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系列煤分级萃取物的族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小东  秦勇  桑树勋 《煤炭转化》2006,29(3):5-9,16
采用不同溶剂对褐煤、焦煤、低变质程度的无烟煤以及较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等4个煤级煤样分级超声萃取,根据萃取物中的族组成含量的实际测定和分析发现:1)溶剂萃取率主要受控于煤级,实质上是煤的显微组分和小分子化合物的含量对萃取率的控制;2)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萃取物中烃类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沥青质+非烃含量呈现减小的变化规律;3)不同溶剂的前两次萃取即可将煤中的绝大多数游离组分溶出,萃取的继续进行,以吸附态存在于微孔中和镶嵌于大分子网络结构中的组分的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型高压反应釜,在不同温度和氢初压条件下,考察了白洞煤的液化性能,并采用模拟蒸馏对液化产物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氢初压的增加,白洞煤液化总转化率和油产率均有所提高,其中,温度对反应性影响更为显著,在7MPa的氢初压下,温度由420℃升高到450℃时,总转化率和油产率分别提高20.98%和18.78%.同时,随温度和氢初压增加,产物呈规律性的变化,沥青烯和前沥青烯的产率下降,水产率基本不发生变化,CO+CO2,C1~C4产率及氢耗率增加.液化产物油中,中油含量最高,占产物油的57.5%,轻油和重油分别占9.5%和33.0%.产物油的烷碳含量高于芳碳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煤液化残渣的高效利用,分析了煤直接液化残渣特性,论述了煤直接液化残渣经萃取提取高附加值有机物,如沥青和重油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煤直接液化残渣萃取溶剂的种类、萃取工艺条件的选择以及萃取物的性能和用途等,提出了煤直接液化残渣萃取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合适的萃取剂和萃取条件可从液化残渣中萃取出制备沥青的原料和可作为液化循环溶剂使用的油分,萃取剂可包括各种已知的常规萃取溶剂及其混合物、离子液复合萃取剂和各种煤液化或石化馏分油,萃取出的沥青类物质可制备高级碳材料,特别是碳纤维材料,萃取出的油分可用作煤液化循环溶剂或燃料。提出未来应开发针对煤直接液化残渣的高效、低廉的新型有机溶剂萃取剂,研究多步或多级萃取工艺,实现萃取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和简化,形成萃取工艺和其他工艺,如加氢裂化工艺和加氢精制工艺结合的复合工艺。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煤直接液化项目煤转化油品收率偏低、煤直接液化项目经济性相对较差的问题,提出从煤粉原料、催化剂活性组分、溶剂油供氢性、反应条件、减底油品拔出等方面研究,调整操作,摸索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摸索研究,固化最佳工艺条件,煤转化油品收率显著提高,提高煤直接液化项目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新疆黑山煤直接液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实施新疆煤炭转化战略,对位于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州托克逊县的黑山煤进行了煤直接加氢液化研究,分别在0.5 L的高压釜和0.12 t/d的连续装置上进行了直接液化实验.结果表明,黑山煤具有良好的液化性能和优异的成浆性能,在可输送的黏度范围内可制得浓度高达50%的油煤浆,且能长周期稳定运转并取得较高的油收率和较低的气产率.高浓度煤浆的稳定输送特性可大大提高煤液化反应器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酚类化合物是煤炭直接液化产物中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主要含氧化合物,也是煤液化油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它不仅对油品的提质加工的技术路线有影响,而且也对煤炭直接液化的经济性具有较大的影响。由于该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借鉴煤焦油和石油系产品中酚类化合物的有关分离与利用情况,结合笔者的研究实践和认识,提出了在煤直接液化油中酚类的分离与利用方面应开展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了预测煤直接液化升温阶段气体内部不同产物组分分布情况,通过回归分析大量实验数据,对煤直接液化反应的气体集总内不同气体分子组成分布进行了关联性研究,建立了煤直接液化升温阶段气体产物组成与反应条件、液化反应产物集总组分分布的预测关联模型。利用SPSS软件回归得到了相应模型参数,并对关联模型进行了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拟合的CH4,C2H6,C3H8,C4,CO,CO2和H2S组分与实验值相对偏差分别为1.1%,1.0%,6.0%,9.8%,9.3%,0.5%和0.4%,说明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压反应釜,采取程序控制升温的方法,以义马煤为原料,循环油为溶剂,Fe2O3为催化剂和S为助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时间、温度和初始氢压下,测定了义马煤直接液化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转化率呈减小趋势,而油产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380℃时油产率达到最大值;随着初始压力的增加,转化率和油产率都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很小,在9 MPa时油产率达到最大值;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转化率和油产率都有所增加,在120 min时油产率和转化率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煤化工》2021,49(4)
