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胶片的加工速度越来越快,加工温度越来越高(30~40℃以上)。目前,为适应高温快速加工的要求,绝大部分国产胶片需要进行予坚膜处理。予坚在彩反加工中是一个重要工序。它对影象清晰度和彩色还原有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由于乳剂坚膜的改善(如太行牌彩色反转片),予坚工序在这类胶片中的作用,已次于首显、彩显而处于第三位。估计,在胶片乳剂自身坚膜能力提高之后,这一工序将逐步加以取消。予坚液是由对甲苯磺酸钠、硫酸镁、硫  相似文献   

2.
彩色胶片中形成彩色影象的染料是在胶片加工过程中,由显影剂氧化物与成色剂反应生成的,此时在被显影银粒周围形成染料云。染料云的大小、形状、密度与成色剂的种类、反应活性、浓度以及显影加工的方法和其他因素有关。感光层中染料云的大小和分布决定着该胶片由于粒性结构引起的各主  相似文献   

3.
柯达电子影象胶片(Kodak ElectronImage Film)SO-163、柯达电子显微镜胶片(Kodak Electron Microscope Film)4489和柯达电子影象胶片的电子照相特性和加工条件列于表1。柯达电子影象胶片 SO—163(即原4463胶片)具有与原4463胶片和柯达电子影象板  相似文献   

4.
新型四氮唑类抑制剂能选择性地防止彩色片的过度显影。多层感光材料在三个不同感光乳剂层中含有能与芳胺显影剂反应而生成彩色影象的彩色成色剂(参见美国专利2,322,027)。这类多层胶片显影时,特别是高温显影时,在底层充分显影前,顶层(感兰层)早已显影过度,从而影象密度比例失调。已有某些化  相似文献   

5.
在前述讲座中,介绍了多层彩色胶片依赖于成色剂这一类照相有机物而形成彩色影象.它的基础是曝光的胶片在显影过程中,由成色剂与显影剂氧化物偶合而生成染料.与此不同的是染印法胶片、染料扩散法胶片和银漂法胶片,它们形成彩色影象的原理不是染料的生成,而是染料的转移(染印法、  相似文献   

6.
苏联生产了一种新型彩色反转片,以取代老的胶片。这种胶片可在日光下拍摄(在光源色温6500°K下平衡),也可在应用脉冲闪光灯的场合下拍摄。目前已由苏联肖斯卡化学联合企业生产。胶片的结构和常规一样,即上层感兰,显影结果形成黄色影象;中层  相似文献   

7.
成色剂(1)     
现代感光材料中形成彩色影象主要有下列四种方法: (1)彩色显影法在感光材料或显影液中含有特殊化合物(成色剂),显影加工时在感光材料涂层中生成染料而形成彩色影象。 (2)银漂法在感光材料中加有染料,加工处理时把曝光部份的银漂除,并使该部份的染料破坏(漂白),而由未曝光处的染料形成正象。  相似文献   

8.
一、绪言自从以成色显影方式形成彩色胶片以来,彩色照相已经经过了四十年。目前在日本和欧美国家彩色照相的比例已达70~80%,并且在彩色还原、乳剂感光度、显影加工和画面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进,与此相比,彩色影象的保存性方面却没有明  相似文献   

9.
问题讨论?     
问:提高彩正清晰度可采用什么有效措施? 答:影象清晰度是鉴定胶片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影响胶片清晰度的基本因素有:显影后影象的颗粒大小和曝光时光在乳剂中散射造成的影象扩散程度。颗粒大小主要取决于乳剂颗粒结构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曝光量和显影条件,如显影时间和显影液特性。显影后颗粒大小的变化为0.1~2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照相业中银的消费量逐步增长(见附表),银的价格也越来越高。为此,胶片制造商正努力寻求尽可能多地回收银的方法。汽巴-嘉基公司的伊尔福照相子公司最近宣称,它首次研制成能在显影时几乎全部回收胶片中的银的黑白照相胶片,因为该胶片形成负象不需要银。彩色胶片中的银也几乎能全部回收。它们的影象是由特殊染料构成的。除了伊尔福公司以外,日本的富士和西德的阿克发-吉伐等公司对这种少消耗或不  相似文献   

11.
MP5360型直接工作正片是一种黑白直接反转片,它可以免去反转的多次加工和二次曝光等程序,在印片后,只要按正片简单加工便可以获得反转的影象,这种胶片采用特殊的乳剂技术,由于原乳剂颗粒的集聚使未曝光的颗粒引起感染显影,就象普通已曝光的底片潜影银集聚一样,在加工后产生很大的密度,而曝光部位颗粒的集聚受到破坏,反而变成为不可显影,因而获得正象画面。这种胶片主要供从黑白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外一些主要胶片公司已研制成能适应快速加工需要的新型彩色胶片,并推荐了冲洗配方。显影温度由常规的20℃提高到38℃左右,再经过配方的修改和工序的简化,使加工时间大大缩短。在加工彩色反转片方面,美国柯达公司提供的E-4和ME-4工艺,均采用了预坚膜液,实现了高温快速冲洗目的。作为一种理想的坚膜剂,应满足下列要求: (1)能提高胶片的熔点,但不影响胶片的照相性能。 (2)坚膜作用必须迅速。 (3)坚膜剂的用量少。 (4)残留于乳剂中的坚膜剂应能容易地从胶片上去掉。坚膜剂划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  相似文献   

