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微乳液碳吸附法制备了氧化钐掺杂氧化铈纳米粉体Ce0.8Sm0.2O1.9-δ.探讨了碳黑的加入量对粉体表面积的影响,得到 最佳的碳黑加入量.利用XRD,TEM和BET方法对氧化铈纳米粉体的物相、分散性、颗粒形貌和比表面积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700 ℃焙烧的粉体呈现出良好的结晶状态, 为立方萤石结构,比表面积为83 m2/g,平均颗粒直径为10 nm,分散良好.对氧化铈 纳米粉体进行了程序升温还原(TPR)测试,以研究粉体的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Ce 0.8Sm0.2O1.9-δ的催化转化温度为750 ℃,有效地降低了粉体的催化还原温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均匀沉淀碳吸附法制备氧化钇纳米粉体.探讨碳黑的加入量对粉体表面积的影响,以得到最佳的碳黑加入量.利用XRD,TEM和BET等现代物理测试方法对其物相、颗粒度、分散性、颗粒形貌和比表面积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700℃培烧的粉体呈现良好的分散状态,比表面积为53.6 m2/g,平均颗粒直径为18 nm;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粉体的粒径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
以钛酸丁酯和氧化镧为原料,通过一步法合成金红石相TiO2和La/金红石相TiO2。利用XRD、比表面积、DRS、Zeta电位等表征La/金红石相TiO2的光催化活性性能。结果表明,质量分数1.00%的La/,金红石相TiO2光催化活性最优。以甲基红、甲基橙和亚基甲蓝为降解目标的光催化,其反应动力学参数与表征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特殊液相沉淀法制备了双元素镧和铁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粉体,通过TG-DTA对其前驱体进行分析,用XRD和TEM对其进行表征。用它做催化剂在日光作用下对亚甲基蓝进行了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双元素镧和铁掺杂纳米二氧化钛比纯纳米Ti02粉体光催化效果好。其中掺铁1%、镧0.5%的纳米TiO2在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30min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碳吸附燃烧法制备氧化铈纳米粉体.探讨了碳黑的加入量对粉体表面积的影响,以得到最佳的碳黑加入量.利用XRD,TEM和BET等现代物理测试方法对其物相、颗粒度、分散性、颗粒形貌和比表面积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700 ℃焙烧的粉体呈现出良好的结晶状态,为立方萤石结构,颗粒均匀分散,比面积为50 /g,平均颗粒直径为28 nm;氧化铈纳米粉体在600 ℃焙烧2 h后,其结构稳定,团聚较小.  相似文献   

6.
以硝酸钙、磷酸、氨水为原料,蒸馏水为溶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磷酸钙粉体,经过高温1 350℃煅烧2h后迅速降至室温,制备出α-磷酸钙粉体.再用离子交换法将F、K掺入到α-磷酸钙水化后的混合液中,制备出氟钾共掺羟基磷灰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进行分析、表征,研究了在控制Ca/P比、溶液的pH值条件下,反应温度对所制备粉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在Ca/P比等于1.67,溶液pH值等于14时,温度越高,越有利于F、K元素掺入羟基磷灰石中.  相似文献   

7.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合适酸强度,比表面积为175.284 3 m2.g-1,最可几孔径在5.99 nm,负载镧的WO3/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Hammett指示剂法、XRD、N2等温吸附/脱附、DTA等方法考察了负载稀土镧后对催化剂的酸强度、比表面积、孔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La能均匀掺入WO3/ZrO2固体超强酸中,且适当加入稀土元素镧不但可以提高其酸强度,而且可以稳定结构、增加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8.
以AlCl3.6H2O和氨水为原料、硝酸为解胶剂,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制备了AlOOH溶胶,并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了AlOOH溶胶的凝胶粉体。利用TEM、激光粒度分析和ζ-电位测量等考察表面活性剂对AlOOH溶胶粒径分布以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SEM、BET、XRD等分析煅烧后AlOOH溶胶干燥物的显微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以及晶化机理。结果表明,添加PEG400可以控制AlOOH溶胶胶粒的尺寸和粒径分布范围;溶胶经喷雾干燥处理后得到的凝胶粉体流动性好,颗粒呈圆环状或圆钵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且经过1200℃煅烧后其比表面积仍可达185 m^2/g。  相似文献   

9.
以SnCl4·5H2O和SbCl3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ATO粉体,考察了pH值、氨水体积比、锑的掺杂量、煅烧温度及煅烧时间对粉体导电性能的影响.运用DDS-12A型数显电导率仪测试了ATO粉体的电导率,运用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方法对粉体的晶型、粒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氨水体积比为1:3,pH值为8,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4h时所制备的纳米ATO粉体电导率值最大,即导电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合成了纳米级钙钛矿型钴酸镧,用热分析、X粉末衍射、能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比表面分析等对样品进行性能表征。分析结果表明:500℃能使有机物充分分解和相转变完全;经过 500℃焙烧后所有的样品均含有钙钛矿相,但杂相含量较高;当氢氧化钠过量 (溶液中 OH的浓度达到约 2mol·L-1)时,可获得较纯的钙钛矿型钴酸镧粉体;能谱分析表明钴的价态是以 +3价为主;钴酸镧粉体粒度为 18nm,比表面积 31.0m·g-1。  相似文献   

