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我国10kV~35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变电站的电压互感器(以下称TV)常因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或单相接地消失瞬间,以及在进行正常的倒闸操作及投入、切除空载母线时,造成铁磁谐振发生谐振过电压,轻者TV高压熔丝熔断、重则使TV、避雷器爆炸,甚至殃及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防止通过对不同消谐特性的分析找出最适用于现场消谐效果的方法,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预防,可以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铁磁谐振。  相似文献   

2.
魏斌  蒲军 《电气技术》2024,(2):74-78
油田电网运行中,35kV系统和10kV系统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或不接地系统,在电网发展时期,系统参数可能处于谐振区,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易发生铁磁谐振现象,产生过电压或过电流,严重时会烧毁电压互感器。本文对顺北油田二区变电站35kV系统发生的3次电压互感器烧毁故障开展研究,得出电力系统处于谐振区,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是造成电压互感器烧毁的原因。通过采取投入消弧线圈、应用饱和特性好的电压互感器和4PT改造等措施,有效治理了铁磁谐振。  相似文献   

3.
穆应东 《电力设备》2007,8(10):48-49
文章指出了谐振过电压是导致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磁式电压互感(TV)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韶关钢铁集团焦化厂抑制过电压的方法有减少TV的运行台数和在6kV系统中实行TV不接地运行。该厂的改造效果明显。文章还提出了其他防止铁磁谐振的方法,如TV中性点处安装消谐器或串接电阻等。  相似文献   

4.
罗勇 《电工技术》2012,(11):64-65,69
三相五柱电压互感器由于本身固有特性而在运行中易发生铁磁谐振过电压,如果不采取措施抑制铁磁谐振将引发电压互感器损坏,进而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因此,对变电站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的三相五柱电压互感器产生铁磁谐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铁磁谐振的消谐措施.  相似文献   

5.
阳丽 《电工技术》2020,(11):104-106
介绍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特点,基于电容电流、消弧线圈容量、脱谐度、中性点位移电压的计算公式,开发了变压器并列运行计算分析软件。以A变电站为例,计算和确定了35kV消弧线圈档位,可供实际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贾烨 《内蒙古电力技术》2011,29(5):54-55,67
针对某变电站负荷性质及运行中出现的过电压引发的设备故障情况,采取了过电压防治改造措施,主要有:过电压保护器更换为避雷器,拆除消弧装置,35 kV不接地系统中性点改造为小电阻接地系统等。改造后,未发生过电压引发的设备损坏事故,减少了经济损失,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我局鸭塘变、青山变等变电站35kV、10kV不接地系统的电压互感器频繁发生爆裂事故,电气设备遭到损坏,严重影响了这几个变电站的正常运行。经事故分析,认为是电网铁磁谐振过电压导致了电压互感器的爆裂。铁磁谐振过电压在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中出现得较为频繁,是造成事故最多的一种内部过电压,因为其它接地系统只有当它们变成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时才有可能发生这种过电压。  相似文献   

8.
岑凯加 《大众用电》2011,(11):24-25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接地检查及改造要求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等接地方式的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变电站只出现接地信号,而区分不清接地的线路及地点。虽然规程规定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相似文献   

9.
小电流接地系统主要采取非有效接地运行方式,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经高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3种方式。单相接地故障在配电网故障中所占比例最高,分析单相接地故障在中低压配电网中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系统稳态时对地电容电流以及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的方向及幅值,并对谐振接地系统补偿方式进行分析。利用MATLAB搭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对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波形和补偿方式加以分析,为以后选线和测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吴列莹 《电工技术》2006,(11):32-32
我局10 kV系统在市区的变电站多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在西区及斗门的变电站多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或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即小电流接地系统).我们知道当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电流很小,三个线电压仍然保持对称,系统可持续运行1~2h.为了找出故障线路,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我局在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的变电站安装了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  相似文献   

