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老油田在开发中后期,随着油水井管线使用年限的增加,管线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垢,对于油井,导致油井回压升高,井口盘根容易刺漏,同时影响油井产量;对于水并,管损增大,影响水井注水,容易造成欠注,同时洗井排量达不到,对于水井井筒净化不利。因此对于结垢严重的管线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清垢,更换管线。鱼雷尾舵管线清垢技术具有费用低、易操作、速度快、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对油田集输管线清垢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油田生产过程中,含水油的结垢不但造成管线堵塞,而且造成集输井口回压过高,影响正常的原油生产运行。含水油中Ca2+,Mg2+含量高以及外界条件变化(温度、压力、流速、pH值等)是引起结垢的主要因素,靖边采油厂技术人员利用成垢的机理、环境、条件,制作便于清垢的专用加热容器,采取加温、降低流速、储存沉淀措施,促使含水油中的大部分易结垢成分,在指定的专用容器内快速结垢消耗,解决了增压站集输系统结垢问题。  相似文献   

3.
姬塬油田多层系开发,地层水矿化度较高,且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随着姬塬油田开发进程加快,地面集输系统结垢问题日见普遍且逐年突出,给原油生产及现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为有效解决姬塬油田结垢严重的问题,积极开展清防垢治理研究,通过水质、垢型分析得出结垢机理,针对结垢机理筛选出了适合姬塬油田使用的高效阻垢剂;地面系统通过试验多种物理法除垢工艺,配套加药装置,优化加药位置,建立了地面清防垢体系,有效解决了姬塬油田结垢地面系统结垢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垢一直是影响油田原油采收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油田开采过程中,油井的泵和管柱、地面集输系统管道和近地地层结垢问题十分突出,造成原油产量缩减、设备磨损,最严重会致使油井停产、报废甚至引发生产安全问题,所以清垢是油田维持安全生产、稳产高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油田结垢原因复杂,本文综述了影响油田结垢的主要因素,总结了油田现有清垢技术及分析其优缺点,并展望油田清垢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周庄油田地面集输流程结垢现象日趋严重,发生多起管线垢堵事故。因结垢严重,地面管线需每15天进行一次投球扫线,才能保证该井组的正常生产运行。为此开展了周庄油田硫酸钡垢防治研究,通过现场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效遏制了流程结垢对生产的冲击、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加热炉作为油气集输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担负着给油田原油和天然气加热的任务,是油田生产过程中主要的耗能设备,随着油田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大,加热炉的使用数量也急剧上升,因此加热炉结垢耗能对油田的生产来说也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清洗加热炉内的积垢,是油田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本文对现有的加热炉清洗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比较,针对加热炉清垢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结垢是油田采出水集输过程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为了避免由于结垢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对结垢类型及趋势进行科学而准确的预测,现场可以根据预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垢和除垢措施。大庆油田集输及污水系统出现结垢问题,对系统中各节点的水质指标以及特征垢样的外貌特征和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输及污水系统水质有碳酸盐和硅酸盐结垢趋势,现场垢样是碳酸盐、有机物、硅酸盐和氢氧化铁等的混合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使用稳定指数法(SAI)对大庆油田集输及污水系统碳酸钙结垢趋势及最大结垢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稳定指数4.0SAI5.0,最大结垢量100PTB250,严重结垢。  相似文献   

8.
中原油田W#站外输管线因结垢导致输送压力上升,管线结垢减少了有效输送能力和增加垢下腐蚀的可能,通过对管线内介质分析和垢样分析,阐述了结垢的主要原因,室内筛选了2种防垢剂在现场使用后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吕嫚  王玲  周万富  王俊 《化工科技》2021,29(1):59-63
综述了大庆三元复合驱油田高硅体系的硅垢种类、成垢原因和结垢危害,总结了针对高硅体系清垢剂的种类和机理.常见的无机酸和有机酸性清垢剂对于去碳酸盐垢、铁垢等效果较好,但是对于去除高硅体系垢效果不佳,并且对于管线、管道和设备腐蚀严重,重点综述了几种替代传统酸性清垢剂的复合酸性清垢剂、无机盐类清垢剂和螯合剂,已在油田中得到了广...  相似文献   

