的分级标准,将敖包塔-葡萄花油田FⅡ油层组的储层分为四类,其中Ⅰ类最好,为低渗透储层;Ⅱ类次之,为特低渗透储层;Ⅲ类再次之,为超低渗透储层;Ⅳ类储层最差,为极差储层。依据专家经验及大量反复实验的结果上确定了权重系数,预测了FⅡ油层组的储层有利区带,结果表明敖包塔-葡萄花油田FⅡ油层组以Ⅰ类储层和Ⅱ类储层区为主,其中最有利储层区(Ⅰ类储层区)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研究区北部的葡332~葡54~葡115-51、葡31、葡462、敖10等井区。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焦作煤田地质和构造特征,说明焦作煤田属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层,含煤11~14层,主要可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和石炭系太原组一1煤,焦作煤田按其展布方向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3组。分析了焦作煤田煤层赋存特征、煤层含气特征及煤层气资源量,说明焦作煤田二1煤属高品质无烟煤,煤层厚度0.71~11.32 m,平均5.13 m,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含1~2层夹矸;二1煤层含气量0.82~38.75 m3/t,平均16.31 m3/t,煤层含气量有随埋藏深度增加而增高的趋势,属高品质煤层气;运用体积法估算焦作煤田二1煤煤层气地质储量约为843.40亿m3。最后从焦作煤田发展煤层气产业的地理条件、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等方面对煤层气开发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说明焦作煤田煤层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杨兴东 《辽宁化工》2013,(10):1187-1189
煤中会自然形成裂隙,从人类认识到其存在,其历史到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开发煤层气的实践已经表明了:煤岩的裂缝与渗透率是制约我国煤层气资源开发的关健因素。裂缝性质对煤层气的产出有着很大的影响。煤层是属于裂缝性的储层,它的煤层的渗透率以及其的排液能力,被其裂缝的孔隙度、开度、及间距等所控制着。  相似文献   

15.
薛村矿为高瓦斯突出矿井,主采煤层为2号(大煤)和4号(野青煤)两层煤。为了有效解决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等问题,除合理化配风和施工钻孔外,在工作面开展了瓦斯抽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将工作面瓦斯抽放技术和综合防尘技术相结合,使此项技术得到优化,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煤层气储层条件较差,具有低渗、低孔、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均存在的问题就是一般开采方式效果不好。压裂是煤层岩增产的主要技术之一,而压裂的关键在于压裂液体系的选择,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将会导致达不到理想的产量。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进行煤层气压裂伤害评价实验,对压裂液体系的进行优选,选择浓度低,低摩阻的清洁压裂液,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改善井底渗流条件,提高煤层气渗透率以及储层渗透能力。解决宁武地区煤层气井压裂改造成功率低的问题,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赵耀宙 《河北化工》2014,(12):69-71,77
为了保证双柳煤矿井田范围段的晋中南铁路安全运行,同时最大程度释放煤炭资源,提出了采用垂直剖面法留设井田范围内可采煤层(2、3、4、8、9号)的铁路保护煤柱,并估算了晋中南铁路下压覆资源量,同时采用概率积分法对煤柱留设宽度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井田范围内留设的煤层群保护煤柱宽度274~774 m,能够有效的控制地表变形,将铁路变形控制在国家保护等级范围内,既不影响铁路安全运行,又保证了资源最大程度的采出。  相似文献   

18.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整体压裂三维油水两相数学模型和压裂方案模糊综合评判优选模型。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油水井压裂进行单一裂缝参数影响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整体压裂试验方案,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多目标优化,从而得到最合理裂缝参数组合。该研究方法综合考虑了各参数之间的交互影响,可以优化出与井网、储层合理匹配的人工裂缝参数。研究成果为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的合理、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9.
LS地区是惠民凹陷重要的火成岩发育区之一,裂缝主导型油藏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由于火成岩储层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对其储集空间的横向预测和精细描述变得相当困难,成为制约火成岩油藏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火成岩裂缝发育带地震识别方法研究:①研究了侵入火成岩体的裂缝类型、分析了火成岩裂缝形成的控制因素;②进行了精细岩心描述、建立裂缝型储层的测井分类标准、火成岩储集层测井综合评价等综合地质研究;③提出了"侵入岩主导裂缝发育指数"方法,根据构造裂缝产生的原因,从平面上预测侵入岩不同部位发育裂缝的可能性。将研究结果应用于S741火成岩开发部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理国  栾飞  任晓娟 《辽宁化工》2014,(1):79-81,84
JY油区长2储层油水关系复杂,油层一般位于砂体上部,下部有大段底水存在,而且油水同层,油层与水层之间的隔层比较薄。针对JY油区长2储层边底水油藏的地质特点,优化射开程度(0.6~4.0 m),利用低粘压裂液(50~100 mPa·s),同时进行低排量(0.8~1.2 m3/min),小规模压裂(3~15m3),优化裂缝长度(60 m左右)等参数优选,变排量多级充填形成人工阻挡带控制缝高等多环节相结合的技术,有效的阻止了裂缝向下延伸,从而达到控制边底水,改善裂缝导流能力,提高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