1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甘肃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频繁发生接地和谐振故障,本文通过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故障的简要分析,达到正确判断和处理接地故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10kV电网铁磁谐振消谐仿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宇红 《供用电》2009,26(1):22-26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铁磁谐振是一种常见故障,其持续时间较长,从而影响到系统的安全运行,须采取措施加以限制。针对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采取电压互感器中性点经非线性电阻和经单相电压互感器接地的措施,以及基于这两种措施组合的复合式消谐措施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发现复合式消谐措施不但很好地抑制了暂态电流和过电压,而且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运行人员的零序电压升高明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预调式和随调式消弧线圈暨铁磁谐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峥嵘 《上海电力》2005,18(5):505-508
阐述了铁磁谐振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电压互感器(TV)的危害,以及预调式和随调式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通过对这两种不同工作方式的消弧线圈对消除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铁磁谐振的影响分析,并结合上海闵行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提出有效抑制铁磁谐振的方法是消弧线圈必须工作在预调式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MATLAB的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数字仿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石启新  谈顺涛 《高电压技术》2004,30(8):25-27,49
应用MATLAB软件的PSB和Simulink仿真工具 ,建立仿真模型 ,研究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的铁磁谐振规律。研究表明 ,TV励磁特性决定谐振的频率 ,即相间差别较大时易于发生 1/ 3分频谐振 ,反之则易于发生 1/ 2分频谐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防止TV谐振工作中应选用励磁特性好的TV ,减少同一系统中TV接地的数量 ;尽可能地使系统三相对地电容相同 ,否则不宜采用二次侧消谐 ;在采用高压绕组中性点经非线性电阻接地消谐时应注意绝缘配合问题 ,因单相接地情况下中性点处存在较高电压。  相似文献   

15.
《电世界》2020,(1)
正我国大部分6 kV~35 kV高压电网采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下面对我公司某变电站35 kV不接地系统发生的几起电压互感器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就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半绝缘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高压尾端加装消谐器的选型问题进行探讨分析。1 故障现象河南崤函电力供应有限责任公司某35 kV变电站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压互感器为单相、半绝缘电磁式互感器。2016年10月 11日、 2017年2月4日和2017年3月10日,多次发生电压互感  相似文献   

16.
在35 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由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的励磁电感呈现非线性特征,铁磁谐振现象在某些条件下频繁发生。文中结合一起35 kV电磁式PT爆炸事故的现场数据,利用ATP-EMTP软件建模仿真分析,研究事故发生过程及原因,针对此变电站运行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消谐措施及其优化策略。分析研究表明:事故的原因是半绝缘PT在一次侧中性点接带D参数放电管的非线性电阻式消谐器进行消谐时,其放电管存在不能正常动作的风险,导致一次侧中性点对二次端子和地击穿放电,引发分频铁磁谐振;全绝缘PT一次侧中性点接消谐器的方式对抑制此类事故效果最好;最后提出针对性的的消谐措施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磁式电压互感器(VT)易发生铁磁谐振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电容型绝缘监测技术的解决方案,改变了电力系统VT传统接线方式,取消L-C谐振回路,从根本上杜绝了VT谐振事故的发生。现场应用效果良好、运行稳定,解决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铁磁谐振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一种消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鸿基 《广东电力》1999,12(4):31-32
介绍一种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消谐方法,它利用中性点串电阻和闭口三角绕组接线的消谐作用,可在任何情况下有效地防止铁磁谐振。  相似文献   

19.
基于MATLAB的PT铁磁谐振数字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ATLAB软件的Power System Block-Set和Simulink仿真工具,对一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铁磁谐振规律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比较了二次侧微电脑消谐和高压侧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消谐两种措施的消谐效果.提出了防止中性点不接地系统PT谐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和非线形谐振时出现虚幻接地现象区别不是十分的明显,所以在发生单相接地或谐振时,现场值班人员应根据当时的所发生的现象进行正确的判断,防止误判断发生设备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