11.
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了不同比表面积矿渣粉和熟料粉的粒度分布.用O rig in软件拟合分析了矿渣粉、熟料粉的粒度分布特点及其对矿渣混合水泥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矿渣粉和熟料粉及其以不同比例配合成的水泥混合粉体都符合RRSB分布.粉体的比表面积S和中位径,D e,D e.n都有较好的相关性.比表面积、中位径,D e,D e.n都可以表征粉体颗粒的总体粗细程度,其中以D e.n最好.矿渣粉粒度分布对水泥混合粉体粒度分布的影响与熟料粉的粒度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2.
激光诱导制备纳米SiC粉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硅烷Sih4和乙炔C2H2为反应原料,采用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制备(LICVD)理想纳米SIC粉体.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比表面积(BET)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粉体中SiC含量高于98%,平均粒径为20nm,晶体结构为β—SiC粉体产率大于200g/h,粉体中含氧量低于1%。  相似文献   

13.
以硝酸铁和硝酸钙为原料,草酸铵作为络合剂,用氨水调节pH,采用微波水热-固相法制备钙铁石型Ca2Fe2O5粉体.利用XRD和SEM对产物的物相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波水热预处理后得到的CaCO3-Fe2O3复合氧化物,颗粒度小,反应活性较高,在700℃下焙烧3h便可制备正交晶系的Ca2Fe2O5粉体.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利用磷肥副产氟硅酸为原料,采用氨水作为氨解剂制备白炭黑和无水氢氟酸的一种工艺,并研究了氟硅酸中硅的浓度、反应温度、氨水滴加速率、陈化时间、洗涤次数与白炭黑比表面积的关系.该方法所得白炭黑比表面积大,产品质量符合HG 3061-1999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5.
用沉淀法在一定条件下制备了由硫酸根促进的以氧化铁为主要活性组分的铁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并选择了氧化镧与氧化锆作为辅助金属氧化物添加剂进行了改性。用红外光谱测定了其分子结构 ,用流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构。结果表明 ,铁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酸强度H0 ≤ - 1 4 5 2 ,比表面积为 1 2 4 8m2 ·g- 1 ,孔径集中在 1 0~ 2 0nm ,分子为桥式双配位结构。经改性后的催化剂用于乙酸丁酯的合成反应 ,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以对硝基偶氮间苯二酚为表面修饰剂,将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在80℃下直接反应,制备出片状的纳米氢氧化镁。所得样品用XRD,TEM和SEM等技术进行表征,考察了实验条件对样品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镁纳米片的直径为100~200nm、厚度15 nm左右,比表面积129 m2.g-1。初步讨论了Mg(OH)2片状纳米晶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7.
磷化工生产中含氟废气回收和综合利用的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磷化工生产排出含氟废气中的四氟化硅和氟化氢含量的不同,以氟化铵和(或)氨进行吸收,得高浓度氟硅酸溶液,再采用氨水作为氨解剂制备白炭黑.该方法所得白炭黑比表面积大,经BET比表面积测定仪测得其比表面积为150~300 m2/g,产品质量符合GB 10571-1989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纳米ZnO作为应用前景意义很大半导体材料,有较高研究价值,为此以Zn(AC)22H2O、La2O3、Bi(NO3)35H2O为主要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利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纳米ZnO.i2O3La2O3复合粉体.通过实验研究制备纳米ZnO.i2O3La2O3复合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x-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测定对制备的复合粉体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干凝胶在600℃条件下煅烧2h,得到了粒径分布约为54nm、比表面积为120.7m2/g的纳米ZnO.i2O3La2O3复合粉体,说明溶胶-胶法制备纳米ZnO有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以TiOSO4和氨水为原料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活性的纳米Ti—O—N光催化剂,并采用SEM,BET,XRD,UV-vis,ESR和XPS等检测方法对其性能进行表征,通过甲基橙溶液降解实验研究了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讨论了比表面积、可见光吸收强度、晶型结构等因素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所制得的纳米Ti—O—N光催化剂经热处理后可以较强吸收波长范围为400~600 nm的可见光,且可见光吸收强度与粉体的热处理温度密切相关.光催化测试表明:经400℃热处理的光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最强,且具有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育较为完整的晶型结构,因此在可见光下表现出最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钛酸丁酯、正硅酸乙酯和氧化镧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La掺杂量的负载型催化剂x wt%La-TiO_2/SiO_2(x=0.5~3.0).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分析(BET)、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Rh B)为模拟污染物,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研究了不同La的加入量对TiO_2/SiO_2催化剂(其中,n(SiO_2)∶n(TiO_2)=1∶7)光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a的掺杂量为2wt%时,催化性能达到最佳.经过75min紫外光和150min可见光的照射,对Rh B的降解率可分别达到99.2%和7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