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日,生态环境部对4家机构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案例公开通报. 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准确可靠的数据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规范运行的生命线.为严厉打击发电行业控排企业碳排放数据"兑水"行为,加强碳排放报告质量监督管理,保障全国碳市场平稳健康运行,2021年10-12月,生态环境部组织...  相似文献   

2.
正金陵石化自主研发碳排放监控信息系统,让碳排放管理更加科学。10月8日一大早,中国石化金陵石化技术质量部负责人打开电脑,点击"碳排放监控",屏幕左边上下立即显现出不同颜色的柱状图,右边漂浮着一片大小不一的圆泡泡,看起来像儿童游戏的页面。这可不是游戏!这是金陵石化自主研发的企业碳排放监控信息系统,在中国石化集团和国内石化行业首建、首用。这个新系统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让企业70多套装置的碳排放量"看得见"。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时髦的低碳理念,"惹火"了碳排放交易所。特别是3月正式公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首次以国家规划的形式,为碳交易列出了实施时间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平台碳排放对边际油田开发的影响,从平台碳排放水平计算方法、碳排放经济性分析、碳排放成本趋势、边际油田主要碳排放设施和全生命周期投资角度,分析不同依托距离下边际油田碳排放对边际油田开发方案的影响和边际油田主要碳排放因素,从降低碳排放的角度提出边际油田海洋工程前期研究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双碳"目标对煤制天然气产业提出了更高的降碳和环保要求,高碳排放限制了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迫切需要解决碳排放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并与其他低碳或零碳能源融合发展有望实现低碳化转型.通过分别分析煤制天然气与LNG(液化天然气)产业和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模式,认为煤制天然气与LNG产业在资源、市场、价格对冲、调峰等方面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中央最新部署,能耗"双控"将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度明确了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同时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中央为什么做出这一新的部署?这一部署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作用?对我国的石油化工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  相似文献   

7.
行业聚焦     
正石化化工将被纳入碳交易第一阶段"十三五"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与低碳工作会议透露,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将全面实施,石化和化工行业将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年综合能源消耗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要进行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此举预计会涉及合成氨、甲醇、电石和乙烯等行业的500余家重点企业。根据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预计未来全国  相似文献   

