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华夏  张春桂 《腐植酸》1998,(2):17-21,35
一、前言 我国具有丰富的褐煤资源,褐煤的热稳定性差,发热量低,工业上被称为劣质煤,很大数量的褐煤不能被利用,这样既造成浪费又影响环境。由于褐煤腐植酸与土壤腐植酸在组成、性质及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有类似之处,因此褐煤腐植酸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自60年代起,美、日、苏(原苏联)、法、奥地利等国相继建立了腐植酸类肥料的生产厂,其中以原苏联和日本发展速度最快,规模也最大。我国  相似文献   

2.
呼伦贝尔褐煤等温干燥过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晓林  郭晓镭  陆海峰  龚欣 《化工学报》2015,66(7):2628-2635
以水分含量高达40 %的呼伦贝尔褐煤煤粉为实验物料,利用热重法研究了等温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对比分析了温度、颗粒粒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褐煤干燥过程具有明显的恒速干燥阶段,其特征与干燥温度和自由水含量密切相关。获得了呼伦贝尔褐煤煤粉在不同温度和粒度条件下的临界含水量(MCcr)和平衡含水量(MCeq),发现随着颗粒粒度的减小,褐煤煤粉干燥速率略有增大,但当粒度较小时,粒度因素对干燥过程的影响不明显。MCcr与MCeq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随着颗粒粒度的减小,MCcr略有降低,MCeq略有增大。实验结果可以为褐煤制粉干燥工艺条件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汽爆方法对内蒙褐煤进行了汽爆粉碎和改质初步研究,考察了汽爆设备、工艺条件和汽爆效果,同时进行了汽爆工艺条件对褐煤改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单次汽爆过程对褐煤具有明显的粉碎效果,汽爆过程对褐煤具有显著的改质作用。停留1h,随着汽爆温度的提高,褐煤水分降幅达63.6%,挥发分降低11.3%,氧质量分数降低48%,含碳量提高了12.9%,褐煤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褐煤干燥成型技术是将成本低廉的富含水分的褐煤在一定温度下经脱水后转化成为具有类似烟煤性质的提质煤。提质后的褐煤更有利于综合利用、运输和贮存,且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介绍了国外7种褐煤干燥工艺技术和褐煤热压成型技术;着重论述了管式间接干燥工艺和高压热压成型工艺的干燥过程、成型过程、工艺特点及优缺点;通过工艺设计数据、物料衡算基准和关键设备配置,例举了褐煤干燥成型工艺设计应用实例;分析和论证了褐煤成型过程的性能保证和安全性保障。对褐煤干燥成型生产装置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结果表明:建设1套百万吨级的褐煤干燥成型工厂,其建设投资约为3.8亿元,型煤加工成本约为60元/t。  相似文献   

