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调和油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柏林  梁淑芳 《中国油脂》2000,25(6):132-133
以番茄红素保存率为稳定性指标,就贮存时间,贮存温度和光照对食用调和油中添加番茄红素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的保存率随贮存率、贮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随贮存温度的升高,保存率下降幅度加剧;避光贮存比光保存率高;在实验给定条件下和相同的贮存内,光照强度(1950lx)对番茄红素的分解作用比贮存温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番茄红素保存率为稳定性指标,就贮存时间、贮存温度和光照对食用调和油中添加番茄红素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的保存率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随贮存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避光贮存比光照贮存的保存率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对食用调和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130℃、150℃和170℃下,加热0~12h对食用调和油的酸价(AV)、过氧化值(POV)及丙二醛(MA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用调和油的AV、POV随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MAD含量随加热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时间的延长开始增加,达到一最大值后又下降.  相似文献   

4.
食用调和油是食用植物油的一种,食用植物油的质量主要由其特征指标决定。任何植物籽仁加工成的食用植物油,特征指标均在一个固定的范围之内,超出范围就会影响它的质量。生产厂家钻了SB/T10292-1998《食用调和油》标准中未制定特征指标的空子,为了谋取暴利,使市场上食用调和油用低价植物油作主要成分,以高价植物油为调和油命名,实际上名不符实。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食用色拉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和橄榄油作为浸提液,对番茄红素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用葵花籽油提取的效果最好;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5℃,浸提4h;避光贮存比光照贮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食用色拉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和橄榄油作为浸提液,对番茄红素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用葵花籽油提取的效果最好;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5℃,浸提4h;避光贮存比光照贮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食用调和油是我国食用油产品的大品种,以其独特的产品特点和价格优势丰富着我国城乡超市和农贸市场。通过系统研究我国食用调和油产品与对应配方中原料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品质,建立了产品与不同配方原料油的关联性。通过植物油市场调研和食用调和油生产企业大量样品的采集、分析及验证,研究制定了GB/T 40851—2021《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详细介绍标准在技术内容中质量指标和限量的确定,特别是在质量指标中设定“比例一致性”,使食用调和油产品所标识的比例是否真实有了科学、合理的依据,规范了食用调和油的市场秩序,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GB/T 5009.168--2003、GB/T 17377--2008、AOCS Official Method Ce lb-89 3种不同方法对海藻油和DHA食用调和油中的DHA进行定量测定比较.结果表明,对于DHA含量较高的海藻油,3种方法均能检测出其中的DHA含量,而对于DHA含量较低的DHA食用调和油,GB/T5009.168--2003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并且采用外标测定法,相对比较简单易操作,能较好地满足食用调和油中低含量的DHA的检测需求,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食用调和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脂肪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脂肪酸平衡性对健康影响的角度出发,根据我国食用油消费状况及可能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提出我国食用油脂肪酸营养平衡性的重要性;探讨我国食用调和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从科学和实用的角度,建议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制定应考虑的主要指标为SFA∶MUFA∶PUFA的比例,n-6PUFA和n-3PUFA的比例,抗氧化剂指标及其他理化和卫生指标。  相似文献   

10.
食用番茄红素的乙醇提取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取食用安全的番茄红素,以新鲜番茄为原料,以乙醇为提取剂,以单因素试验法研究原料预处理方法、浸提方法,以及各种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以超声波破碎法预处理,乙醇浓度90%,料液比1:5(g/mL),调pH=6,60℃回流提取15 min,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调和油中的游离棉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调和油中游离棉酚,流动相为:甲醇:2%的磷酸水溶液:四氢呋喃=88∶10∶2,C18(ODS)柱分离,紫外235 nm处测定.相对于国标GB/T 5009.148-2003植物性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缩短了分析时间.方法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优于5%,回收率为94% ~ 98%,最低检测限度为1μg/g.可用于食用调和油中游离棉酚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两种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调和油模拟家庭食用过程中,在室温不避光条件下的存储稳定性,每周测定油样的色泽、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羰基价、聚合物含量及EPA、DHA和α-亚麻酸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除过氧化值小幅上升外,其他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在家庭持续7周使用的存储过程中,两种调和油稳定性均非常优越,说明在家庭常规储存条件下,开封后一定时间内食用完,不会对n-3调和油品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主持,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主办的"食用调和油、芝麻油国家标准方案研讨会"于2004年12月7~9日在上海召开,有来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及全国油脂专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粮油质检中心的学术带头人及油脂加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48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番茄红素微胶囊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番茄红素微胶囊在不同时间、光、热及微波条件的稳定性,并与番茄红素纯提物和粗提物进行稳定性对照实验。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经微胶囊化后贮藏稳定性大为改善,为番茄制品的护色与安全贮藏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金 《中国食品》2000,(18):1-31
番茄红素是人们膳食中主要的一种类胡萝卜素,主要来自番茄及其制品。它是许多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体,不表现出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因此对它的重视不够。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食用番茄可防止癌症,尤其是前列腺癌、胃癌、皮肤癌等,摄食大量番茄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消化道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科学研究表明,番茄的这些功效都是因为它含有一种脂溶性天然色素──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的来源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番茄红素不仅分布在番茄中,还有西瓜、南瓜、李子、柿子、胡椒果、桃、木瓜、芒果、番石榴、葡萄、葡萄柚、红莓、云…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光照、温度、pH、食品添加剂及金属离子对微乳液中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对微乳液中番茄红素稳定性影响很大,番茄红素在微乳液中对光照也很敏感;温度越高微乳液中番茄红素越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微乳液中番茄红素不稳定,在碱性条件下微乳液中的番茄红素较稳定;实验所用的食品添加剂中酸味剂会降低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其他的添加剂影响不大,有些食品添加剂有护色作用;金属离子中Na+、K+、Mg2+、Ca2+、Zn2+、Al3+、对微乳液中番茄红素稳定性影响不大,而且都有一定的护色作用,特别是Ca2+护色作用比较好。Fe3+、Cu2+对微乳液中番茄红素破坏较大。所以存放番茄红素微乳液应该在避光、低温的条件下,并应避免使用铁器或者铜器盛装保存。  相似文献   

17.
天然番茄红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研究了番茄中的色素--番茄红素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天然番茄红素对光敏感;酸性条件下(pH<6)不稳定;Fe3+、Cu2+引起番茄红素的损失较大;氧化剂、还原剂、防腐剂、糖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介绍以精炼棉籽油为基础油配以18%的玉米油和2%的芝麻油生产调和油的方法。基础油精炼工艺的特点是碱液萃取脱色和活性炭吸附脱色。产品质量优于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9.
薛雅琳  蒋新正 《中国油脂》2005,30(11):29-29
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主持召开的“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河南工业大学、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上海福临门食品有限公司、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莱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等多家调和油生产企业的代表共30多位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番茄红素在油脂氧化时的稳定性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番茄红素在大豆色拉油和猪油光敏氧化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将8、12、20×10-6浓度的番茄红素分别添加于大豆色拉油和猪油中,32℃时,在光照条件下,在亚甲基蓝试剂的引发下,其自身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其残存率逐渐降低,稳定性下降;番茄红素在豆油中的氧化稳定性好于在猪油中的氧化稳定性;添加25、80×10-6的α-生育酚于大豆色拉油和猪油中,两种浓度均能明显增加番茄红素在猪油光敏氧化中的稳定性,使其残存率明显增加;但不能增加番茄红素在大豆色拉油光敏氧化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