10.
无机结垢是油田注水过程中的严重问题之一,结垢造成了在油田开采过程中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高效开发油田。应对结垢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从而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主要通过对渤海SZ36-1油田的地层特征及注入水特征的分析,判断所结的垢可能为碳酸钙垢和硫酸钙垢,编制相应的软件对碳酸钙垢和硫酸钙垢进行了预测。并通过静态结垢试验验证了理论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在该油田的注水过程中有碳酸钙垢形成,但硫酸钙垢不是主要成垢类型;结垢量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王金玺 《辽宁化工》2013,(10):1192-1194
原油输送过程中能耗主要体现为输油泵用电和加热装置用气,输油管线的节能运行在于如何用最少的动能消耗和热能消耗完成原油的输送任务。对于管径大、输量大的某输油管线,如何降低输油能耗,成为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某输油管线进行工况分析和现场试验,找出了一种最经济的运行方式,并为输油管线节能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锦伟  沙海涛  张海宁  谢雁  李慧 《辽宁化工》2011,40(11):1147-1150
西部管道是我国目前输送距离最长、设计输量最大、设计压力最高、输油工艺先进、自动化水平高、多支线分输和注入的复杂的原油成品油双管同沟敷设管道。本文从西部同沟敷设管道输油工艺、管间距以及原油成品油管间热力影响因素、建设施工工艺和管道沿线的阴极保护防腐技术等多方面,对西部原油成品油同沟敷设管道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稠油管道输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帅  吴明  刘佳春 《当代化工》2014,(9):1809-1812
高粘的稠油使得输送成为管道从业者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发生凝管事故后的再启动问题。对稠油高粘的实质进行研究发现,决定稠油粘度的实质为原油体系中沥青质分子和非沥青质分子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分子胶束聚集体所致。国内外稠油输送方法有加热法、裂解降粘法、掺稀输送法、添加改性剂法、低粘液环输送法、微生物法、超声波法和超临界CO2输送法。各方法各具优缺点,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稠油,另外还需要考虑经济性问题。目前国内最常用的输送方法为加热法和掺稀法。在实际中,针对不同稠油要进行一定的技术分析和研究才能决定选择何种输送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刘澍  刘铁敏 《当代化工》2014,(11):2370-2373
目前油田油气集输系统和处理工艺主要是通过燃用石油或天然气,而采用各种类型、容量不一的加热炉对工艺进行加热,具有热效率低下,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现象。因此依据现在油田企业中集输系统中所存在的高能耗现状,对集输系统能耗状况进行详细分析。有效开发利用油区所具有的储量丰富的地热资源。根据油田集输流程的结构及工艺特点,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尽可能的提高地热水的利用效率,增大换热量,对原油外输管线进行伴热。  相似文献   

15.
油气集输管线内防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输管线输送介质中常含一些酸性气体、固体颗粒、微生物等,对管线造成严重的内腐蚀,因此集输管线内防腐是石油与天然气工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难题。针对当前集输管线内腐蚀的类型及特点,介绍了目前石油与天然气工业集输管线中常用的内防腐技术现状及其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6.
官琳悦  王卫强 《当代化工》2014,(12):2693-2695,2698
产自我国的原油大多属于石蜡基原油,在输送过程中,原油中的蜡不断结晶析出,沉积在管道内壁上,结蜡层厚度逐渐增加,导致管道内的有效通流截面减小,使输油过程变得困难,这不仅会降低输量,而且严重时还会堵塞管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本文中,根据影响蜡沉积的因素,并结合油田清防蜡措施,总结了几种有关输油管道的清、防蜡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稠油开采集输新工艺的影响因素。考察以水作供氢剂,不同含水率、不同反应时间、不同温度对稠油水热裂化降粘技术的影响。所用油样经过380℃,30 min水热裂化反应后,粘度大幅降低,油品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该工艺对稠油集输工艺的改进研究有着重要作用,既可以大幅降低稠油粘度,解决稠油运输的困难,又可以使得重质原油开采、运输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王桐宇  吴玉国  李娇  张梦轲  齐林 《当代化工》2017,(11):2353-2355,2359
对于长距离输送管道而言,为了提高管道的输送效率,降低输送成本,如何有效地降低沿程损失便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具有较高粘度的油品会大大增加输送过程中的沿程摩阻损失,为了更好地分析油品粘度对管道的影响,通过建立输油管道弯管结构的有限元力学模型,针对油品流经管道弯管时,油品粘度对管道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品粘度在增加管道沿程损失与局部摩阻损失的同时,也给弯管处温度场与应力场造成极大的影响,并且对管道温度场与应力场的作用规律不尽相同,这对输油管道弯管结构的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危害。通过研究分析了油品粘度对管道的影响规律,为油品的降粘输送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汪涵 《云南化工》2019,(6):152-153
将影响原油管道腐蚀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一些原油管道防腐措施,为管道安全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The petroleum industry has focused on the modification of crude oil composites to decrease their adhesion onto materials and thus facilitate oil extraction, transportation, storage, and processing. However, these methods such as heating, dilution, emulsification, or additives are often accompanied by significant costs and suffer from various limitations. Herein, we present a conceptually different coating strategy that allows many substrates to repel crude oil. The novel coating was achieved via a fully waterborne polymer crosslinkable system consisting of polymer particles, a silicone surfactant, and a melamine formaldehyde resin. Considering the unique anti-crude-oil-adhesion properties, the outstand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stability, as well as the green and industrially-viable process involved, we anticipate that this coating can provide a promising starting point toward the functionalization of the surfaces of equipment or pipelines that are routinely exposed to crude 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