为实现煤直接液化与煤间接液化组分油的工业化调和,将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柴油和宁夏煤间接液化柴油性质与GB 19147—2016中车用柴油(Ⅵ)(简称国Ⅵ标准)的技术要求进行了对比,得出煤液化油品调和控制的关键指标为运动黏度、凝点、冷滤点、闪点、十六烷指数和密度,并对关键指标的生产控制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室调和试验调和出满足国Ⅵ标准要求的0号、-10号和-20号柴油,确定了两种组分油的工业化调和比例;实验室和工业化调和的-10号柴油数据均满足国Ⅵ标准对-10号柴油的要求,且两者偏差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煤炭直接液化优选煤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朱晓苏 《煤化工》1997,(3):32-39
综合分析了14种中国煤炭直接液化优选煤种的煤质特征,首次提出了优选区域和临界方程,确定了煤炭直接液化优选煤种的必要条件,对于煤种液化特性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煤炭直接液化先进工艺的经济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煤直接液化可以生产液体燃料油。比较了碳氢化合物研究公司(HRI)的两段催化液化(CTSL)、煤油共炼和氢─—煤工艺的经济性。煤油共炼可以看作是重质渣油提质和煤液化之间的过渡技术。作出在中国建设煤油共炼示范工厂的经济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采用NMP/CS(2体积比1︰1)混合溶剂,在微波辐射下对五彩湾煤进行溶胀处理,并将原煤和微波溶胀煤样进行对比表征和加氢液化实验,考察了液化反应温度、反应气氛、溶胀剂对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溶胀后,煤样孔隙结构显著增加,结构发生变化。在液化条件是温度450℃、氢初压6.0 MPa、溶煤比1.75︰1和反应时间60 min,油产率和转化率分别是原煤55.02%和76.76%,微波溶胀煤74.03%和84.78%。  相似文献   

14.
邓军 《广州化工》2011,39(1):121-122
含固重油的储存技术在中国有很少的资料,几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含固重油组分复杂,并且含有煤粉固体颗粒,所以该油品具有重油和煤的双重性质。本文基于作者在神华煤直接液化储运车间工作五年的经验,总结含固重油的储存和操作要点。例举了在这几年中遇到的储存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改造后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5.
郭新乐 《广州化工》2011,39(7):34-35
分析了煤液化技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意义,介绍了煤液化技术,包括直接液化技术,间接液化技术,展望了我国煤液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用作煤直接液化原料的原煤、精煤检测数据为依据,通过统计分析手段,建立了灰分、挥发分与发热量二元回归方程、煤的发热量与元素分析结果的回归方程,分析了煤质指标中灰分、挥发分与煤岩组分中镜质组+壳质组含量、惰质组含量、矿物质含量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involves catalyzed interactions between molecular hydrogen and coal‐oil slurries at elevated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typically in the presence of an iron‐based catalyst. Iron carbonyl powder as an alternative first‐stage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tests under mild liquefaction conditions were carried out with a high‐pressure batch reactor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ron carbonyl precursor to the traditional superfine iron oxide catalyst. The carbonyl iron powder performed very well in terms of total conversion of coal as well as yield of coal oil product. The iron carbonyl powder acts as an effective precursor for the in situ generation of active iron sulfide. The simple kinetic models for coal liquefaction in the literature were found to be qualitatively consistent with the yields of preasphaltenes, asphaltenes, and oils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煤直接液化机理,详细介绍了煤直接液化动力学模型及其研究方法,包括单组分分析模型、多组分分析模型及煤液化过程的分段处理研究。通过对煤直接液化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的综述,认为近年来煤直接液化动力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是通过分段处理,并根据多组分"集总"反应模型来处理煤直接液化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胡华贵 《广州化工》2012,40(15):193-194
世界首套神华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项目已经成功实现商业化运行。作为煤直接液化储运系统运行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特别是直接液化含固重污油的储输技术。煤直接液化含固重污油具有含固高、温度高、油品组份复杂等特性。本文通过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储输问题,同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阐述含固重污油的输送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邱泽锋 《浙江化工》2009,40(6):26-29
介绍了煤直接液化原理、典型工艺技术、催化剂及主要提质工艺技术.分析了煤液化粗质油和精制油特点。在高油价时期,煤直接液化是生产替代能源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