5.
国家对烟煤、无烟煤进行保护性开采利用,发展褐煤气化技术、拓展褐煤开发利用空间是当前我国节能技术政策优先发展的方向之一。根据对褐煤气化技术选择性分析,基本认为适用于褐煤气化的技术为: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褐煤制水煤浆气化技术。为提供更加客观的技术评价,本文从合成气组成、物料消耗、操作费用、能耗等方面对比了褐煤制水煤浆气化、粉煤加压气化(褐煤)的优劣。通过对比得出,粉煤加压气化在合成气成分、能耗、操作费用等方面均优于褐煤制水煤浆气化工艺。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褐煤的性质及褐煤提质的常规方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褐煤低温干馏的典型工艺、特点及开发应用现状。分析了干馏工艺中不同的加热方式、热载体类型以及干馏条件对干馏过程和产品的影响。阐述了褐煤低温干馏产品-褐煤半焦、低温煤焦油以及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途径。基于目前国内外褐煤低温干馏工艺大多数处于试验或示范性装置运营阶段,未实现大规模运行,指出未来褐煤低温干馏工艺应走大型化、多联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拓宽干馏产品的应用领域,提高其附加值和利用率,才能实现褐煤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褐煤干燥脱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褐煤的现状以及褐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几种褐煤脱水工艺,如回转管式干燥技术、热脱水工艺、机械热压脱水(Mechanical and Thermal dehydration即MTE),过热蒸汽内加热流化床干燥(Super-heated steam Fluid bed low-rank Coal Upgrading简称"SFCU")等,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最后对SFCU工艺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褐煤是燃烧值低的劣质煤,其腐植酸含量较高。以褐煤为原料,展开了对腐殖酸提取技术和工艺的研究。褐煤腐植酸提取的过程实际上是褐煤的氧化、氨化和磷酸盐处理的过程。褐煤腐植酸产品在农业﹑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广泛,加上我国褐煤资源丰富,说明褐煤腐植酸行业发展空间广阔。褐煤腐殖酸的提取技术研究对褐煤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绿色工艺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俎继兵 《广州化工》2011,(24):34-35
褐煤的高水分量几乎影响褐煤利用的每一方面。为了实现褐煤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中利用煤的形成过程设计了一套褐煤提质工艺,主要是模拟一个高压、高温的环境加速褐煤转变。工艺中要求合适的压力和温度,可以明显提高脱水率。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昭通年轻褐煤为原料,采用振动热压联合脱水工艺进行脱水实验,研究了温度、压力、振动时间及激振力4个工艺条件对褐煤脱水率的影响,通过对脱水率的计算,考量振动热压脱水的工艺性能,确定褐煤脱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褐煤振动热压脱水工艺中,温度和压力是影响褐煤脱水成型的重要因素,在振动-静压力-热的协同作用下,褐煤可在较温和工艺条件下、较短作用时间内高效脱除水分,振动作用可加速褐煤脱水,脱水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褐煤气化前的预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褐煤的分选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国内外在褐煤干燥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移动床、流化床和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对褐煤入炉前的要求,分析了褐煤制型煤、褐煤制水煤浆及干煤粉等预处理阶段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黄腐植酸对褐煤生物甲烷化利用的影响,提升褐煤制生物甲烷的产率,以内蒙古平庄褐煤为材料,在褐煤生物甲烷化反应体系中加入黄腐植酸,解析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辅酶F_(420)质量摩尔浓度对褐煤生物甲烷化日产气量和总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 500 mg/L黄腐植酸的褐煤发酵组的总产气量为838.9 m L,比对照组总产气量增加了49.6%,说明黄腐植酸对褐煤生物甲烷化促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3.
褐煤是成煤过程第二阶段(成岩作用)的产物,至烟煤阶段已不含腐植酸。褐煤腐植酸含量一般在1%~85%。褐煤外观多呈褐色,少数呈黑色。按深浅程度可分为:(1)土状褐煤。煤化程度较浅,碳含量较低,腐植酸含量较高(一般在40%以上)。(2)亮褐煤。煤化程度较深,碳含量较高,腐植  相似文献   

14.
以褐煤蜡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石油醚为溶剂,费托蜡钠离聚物为催化剂,合成褐煤蜡酸钠。考察了工艺条件对褐煤蜡酸钠合成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元素分析对目标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和褐煤蜡酸用量固定的情况,石油醚、反应原料、催化剂质量之比为6:1:0.02,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4 h合成出了浅色、酸值合格的产物,表征结果证明其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5.
以褐煤为原料,在较温和的反应温度(≤110℃)和氧压(≤0.5 MPa)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氨水质量分数、氧压、含固体积分数及搅拌速率对褐煤氧化氨解反应产物中总氮及氨态氮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外部传递过程对氧化氨解过程影响显著,反应过程应保持足够高的搅拌强度;在一定反应时间内,反应温度和氨水质量分数的升高有利于总氮质量分数的提高,但对氨态氮质量分数影响不大;氧压升高,总氮质量分数和氨态氮质量分数均有所升高,但影响都不明显;含固体积分数对总氮质量分数和氨态氮质量分数基本无影响。实验得到了褐煤氧化氨解反应较合适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褐煤是优良的气化原料,开发适合褐煤的新型气化工艺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褐煤气化的实验研究成果,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褐煤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赋存状态,挥发分-焦的相互作用等影响气化反应的各个方面,这些基础研究成果,为开发新型褐煤气化工艺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褐煤干燥提质技术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在春 《化工设计》2011,21(1):3-5,37,1
介绍褐煤的基本性质和几种褐煤的干燥提质技术,如管式干燥技术、蒸汽流化床干燥技术(DWT法)、热脱水工艺和LFC褐煤干燥等,简单分析各工艺,展望褐煤干燥提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褐煤干燥脱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介绍了褐煤的现状以及褐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种褐煤脱水工艺,如回转管式干燥技术,蒸汽流化床干燥技术、热机械脱水(MTE)等,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最后对MTE工艺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褐煤提质的必要性以及褐煤提质工艺的发展现状,列举了蓄热式无热载体旋转床干馏工艺、输运床气化炉(TRIGTM)、固体热载体煤热解工艺等几种提质干燥工艺流程及其特点;提出了我国褐煤干燥提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褐煤干燥成型多联产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褐煤资源丰富,褐煤含水分高,灰分高,热值低,不宜长途运输。褐煤多联产技术集褐煤预处理、气化、化工合成、发电、供热等工艺技术于一体,解决了褐煤的运输和燃烧问题,并且对其综合利用,开发出了下游工业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几种褐煤干燥(成型)工艺及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并介绍了褐煤预处理(即干燥)后的综合利用工艺,如合成氨、合成甲醇、制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