8.
采用作业成本法将各装置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折合成碳排放量,分配到该装置的产品中,成为产品携带的碳排放,逐级向下游装置传递,并建立便于推广应用的传递计算模型,可用于准确计算各中间组分、各产品的碳排放量。作为模型应用实例,测算了汽油质量升级对炼油生产过程碳排放的影响。随着质量升级,炼油厂总碳排放增加,高标号汽油碳排放显著提升。综合考虑汽油生产和使用环节,低标号乙醇汽油碳排放减少,但高标号乙醇汽油碳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9.
加热炉是油田生产能耗与碳排放的主要设备之一,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是油田企业碳排放核算不可忽视的部分,直接影响油田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物料衡算法及《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建立油田加热炉碳排放核算模型;根据油田加热炉生产碳排放监测数据,基于加热炉效率定性及定量分析了负荷率、排烟温度、热效率、过剩空气系数、环表温差、炉膛内压等因素对加热炉生产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分析加热炉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求、燃料性质、加热炉效率,发现加热炉效率是影响加热炉生产碳排放的关键可操作因素。对油田加热炉生产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为油田生产碳核查与碳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助力“绿色油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分析原油价格对碳排放权价格的作用路径,建立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研究原油期货市场和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性的区域性差异。研究表明:(1)北京、深圳、湖北碳市场碳价波动受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变动影响,但影响具一定滞后性。(2)从短期冲击效果看,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可影响北京、深圳、湖北碳价波动,反之则影响较小,但影响程度存在区域性差异。(3)油价对北京、湖北、深圳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方差贡献度较低,即其他因素对碳排放价格影响更大。当前需进一步推动全国碳排放数据报送系统的完善、统筹分配碳排放配额指标以及引入完备的市场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权交易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创新和金融创新工具。对国内外碳排放权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剖析了碳排放权市场配额分配、法规创设、监督与处罚等核心机制设计问题,并以期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政策性思路。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是一个受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准确预测碳排放量有利于碳减排措施的制定。由于碳排放本身模型具有动态变化性、非线性、社会性等特点,传统预测方法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碳排放时间系列数据的非线性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国家、区域、行业等层面的碳排放量变化。其中,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模型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模型备受关注。在模型预测过程中,通过识别目标模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类型、提高输入层数据的准确性、构建适宜的线性—非线性耦合的组合模型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碳排放预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为碳排放预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发生变化,会对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京都议定书后,世界各国都将目光集中的碳排放问题上,碳减排问题成为世界的热议话题之一.目前,化工行业作为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之一,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碳排放核查,才能为碳减排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将探讨化工行业碳排放核查的重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具有投入1种原料生产多个产品的特点,碳足迹评价中以产品质量来分配共生过程的碳排放量,其结果不能体现生产过程碳排放的来源。石油化工装置能量利用状况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依据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过程进行碳足迹评价,其结果可以反映产品生产所导致碳排放的根源和本质。对某10 Mt/a常减压装置的换热网络和分馏塔进行能量核算,确定产品的能量变化过程,依据用能系统的碳排放计算碳足迹。结果显示:其减压塔顶油气碳足迹最高,达到43.748 kgCO2/t,常一线碳足迹最低,为11.546 kgCO2/t;由所有产品碳足迹计算的碳排放与装置碳排放吻合。因此基于能量平衡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可以按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将装置的碳排放分配到所有产品中,产品碳足迹结果与碳排放的来源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我国在北京、上海、天津等8个城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2017年,国家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启动.随着国家对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分析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某炼化一体化企业为例,重点对温室气体核算方法进行讨论,详细介绍了炼化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工程建设碳排放计算方法,以俄罗斯某天然气处理厂为例,研究了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项目设备安装工程的碳排放情况,分析计算了设备运输及安装阶段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碳排放,认为设备运输和安装阶段施工机械的碳排量是碳排放控制的关键点,分别占施工阶段设备安装工程总碳排放量的83.52%和8.63%。从两个角度提出了优化施工阶段设备安装工程的碳排放方案,一是降低设备运输的碳排放,提前做好运输路线规划和设备发运时间计划,优先采用低碳排放的海运方式进行集中运输;二是降低施工阶段施工机械的碳排放,通过分区域集中吊装、提高设备成橇率、调整施工顺序的方法来降低机械台班消耗量,从而减少施工机械和人工的碳排放。优化控制后可降低28.92%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成效。通过分析总结碳排放控制的关键因素和优化方法,可为工程建设单位降低施工碳排放提供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明确了方向,但同时也对"油气"等传统能源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在分析碳排放阶段控制目标对能源结构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对油气利用方向的影响,形成石油行业将由"能源化"时代迈入"材料化"时代,以及天然气将在能源转型和终端再电气化发挥集成作用两个基本判断,并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8.
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新的、以CO2当量为交易单位的金融交易系统,可以精准对接减排任务.国际社会建立并发展了一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18%.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合理的碳配额分配方式、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与严格的核查体系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的重要保证.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很快,2...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稳步推进,从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碳排放双控)的新形势对石油石化行业节能减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从石化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炼化生产经营和计划优化的角度出发,探索炼化企业在不改变现有生产工艺和能源结构、不增加额外投资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生产方案实现碳减排的新途径。通过梳理某炼化一体化企业A和燃料型企业B的生产过程碳排放情况,创新间接排放因子计算方法,对企业每套装置的碳排放量进行精准测算,将炼油厂的碳排放量测算精度从全厂级别推进到装置级别。并进一步将装置的碳排放量纳入生产计划优化模型,研究了装置级碳排放对企业计划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优化减碳空间至少3%,为A和B企业在实际生产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碳减排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对50余套催化裂化装置20年来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及不同排放工质的碳排放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催化裂化装置节能降耗、低碳绿色生产成效显著,进而明确了催化裂化装置碳排放特征,并从原料优化、催化剂选择、工艺操作调整、能量利用效率提升、碳捕集技术实施等方面提出炼化企业催化裂化装置的碳减排方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能源转型及清洁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