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分析了城市建筑环境艺术审美的期待视界和功利视界,详细探讨了现代城市中传统的建筑环境艺术观——“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以创造出高质量的环境艺术,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新陈代谢的观点阐述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通过将新陈代谢这一概念引入到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领域,说明其发展是以社会文明发展为线索,并受历史、文化、民族、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影响,并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和社会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样式与风格。对我旧占代及世界的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理论及其发展历程进行了以社会文明为主线的新陈代谢观的论述,并结合建国后我国本土的建筑的发展历程论述了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新陈代射”观。 相似文献
6.
7.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是现代社会十分重视的问题。人们不仅从生态角度考虑,也从心理上、精神上致力于创造一个能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美好环境。这就是环境艺术所 相似文献
8.
以新陈代谢的观点阐述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通过将新陈代谢这一概念引入到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领域,说明其发展是以社会文明发展为线索,并受历史、文化、民族、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影响,并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和社会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样武与风格。还对我国古代及世界的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理论及其发展历程进行了以社会文明为主线的新陈代谢观的论述.并结合建国后我国本土的建筑的发展历程论述了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新陈代谢”观。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建筑须人创造,环境须人改造。完美成功的建筑必须与环境、人物相结合,融洽得生动自然。这就是建筑、环境、人物的有机结合或叫做建筑、环境、人物的统一观。一、建筑建筑物以其庞大的外表、室内外空间的变幻、交融、渗透以及装饰博得人们的欢心与赞赏,建筑形象及其内外空间的好丑是评定建筑优劣的根据。我国古建筑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文化、艺术,大屋顶、飞檐翘角是其主要的特征。自汉唐以来,西方文化的输入,也溶进了印度、阿拉伯等地域的建筑特征,近代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使得中国建筑形象趋向“洋化”,建筑师们正探索着中国建筑发展的方向。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认为中国建筑应走“中而新”的道路。迄 相似文献
14.
建筑究竟是不是艺术?可以通过建筑与艺术两者的比较考察,作出我们的回答。一建筑是什么? 马克思关于人的实践活动的三尺度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建筑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人运用“物种尺度”、“内在尺度”和“美的规律”三种基本尺度进行生产,是人的实践和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人的实践活动所特有的内在本质和基本特性。建筑,作为人的实践活动之一,也具有这一内在本质,也构成它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曹诺1建筑与艺术的关系在一般人看来,“建筑”与“艺术”一个是工程学科,一个是艺术学科,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建筑学”这个学科的内容和专业特点,又产生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建筑文化”等等这些学科交叉融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17.
以中国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所包含的审美观和审美心理的分析,探讨了将传统建筑设计原则和基本理论的精华部分加以发展并运用到现实创作中来,以延续中华建筑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