13.
增感加工所谓增感加工是通过显影加工来提高摄影后胶片的标定感光度。目前 ASA400的高感胶片业已普及,但仍有曝光不足的现象,有时想要得到特殊的表现效果,就要进行增感显影。需要高感光度时,与其采用 ASA100~200标准感光度胶片配以增感显影,还不如  相似文献   

14.
对于照度低而没有补助光的摄影,有必要使用感光度较高的胶片。如果提高胶片本身的标定感光度来摄影的话,则会得到曝光不足的胶片。此胶片借助增感显影加工进行补偿,可得到与标准加工相同的结果。最简单的增感显影方法有:(1)延长显影时间;(2)增加显影药品用量等。  相似文献   

15.
本专利介绍用N-烷基廿二酰胺防止胶片粘连的方法。此法是把碳黑或防光晕染料分散或溶解到高分子(碱溶性或疏水性)的溶液中,涂布到片基背面,干燥后形成防光晕层,避免胶片粘连。防光晕层在显影加工中去除,其高分子膜比明胶膜柔软,在摄影中故障少,也不会产生乳剂膜面和防光晕层相互粘连的现象。在高湿下亦可用。但在显  相似文献   

16.
结网现象就是胶片在涂布或加工过程中表面出现的网状条纹。轻者,呈树枝状和麻点,俗称“桔子皮”或“龟裂”。这种网纹主要是明胶载体的物理机械性能,经受不起胶片生产和加工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弊病。由于网纹的出现,显影的银颗粒有向网纹边缘聚集的倾向,使得银颗粒变大和分布不均,造成影象模糊,影响胶片的清晰度。重者,造成胶片报废。因此,消除结网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三)光敏聚合材料由光诱导而导致小分子或单体结合而成大分子化合物的过程称光敏聚合过程。其基本化学过程是采用一种能吸收辐射线的光谱增感剂,使之在光照后形成能引发聚合作用的自由基,一旦自由基形成,就通过放热的聚合作用而进行放大,尤如银盐照相中银象显影的放大阶段,然后用定影剂中止链反应而得到聚合物影象。聚合层中影象曝光与未曝光部分的唯一差别是物理性能的不同,如溶解度、导热性、胶粘性、粘附力、扩散性和光散射特性等。这种材料能在短的信息储存时间内形成质量良好的影象,其总量子产率高,据认为这是非银系统中较易突破感光度难关的一类材料,且加工简便,也可进行干法加工,因此,光敏聚合物系统近年来受到的重视不亚于卤化银系统。  相似文献   

18.
1973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了一种新型号的柯达彩底Ⅱ型胶片,该胶片由于在乳剂制备过程中采用了显影抑制成色剂(DIR),以及进行了涂层结构、工艺配方的改进,因此胶片的清晰度、颗粒度、显影加工等方面与旧型号柯达彩底X型胶片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继柯达彩底Ⅱ型之后,日本小西六照相工业公司、富士胶片公司也于1974年生产了与柯达彩底Ⅱ型具有大致相同效果的樱花彩底Ⅱ型和富士彩底F-Ⅱ型胶片。现将上述三种胶片的显影抑制剂类型、涂层结构和照相特性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9.
波拉公司新开发四种35毫米波拉片,预计在今年秋季国际摄影展览会上发表,年底或明年春季可以出售。这四种波拉片是彩色反转片、黑白反转片、黑白正/负片、黑白正片。同时开发的还有配套使用的显影液和显影加工机等设备。 35毫米波拉彩色反转片的结构和显影加工机如图所示。该波拉片使用普通照相机拍摄,然后将曝光的胶片和配套使用的显影液一起放入显影加工机中,打开显影液开关,旋转摇柄,使胶片与显影导辊接触(显影),然后静止一分钟,再把胶片倒回暗盒,至此显影加工结束,从显影加工机中取出的胶片呈干燥状态。四种波拉片的感光度分别为:彩色反转片ISO40;黑白反转片ISO200;黑白正片ISO  相似文献   

20.
从上文看到,在延长 D-76显影时间的试验中,把重点放在胶片特性曲线的变化上来研究标准显影液的增感效果,结果仍是高感胶片比低感胶片增感效果好。其实际增感感光度是:高感胶片为4倍左右,中、低感胶片为2倍稍过,2475纪录胶片(DK-50加工)的增感效果却不如3X(Tx)和尼盘400(NP)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